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四):滿頭黑線?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這是一份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對,有西有北有南沒有東,那就由我做這個東,請大家吃瓜。咱們一邊吃一邊嘮嗑吧!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一顆賽艇的消息:我們今天會正式賞析作品咯!

然後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我剛剛申請了專欄,想要繼續收到今後的文章,您可以點擊關注專欄更方便,也可以只關注這個用戶號,同樣是可以收到新文章的。不關注的人沒有瓜,哼。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補票(如果有高手請在評論里指教一下,有沒有什麼簡單的辦法是可以自動在新文章里插進往期連接,以及在往期鏈接里插入新文章連接的?每次手動更新很麻煩):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一):好像啊!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二):怎麼這麼像!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

今天由於內容很多,開頭例牌的廢話也會少一點。我們簡單講講一個實際的問題:現在很多人,包括一部分藝術學生,存在著一種藐視鄙視寫實,只喜歡現當代作品的潮流。外行的人喜歡那種「感覺」,藝術生則覺得寫實是老掉牙的古董,反正將來肯定不會搞寫實,乾脆就不練不學,直接沖抽象表現的畫法而去。我只想說,如果一個人看不懂寫實,那他一定看不懂寫實以外的表現手法;如果一個人不能理解寫實是虛假的,寫實是用二維表達三維等種種特性,他就不能誇下海口說自己能直接看懂杜尚,看懂「封三刀」等等他們為之津津樂道的畫家,至多就是一種抽象的感受。一個藝術生連寫實都畫不了,如果他的眼睛尚且正常,他的手和腦就必然有一個有問題。這問題能寫書了,我就簡單地表一下態度。各位吃瓜群眾,即使你喜歡寫實以外的繪畫,請你們還是從寫實繪畫入門,逐漸理解。

我們來繼續上一期的話題:空間。上回講到:遮擋,是體現物體前後關係最直接的方法;物體的前後關係,是體現空間的最直接的方法。

還記得這張圖嗎?當時我說,右邊的圓形是完整的,左邊的圓形由於被遮擋,是不完整,不連續的,因此我們感受到了前後關係。

吃瓜群眾在這裡可以先思考,完整連續和不完整不連續,我們是從哪一個元素感覺到的?是形狀嗎?

如果是這樣的兩個圓形,是不是就無法分出前後了?

因為這張圖,我們看不到圓形之間的輪廓線輪廓線是形狀的外邊緣,它界定了形狀的邊界。沒有輪廓線就沒有形狀,反之亦然,因此輪廓線和形狀是一對互相成全對方的小夥伴。

那麼上面說到的所謂的完整的圓形,指的是組成圓形的輪廓線完整。不完整的,不連續的圓形,實際上說的是輪廓線不連續。

請各位吃瓜群眾現在活動一下脖子,望向我們身邊的一件物體,比如說一個杯子會比較典型。

我們注意觀察這個物品的邊緣,用眼睛看的時候,你是如何感知到它的邊緣的?

然後你可以站起來,用手去觸摸這件物品,同時閉上眼睛。這時,你又是如何感知到它的邊緣的?

感受到了嗎?你的眼睛,會感知到物體的邊緣是線狀的,但你用手去摸,是摸不到這條邊緣線的。也就是說,實際上這條線是假想的,不存在的。

現在坐回來,打開你的手機攝像頭,對著這件物品,然後用手指順著物品的邊緣描畫,這時你發現了什麼?你畫出了一條假想的,不存在於物品本身的輪廓線。

因此,輪廓線在且僅在二次元存在。不僅輪廓線,繪畫里的各種線實際上都是僅在二維存在的。這各種各樣的二次元線,在寫實繪畫里都被藝術家用來表達三維空間(非寫實繪畫除外)。

吃瓜群眾問,「輪廓線是幹什麼的?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劃掉)?

上面已經說到了輪廓線和形狀的關係,由輪廓線構成的形狀通過遮擋表現前後空間關係,由於這是人在一瞬間就能感知到的,所以這是一種大多數吃瓜群眾都很難意識到的手法。

如果說得再廣泛一點,吃瓜群眾可以記住這個結論:線是一種記號。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寫實還是表現,凡是在繪畫里出現的線,統統都是一種記號。

比如說輪廓線,它標記了物體的邊緣;邊線標記了形體的邊緣;以後我們如果有機會講到現代和當代的一些作品,線又標記了一種時間上的過程,探索的反覆等。

但是現在我們只需要記得這個結論就行了,還是回到寫實繪畫來。上面我們提及了邊線,在繪畫裡邊線一般指標記形體內的轉折線。

比如說我們看一個人像作品,輪廓線指的就是最外這一圈,邊線指的是輪廓線內所有的小形體轉折的記號。用人話說就是,眼睛,鼻子,嘴唇,頭髮,飾品等這些你能感知到線的地方,都標記著那裡是一個形體的邊緣,它標記了形體開始和結束的地方。

(圖片來源:Орехи.ТВ)

輪廓線屬於邊線的一種嗎?是的。在寫實繪畫里,我們用二維的線去表達三維的空間,而大家通過本文一開始的實驗,已經知道了在三維空間里,我們觸摸到的東西在眼睛假設的邊緣線處並不是截斷的。比如說你摸的是一個杯子,杯子的邊緣線處並不是像刀子一樣鋒利的,它有縱深的空間。

同理,看上圖的下巴到脖子這條線:

你不會感覺它的另一面是沒有東西的,因為它是輪廓線同時也是邊線,它既標記了形體的外邊緣,也標記了下巴和脖子從看得見的這一面到看不見的另一面的轉折。它為什麼可以給人這種感覺?以後有機會再講。

事實上,在繪畫專業里,我們較少說到輪廓線而一般都說邊線,正因為邊線標記形體的開始和結束,可以涵括輪廓線僅僅標記外邊緣的這一作用。說到輪廓線的時候,一般是指一個抽象的形狀帶來的輪廓線。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講了大半天,輪廓線,邊線,形狀這三者實際上在我們眼睛看見的時候基本上是同時能感知到的。只不過因為光線的不同,我們眼睛的重點會不同。

簡單來說,對比度高的時候眼睛比較注意到輪廓線(下圖最右),對比度低的時候比較注意到形狀和邊線(下圖最中間)。注意這種眼睛的重點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我們實際上還是可以同時感知到三個元素。

(圖片來源:ribweenablogz.blogspot.com

如果往大里講,古往今來的具象繪畫,所有的流變過程就在於邊線和形體之間的側重關係處理。這裡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就行,吃瓜群眾可以多多觀察一下生活中,晚上能見度很低的時候你是怎麼辨別物體的?多雲平光的時候呢?大太陽的時候呢?先體會一下。

----------------------------------------------

下面我們就正式從輪廓線的角度來欣賞一件作品。這件作品在第二講出現過,沒看第二講的吃瓜群眾記得去補課: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二):怎麼這麼像!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臉,這有兩方面因素:一是「看人看臉」,我們的本能知覺一定會先注意到臉;二是因為臉以及整個頭部的輪廓線是完整的,沒有被任何其他輪廓線干擾。

然後我們看到了整個人物形象,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眼睛想像成一支筆,把人物的整個輪廓線畫一遍。右邊從頭髮到肩,背,魚尾,大腿(斷開),然後左邊大腿,頭髮,手肘,另一隻手的手臂,再回到頭髮。後面的圖都會這樣表示,斜線部分標記斷開的輪廓線:

人物輪廓線基本上是連貫的,完整程度很高,只是在左下角大腿的地方被前面石頭的輪廓線斷開了。

那麼這塊石頭為什麼出現在這裡?畫家看到的實景里真的有這塊石頭嗎?非也,它的存在首先就是為了遮擋人物的輪廓線,用專業話來講,把人物的輪廓線「破開」。

按照我們開頭的理論,輪廓線被遮擋就分出了前後關係,這塊石頭就成為了前景,人物就成了中景。而且因為這塊石頭的輪廓完整,它是前景眾多石塊里最重要的一塊。

有了前景和中景,我們看背景。背景的輪廓線被中景破開了而成為了背景,兩座山又因為輪廓線的遮擋關係也分出了右前左後(感覺美人魚一臉黑線哈哈哈):

前中後景都有了,整個畫面的空間關係就出來了,或者說,畫家通過了對前中後景的布置,在二維平面上構建了一個虛假的三維空間,欺騙了觀眾的感知。不要覺得畫面上的東西是畫家實際看到的現實,記住:畫面上所有的元素都是道具。

看完了大的前中後景時候,我們來看一些局部的輪廓線,不需要精準地去計較輪廓線上哪裡凸哪裡凹,總體把握一個輪廓線形成的大體形狀即可:

從前景到中景這麼些一個擋一個層層遞進的空間關係,吃瓜群眾們看出來了嗎?看明白了嗎?如果讓你按照這個示意圖去感受中景和後景的遞進關係,現在你能看出來從頭部到後面兩座石山的不存在的線了嗎?

如果你看出來了,我們可以繼續再吃一點瓜。以下的內容就跟輪廓線沒有太大關係了,我們來看一些不存在的,但視覺能夠感受到,或者說畫家通過種種暗示來使你感覺到的線。我們還沒有講到這方面的內容,如果一時不太理解也沒關係,但是我可以先帶大家逛一圈,希望能夠擦亮吃瓜群眾的眼睛:

如果我們把上面背景中看不見的線和我標記出來的線,加上人物背部的輪廓線,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大的線條(從構圖上來說可以叫做C形構圖,但是可以先不管它):

黃色這個C形構圖就是此畫的一個中心力量,所有其他的布局都為它服務。

橘色又是一個C形,這個C形的力量被手肘的輪廓線破開,所以顯得次要一些:

紅色這個C的連貫度又比上一個低,已經比較破碎了:

粉紅色這個C已經非常破碎非常抽象了,還有魚尾巴這個白色的C,大家想想如果畫家把這條尾巴畫成直勾勾地攤在沙灘上,或者說向前伸,會不會看起來就沒有那麼美了?這種美感從何而來?這一堆隱藏的C就像音樂里的和弦,或者和聲,通過不斷地重複暗示加強了C的這種視覺效果,這是帶給你美感的原因之一--和諧。

再往下走還有很多可以看的點,比如說這幾個形狀:

左邊前景的石頭:擋住中景,並處在最重要的C形上

左邊中景的石頭:破開中景海浪的輪廓線,從力量上說把海浪限制在中景的範圍,並對C形向左邊沖開的力量加以限制(比如說人物的手就是一個強大的衝出去的力量)

右邊水裡的石頭:擋住右邊發散的力量,並與前景和後景的石頭產生內在聯繫

背景的大形:呼應整個人物上半身的抽象形狀,等於說把畫面里所有的這類形狀做一個總結的暗示。裡面還有一個門洞的類似形狀,下面還要說到。

大家看這四個形,是不是有一種美感--平衡?

背景有兩個洞,左邊的很好理解,因為我們通過這個洞看到天空,它的作用之一是把背景再推遠一個層次。另外一個作用很隱晦,它呼應了一個人物上的小形狀。為什麼是左邊的洞而不是右邊的洞?這種感覺你沒辦法光用理論或者用視覺經驗去解釋,它更多的是一種抽象的聯繫:手臂的彎曲造成的邊線暗示我們大臂在前,小臂在後中間形成了一個洞;山的邊線也暗示我們同樣的感覺,這種抽象的聯繫也需要我們用非常抽象的思維去把握。

那有了左邊的洞就行了,右邊的洞是幹嘛的?我們看到左邊的洞透出了天空,右邊有天空,也有海洋的輪廓線:它露出了地平線。大家之前看到的C形,是不是會有一種不穩定的感覺?這條這麼短的地平線,就是用來平衡這些不穩定的。

好了估計吃瓜群眾看這張畫已經開始吐血了,雖然這張畫還有太多的東西可以說,我們這次就此打住。通過以上的一些分析,我希望大家能夠體會到我在前三講不斷強調的:不要從藝術故事入門。你知道了某畫家在何時何地跟情婦約會,只會讓你多了一些有趣的談資,而根本不會讓你對藝術有任何的認識。只有腳踏實地,學習藝術的語言,才會讓你逐漸懂得藝術家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某些畫為什麼比另一些好,等等。

------------------------------------------------

課後作業:如果你喜歡畫畫,就拿出紙筆。先觀察一件身邊物體的輪廓線,並在不看畫紙的情況下,一邊感受這條輪廓線所有的高低起伏,一邊在紙上畫。畫的過程中不許看自己在畫什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用點時間,仔細觀察感受。完全不需要畫得像,只需要忠實記錄你感受到的每一個輪廓線上的細節。

不想畫畫的可以用開頭說的手機攝像頭的方法,甚至只需要把眼睛當成筆來順著物體輪廓線去看,去感受即可。

下期預告:我們會繼續講線的問題,應該會引入介紹素描是個什麼東西,從觀賞的角度和實際繪畫的角度去看待素描。又是一個大坑,請繼續關注,我會努力填坑的……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補票(如果有高手請在評論里指教一下,有沒有什麼簡單的辦法是可以自動在新文章里插進往期連接,以及在往期鏈接里插入新文章連接的?每次手動更新很麻煩):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一):好像啊!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二):怎麼這麼像!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


推薦閱讀:

Chagall|倒車是很危險,可也不能只會發車呀
保羅·克利,20世紀歐洲先鋒藝術發展多產而重要的人物
如何畫出透明質感?
王悅之|思念是一種很玄的綠色
水彩畫《海邊的小船》繪畫過程

TAG:艺术 | 美术 | 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