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聯:用社交連接40萬醫生後,他們正在讓醫生體面賺錢

【健康點】做醫生社交起家的醫聯僅用1年時間,將醫生用戶做到10萬;從10萬到40萬,醫聯同樣用了1年的時間。

「創業無法重複別人已經走過的路,你一旦認定某個方向或者思路後,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堅定走下去,但這個勇氣和膽量建立在你對事情有深刻認知的前提下。要在最短時間內異軍突起,必須得有超乎尋常的方式。」醫聯創始人兼CEO王仕銳說道。

醫聯創始人兼CEO王仕銳

去年8月,醫聯拿到騰訊、雲鋒基金4000千萬美元B輪融資,開始被業界更多人知曉和關注。王仕銳表示,醫聯已超額完成預期目標,目前停止了醫生用戶的主動擴張,現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做營收。

互聯網醫療已經行至一個拐點。資本寒冬里,投資人除了關心用戶數據和活躍度外,他們更看重公司是否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是否有可持續的變現能力。作為一家移動醫療公司,他們又是如何跑通自身商業模式的?

社交衍生醫生出診需求

醫聯APP是醫聯做醫生社交的主要載體,醫生在這一APP上的核心需求是通過病例討論來做學術交流。按照醫聯最初的設想,醫生在醫聯APP上可以進行病例分享、學術討論、臨床交流,隨著對醫生需求地深入了解,王仕銳發現了比學術交流更剛性的需求:即讓中國的醫生更有尊嚴地賺錢。

這一需求產生的一大因素是國家推進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的放開,醫生開始有了更多合法收入的途徑。醫聯開始以自身擁有的大量線上社區用戶為核心,對這些醫生的需求進行二次挖掘,然後連接醫療機構,讓這些醫生實現價值最大化,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流動起來。

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醫聯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提高了醫生用戶的粘性,另一方面也基於此找到了一個商業變現的路徑。

據王仕銳介紹,醫聯自今年4月份開始做商業化嘗試以來,每個月的營收都在翻倍。健康點了解到,最初醫聯提供出診服務全面免費,待這些服務獲得用戶認可後,收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幫助基層醫療機構輸送醫生,醫聯可以從中賺取一定的信息服務費。

幫醫生做出診服務是醫聯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其他的收入還包括廣告、學術會議、臨床培訓視頻節目等。

除了醫聯APP外,醫聯今年還新推出了兩款新產品,一個是醫聯通APP,另一個是醫聯雲。醫聯通是連接醫生和醫生業務的一個產品,主要是上級醫生和下級醫生(包括鄉村醫生)能夠在這個平台上做轉診、出診;醫聯雲是以SaaS模式運營的HIS產品,目的是連接診所和一些小型的私立醫院,幫助其做信息管理。目前,醫聯雲已經連接了超過5000家全科診所+口腔診所。醫聯根據調研發現,國內現有大約13萬家全科診所,私立有9萬家,需要安裝SaaS系統約有6萬家。

王仕銳告訴健康點,醫聯通和醫聯雲相當於醫生的一個多點執業輔助工具,最終是為了更好得幫助醫生實現轉診和出診。

聚焦重症診療。值得注意的是,醫聯正專註於打造一個重症診療的平台。醫聯通過醫生線上討論學習重病疑難雜症病例,線下手術出診解決患者中重病疑難雜症。其實,醫聯本身具有做重症診療的先天基因。目前,醫聯APP中75%用戶為主治醫師級別及以上醫生,醫生用戶分享的病例74.7%為中重病疑難雜症病例;目前醫聯通每月撮合手術達1.5萬例。

王仕銳介紹說,醫聯本身是一個相對「重資產」的公司。不過,他們的重資產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擁有線下實體機構,而是投入了大量的線下人員去做地推。

「這些地推人員其實是醫生很好的合作夥伴,他們可以幫助醫生去安排每天的日常工作,安排患者的篩選等等,溝通協調醫療機構和醫生之間的需求。」王仕銳表示,擁有足夠多的線下隊伍是做醫生手術出診這一業務的重要前提。

現在,這些地推人員已經變身為「醫生經紀人」,這一隊伍目前大約有400多人,而醫聯整個公司的人員一共也就600人左右。

口腔學博士出身的王仕銳認為,優秀醫生最核心的價值並不是簡單的問診,而是真正去解決患者的問題,讓更多的患者是真正的藥到病除,或者刀到病除,這是醫聯的一個目標。以醫生出診為例,醫聯主要採取與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

醫聯目前合作的醫療機構有兩類:一類是與民營醫院簽署合作協議,另一類是與基層醫院合作。目前,醫聯的患者更多來自於民營醫院。在基層醫院,更多是醫生、科室主任自發來合作,出診量佔總體出診量比例較少。

最初,醫聯也嘗試過從問診到最終的線下手術整個環節都自己獨立去做,後來發現整體鏈條太長,轉化效率不高,最終選擇與醫療機構合作這種方式。「醫療機構有手術需求的患者已經是層層檢查過後做出的篩選,這樣才能精準與醫聯平台上已有的專家做對接,溝通協作效率會更好。」王仕銳說道。

王仕銳告訴健康點,醫聯目前的核心業務就是專註於做好手術業務。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變現模式來。「每台手術就是一個渠道,手術耗材、供應鏈、保險、藥品都可以在這個渠道上打通。這些也都是醫聯未來可以變現的產品。」

據悉,與傳統「飛刀」都鍾情大專家不同,醫聯通上的手術專家以從醫 5~6年的中青年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為主,這些醫師每周可抽出1~2天的時間來為基層患者做手術。其中,與醫聯深度合作的做手術醫生目前大約有4萬人。王仕銳分析說,中青年醫生經過培訓會成為中國醫療的主力,這一群體達到20萬人。

目前,醫聯的手術業務主要集中在腫瘤、骨科、心內、眼科、口腔科,這些都是基層相對比較缺乏的學科,眼科、口腔科等則屬於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學科。有手術需求患者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目前做手術的醫生主要是在各省市內部來匹配,很少涉及到跨省市業務,因而患者都可以實現醫保報銷。

為了保證醫生的手術質量,醫聯開發了一套醫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這套臨床能力評價體系以哈佛醫學院RBRVS臨床能力評價體系作為根基,根據每一種手術的勞動程度、手術時間、患者病情、技術水平、成本消耗以及結果等,測算出每一種手術的難度係數,最終對醫生的臨床能力進行儘可能客觀、公正的評價。 每一位醫生在醫聯APP內上傳的病例,以及每一例通過醫聯進行匹配完成的手術,都將進入醫聯的臨床評價體系。醫生經紀人使用這個評價體系幫患者更好選擇醫生,且會告知患者。目前,醫聯會為每個醫生贈送醫師責任險。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下一步,醫聯還計劃擴大診所業務。除了通過醫聯雲來連接更多診所外,與更多高端診所合作、與第三方合作建設診所醫聯未來都會考慮涉足。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診所路堪稱一步「險棋」,之前聲勢甚大的春雨診所就被曝無疾而終。「我不覺得春雨跟診所合作的事情本質上是失敗的,有可能只是戰略重點轉移了,我覺得堅持做下去還是有價值的。」王仕銳表示,醫聯有充分的自信來做好診所業務。「我們是一個偏線下的團隊,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線下,與大量的診所做溝通,與大量的醫生做溝通。」

醫聯布局線下診所有著更宏大的戰略目標。王仕銳認為,除了通過線下可以獲得一部分客源外,他們還想將現有的線上巨大流量通過醫聯的平台保質保量消化掉。這並不容易。春雨自身在嘗試將線上流量導流到線下的過程中就很難推進。醫聯的思路是與很多優秀的平台合作。

「醫聯堅決不做直接面向C端的產品。」王仕銳直言,在C端市場上,微醫、平安好醫生、阿里已經做了很深度的布局,醫聯再去布局這一市場沒有任何優勢,與這些C端資源豐富的平台合作,消化他們已有的患者是醫聯應該專註和聚焦去做的事情。「不過,這個中間的鏈條很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專業的團隊不停地梳理鏈條,以不斷增加鏈條之間的轉化率。」

作者微信:angelyaya121歡迎勾搭~


推薦閱讀:

測試工程師如何迎接AI時代的挑戰 | 課程實錄及資料
這波PPT和Window快捷鍵,節省了我一半的時間!
你是生意人嗎?
應聘世界500強公司的運營簡歷都長啥樣?
InsecurePowerShell:不用類庫System.Management.Automation

TAG:互联网 | 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