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庫存-製造業供應鏈管理小說》後記:我非我
程曉華
終於寫完了!全書二十一萬六千(216,000)字,已經修改、潤色了兩遍了,再過一遍,爭取11月中旬提前提交出版社。
敬請期待,感謝捧場!
------------------------
從16年3月開始,我就開始著手構思這本不是小說的小說,前言說了,目的就是給製造業的CXO們一本比較全面了解供應鏈管理的讀本,如同小孩子喝的糖水,有甜味,能喝下去,但也能治病 - 畢竟,我的專著《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中國財富出版社)對於很多高層管理者來講,讀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那是從所謂技術的角度談供需鏈的庫存與交付問題,而《決戰庫存》則主要是從管理的角度談這個問題,所謂「一半是技術,一半是管理」,算是互補吧。
書中的主人公「成銘」是虛構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他身上體現了很多我的影子,我的故事,我的經驗,我的教訓,否則,這本小說就沒有寫成的基礎的。
當然了,既然是「小說」,虛構的成分難免,書中的大部分事件、案例都是我本人的真實經歷,要麼是在外企製造業打工做物料經理、供應鏈總監的時候發生的事情,要麼就是我這幾年諮詢過的案例,或者是發生在客戶那裡的人和事,其他的就是虛構了 - 更嚴格一點講,是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畢竟,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殘酷的現實中追求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當然,如果有跟我認識的同事、客戶或者是從未見過面的朋友,讀過之後發現有「似從相識」的地方,我只能說,這是巧合,切勿對號入座,畢竟,我經歷過的人和事,可能跟讀者諸君經歷過的一些人和事有相似之處,這是在所難免的,供應鏈管理嘛,接觸過的人和事太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也都大同小異,所以,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93年大學畢業後,我在重工機械行業干到2000年,其中有近5年多的時間是在做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工作,生產計劃員、採購員、國產化主管、物流經理的工作我都做過,2000年大概七八月份我在深圳加入IBM微電子事業部到其北京工廠做物料經理,一年後升為9級高級經理(IBM Band 9),主管計劃、採購、進出口、倉庫等工作,後來被IBM賣給一家芬蘭公司,併購與整合期間,我負責北京的兩家工廠的供需鏈運作,後來,在04年初,因為跟收購方的老闆不合,我堅決辭職並開始設計、講授《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這門課,而且自始至終只講這一門課,應該說是這門課養活了我們全家。
講了正好3年,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客戶之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供應鏈管理經驗與水平還是不足,再加上當時也沒有什麼名氣,僅僅靠發表了一些文章還是遠遠不夠的,06年我就下決心再回製造業深造,07年年初,我最終接受了偉創力(Flextronics)的Offer(工作邀請),離開北京南下珠海工作,一干就是4年多,期間也是歷經反覆,老老實實地地在偉創力手機事業部幹了2年的供應鏈管理總監,然後遇上經濟不景氣,偉創力開始全球動蕩重組,我被任命為一個新合併的事業部的全球物料總監,隨後便是跟狗皮膏藥似的被我老闆(美國人)貼過來貼過去的,一會兒墨西哥,一會兒珠海,又是手機、又是印表機,還有遊戲機的,折騰了半年,沒啥意思,後來我又去東莞偉創力電源事業部擔任園區物料總監,半年後又被我原先的老闆有調回珠海,專門負責微軟遊戲機項目的物料管理工作,當時我家已經安在深圳,於是我又珠海-深圳地跑了一年,轉眼到了11年春節,眼看著40多歲了,升職無望,也就是加幾個銀子了,再看周圍,都是一幫小年輕在當總監,隨感慚愧不已,我心萌動,決定重回諮詢業。
如同小說裡面所講,由於我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干過管理諮詢,一心想看看那些正規軍是怎麼個玩法,於是開始應聘諮詢公司的機會,最後是有幸去了埃森哲(Accenture),做了一年多,坦白地講,這段時間,我是深深地體會到了大牌諮詢公司與製造業不同的環境與文化,都是世界500強,玩的東西不一樣,都是玩供應鏈,玩法差別太大。
大品牌諮詢公司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而且顧問往往都是名校出身,他們一般都是大熱天的穿西裝打領帶,談吐優雅,舉止文明,而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國內二三流的大學本科畢業,在北京大學讀的所謂的MBA,也是那種不需要考試就入學的,然後畢業考試我還沒有通過,最後就拿了個結業證書,而且我一直在製造業摸打滾爬,天天跟一幫不是農民的農民打交道,再加上年齡偏大,本性難移,生性粗魯的毛病一直改不過來,每當跟諮詢公司的同事站在一起,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深感慚愧,總是擔心自己的形象玷污了人家的牌子,於是,12年大概八九月份,我離開埃森哲,決定自己干諮詢個體戶,也就是我現在的工作,全面庫存管理(TIM)諮詢獨立顧問。
所謂獨立顧問,英語叫 Freelance Consultant,也有叫 Independent Consultant的,翻譯過來就是自由顧問;不受雇於任何單一僱主;可以同時為多個僱主完成長期或者短期的諮詢任務 …… 獨立顧問類似進城的農民工,誰家有活兒就給誰干,干一天給一天的工錢。
我個人對所謂獨立顧問的理解是:
獨立的精神。獨立顧問必須有「獨行俠」的精神,能夠獨立闖天下,而不依賴於任何組織、團體;
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正因為獨立顧問有獨立的精神,所以,獨立顧問的人格也是獨立的,自己的諮詢方案、觀點,必須是保持中立的,不受任何組織或其他個人影響;獨立顧問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所思,我所想,我所做,我所依靠,皆是獨立的。
獨立的知識和經驗。獨立顧問之所以獨立,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敢於單打獨鬥,而單打獨鬥的前提,就是自己有「自圓其說」的經驗、知識和能力;
獨特的視角。獨立顧問往往是那些有著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人,但他們在諮詢服務方面,往往僅提供某一特定領域的服務,或者獨闢蹊徑,同樣的事情,他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研究並提供解決方案。如供應鏈管理方面,有人從成本角度看待供應鏈管理,我則是從純粹的庫存角度發現、解決供應鏈管理問題。
幹個體戶的最大好處是沒人管,時間比較自由,思想也很自由,所以,我的課還是只講那門課,《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目前已經升級100多次;諮詢也只做與「時間、數量」有關的庫存、交付工作,到目前為止,前前後後審核了將近20家企業,有長期諮詢合作關係的也有那麼幾家,自己感覺做的還可以,也比較舒心,因為這幾年接觸的行業客戶比較雜,不同的客戶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挑戰也不盡相同,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跟不同的客戶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幾年下來,竟然感覺自己的水平還進步蠻大,於是就在中國財富出版社寇老師的幫助下,把我的個人專著《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在第3版連續增印2次的基礎上,又翻新出了第4版。
我在機械行業乾的時候,一般年產值都在幾千萬到幾個億人民幣,進入電子行業,在IBM的時候,我們北京工廠的年產值也就是兩三個個億美金,後來跟那家芬蘭公司合併,北京兩家廠加起來也就是個五六億美金,再後來在偉創力手機事業部,最高的時候年產值應該不到30億美金,這是我打工生涯負責過的最大的供應鏈。
但無論他們是大還是小,公司的管理都比較規範,從96年開始我也是一直在管人,從最初的手下只有幾個計劃員管到幾百號人。
目前我自己輔導的客戶(不包括公開課及內訓客戶),大的年產值有上千億人民幣,小的也有幾個億人民幣,一般都在十幾個到百億不等,遇到的供應鏈管理問題儘管有很多共性,但其實也是五花八門,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性質,不同的企業文化。
目前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著自己的客戶在我的輔導下,在庫存與交付方面有所改善,看著客戶那面的人在供應鏈管理方面逐漸成長;最開始,有點失落的是自己不再管人了(其實在埃森哲的時候就有這種強烈的感覺),到現在逐漸適應了,而且成就感越來越強,為什麼呢?
在企業打工管人的時候,手下人的工資、獎金、升職等都是咱說的算,他們不得不好好乾,現在呢?我啥也說的不算,但竟然也能跟客戶,尤其是客戶項目組的成員一起取得一些成績,仔細想想,不知道對不對 - 專業的個體戶也能受到尊重,不是嗎?
啰啰嗦嗦地說了這麼多,不是為了炫耀我自己的經歷,儘管看起來有這種成分,其實我更多地是想分享我的成長經歷,儘管是個不算太成功的經歷,但是還好,還能養家糊口,四五十歲了,還能有點事情做,比起很多從外企出來的「四零五零」來,我算是幸運的了,我的經歷或許對那些還在外企打拚的年輕人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2003年還在IBM做高級物料經理的時候,我就喜歡把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一下,弄幾頁PPT糊弄一下手下,寫幾篇文章賺點煙錢,再到後來就寫了一本書,並連續出了幾個版次,也算是為現在的獨立顧問工作打下了一點基礎。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話說經驗》,我在文章裡面提到,很多人幹了一輩子供應鏈管理,但最終可能是「十年如一日」,他不是十年的經驗,而是十年只有一個經驗,究其原因,很多人就是只知道低頭幹活兒,不知道抬頭看路,不總結經驗教訓並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人是很難成長的。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家人,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感謝那些我曾經工作過的所有的老東家,更感謝那些接受我諮詢、培訓服務的客戶們,是你們所有的人給了我成就理想的機會 - 為中國製造業之崛起而奮鬥!
向你們致敬!
程曉華,2016年10月 27日完稿,並完成二次修改
附錄:
《決戰庫存》目錄
第一章:事兒就是這麼個事兒
第二章:決戰CFO
第三章: 開會不及時一定有問題
第四章 : 庫存周轉率是企業的生死問題
第五章: 很多公司死在庫存上
第六章 : 我不會幫你們追料的
第七章: 漿糊灌頂
第八章 : 倉庫竟然敢拒收
第九章 : 視察倉庫
第十章 : 我就是要強拆
第十一章 :安全庫存不安全
第十二章:十年如一日
第十三章 : 無計劃停線的真正原因
第十四章 : 開車不等客
第十五章 : 忙就是瞎忙
第十六章 : 採購員是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管理經理
第十七章 : 我先兼任計劃部長
第十八章 : 三種人
第十九章 : 採購員的工作量問題
第二十章: 要重新定義KPI
第二十一章 : 不要玩弄採購提前期
第二十二章 : 過量生產是最大的浪費
第二十三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第二十四章 : 不要為了KPI而KPI
第二十五章 : 不要抱怨預測不準確
第二十六章 : 倉庫越大企業倒閉的越快
第二十七章: 供應鏈管理,一般是技術,一半是管理
第二十八章 : 終於過了實習期
第二十九章:攤上事兒了
第三十章 : 高庫存永遠伴隨著高缺貨
第三十一章 : 第一泡尿很重要
第三十二章 : 不要相信道聽途說
第三十三章 : 供應鏈管理的ASCK模型
第三十四章 : 彈性交付不是犧牲供應商的庫存
第三十五章:加班是一種職業病
第三十六章 : 慈不掌兵
第三十七章 : 酒吧也有個供需鏈管理問題
第三十八章 : 再談KPI
第三十九章 : 供應商要學會智能補貨
第四十章 : 混蛋現象
第四十一章 : 重組計劃部
第四十二章 : 不能被銷售牽著鼻子走
第四十三章 : 承諾質量問題
第四十四章 :快速反應是個能力問題
第四十五章 : 我準備調你去當計劃部長
第四十六章 : 借就是偷
第四十七章 : 供應鏈管理首先是個管理部門
第四十八章: 有病不是直接吃藥
第四十九章 : 我要你去審核他們
第五十章 :這是老虎不是貓
第五十一章 : 人槍合一
第五十二章:猜就是撒謊
第五十三章 : 等就是等死
第五十四章 : 有些公司其實就是表面鮮
第五十五章 :我來了這公司就是好公司
第五十六章 : 客戶的認可
第五十七章 : 對供應商要負責任
第五十八章 : 未來的CEO來自供應鏈
第五十九章 : 這個芳芳有點問題
第六十章 : 人事布局
第六十一章 : 你是指他哪方面還行
第六十二章 : 你必須滾蛋
第六十三章 :我只是不想讓你們吃驚
第六十四章 : 你是從哪個山上跑下來的猴子
第六十五章 : 別給臉不要臉
第六十六章 :清除害群之馬
第六十七章 :組織供應鏈審核
第六十八章 :評審審核結果
第六十九章 : 您的評價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第七十章 :管理諮詢那點事
第七十一章 : 我想做的是獨立顧問
後記:我非我
作者程曉華(John Cheng )先生,《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中國財富出版社)第1、2、3、4版著作者;《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課程創始人、講師,全面庫存管理(TIM))諮詢獨立顧問,全面庫存管理互動平台:http://www.timvalue.net郵箱 johnchengbj@126.com 微信 cmocheng
推薦閱讀:
※不要炒庫存
※關於庫存周轉天數計算方式的討論
※一點微小的程序
※準時制(JIT)採購如何應對原材料漲價?
※快消行業做需求預測的同事普遍共識是,預測永遠是不準確的。到底有沒有人能做到需求預測高準確率呢?
TAG:库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