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搞思想,活該發不了財--我讀經典系列之《君主論》

最近開始翻《君主論》,前言中介紹了馬基雅維利的生平。

在我們的想像中,這樣一個主張做事不擇手段求實效的人,應該混的很好吧,但事實卻恰好相反。他的一生,一多半時間,都在貧窮困苦中度過,而《君主論》,正是1513-1520年之間,馬基雅維利在繁重的農民生活間隙當中寫就的。馬基雅維利罷官後,一家七口住在農村勉強度日,一貧如洗,他白天在農民當中勞動和生活,黑夜單獨」與古人晤對「,探索治國之道。而且這本書在他生前並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讓他的生活得到改善。他雖然將此書獻給君主以求啟用,但沒有被重視。

看到這裡,我想到:有思想有智慧和階層躍遷,沒有多少關係。而且事實上,越是有思想的人,越可能在世俗生活中失敗。尼采、李贄這樣特立獨行引起巨大爭議的哲學家就不用說了,就是梵高、高更這樣偏精神的藝術家,生前也過得很慘,而巴爾扎克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富有的寡婦,拜倫則過著小白臉的生活,達爾文結婚的時候首要考慮的是夫人有多少嫁妝,馬克思一生全靠恩格斯的接濟。

看到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是不是覺得思想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呢?

為什麼智慧沒有辦法讓人改變經濟地位呢?因為人的精力是極其有限的,做了甲就沒辦法做乙。而世界的法則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把巨大的精力投入到無法獲得回報的思想探索、精神體驗上面,又怎麼能奢求地位與金錢?司馬遷寫成史記之後,甚至想將其藏之於深山,寫本大部頭連生前之名聲都沒想去求。

事實上,思想這件事,本來只有貴族才能搞--因為有閑有錢呀。農奴們從早干到晚,哪有精力想些與吃飯交配無關的事情呢?我們看到很多有思想的人似乎過得也不錯,比如歌德呀、培根呀、魏晉七賢這類人,真實的原因是他們的家庭本來就屬於上層階級。窮小子搞思想的,不是沒有,只是太少了。而且搞了思想的窮小子,很少有不窮困的。

思想既然沒有辦法帶來鮮衣怒馬,那這些人為什麼還要搞呢?推動他們的動力是什麼呢?

馬基雅維利的話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黃昏時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書齋。在房門口,我脫下了沾滿塵土的白天工作服,換上朝服,整我威儀,進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宮延。。。。。在四個小時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記了一切煩惱,我不怕窮,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

正如羅素所說的,驅動思想者的,正是」對知識的渴求「。我想,還要加上」意識所渴求的存在感之充分滿足「。人在思想的時候,最接近於神。人類思考的時候,上帝也許會發笑,但尼采說:上帝已死。

這就是思想者的命運,這就是思想者的享受。


推薦閱讀:

笑吧哭吧,眼淚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我熱愛一切無用之物
生命、藝術與科學|孫周興:尼采思想讓人著迷的地方在哪裡?
幼稚的表現是什麼?什麼是思想幼稚不成熟呢?如何做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如果當年沒有跑贏後面的精子,那我還是我么?

TAG:马基雅维利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