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兩個迴避型缺愛者有可能在一起嗎?

作者: 黃山市心理衛生協會法人代表 盧思行 微信號: ilufugong

高級心理諮詢師,高級私人心理顧問,多年聚焦缺愛領域心理專家

先搞清楚迴避型缺愛者的特點,迴避型缺愛者早年處在父母的負能量包圍圈中,或者被父母過分得侵入,所以要隔離情感,避免被父母的負能量侵擾或者控制。隔離情感,就是迴避型缺愛者的核心特徵。

迴避型缺愛者一般會與粘附型缺愛者互相吸引,那麼兩個迴避情感的人有沒有可能在一起?有可能,就是一起做事或者討論事情的時候。那麼在一起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趙女士和方先生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他們結婚三年了,從來沒有甜言蜜語的交流,而是理論思維的溝通。他們都喜歡研究,涉獵極廣,思維上的交流讓他們感到棋逢對手,產生了一點快感,繼而走到了一起。但是婚後他們很快發現互相能交流的部分很少,大部分時候家裡都沒有聲音,因為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對方知曉而遭到對方攻擊。

今年更是產生了大麻煩,雖然以前在生活細節方面雙方也有很多分歧,但是他們各選所需,也算相安無事。因為他們在現實的經濟領域產生了衝突,趙女士認為應該投資買一套學區的二手房,而方先生卻不願意與趙女士共同購置房產,認為房產是一個泡沫巨大的陷阱。

兩個人的交流逐漸變成了辯論,從投資原理層面到價值觀層面,再到夫妻義務方面,一場數小時的大辯論,雙方誰都無法說服對方,理性的辯論很快變成了感性的衝突,但是吵架的情況開始沒到五分鐘,雙方都覺得太失水準而選擇了迴避,於是兩人進入了冷戰,曠日持久的冷戰。

隨著今年房價的節節攀升,趙女士和方先生內心的隔閡也越來越深。趙女士認為方先生思維僵化害了自己致富,方先生認為那要怪趙女士論證不嚴智商遲鈍沒有堅守自己原則的能力所以導致家庭損失。

現在,放假隨著十一之後的國家調控已經開始降溫,但是趙女士與方先生的隔閡與互相怨恨卻依舊很深,現已分居數月。

也許這是因為:沒有感情互動的交流,婚姻就只是形式。兩個迴避型缺愛者構建的家庭里,容易充滿冷漠的氣息。

依附理論揭示了親密關係中的模式分類,包含了安全型和兩種(後期增加了第三種紊亂型)不安全型的情感關係,也揭示了缺愛者的共性之一,就是在親密關係中強烈的不安全感。

  1. 安全型兒童|他們在主要養育者在場時很樂意進行探索活動,會因出現陌生人而產生焦慮,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受到悲傷,當照顧者短暫離開後又回來時,兒童會迅速尋求和照顧者接觸,而重獲接觸便可以讓兒童安心。從兒童會重新開始探索和遊戲的角度來看,這種從過激的紊亂狀態中恢復是平穩和完全的。

  2. 迴避型兒童 | 分開並不會使他們那麼焦慮,但當照看者返回時,不會自發地尋求親近,有些幼兒並不表現出照顧者和陌生人的偏愛。

  3. 粘附型兒童 | 當照顧者離開時傾向於高度煩惱,並且表現出比較少探索和遊戲,但重聚時不能很快平靜,表現出掙扎,僵硬,繼續哭鬧或生悶氣。照顧者的在場和安慰的嘗試並不能使他們安心,他們的焦慮和憤怒似乎干擾了他們通過親近獲得安慰。

  4. 紊亂型兒童 | 第四組幼兒則呈現出一系列不定向的行為反應,給人一種紊亂和不定向的印象(Main & Solomon, 1990)。幼兒呈現出冷漠的,興奮的,不安的,即便是照料者在場都想從情境中逃離的願望,被稱為紊亂困惑型。

依附理論不僅為理解嬰兒的情感反應提供了架構,還為理解成人的愛、孤獨、悲傷提供了架構。成人的依附風格被認為是直接來源於自己及他人在嬰幼兒及童年時代發展起來的依附模式(或心智模式)。Ainsworth的依附風格三重分類學已被用以解釋隨後成人期的戀愛關係。

  1. 安全型成人:發現接近他人較容易,並能自然地依賴於他人和被他人依賴。安全型成人不會經常憂慮於被拋棄或與人關係過於親密。

  2. 迴避型成人:在與他人關係親密時會有些不自然;他們發現難以完全信任他人、難以讓自己依賴他人。迴避型成人在與別人關係親密時會感到緊張,並且經常是,他們的情人所要求的更親密關係使他們感到不自然。

  3. 粘附型成人:會發現別人不樂意象自己所希望的那樣關係親密。粘附型成人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不是真的愛自己、或擔心伴侶不想與自己在一起。粘附型成人想與另一個人完全融合在一起,而這種願望有時會把別人嚇跑。

  4. 紊亂型成人:後期實驗中未被提及,可能由於較強的精神疾病癥狀,喪失進入親密關係的能力。

【拓展閱讀】

缺愛和抑鬱心理系列文章匯總

公眾號:源泉心理

推薦閱讀:

【心理學術】心智化、 依戀理論及認識層面的信任證實
【缺愛】逃避型缺愛者的「獨立」之路,竟變成「復仇」之路
【缺愛】從《巨嬰國》看全民缺愛心理現象及治療通道
自殺空間――孤獨、缺愛真的可以殺死一個人嗎?

TAG:心理 | 情感 | 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