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裡蹲的年輕人

大家好,在上一篇「功德箱的小偷」的末尾,我給各位讀者的預告中說到,我們這一次要寫「家裡蹲」,然後好多朋友在公眾號後台跟我說:

「你是要寫自傳嗎?」

然後我很認真地看了看我這個年齡的「家裡蹲」,覺得... 我跟人家還是很有差距的... 簡單一句話:家裡蹲,不是你想蹲就能蹲。

所以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家裡蹲」。

這一篇會比較像一篇說明文,而不是什麼殺人或者親情故事... 所以你們不愛看我也在意料之中。

====================================

我們一般說的「家裡蹲」人群,其實是大約三種人群的組合:

1. 無固定職業,靠打零工和父母接濟生活。這種人日語里叫「フリーター Freeter 」。Freeter 是日本自製外來語,由英語詞 Freelance (自由職業)+ 德語詞 Arbeiter (工人)而來。

這個群體的中文直譯叫自由職業者,但與我們所理解的 Freelancer 自由職業者相比,這個群體的自立性更差,而且在技能水平上一般明顯較低。相應地,他們的收入也相當少。所以我們在本文中,就叫他們「無固定工作人群」。

2. 完全不工作,不上學,但是會有一些外出的活動。這樣的人日語叫「ニート NEET」。NEET 一詞是個縮寫,全稱是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有時會用「尼特族」這個詞,但我覺得更直觀的一種稱呼是:無業青年。

3. 不光不工作不上學,甚至連家門都不邁出一步,有些人幾乎做到了一天23個小時呆在屋裡,只有上廁所、扔垃圾和收快遞時走出屋子。這一群體在日本叫做「引き籠り」,中文的稱呼是「隱蔽青年」或者更加直接 —— 家裡蹲。

1、2、3類人群的共同特點是完全不存在經濟獨立性。在第一類人群里,儘管他們會去打零工,但收入遠遠不足以支付房租和生活費。而第二、三類人群的全部收入,都來自於家裡父母的資助。所以他們普遍和父母一起居住,而且單身。我們平時所說的「啃老族」,其實也是這些人群的一個屬性。

我們所說的「家裡蹲」,廣義上包括了第一類人群中的大部分,以及所有的第二類第三類人群。而狹義上的「家裡蹲」,其實僅有第三類人群。今天我們要聊的內容,也就圍繞著這些人群開始。

單身、無固定收入,大齡。這幾乎是對於所有「家裡蹲」人群的共同印象。而一些其他的屬性,比如:宅物、變態、沉迷網遊、秋葉原等等,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家裡蹲都會具有。

是的,他們不等同於 宅男 / 宅女 / 宅文化,也不完全是沉迷於ACG、二次元的年輕人。

==============================

一,無固定職業人群

日本的無固定職業人群(年齡在15-34歲之間)目前大概有179萬人,這個數字已經從2003年的峰值217萬人,下降到了目前較低的水平。

15-34歲無固定工作人群,占這一年齡段人群的6.8%。也就是說,日本年輕人中,每15個人就有一個人目前靠打零工為生。而從上圖的橙色和紫色線可以看到,2002-2004那段時間的橙色線段峰值下降,但隨之紫色線段在2008年之後開始上升。這說明十幾年前原本沒有固定工作的年輕人,在這十幾年裡大部分仍然沒有找到固定的工作,只是年齡變老了而已。

這就是我們在談到日本的社會問題時,經常會談到的一個結論:日本社會的軌道非常狹窄。一旦跟社會脫軌,便很難讓自己再回到正軌上去。

在無固定工作人群里,日本內閣府的統計標準是:畢業但無工作的男性,以及畢業無工作且未婚的女性。所以在2003-2012這10年時間裡,儘管無固定工作人群的總數有所下降,但是否是由於其中一部分女性進入了適婚年齡選擇結婚,才導致的總人群數字下降,我們不得而知。

===============================

然而,與第二類和第三類人群相比,第一類人群其實是仍然「站在懸崖上」的一些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個人群是仍有勞動意願的。

我們在名古屋有個「小據點」,是一間小酒吧,兼賣天婦羅和蕎麥麵(頗為奇葩的組合)。老闆是個頗具嬉皮風格的小哥,從前旅居國外,在街頭賣賣自製小飾品之類的。大約2年前回到老家開了這個小酒吧,彈得一手好吉他,玩得一手好滑板,留著傑克船長的鬍子,來店裡的姑娘們都很喜歡他。在他的店裡,我們經常能碰上染髮帶鼻環的姑娘,穿得像大小姐但抱著吉他來的姑娘,還有一半頭髮剃光嚼著口香糖來的姑娘。而這些女孩,基本上都是白天在附近的店裡打工的女孩子。

跟她們聊起來,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人的家庭相當富裕,有在老家當地主的老爹老娘。但是許多人是幾乎不接受家裡的資助的,或者僅僅由家裡支付一部分房租等等。而她們不去選擇朝九晚五的工作的原因,有些是因為覺得不自由,也有些是因為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更大的原因是她們在上學的時候並沒有把進入名門大學,畢業去企業就職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儘管工作累,收入低,但她們並沒有覺得這讓自己低人一等,反而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思。

而我們所說的第一類人群,其實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活在這樣的生活狀態里的。這些人並沒有因此變成家裡的寄生蟲,是因為相當的自信和獨立人格的存在。然而,一旦他們的自信消失,開始懷疑人生,或是陷入了人際關係惡化的怪圈,那麼就有可能會墮落成為第二、第三類人群吧。

=============================

二,無業青年

2014年,日本15-39歲的無業青年有56萬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01-2002年前後的無業青年數量暴增:所有年齡段的無業青年數量都出現的顯著的增加。儘管2001年小泉純一郎內閣開始了「無聖域的結構調整」,對以往經濟改革中基本不會涉及到的高速公路、郵政、醫療系統等等進行了民營化嘗試,並且將中央財政權部分下放到地方,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帶來了被稱為「伊邪那岐景氣」的經濟向好時期,但實際上,由於企業的結構優化調整,以及勞動系列法案中對於「臨時工」和「合同工」的條例規定放寬,導致了大量企業開始將原本的正式員工辭退,轉而僱傭價格更加便宜的派遣員工(合同工),從而使大量原本有工作的人群失業。而這,也就造就了所謂新世紀的無業人群。

根據日本的一些幫助無業青年回歸社會的非營利組織分析,無業青年基本可以分為四大「種族」:

1. 追夢族

這一人群的特點是學習一般不錯,各種職業資格、職業證書隨便考。然而在面臨選擇工作時,在無法直接進入自己認為「最好的」公司和崗位時,不願屈尊選擇其次的企業和職位,而是一門心思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

因為不願退而求其次,於是基本上想通過自學來補足「實際工作經驗」。這樣的追夢族可以用幾年時間把一些要求頗高的職業考試考過,然而在面試時還是會因為缺乏實際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無法被企業所錄用。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在企業僱傭新員工時,都會對候選人進行「應屆畢業生(新卒採用)」和「有經驗的求職者(中途採用)」的區別篩選。一旦錯過了應屆畢業生的錄取時間段,毫無實際工作經驗的人便很難再被企業所錄用。這也是造成了日本年輕人「畢業即失業」,之後很難再進入大企業的原因。

2. 無自信族

無自信族其實是最簡單能夠看出來的一群人。

他們往往有過短期的就業經驗,但很快便辭職。問到為什麼不繼續找工作,回答往往是「因為覺得找工作麻煩」。但是,這些人其實是在工作和社會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從而喪失了自己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自信。

但同時,對於一些不需要任何門檻,只要肯干就可以獲得錄取的職業,比如便利店、吉野家、超市擺貨、交通疏導、街上發小廣告和紙巾等等,卻因為他們自視頗高,不願意去從事這些低收入工作。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這一族群的人普遍缺乏對未來的危機感。吃飯基本通過便利店便當或者超市冷凍食品解決,住在家裡也不需要任何的生活成本,於是這一族群脫離無業無職的狀態其實是最難的。可以說,是他們自己選擇了成為「無業青年一族」。

3. 暴君族

暴君族的特點,可以被理解為「過長的青春叛逆期」。

在鄰居的眼裡,這類青年可以說是好孩子的典型,從小聽父母話,知書達理。然而因為他們從小在家裡往往被期許過高,要麼父母高壓學習,要麼供吃供穿由他們頤指氣使,導致畢業後在社會上獨立能力很差,往往會覺得「這個社會太冷漠了」。遭遇挫折後便徹底喪失鬥志,在家中對父母發泄心中不滿。

這一類的無業青年最容易讓我們覺得無法理解:一方面由父母供養著生活,另一方面卻對父母非打即罵,或者乾脆家中絕緣,對家裡人視若無睹。而這些人,也是最容易被轉化為「完全家裡蹲」類型的一群人。

4. 親情族

親情族和暴君族,在家中的狀態是完全相反的:他們跟父母往往是平等且友善的關係,也非常孝順父母。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形成原因又與暴君族幾乎類似:對家中的關係依賴過重,同時在社會上又無法獨立。然而他們不會對父母發泄不滿,而是把家庭和父母當成保護自己的避風港,逐漸對外部世界喪失了興趣。

值得關注的是,親情族裡,女性所佔往往較多,而從小與祖輩長大的孩子也在其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

三,家裡蹲

家裡蹲這一大類人群,根據「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四個等級:

1. 基本不出家門,偶爾會外出買東西、買雜誌、參加活動等等。(46萬人)

2. 基本不出家門,偶爾會去附近的便利店、超市等等。(15.3萬人)

3. 會走出自己的房間,但不會走出家門。(3.5萬人)

4. 基本不走出自己的房間。(4.7萬人)

1-4級家裡蹲,總計69.6萬人。

也就是說,在15-39歲的青年人中,日本有接近70萬人,處於「幾乎從世界上消失」的「家裡蹲」狀態。你不會知道他們叫什麼,長什麼樣子,所有的愛好、性格都是謎,完全沒有朋友,也沒有工作,更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做出什麼事來。

而他們為什麼會成為「家裡蹲」,這也是很多日本媒體和民眾想要知道的。以往推測的「在學校被欺負」、「對人際關係不信任」等等原因,事實上並不是最大的因素:

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排在首位的是「對工作職場不適應」以及「生病」,其次是「找不到工作」。可以說,因為對就業和工作這件事情喪失了信心,或是遭遇了挫折,其實是導致「家裡蹲」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生病,也會導致升學、就業的各種障礙,所以也應該算在工作這一大分類里。

「輟學」和「人際關係」分別佔到了11.9%。

這一調查採取的是多選,所以總和超過了100%。從調查結果來看,對於每一名家裡蹲,所導致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這個真的不是我,我沒有蘋果台式機。)

===========================

四,廣義上的「家裡蹲」究竟有多少

如果我們把「無固定職業人群」、「無業青年」和「家裡蹲」放在一起來看的話,這個結果是讓人覺得不寒而慄的。

是的,有11.6%的日本青年,都屬於「無固定工作」、「無業青年」或者「家裡蹲」的狀態,總數達到了304萬人。

數字固然相當不少,但其實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我們先簡單聊一下日本的就業規則。從職業穩定性來說,日本人和我國一樣,最好的就業機會出現在「大學應屆畢業」這個時期。無論是出自名校或是一般校,都會在大四這個時間段開始繁忙的就業活動,大家爭先恐後地去爭取企業的內定資格,以便畢業後直接到企業上班。這是上上策。

其次的選擇是選擇一家並不是非常心儀的企業,在進入企業工作2-5年的階段跳槽,這在日本被稱為「第二新卒」,也就是畢業生的二次擇業。

再次一些的,就是在上高中時選擇了進入「職高」,或者考大學時考入了「短期大學」。這些學生在校時普遍會接受一些職業培訓,畢業後便可以在對口的職業里進行選擇,但普遍屬於收入較低成長緩慢的工作。

當然,這裡面我們忽略了出國留學、考公務員、參軍等等更為小眾的選擇。

而最難以獲得穩定的工作機會的,其實是兩類人。其一是缺乏職業技能,錯過了畢業季而沒能獲得進入企業工作機會的往屆畢業生;或是剛剛進入企業,還未施展拳腳便因為各種不適應,而主動離職的年輕員工。其二,則是從一些企業中被裁員後,社會關係和工作內容都局限於自己原先工作的被裁員人員,一般是中年。

對於這個群體來說,想要獲得理想的「穩定、收入中上、體面」的工作機會,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以日本目前企業的僱傭習慣來說,這些位置基本都被企業的骨幹員工所佔據,而打零工、干雜活的職位,基本上通過成本更低的臨時工來解決。而另一方面,由於這個人群要麼對未來充滿不現實的憧憬,要麼已經在生活中背負了房貸、車貸、教育貸款等等負擔,也無法讓他們主動降低生活品質,去屈尊找一份低收入工作。

在這樣的壓力下,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回到父母身邊生活,就此成為「啃老的家裡蹲」;而很多中年人,最後會走到夫妻離婚,抵押房產,個人申告破產的境地,淪落為街頭的流浪漢。

這也就是我們在上面說到的,個人一旦與日本的社會脫軌,便很難讓生活再次回到正軌上來。

===================================

從這個結論出發,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304萬「青年家裡蹲」,在10-20年後會變為304萬「中年家裡蹲」,最終會變成304萬「老年家裡蹲」—— 這還是我們假設這個群體不會因為社會變動而暴增的情況下。

家裡蹲青年有父母可以依靠,家裡蹲中年恐怕就要靠父母留下的積蓄活著了,而家裡蹲老年如何活下去?甚至我們可以從倫理的角度來思考下:家裡蹲老年應該怎樣養老?

養老途徑無非三種:用自己或家裡的積蓄自行養老;子女贍養養老;社會福利養老。一般人都會依靠其中的一至三種。而對於家裡蹲一族來說,家裡的積蓄能否花到老年,這個很難講;獨身一輩子,想必不會有子女贍養。所以對他們來說,依靠社會福利養老,幾乎是這一人群的唯一出路。

從社會契約論角度出發,一個簡單的結論是:人在年輕的時候,通過勞動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所以在年老後便應該享受社會福利。在日本,對於大多數繳納養老保險金或者其他商業養老保險的人們來說,退休後領取「年金」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而對於生活貧困,無固定收入的人群,可以申請保險繳納免除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仍然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但在「家裡蹲」的問題上,他們從年輕時便已經與社會絕緣,完全沒有通過勞動貢獻過社會,那麼在他們年老之後,是否還享有社會養老的權利?

這個問題想必在十幾年後的日本,會成為一個非常難以解答的論題。

===================================

五,「老年家裡蹲」的實態

其實想寫這一篇,原因就是因為我最近看了幾個描寫老年家裡蹲的紀錄片和紀實,感覺有些複雜(並不是因為要寫自傳,謝謝)。

第一個老年家裡蹲,名叫北村五郎。

這張圖是他在2000年時的紀錄片里的形象。

因為14歲的時候上學被同學欺負,於是便開始不上學,之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家裡蹲一族。這一蹲,就是40年。

北村五郎出生於1961年,正好是日本經濟快速上升期的開始。那一時期的失業人口相當少,所以他成為家裡蹲一族,其實是很罕見的。從小在奶奶和姑媽的照顧下長大,而父母都忙於自己家族的事業,很少過問他的事情。

進入8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業開始急劇升溫。他的父母趁那時地價稍漲,便在東京涉谷買了一塊5000平米的地皮。時至今日,從涉谷最繁華地段出發,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看到他家的那塊地:鬧市中突然出現在眼前的一塊被綠茵覆蓋的庭院,院子里有兩棟樓,分別供他和父母居住。

他24歲的時候,家裡給他娶了個老婆。然而當妻子發現他是個家裡蹲後,便堅決跟他離婚了。從此他自己住在那幢2層小樓里,足不出戶。父母住在他的隔壁,只有每周去他的廚房裡,給冰箱里堆滿冷凍食品的時候,才能跟他聊上兩句。

但是10年前,他母親去世後,他的抑鬱症表現突然被家人發現:一周一周地不起床,家裡從不開燈,而且原本跟家人的對話,也減少到了幾乎沒有的程度。80多歲的父親每周悄悄去探望他一次,在門口放上他最愛吃的鰻魚飯就離開。直到5年前,他父親實在無法獨立生活,於是便住進了養老院。而他,也被送進了殘疾人療養院。

說起來簡簡單單,但這麼一段話就幾乎說完了他從14歲到54歲的人生軌跡...

=================================

第二個人是匿名在2ch上的一個網友,比北村更厲害,他蹲了45年。

A先生畢業於早稻田大學。22歲那年,因為找工作不順利,沒能進入自己一直嚮往的外資律所,他選擇了在家「充電」。然而除了最初的幾個月,他還能認真地準備公務員考試以外,之後的日子他便陷入了一個循環:

先是有特別想看的電視節目,他最初選擇錄像之後等到第二天再看。但隨即一想,反正時間都是自己支配,還不如看直播,於是乾脆就把學習時間讓出來,專心追劇追綜藝。但是隨著對電視節目越來越感興趣,往往會想看同一時段的不同頻道的節目,於是他便一邊看一邊錄像。因為第二天要重看錄像帶,所以學習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

慢慢地,他開始找到了每天必看的幾個時間段的節目。最初是在學習之中作為休息,停下來看電視,但逐漸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多,學習的時間變得支離破碎。這樣一來,他索性把一周中某一天的時間全拿來看電視,而安慰自己在之後學一整天,便可以補回進度。這樣的「電視日」從每周兩天,逐漸增加到每周五天 —— 只要電視有節目便會一直坐在電視前,每天18個小時。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就是公務員考試必然落榜。

落榜之後的A先生,嘴上安慰自己要來年再戰,但他卻在看電視的過程中迷上了給綜藝節目和雜誌投稿。他讓家裡給他買來各種雜誌,寫各種段子和小故事投稿給這些欄目,之後便期待著被電視節目和雜誌專題選中。一個月一個月地等待著,就這樣,一轉眼過了30年。

他從大約2000年起便開始上網,隨後發現了在網路上有更加廣闊的空間。他最為熱衷的,就是在網上批判各種社會現象:女孩子援助交際他去罵,父母生下小孩不管他去罵,中國人在日本買東西他去罵,老人佔用社會資源他去罵,他國抗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他去罵,日本生育率低他去罵,體育明星買豪車他去罵....... 基本論調就是「外國人滾出日本」「長此以往日本要完」「你們花的都是別人的錢」「哈哈哈哈這個SB」等等,並且自稱「為了讓日本回到黃金時代而努力的青年右翼」。

然而他氣勢洶洶來表達自己「政見」的這些事情,其實與他的現實生活毫無關係。甚至說,這些事情其實已經跟他的人生無關了。

2012年年初,他在網上開始寫自己這四十幾年的家裡蹲經歷。與他之前那種「旗幟鮮明」的網上言論不同,他經常會在網上寫著寫著東西,開始痛哭流涕。原因也很簡單:他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暮年,卻一事無成,甚至連能留下美好回憶的經歷都完全沒有過。他一心一意地去給電視、雜誌投稿,去時事新聞和娛樂版塊評價事件,其實僅僅是希望在自己蝸居的這間房子之外,能夠獲得些許的存在感。

儘管幾乎沒有人回應他的那些評論,但只要能夠看到有人跟他的看法基本一致,他也就似乎得到了安慰:「這些人其實都是會支持我的。」

然而人是無法永遠活在這個虛擬的平靜里的。他一生沒有任何收入,養老保險全靠身為小學老師和公司職員的父母替他繳納。15年前,接近80歲的雙親為了照顧已經50歲的他,沒有選擇住進養老院,而是在家裡請了個護工。8年前父親去世,如今母親病危,65歲的他似乎根本看不到未來的方向:除了依靠養老保險以外,他只能將父母買下的這所房子賣掉,才能夠維持他請護工照顧自己的養老準備。

而他也不準備住進養老院:在那裡每個人都是在社會上工作了幾十年退休才住進養老院的,自己想必跟這些人完全沒有共同語言。而且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他,在現實中完全沒有一個朋友。就這樣孤獨地老死,似乎是他唯一的結局。

所以他會痛哭流涕,因為之前幾十年的生活,其實對他來說似乎只是一轉眼的事情,卻再也沒有重來一遍的機會了。

============================

六,家裡蹲人群與我們之前講到故事的聯繫

熟悉這個公眾號的讀者們肯定都知道,我們之前講到了很多惡性犯罪的案例。而在這些案例中,家裡蹲人群所佔比例之大,其實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舉例來說,日本戰後三大殺人魔之中,勝田清孝是有正式工作的,但小平義雄屬於退伍在家,僅靠打零工為生的「無固定工作」人群,大久保清則是徹徹底底的「無業青年」。

殺死自己母親,又殘忍殺害一對姐妹的山地悠紀夫,屬於無固定工作人群。殺害二十多名殘疾人的植松聖,犯下市村一家血案的關光彥,綾瀨女高中生水泥殺人事件中,殺死古田順子的宮野、神作、湊和渡邊四名被告,其實都是「無業青年」。

而屠遍全村,一夜殺死30名村民的都井睦雄,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家裡蹲」。

這還沒算上我們沒寫到的,連續姦殺未成年女童的宮崎勤等等。

儘管並不是每一名家裡蹲人群都是潛在的惡性犯罪者,但在這個群體逐漸變老的過程中,生存的壓力也可能會讓他們做出一些常理無法容忍的事情:

48歲的無業男子,在父母都死在自己家中的情況下,不向任何部門進行申報,而放任自己的雙親的遺體腐爛。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只要不彙報自己的雙親去世,便可以繼續冒領雙親的退休金。

79歲的母親和56歲的無業兒子,兩個人只靠母親一個人的退休金生活,而且兒子還覺得這樣是「理所應當的」。

寫完了這一篇我覺得虛無極了... 我也真不知道這篇能夠有什麼現實意義。也許有些讀者看過之後會幫助自己擺脫不健康的生活狀態,也許會有更明確的危機意識,或者至少能夠知道日本(也許是不久後的中國)這些青年人走上這條「家裡蹲」道路的原因,能夠去研究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這樣的境遇的方法,我覺得就算是沒白寫這一篇吧。

謝謝大家的閱讀。


推薦閱讀:

日本清酒「五大酒庄」,你認識幾個?
在意一群loser的看法是不是一種病?2ch用戶大剖析
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三)惡魔
你的人生總會有在溫泉里時候,特別是當你在日本。
【日本吸油紙】夏季如何搞定「大油田」-上篇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