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深濃秋意
作者:蔡逸
每個時代都有其翻滾競高的浪潮,每一波翻滾的浪潮都是對舊事物摧枯拉朽式的破壞和對新秩序井然有序建立的過程。
上個世紀末的製造業、兩千年初的地產業和近幾年處於浪潮之巔的移動互聯網業,浪潮的翻滾正是對財富洗牌的過程,顛覆與被顛覆間的角色置換,已成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n
短短三五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彷彿已休憩了,廣場上腰肢婀娜的大媽已換了好幾個智能手機,每一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將每天一半的玩手機時間貢獻給了微信,五道口的車庫咖啡已不再熙熙攘攘,過去大家談的都是怎麼獲取用戶,能獲取多少用戶,日活多少,月活多少,拿到了xxx機構的天使,拿到了xxx機構的B輪。而現在,大家談的都是如何防止用戶流失,如何高價賣掉經營多年的公司,如何熬過這個遙遙無期的冬天。
冬天到了,春天還遠嗎?遠!遠到遙遙無期!嚴格來講,移動互聯網的春天應該再也不會來了,而現在應該還沒有到寒冬,現在只能算是初秋,下半場,或者說是,新常態!
一、用戶分化的馬太效應
未來可預見的情況是隨著用戶對於APP的嘗鮮衝動已過,只有那些有價值的APP得以沉澱,簡單粗暴無趣、無價值的應用本身只具備短鏈條特質,一招鮮一波死,已被淘汰出局。目前日漸成熟的智能機用戶主動安裝的手機APP量基本維持在10~20個左右。換句話說,湧入應用市場的APP數量和分發總量依然在大規模增長,但推廣的人口紅利已過。
另一方面,APP獲取用戶的推廣成本則相當高。雖然很多APP都可以通過低成本口碑宣傳推廣便可觸達並有效吸收用戶。但大部分APP由於拿不出更多的推廣費用在應用商店佔據一個較好的榜單位與推薦位,繼而就導致無法獲得很好的曝光而無人問津,隨即在APP的汪洋大海中沉寂。
再者,超級APP扼殺了創業型APP的生存空間。比如根據艾瑞報告指出,死亡的APP里,社交類佔了35%,是死亡率最高的類別。微信目前已經佔據8億用戶,是一個高黏性的龐大的社交生態圈與超級APP,相對來說,微信的存在已經扼殺了大部分社交類APP創業的空間。在移動端,BAT三巨頭構建的主流移動APP矩陣與寡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人口紅利已失,移動APP創業者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初興時的機會,註定會遭遇到如今的寒冬局面,進而淪為BAT勢力範圍之外的墊腳喪屍。
二、資本流動調整
曾經投資人更加關注的是各項基本數據,DAU、MAU、各項留存;是否有流水,方向好不好,天花板高不高,有沒有打爆款的能力,行業知名度如何。然而現在他們更關注的是毛利如何?扣除訂單成本以後的毛利是正是負?獲客成本是多少,需要客戶交易多少次,才能覆蓋成本?開始關注關注留存,還不是看一款產品一天能留下多少新用戶,而是一個月能留下多少用戶,甚至3個月,6個月後,還有多少用戶願意留下來。很明顯,利潤、成本、用戶留存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成了投資人更關心的問題。
而且很有可能,以上數據都還不錯,n可能投資人還是不投,或者給了TS,拖幾個月違約之類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那麼錢都到哪裡了?
曾經炙手可熱的移動互聯網、O2O現已不受青睞,反而投來的是投資人的冷眼旁觀,創投人正在對自己的投資方向「調結構」、「換賽道」,減少對原來火熱的投資方向的投資,投資行業開始聚集在高科技、高門檻的行業。同時,天使投資機構的資金、資源來源也在發生結構性變化,政府、大企業的母基金正成為天使創投機構的出資人。
另一方面,投資區域也擴展到海外。同時,連續融資的創業者在增加,疊加周期逐漸拉長,而不像以前很快創業失敗,因此創業者更容易感覺資金總量減少。
借滴滴投資人金沙江朱嘯虎的一句話做個結尾,在中國,互聯網創業是格外危險的事,隨時可能死掉。今天你的項目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成功了,還沒來得及衣錦還鄉、奔走相告呢,明天對手就從另一個你想不到的地方,跳出來把你滅掉了。所以說,在資本寒冬,你要努力深耕小市場、黏住你的用戶、謹慎地花好手裡的每一分錢。
推薦閱讀:
※法意編譯 | 《衛報》:應將谷歌、臉譜和亞馬遜國有化
※ios系統又曝漏洞!iPhone 8身陷重圍
※計算機的下一紀元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