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我們的生殖器到底經歷了什麼?

身為兒童性教育工作者,我經常聽到父母在跟男孩子講身體知識的時候提到一個詞:小!雞!雞!

勤學好問的我表示非常好奇為啥各地的同胞們都喜歡把陰莖稱為小雞雞呢?為什麼不叫小鴨鴨?小兔兔?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漲漲姿勢,看看「小雞雞」這個別稱到底是怎麼來的。以及各地對於生殖器的別稱又都有哪些呢?

男性生殖器的別稱的演化:

在考古遺址中發現,許多出土的器物中鳥紋被用來象徵男性生殖器。

據考古專家推測,原始居民以鳥紋象徵男根,是因為鳥頭與男性陰莖頭相似;而且鳥能產卵,同時男性生殖器有睾丸(與鳥卵形狀相似)。

因此原始居民把鳥和生殖聯繫起來。他們還認為生兒育女是男卵之精進入女腹孕育孵化產生的結果,從而用鳥來象徵男性生殖器,表達對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而「雞」屬於鳥綱,而且公雞是家禽中最容易為奪食求偶而發生爭鬥的,因此也會有人把好鬥的男人比作公雞。

從外形上來看,陰莖可以傾斜、彎曲、勃起,形似公雞脖子和頭部之間自然的弧度;陰毛在陰莖根部又像公雞羽毛的項圈。於是人們開始稱男性生殖器為「小雞雞」。

這個形象的比喻很容易讓人記住,也能一下子聯想到男性生殖器,所以小雞雞這個男性生殖器的別稱流傳下來。

還有另一種說法,從字形角度分析了男性生殖器被稱為「小雞雞」的原因。

這種說法認為男性生殖器最早對應的文字應該是「且」,考證「且」是男性生殖器的現在學者中,有兩位比較出名的人物,一位是前國家文聯主席郭沫若,另一位是台灣作家李敖。

郭沫若在《卜辭通纂》中論述了「且」是男性生殖器的設想。他考察了甲骨文、金文中的「且」字,其酷似男性生殖器形狀,並依據原始居民社會時期盛行的生殖崇拜風俗,得出「且」就是男性生殖器的結論。

古時「且」音讀「拘」,與「雞」音相似。因此,在流傳中也就產生了小雞雞這樣的別稱。

(金文中「且」的字形)

如今,在台灣地區仍然流傳著類似的別稱,只不過他們把男性生殖器叫「雞仔」。香港地區則普遍把男性生殖器稱為細佬(小孩、小弟弟的意思),可引申比喻為男性生殖器。

在英文裡面,penis翻譯為陰莖。《生活大爆炸》里,謝爾頓在指責萊爾德"用下半身思考"的時候就說了「You think with your penis」。

當然,男性生殖器在英文中還有一些別稱。

比較常見的是peter,peter一般出自女人之口,表示男性生殖器很可愛的語氣。cock(公雞)也是常常用來指代男性生殖器的別稱,這個從字面意義上大家應該也比較容易理解。

女性生殖器別稱的演化:

女性生殖器的別稱中,像「小雞雞」這樣生動形象的稱呼比較少,這可能是因為女性生殖器生長在人體內,不容易被觀察到,由此衍生的別稱也相對較少。

和「且」有著相似的來源,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一個 「也」字因為形似女性生殖器,而被用來指代女性生殖器。

東漢文人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中稱「也,女陰也。從乙,象形。」清代乾嘉學派的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同樣專門考證了「也」字:「女陰是本義,假借為語詞,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

(金文中「也」的字形)

現在很多人把女性生殖器稱作「小妹妹」,通常是與男性生殖器別稱「小弟弟」相對應。而在台灣地區,女性生殖器又有一個別稱叫做「小妞妞」。

聽了這麼多關於生殖器別稱的介紹,那我們在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時候應該怎麼講生殖器呢?

經常有些父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很想給我的女兒/兒子進行性教育,可是ta現在還很小,我擔心講身體名稱的時候,用科學名詞會給ta帶來不好的影響。用小雞雞/小屁屁這樣的詞,代替陰莖/陰部可以嗎?」

其實父母的這些顧慮完全是處於成人的偏見,只要一想到這些詞語就會想到它們的功能和作用,並覺得難以啟齒。

而小朋友並不會因為大人使用別稱或是科學名稱感覺到有太大的區別。這些名詞對孩子來說就只是簡單身體部位的名稱而已。

我們之所以建議使用科學名詞,是希望大人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傳遞給孩子對待這類問題的態度。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你扭扭捏捏地說,孩子會覺得這些器官里肯定藏著什麼秘密,還可能覺得這些器官是不好的。

想像一下,10年後孩子長大了,她想了解更多關於生殖器的問題,你再想重新用一個正面的態度影響她,難度會有多大?

所以,我們稍加判斷就可以知道,從幼兒期就開始給孩子性知識方面的教育,讓孩子慢慢具備一些簡單的知識和保護自己的意識。等到孩子長大後,即使有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孩子也能和父母坦然交流。

因此,保護豆豆一直呼籲家長在給孩子做性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用科學的名詞,要大膽地說出陰莖、陰道。要知道,如果家長想給孩子做性教育,就必須讓自己先脫敏!

孩子因為說「陰莖」受到說「小雞雞」同學的嘲諷怎麼辦?

我有一次在小學3年級上課,期間介紹到生殖器。我指著投影上的生殖器問班裡的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東西科學的名字叫什麼嘛?

其實,說完這句話我還是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們都顯得有些害羞,甚至幾個同學還在偷笑。

這時,我還是看到教師最後面有一個胖胖的男生舉手。他站起來說:陰莖。班上迎來一陣笑聲,這個胖胖的男孩子也開始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很多家長都擔心說為什麼一定要告訴孩子它叫陰莖,而不是小雞雞。萬一在生活中其他小朋友都說小雞雞,孩子他像一個異類一樣被同學嘲笑怎麼辦?就像上面這個胖胖的男孩。

其實,還有一次我在無錫當地社區里上課,同樣的問題問他們:它科學的名字叫什麼?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小雞雞。現場一群孩子放聲大笑,包括站起來的孩子自己也連忙做下躲起來笑。

所以說,不管你告訴孩子這是陰莖還是小雞雞,孩子們都會笑話他。不是因為你換了一個更陌生的名字才笑,而是你說了平時大家都不好意思說的一個部位。

有家長留言說某個專家說家長不必刻意告訴孩子最準確的說法,用別稱也沒有關係。用小雞雞代替陰莖,用生命的通道代替陰道。

我完全不敢苟同。首先,我不反對家長告訴孩子:人們平時也會叫它小雞雞。但是前提是家長必須告訴孩子:它有一個更科學的名字叫陰莖。

生活中我有遇到很多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看到驚訝的東西張口:卧(wo)槽(cao)。看到不順心的東西閉口:麻(ma)痹(bi)。突然有一天讓他說一個正兒八經的科學的詞時卻糾結:會不會太直接了?對孩子會不會太色情了?

我始終堅信,當家長連說出陰莖、陰道這些詞的勇氣都沒有的時候,就更沒有勇氣說出更多性教育的知識如:交配、乳房、陰毛、陰唇、遺精、月經等。

別總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正確的知識受到嘲笑,先擔心自己是否有勇氣說出這些詞。

最後,遇到那個胖胖的男孩,我是如何處理的?我對著全班同學說:「這個同學說的非常對,它的科學的名字就叫陰莖。讓我們一起來給他一點掌聲。」

首發微信公眾號:保護豆豆 文/ 戴晴 編輯/ 胡半仙 封面圖/ 參考網路表情畫的牆繪

更多兒童性教育問題,歡迎關注知乎專欄:兒童性教育、微信公眾號胡佳威微信號:hujiaweigege) 或微博:@保護豆豆胡半仙,與我一起交流!


推薦閱讀:

父母們,你們的無知很危險
如何看待「我求你不要再傷害我」,女孩被繼父性侵一事?
青少年教育問題?
當今青少年性教育真的到不能拿到檯面上講的地步了嗎?
在美國,這些行為對未成年人都算「性騷擾」!

TAG:性教育 | 青少年性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