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歲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二項基本原則【學習型父母必讀】
近日有好幾個朋友問到一個概念,叫做「發展」,說看早期教育類書籍都說到這個詞,據說還挺重要,但是不太明白啥意思,感覺挺抽象。
這讓我感到挺欣慰的,因為從想要了解「發展」這個詞的意思,說明大家能夠真正的開始關注早期教育了,並且能夠多了解些關於「發展」的知識,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因為理解了發展,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理解每一個人。
發展這個詞從專業詮釋來說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方式,廣義的發展包含種系發展、種族發展和個體發展。在教育學、管理學中使用的發展一般是指狹義的發展,用專業術語表達是指「個體從胚胎到死亡隨時間而發生的有序和連續的變化。」這解釋還是挺抽象,說的簡單些,就是人從生到老這一生中各個階段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規律和特點。
舉個栗子, 「一聽二看三抬頭、四撐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這是我們老祖宗總結的人剛出生1年內身體動作發展變化的規律,現代科學也證實了全人類的動作發展基本也都是這樣。除了1歲內的身體動作發展變化的規律,還有N多規律,比如感知覺發展變化規律、思維能力發展變化的規律等等,把人一生所有發展規律都合在一起就是一門學科,叫做發展心理學。
作為教育者,是必須要了解發展心理學知識的。教育嘛,無論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形式都必須適宜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教師資格考試中就有相關內容的考核,比如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就得考中等教育心理學,裡面包含了少年期發展心理學的內容。
作為早期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得了解0-8歲孩子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家長作為最重要的早期教育者,當然得了解一些關於這個階段的發展知識。(留言回復「早教」可了解真正的早教)。
我們平時所關注的那些問題,比如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孩子為什麼總發脾氣?孩子為什麼膽小不敢和別人打交道?孩子怎麼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中。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太多,說下最核心的,就是關於兒童發展的十二項基本原則。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在全球數十年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煉出早期兒童發展的12條規律,將其作為給孩子實施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則。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成立於1926年,是全球權威的、規模最大的早期教育組織,引領和推動著美國乃至全球早教事業的發展】
原則一 兒童發展的領域包括身體的發展、認知的發展、情感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幾個方面,每個方面都密切相關並且相互影響。
不似青少年發展和成人發展,兒童發展領域還包括身體的發展,這是因為認知發展、情感發展和社會性發展都以身體發展為前提,所以,保育是早期教育的基礎工作。
認知、情感和社會性是心理學術語,為了便於理解,用個不是完全恰當的方式表述下吧,認知就是人認識世界的能力,情感是指人如何感受這個世界,社會性是指人如何應對這個世界的,這三個方面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的組成部分。
原則二 發展是以一定順序進行,後來發展的能力、技能和知識建立在已掌握的能力和知識的基礎之上。這一點前文已經拿動作發展舉例說明了,兒童的成長存在具有相對穩定並可預測的發展順序和模式,了解這些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在孩子的不同發展階段要關注什麼、提供什麼,防止出現早期障礙,另一方面也防止我們揠苗助長。
原則三 對於每一個兒童來說,不同領域的發展速度是不均衡的。還拿上述「一聽二看三抬頭、四撐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舉例,儘管這個順序是基本穩定和可預測的,但是每個孩子都會因為社會文化、家庭背景、遺傳基因、教養方式等差異而導致在出現發展方式和速度的差異。
所以家長和老師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也不能捧著一些年齡發展標準對不同的孩子進行刻板的對照和僵化的期待,比如輔食添加,大多是說要到6月添加,也有說4月添加的,這些都是根據普遍規律來的,具體到自己家孩子幾月添加輔食,還得更具自己家孩子的發展特性來。(回復「輔食」,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一點)。
原則四 早期發展經驗對孩子有累積效果和延時效果,特定類型的發展和學習存在關鍵期。早期經驗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有累積效應,都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比如孩子在學齡前通過同伴遊戲獲得的社交經驗會幫助他們在學校發展社會交往技能,會比同輩交往中沒有早期社交經驗的孩子表現的更有自信。有的經驗不一定立馬會展現出意義和價值,但都會在未來有所體現。還有一些經驗的發展存在關鍵期,也就是錯過了就會比較難發展,比如0-3歲的親子依戀關係。
原則五 發展沿著可預期的方向進行,越來越複雜。兒童早期的學習是從動作感覺系統向抽象符號系統一步步發展,所以相應的早教策略也是從提供一系列感官直接經驗開始,通過豐富的媒介和活動材料幫助孩子掌握符號概念,比如提供各式各樣的積木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形狀這個概念,提供不同大小和材料的球讓孩子了解大小和質感的概念。
原則六 發展和學習產生於多種文化和社會環境中,受到多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影響。只有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學校環境和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環境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發展。比如孩子在完整家庭和單親家庭的發展會存在差別,孩子在東方文化家庭和西方文化家庭的發展存在差別。同時,在不同文化環境下,我們也得採取適應孩子發展的教育策略。
原則七 兒童是積極的學習者,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不斷建構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我們應儘可能的幫助孩子主動學習,並根據孩子發展階段適度的拓展學習範圍、深化學習內容。
我們有時候也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特性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不過讀懂孩子的學習思維往往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家長們會經常因為看不懂孩子行為的意義而訓斥孩子進而對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造成傷害。
比如有的孩子會喜歡把家裡的東西扔來扔去,這可能是因為他是在學習拋擲這個動作,也有可能是因為她跟著家長學會了把扔東西當做宣洩情緒的手段,也可能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或是因為其他種種理,這得結合孩子的發展階段、特性和家庭環境等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原則八 發展和學習受到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發展並非只是遺傳或環境單獨一方面的結果,而是由兩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理成熟是兒童進行學習的先決條件,而兒童與環境的互動則決定了何種學習將會發生。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強調了生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可以想像,孟子能成為亞聖,必然與其天賦也有很大關係。
原則九 遊戲是兒童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對兒童發展狀況的反映。遊戲是促進兒童發展的最佳方式,它讓孩子能夠在愉悅放鬆的心境中收穫經驗。
藉助遊戲人們能夠把漫長進化過程中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能力保持下來,從而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不斷學習。比如最簡單的母子之間的微笑互動遊戲,就是訓練新生兒反射學習的遊戲,這個遊戲母親和孩子彷彿天生就會,不需要別人教,以至於我們甚至忘了這個互動就是一種遊戲。隨著孩子的生長,一些相對複雜點的遊戲則會促進孩子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比如搭積木。
同時,遊戲帶給孩子們獨特的表達方式和無限的可能性,達到一定程度的孩子會通過遊戲來表達自我,孩子們的發展階段、性別差異、日漸清晰的人格特徵、興趣方向都會通過他們喜歡的遊戲類型反映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對戶外活動樂此不疲,有的孩子則對安靜的室內活動情有獨鍾。
原則十 當孩子有機會練習新掌握的技能時,或者當他們經歷剛超出他們現有水平的挑戰時,就會獲得發展。我們在帶娃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當孩子GET了一項新技能後,是非常興奮的,其實成人也是如此啦。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學習動機是會被進一步激發的,所以趁熱打鐵、再接再厲是很有必要的。
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在充分了解孩子發展能力的前提下提供與其能力相適應的活動項目,或者在我們家長或老師的支持下提供剛剛超出他們現有能力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跳一跳能摸得著的高度」。
原則十一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認知發展模式、學習模式和掌握知識的方式。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智力特點,傾向於不同的符號系統,比如有的孩子對韻律敏感,有的孩子對數字敏感,有的孩子空間知覺很敏銳。
總之,孩子本身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作為家長和教師如果能夠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提供多種經驗機會,孩子就能夠更好的找到合乎其能力的發展領域。
原則十二 孩子在感到安全並受到重視、身心需要得到滿足的團體環境中,發展和學習才會取得最佳效果。滿足兒童生理和心理需要是相當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孩子的發展,需要種類是變化的,同一種需要的內容也是在變化的,比如0-2歲孩子的關係需要主要是和父母的依戀關係,還不太需要同伴交往,2歲到3歲間,孩子的關係需要就逐漸延伸至小朋友間的交往,其信號就是喊著要上幼兒園,看到小朋友越來越興奮。
上面這十二條原則看上去好像沒那麼複雜,做個小測試吧,看看小面三個活動,哪些是適宜孩子發展的教育行為?
1、一位媽媽在為她3歲的孩子讀圖畫書。
2、在一所幼兒園進行的1小時自由活動時間內,孩子們在堆積木、玩玩具。
3、一位老師在帶一群3歲孩子做持續30分鐘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主要在觀看老師示範和講解。
答案:
1.如果這位媽媽是在繪聲繪色的給孩子講母語的繪本,並且每天都會給孩子說,那就是適宜孩子發展的教育。但是如果這位媽媽只是在生硬的為孩子讀英文圖畫書,並且是沒有規律的偶爾讀下英文書,那就並不適宜孩子的發展。
2、如果這個自由活動的積木數量足夠、玩具種類豐富,那麼就屬於適宜孩子發展的活動。但是如果這些積木已經陳舊,連續1年沒有為孩子更換種類,並且數量也不夠,那麼孩子們的參與度就會降低,會開小差或者爭奪,這就是不適宜孩子發展的活動。
3、這個答案是最有意思的,在公眾號留言回復 3 看答案吧 O(∩_∩)O
參考文獻:
1.JamesW.,ThomasL.&Corinne H. Human Development 10th Edition.McGraw-Hill Education.2011.
2.Carol G.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 Practive: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 in Early Education.ThomsonDelmar Learning.2007.
3.Bredekamp.S.,&Copple,.C(Eds).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RevisedEdition.Washington,DC:NAEYC.1997
4.Seefeldt,C.Howto work with standar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New York:Techers CollegePress.2005.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微信公眾號:親子蹦躂 qinzibengda
原創文章歸親子蹦躂版權所有
謝絕任何組織、機構和個人的擅自轉載和二次修改
如需轉載,請關注公眾號並回復轉載
推薦閱讀:
※肥B。港。生活(5):家長該不該把自己家財政真正情況告訴孩子?│肥B
※孩子被打不會還手怎麼辦?
※初生嬰兒睡覺需要墊枕頭嗎?應該選用怎樣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