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說我腦子不正常,然而我覺得這很棒
報告里有些細節信息還挺好玩的,比如我的祖源里除了北方漢族,居然還有韓國人、傣族、苗族、畲族、高山族。
也藉此確認了自己的確是乳糖、咖啡因、酒精都不耐受。知道了自己爆發力不錯,耐力是個渣。
在報告里的健康風險一欄,我看到:精神分裂、雙相障礙、注意力缺陷風險高於平均值,我截了這張圖,發了個朋友圈。
有損友看到後打趣我,「一直覺得你是神經病人思路廣,沒想到你真有傾向啊。」
她不知道的是:
我不止是有傾向
我真的有過神經病史。
而且,
我覺得「腦子不正常」這事挺棒的。
先說神經病史是怎麼回事吧??。
20多年前,還是個幼稚園小朋友的我隔三差五會肚子疼、頭疼、噁心、嘔吐,被我媽帶著一趟又一趟跑醫院,內科外科兒科各個科室看過去,都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我媽牽著我站到了精神科的門口。
門內的白大褂問了我一堆問題後,給我頭上套了一坨帶夾子的電線。「來,做下腦電圖檢查。」
結果是:腦電圖異常。
醫生在病曆本上寫下診斷:「腹型癲癇」。一種比較少見的癲癇。於是,從7歲到10歲,我吃了3年精神鎮定類的藥物。
這期間我是醫院常客,除了自己受罪,也把我爸媽折騰地夠嗆——經常是正上著班,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說我不舒服,讓家長來帶我去看病;半夜裡我腹痛發作,他們套個衣服就抱著我狂奔去醫院。
那時候的我對於得癲癇這事,有強烈羞恥感,也會覺得自己和其他小孩不一樣,這種不一樣,讓我不安。被老師同學問病情時,我總含糊帶過,像偷藏了一個秘密。
有相熟的醫生私底下勸我爸媽要二胎,「像你家這種情況,我可以給你開證明,你們能申請再生一個。」
那時已經有計劃生育了,但在優生優育角度,當時體弱多病的我在醫生眼裡大概屬於不合格產品,所以不算數。
爸媽拒絕了這個二胎提議。長大後,我和他們聊過這個事,他們的解釋是,如果我是特別健壯的孩子,他們也許會想再要一個。但我不是。「你當時身體不好,我們覺得要把所有的關注都給你,把你照顧好啊,哪還有時間、精力再要個寶寶。」
我的身體狀況,在別人眼裡,是殘次品的標誌,而在他們眼裡,是給我更多愛的理由。
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因為我生病而放鬆對我的要求。除了要吃藥、不時請病假去醫院,我的生活和其他小朋友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調皮淘氣,該挨的打我一頓都沒有逃掉過。
小時候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問我媽,我是不是吃藥變笨了所以不會做。我媽會說,「跟吃藥沒關係,你那不是笨,是花的時間不夠,沒認真學。我陪你一起學,相互監督,都不許耍賴偷懶。」
我們共用一張桌子,我算我的數學題,她看她的會計考試書。在我媽小鞭子的抽打下,我成績一路都不錯。她也順利轉行做了會計。
隨著長大,我肚子疼的發作頻率越來越低,吃藥吃到第三年,已經沒什麼癥狀了,我不肯再吃藥,也不願再去見醫生,我媽被迫同意了。這之後直到現在,我沒有再接受過任何腹型癲癇相關的治療。好像也沒任何問題。弄得我懷疑當初是不是醫生誤診。
總之,我跌跌撞撞又興高采烈地活到現在。
為什麼現在的我會覺得有神經病史這事棒棒噠呢?因為這段經歷讓我確認了爸媽對我無條件的愛,哪怕我是個別人眼裡笨笨呆呆的病孩子,他們也還是愛我。這份愛讓我面對世界充滿底氣,滿懷信任。
也讓我知道,真正愛你的人,看到你生命里的缺口,不會因此嫌棄,而會用愛注滿它。
老實說,成年後的我不論是工作還是感情都多有一意孤行之事,也為此沒少和爸媽對峙。在吵的最厲害的時候,這件事就會頑固地冒出來,讓我相信骨血里我們是相愛的。
也因為有過精神病史,我很小就體會過被污名化、被別人視為殘次品的感受,我真心相信並推崇多元、寬容、平等的理念。
後來做了記者,我特別願意採訪邊緣小眾人群:精神病人、上訪者、智力障礙者、LGBT、無性戀……為他們發出聲音。雖然說起來有點不夠客觀中立,但我天然覺得我和他們是同類,保護他們也是保護我自己。我們沒什麼區別,如果我的生活境遇比他們好一點,只是因為我多了一點運氣。
也喜歡去寫各種活法和常人不大一樣的人。比如賣了房子車子去航海的鐵路工人,熱愛寫詩的精神病院護士……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被主流社會認定為異類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生命力量和光芒。
遇到對我說「你幹嘛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能不能正常一點」這種話的人,我會想,「不一樣,又怎樣呢?正常的標準是誰定的?為什麼一定要正常呢?」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一書中說過:「我們關於什麼是正常的概念,完全取決於特定社會強加於其成員身上的行為和標準。然而,這些標準卻因文化、時代、階級、性別的不同而不同。」我深以為然。
我在做選擇時,乾脆不去想別人眼中的我正不正常,我更關心自己內心感受是什麼,也就是:我喜不喜歡,我開不開心。
如果以主流標準衡量,現在的我身上仍然有不少「腦子不正常」的跡象。
比如我的確有輕度注意力障礙,癥狀是:易分心、易衝動、喜歡刺激、自行其是。
這當然有給我帶來麻煩,但它也有帶來好處,而且是很大的好處。
知道為什麼嗎?
和我一樣有注意力障礙的「病友」Tal在哈佛幸福課上解釋過原因:「注意力障礙實際上迫使我只能學我真正喜歡、關心的東西,因為做別的我就集中不了精神。它強迫我專註讓我快樂的東西。」這完全說出了我的心聲。
從小到大,我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算為應付考試學了,考完之後就會徹底忘記。我只能記得我真正有興趣了解的東西。(也算是奇怪的能力吧)
有朋友問過我,你是怎麼做到一路都把興趣變成工作的?
有個原因是,我沒法像那些注意力集中、自律性好的人一樣,能把不喜歡的事情也做得漂亮。我如果去做,多半會捅婁子,為避免害人害己,我儘可能找我感興趣的事做。就算一開始做得不好,做多了,總歸有進步。
如今回頭看,我一直走在想去的路上。
「我是誰?」是一個會陪伴我們終生的問題。我們渴望更多認識自我,為此在世間不斷探索。這是成長中的重要環節,更重要但更容易被忽視的是,我們怎麼看待自我,是用消極眼光,還是積極眼光。
同樣是發現自己異於他人之處,選擇前者,你更多想的是怎麼隱藏、糾正不同,如何逃離羞恥、焦慮感。選擇後者,你更多想的是怎麼接受擁抱不同,讓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關於怎麼看待自身優缺點,黃執中說過兩句話,我很認同,在此也抄送給你:
一句是「沒有缺點,只有特點」;
另一句是:「這世界上,每一個特點,放對角度,都是優點。」
最後想說,在你了解自我的過程中,你發現的每一個自我特質,哪怕最初讓你痛苦,但換種眼光看,都可能是隱藏較深的禮物??。
不要害怕被別人說奇怪。你不奇怪,你只是特別。
願你用你的方式接納自身的特別,並讓它發光。
插圖來自:Maori Sakai、宮崎駿《千與千尋》
————
看到評論里問在哪裡做的,統一回復下:wegene做的。
選之前我查了下知乎上面對基因檢測的討論,聽了葉一做的知乎live,明確了不選那些宣傳自己做天賦基因檢測多NB的公司。也看了知乎網友夜神K在網上為什麼對基因檢測的口碑不好? - 基因檢測下面的回答,他提到wegene尊貴度最低(他是用尊貴來諷刺一些基因檢測華而不實。我理解尊貴度和性價比成反比),最後就選了wegene。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號: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
和你分享我歡喜的各種:雜物、書、電影、小店……還有妙人
推薦閱讀:
※老鐵,測個基因去!
※Issue 17 食物技術革新:從古早到未來
※為什麼中國大胖子數量不多?|各色基因
※人生到底有幾分天註定?|五分鐘了解《基因組:人類自傳》
※【23魔方】剛剛我的基因檢測出結果了:鐵血北方漢子竟然有7%日韓血統。(23魔方基因檢測優惠券碼)
TAG:注意力缺陷涣散障碍ADD | 心理学 | 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