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瞻仰那些迷人又煩人的教堂

漫步歐洲,甭管去哪個國家,我打賭你邂逅頻率最高的景點都會是教堂。那些多如牛毛、姿態萬千的教堂啊,實在讓人又愛又恨。我完全理解你從第一眼的驚喜震撼到逐漸麻木無感的心路歷程,再靚的妹子混久了也會審美疲勞,都是凡人。

為什麼會審美疲勞?歸根結底一句話:你還是了解得太少。哪怕只是為了出去吹吹牛逼,也有必要提升下自己觀賞教堂的層次。眾所周知,只要和宗教沾上邊,就會有沒完沒了的歷史、文化、傳說、典故需要惡補,我知道你沒那功力,咱來個簡單粗暴的:3擼直一團亂麻,玩轉教堂。

STEPn1 教堂都叫啥名兒?

由於加上帝為好友比較晚,我國對於基督教的分類、翻譯都很粗糙,簡單的「教堂」倆字,實際包含著五花八門、大小不一、檔次參差的各類耶穌主題紀念館,下面這張表包含了西歐五大主要語言的教堂專用名稱,對照這些名字,來到一座教堂門前,你基本上就能了改要逛的是個什麼貨了。

STEPn2 教堂都長啥樣兒?

我猜你一定聽說過這些裝逼專有名詞——哥特式(Gothic)、巴洛克式(Baroque)、文藝復興式(Renaissance);沒準還聽說過這些——拜占庭式(Byzantine)、羅曼式(Romanesque)、洛可可式(Rococo);再沒準兒還有這些——多立克式(Doric)、愛奧尼亞式(Ionic)、科林斯式(Corinthian)……沒錯兒,這些都是你在歐洲會碰到的建築樣式……中的一部分。

別激動,今天只聊聊天主教盛行的西南歐地區的教堂長相,讓那些這個式那個式先滾犢子,咱就留四樣兒湊個拼盤。

從黑暗的中世紀開始,一直到不可一世的天主教逐漸式微的一千多年裡,遍地開花的歐洲教堂可以粗略分為四大風格:

1012世紀羅曼式

也叫「羅馬式」,就是照著古羅馬人的路子建教堂的意思。古羅馬人有個特點:一整文化就短路(基本只會照搬古希臘文化),土木建設一門靈,要不直到現在依然能在歐洲各地看到那個時期的遺迹呢,人家活兒好啊。羅曼式教堂繼承了古羅馬人的建築傳統:體格龐大、牆壁厚實、採光不足、裝飾簡陋,一個字兒:夯!

看這個:

1216世紀哥特式

如果你只聽說過一種建築樣式的名字,不用猜,準是這個。這種模樣的教堂起源於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斯Saint-Denis(對,就是剛舉辦過歐洲杯開閉幕式的法蘭西大球場那旮沓),隨後幾個世紀里盛行全歐。哥特式以突破性的建築技巧一改羅曼式的傻粗壓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能多高就多高。至於什麼圓心尖券、交叉肋拱、飛扶壁就不細說了,總之哥特式教堂就是以又高又飄的造型(學名叫作「垂直飛升感」)力求與上帝拉近距離,也不管上帝同不同意。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大特點是面積巨大的彩繪玻璃窗。由於立柱數量的增多,哥特式建築已經用不著厚實的牆壁來做支撐,因此改用大尺寸的玻璃窗裝扮外立面,大大增強了內部的採光,又給教堂套上了件風騷的馬甲,兩全其美。

然而,就是這種要身材有身材、要臉盤有臉盤的建築,卻被後來的文藝復興粉絲們輕蔑地貫上了「哥特」這麼個名字(原意指北歐斯堪的納維亞的粗野遊牧民族),中文可以直譯為「村炮兒」。因為這種建築形式和傳統的古希臘古羅馬建築差別太大,在那時的歐洲上層人士眼裡,不尊重傳統的全是土鱉。

1516世紀文藝復興式

不堪忍受土鱉橫行的建築大師們重回傳統,深挖古希臘古羅馬精髓,以純粹的理性觀念、完美的幾何對稱和嚴格的透視法則來設計建造教堂。記住這個名字:布魯內勒斯基(Brunelleschi)

布爺是文藝復興式建築的創始人,嘔心瀝血制定了一大筐標準:比如拱頂那必須是圓形的(因為形狀大小都可以用半徑來決定)、正立面風格那必須是五選一(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托斯卡納式和複合式,不準有別的)等等,建築設計被徹底簡化,你基本可以理解為:在那個時期,大家都在用樂高積木搭教堂玩。

1718世紀巴洛克式

巴洛克是從文藝復興式脫胎成長起來的建築風格,外形花枝招展,線條此起彼伏,裝飾富麗堂皇,色彩對比強烈,總之就是被嚴謹刻板的文藝復興式給逼瘋了而產生的怪胎形式,怎一個「浪」字了得(巴洛克這個詞本身就是「怪誕、荒唐」的意思)。

說完這四大風格,你是不是覺得對歐洲的天主教堂已經了如指掌了?

忘了跟你說一件事兒:歐洲的大教堂建造往往歷時幾百年,因此常會從一種建築風格轉換為另一種或多種風格,比如羅馬式大門+哥特式主體,或者文藝復興式外觀+巴洛克式內飾。誰願意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沒建好就已經過時了呀?

所以,略顯尷尬的現實是:其實你很難在歐洲見到一座風格純粹的教堂,往往都是Fushion版的混血建築,想一眼看出一座陌生的教堂屬於什麼流派,就要看自身的功力了,反正我是不靈。

STEPn3 教堂有啥可看的?

想要看透一座教堂,你還真得具備點兒大菊觀。讓我們扮演一回上帝,從空中俯瞰一座大教堂的十字型格局:

看到了吧,其實一點兒都不複雜,記住這十多個部分,進到教堂就不會迷路了,你不會抽我吧?

說點正經的。

來到一座大教堂,別光顧著在大門口凹造型自拍(八成還照不全塔樓尖頂),花點兒功夫好好看看大門和立柱上的雕刻才是正道兒。

要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遍地文盲,怎麼能讓他們好好領會《聖經》的精神呢?那主要就靠這些精美的雕刻和大玻璃上的彩繪連環畫了。據說法國西部和西班牙北部有不少羅曼式教堂,也就是著名的「聖地亞哥朝聖之路」上的那一撥,特別熱衷在立柱、走廊上雕刻重口味的性題材內容,什麼手淫、口交、獸奸……無奇不有,堪稱中世紀版高清無碼大片。教堂的官方說法是教導人們反對不道德行徑,堅決執行教會提倡的「牧師式性交大法」,類似我們現在一進KTV包間就能看到的「拒絕黃賭毒」開機畫面,也不知道這中世紀歐洲人民的生活作風到底是有多開放,不許和牲口交配還需要宣傳?

實際上,多數人都認為這是知名度有限的教堂爭取朝聖者們能夠多捐香火錢的大招兒。你瞧,一千多年前人家就會使用這些搏出位的市場競爭手段了,現在吹得天花亂墜的互聯網運營有啥新鮮的啊?

作為基督教兩千多年裡最高調、最能造的一個流派,天主教堂的內瓤歷來奢侈華麗,直接甩簡樸為上的新教教堂們10條香榭麗舍大街。祭壇和耶穌母子的聖像是教堂里當之無愧的核心部分,自然會受到精雕細刻、鋪金蓋銀的VIP待遇,比如這個——

不同於新教與東正教,天主教堂崇尚實體雕塑,只要財力允許,雕像多多益善。想像一下,一票栩栩如生的天使聖徒配合著四周色彩斑斕的玻璃彩繪,再加上空靈的配樂(管風琴伴奏)和旁白(神父的佈道),像不像一部循環播放的3D版《聖經》大片?但凡有點兒心靈,你好意思不被感染么?

上檔次的大教堂里常常還會設有專門的聖器室和允許攀爬到頂、俯瞰城市的鐘樓,有些還會辟出聖人或王室的陵墓,大多是收費項目,不過也就幾歐元的事,大老遠來一趟,有功夫還是應該看看。

OK,三步走完,關於教堂,你是醍醐灌頂,還是加倍迷糊,我就不管了,反正看到最後的都是真愛。下次有空,咱們再聊聊希臘往東、遠到俄羅斯的大片更加迷幻的東正教堂們吧。


推薦閱讀:

全劇終:140天 、5732公里、一把划到開裂的槳
世界遺產: 亞歷山大、維吉那與菲利比
404核城,這裡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
西班牙 你會玩嗎?
在緬甸茵萊湖,度過最熾熱最特別的一個早晨

TAG:欧洲古建筑 | 教堂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