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攻」——神經學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一)

文/ 閆博榮@DORIS YAN 時悅@時悅Shadow

最近在電影院刷了《湄公河行動》被張涵予和彭于晏的硬漢形象刷了N多好感。看電影的時候,激動之餘還不忘分析一下10分鐘之內就進入狀態抓住觀眾的眼球是多符合電影開場的十分鐘原則啊。今兒翻出用神經學分析動畫電影的文稿跟大家分享下,也希望國產電影和動畫電影能夠多一點良心,把錢都花在刀刃上。

友情提醒:本文由太長分成了三篇文章,多圖預警,多數據預警。

---------------------------------------------------------------------------------------------------------------------------

●導言

2015年《大聖歸來》引爆中國動畫電影界,收穫了9億的電影票房,一下衝破了國內動畫電影的天花板,重新燃起了人們對中國動畫的期望。騰訊動漫、光線傳媒、奧飛動漫三家上市公司布局頻繁,開始根據自己的優勢在資本層面延伸布局。縱觀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即使《大聖歸來》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標榜為「現象級作品」,然而拋去IP以及情懷,就本身製作而言,國產動畫在票房收入和綜合評分上均低於美國動畫電影。而2016年背負大眾期望的《大魚海棠》賣完情懷仍然不能掩飾故事上的諸多硬傷。綜合考慮票房和評分排名,排除具有IP效應的電影后,BI研究員選擇《超能陸戰隊》和《冰雪奇緣》作為測試影片,以神經學的手法剖析,探索好萊塢一流動畫電影的拍攝規律。

●神經學是怎樣助攻的?

好萊塢,作為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而每年在此舉辦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高產出,高質量的好萊塢有自己遵循的規律,儘管導演的風格各異,但就「如何拍電影」都是有章可循的。「好萊塢定律」不外傳,我們就無法窺見其中之道嗎?神經學可以助你無需言語,一鍵獲知觀眾的情緒,喜好,關注點與興奮度。專治各種想不明白的「疑難雜症」。

圖1:電影神經學評估體系

一部電影的感官刺激和故事情節是影響觀眾心理體驗的重要因素。

神經學可以通過儀器追蹤眼球的運動軌跡,從而發現觀眾的視覺關注點在哪些位置產生。通過篩選腦神經數據後,我們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到人們更關注於哪些元素,又有哪些情緒的起伏是受這些元素所影響的。

通過以上方法採集到的數據就可體現出觀眾是否會產生「整體代入感」。以此為憑證就可判斷出觀眾是否沉浸在電影的內容中,是否喜歡這部電影。

電影的主題,情節內容和畫面/音樂等的感官刺激都會影響觀眾的代入感。在神經學系統中,我們可以觀察觀眾的腦電波,提煉出觀眾的情緒指數EMO.I 和n皮膚電指標SCL,觀察觀眾的興奮點。能夠引起人們情緒強烈波動(極正情緒/極負情緒)的元素即為一個情緒點(如圖所示)。一部電影中興奮點的數量、性質、頻率以及排列順序可以作為一部電影好看與否的客觀量化評價標準。

圖2:電影神經學測量指標

Emo.I:情緒指數能反映觀眾在觀影中正性(積極、愉悅)或是負性情緒

i.e.觀眾是否享受電影的情節/畫面/音樂…

P/N:超正P:表示在觀影中,觀眾體驗到正性情緒興奮點的幾率大小

超負N:表示在觀影中,觀眾體驗到負性情緒興奮點的幾率大小

《冰雪奇緣》(Frozen)在北美的票房為$ 401 M,中國內地的票房為 29817.8 萬元IMBD給出了7.6n的評分,豆瓣給出了8.3的評分。而《超能陸戰隊》(BignHero 6)在北美賣出了$ 222 M 的票房,在內地也斬獲了 52614.3萬元,IMBD和豆瓣也分別給出了7.9 和8.6的高分。如果票房體現出的是觀眾喜愛這兩部電影的程度,而神經學的數據則體現出了觀眾為什麼喜歡這兩部電影。

圖3:《冰雪奇緣》與《超能陸戰隊》的神經學數據

根據觀眾的主觀情感報告,兩部電影帶給觀眾最明顯且最主要的體驗是「幸福感」和「愉悅」,當然,這其中還夾雜著部分悲傷,而且《超能陸戰隊》的悲傷體驗比《冰雪奇緣》更多。但是在神經學的指標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到,《冰雪奇緣》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更多,《超能陸戰隊》雖然結局是happy ending,但觀眾的整體情感體驗是相對悲傷的。而且在兩部電影中,觀眾都有非常劇烈的情感波動。

圖4:《冰雪奇緣》與《超能陸戰隊》情緒(Emoi)與緊張感(Scl)變化曲線

將影片按照敘事順序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10分鐘觀眾情緒較積極;中期時,隨著情節的轉折,伴隨穿插有特色的視聽語言(音樂/特效/視覺奇觀等),觀眾情緒曲線和緊張感曲線呈波浪狀起伏 ;當電影進行到結尾18-20分鐘階段時,隨著電影進行到高潮階段,觀眾情緒受到影響,注意力也會非常集中,十分投入。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不光要合理安排敘事內容,把握影片節奏,增加各種特效內容。還需要添加能夠引起觀眾的共情點,以此來影響觀眾的情緒,激烈的情緒波動反應就是關鍵。

●電影應該如何敘事?

一部好電影首先要有一個好故事。通過各種敘事手法,匹配畫面和聲音,將故事完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引領觀眾持續關注電影故事主線顯得尤為重要。

電影敘事的基本款是經典的三幕式結構。縱觀各類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影片,大部分都採用的經典三幕式結構。所以在無法承擔創新成本的時候,三幕式結構是講好一個故事的標配。

電影的開端為整個故事的基本背景介紹,並埋下衝突的伏筆。中段大部分鋪陳將故事引向高潮,高潮過後走向尾聲。不同階段之間由關鍵情節點承上啟下,使整個故事起承轉合,豐富完整。

圖5:電影敘事手法——引自《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悉德·菲爾德

圖6:冰雪奇緣劇情分割

在《冰雪奇緣》中,開端Elsa和Anna因魔法產生隔閡,日生嫌隙。Elsa與Anna發生衝突,因魔法能力的失控Elsa逃亡北山。第二幕開啟時影片進入高潮鋪陳期,Anna去北山找Elsa,Elsa拒絕Anna,衝突進一步升級。Anna 被Hans背叛,Elsa被Hans 囚禁,Anna化成冰雕。此時衝突達到頂點,Elsa被Anna感化頓悟,全影進入高潮。

圖7:《超能陸戰隊》劇情分割

在《超能陸戰隊》中,故事主線的發展同樣遵循了三幕式結構。小宏參加入學考試,哥哥為救教授葬身火海,全篇第一個主要衝突點引爆了小宏追尋真相的路程,同時升級裝備對抗惡勢力。當小宏為自己盲目復仇感到悔悟時,事情出現轉折,小宏、大白組合與最終boss-教授正面戰鬥,將教授繩之以法。大白為保護小宏犧牲,全影達到高潮。

圖8:觀影后測問卷評分

「三幕式結構」的敘事方式,能夠讓絕大多數觀眾理解,並且覺得敘事是合情合理的,不會產生莫名其妙,雲里霧裡的感覺。講一個完整合理的故事是製作一部合格電影的基本標準。不會創新時」三幕式結構」是敘事電影的基本保障。

●角色充當了媒介作用

電影由不同的情節構成,而情節由劇中角色負責推動。電影角色是實踐發展的媒介。觀眾通過角色間的互動來理解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

第一,不同時間,不同角色登場,推動情節的發展,影響觀眾的情緒波動。

圖9:《冰雪奇緣》人物出場順序

在《冰雪奇緣》中,第二幕為故事的發展階段,觀眾情緒興奮性是受新登場角色以及主要人物關係的變化(Kristoff & Anna;Elsa & Anna)的影響,呈現出波浪式的遞進。觀眾情緒隨出場人物的增多,以及主角和其他角色的矛盾衝突的升級也呈現出波浪式起伏。比如當Kristoff和雪寶出現的時候觀眾是比較放鬆的,情緒也比較愉悅。而Hans帶著猥瑣公爵的手下與Elsa發生了爭鬥,囚禁了Elsa,觀眾的緊張感達到頂點,情緒也隨之下降到了最低點。

圖10:《超能陸戰隊》人物出場順序

而在《超能陸戰隊中》,由於角色正反十分的分明,每當反派出現的時候,觀眾的情緒就會降低,緊張感上升。在PK面具人時,觀眾整體情緒比較低落,同時非常緊張。因為觀眾不光關注戰鬥過程也非常關注故事最終結果。以上情緒使興奮程度呈波浪式加強。裝備升級時,觀眾比較愉悅,隨著升級強度(大白升級—6個人升級)的增加,興奮性程度提高。

第二,觀眾受首因效應的影響,對一個角色的判斷依據往往是他(她)出場的第一印象。

當角色後續發展與第一印象發生反差時,就會造成觀眾的情緒波動。最常用的兩種方法無非是:欲抑先揚——壞人就在身邊;欲揚先抑——事件往極壞方向發展最終Happy Ending 或主人公幡然醒悟後立場反轉並伴隨激烈戰鬥。

圖11:《超能陸戰隊》《冰雪奇緣》人物反轉所起到的媒介作用

英俊瀟洒的鄰國王子原來是為了篡權而想殺害Elsa公主的偽君子,蜚聲學界的知名教授為了報仇化身不擇手段的面具人。這種心理上的落差能夠很好的影響觀眾情緒。兩部影片的壞人最初都是以好人的面目出現的,這種欲抑先揚的做法,增加了電影的懸念,給觀眾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感,引起情緒波動。

這兩部Happy Ending的動畫電影整體都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敘事手法。

圖12:《冰雪奇緣》欲揚先抑神經學數據在劇本中的體現

《冰雪奇緣》中,第二幕Plotpoint的情緒體驗比第一幕Plotpoint的情緒體驗下降,情節矛盾進一步加深;《冰雪奇緣》在第二幕的節點(Plotpoint)處通過Elsa和猥瑣公爵手下的打鬥以及黑化的Hans暴露出「想要成為阿倫戴爾國王」的真面目。使劇情走向「黑暗時刻」,各種事態走向最低谷,觀眾情緒體驗和興奮性均較低,緊張感增加。此時觀眾同時感受到「觀影情感最低潮」和「最高緊張感」的兩種狀態。這種「虐心」體驗,與大團圓結局形成鮮明對比,劇烈的情緒波動,增強了觀眾的沉浸感,形成「欲揚先抑」的效果。

圖13:《超能陸戰隊》欲揚先抑神經學數據在劇本中的體現

在《超能陸戰隊》中,第二幕Plotpoint的情緒體驗比第一幕Plotpoint的情緒體驗下降,矛盾加深。在第二幕情節轉折點處,小宏在大白的記憶中看到哥哥為製作大白付出的良苦用心,決定放棄復仇用正確的方式讓卡拉漢得到懲罰達到「主人公的頓悟」。觀眾此時的情緒進入「情感低潮期」,緊張感隨之上升,為激烈的高潮衝突做好鋪墊和緊張的結局形成「欲揚先抑」的效果。

●視聽聯覺渲染情緒

好情節步步扣人心弦,而音樂與情節內容的匹配可以加強觀眾的注意力和視聽聯覺效果。

圖14:視聽聯覺的影響

視聽信息相關度匹配度(根據觀眾的經驗,如愛情場景—平滑的管弦樂;莊嚴場景—低沉銅管樂等)和重音節奏的匹配度(完全同步或非同步同步,如1:2,1:3,2:3 等)高的時候,能夠加強觀眾的情緒體驗,當不匹配時,會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

《冰雪奇緣》片段:Let It Go - 騰訊視頻 http://v.qq.com/x/page/x0014nlurc7.html

圖15:《冰雪奇緣》中let it go片段視聽聯覺的觀眾體驗

Elsa高歌《let it go》得時候,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音調較高的地方配合動作節奏較快的畫面(奔跑,肢體擺動,遠近景切換等),觀眾更加興奮。此處作為第一幕結束的情節點(Plotpoint),引發兩個主要人物不同的動作,Elsa在北山重新做自己,Anna內心愧疚要去尋找Elsa。

《超能陸戰隊》花絮:找到微型機器人 http://www.iqiyi.com/w_19rrx3j0kx.html#vfrm=2-3-0-1

圖16:《超能陸戰隊》視聽聯覺的觀眾體驗

在《超能陸戰隊》的小宏在工廠發現面具人生產微型機器人這一情節。大白在小宏的微型機器人的指引下走出家門,小宏跟著大白來到一處廢工廠發現面具人在批量生產被銷毀的微型機器人。觀眾在此段場景表現出的是較多的負面情緒波動。畫面的陰暗色調,和低沉的管弦配樂烘託了較驚險的氣氛,逃亡鏡頭較多的使用了跟拍和對人物驚恐表情的特寫鏡頭,這些鏡頭的表現手法促進了觀眾情緒的波動。

成功的動畫電影必須能夠引起觀眾的強烈的正負情緒變化,三幕式的線性敘述結構描述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完整故事,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劇情。而電影角色作為事件的媒介,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的安排也增加了懸念和看點。有意思的情節嵌入相吻合的視聽效果更加增強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但一部電影不可能每一幀都是高潮,如何科學的安排影片發展的節奏,並恰當地運用興奮點引起觀眾的共情呢?我們將在下一期為大家解答,敬請關注。

推薦閱讀:

Module 29: 多重比較(二)
筆記の筆記---如何不糾結計算過程來理解SVM
重度抑鬱的我為什麼總覺得做啥都不會快樂?
怎樣一張臉才算好看

TAG:动画电影 | 认知神经科学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