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們,現在還不是告別外地人的時候
本文發佈於 新浪專欄 時有修改,此為原文。新浪專欄為獨家稿件,發布版本及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
北上廣深幾大城市同步出台了對國家關於網約車相關規定的具體實施細則的草案,其中,京滬兩地方案設置了司機戶籍限制,明顯的體現出了扶植本地人就業,給外地人設置准入門檻的態度,引發了業界和用戶的強烈反彈。nn
自身就是一位外地來京人員的我,當然也站在反對的一邊。我反對的主要理由就是,沒有任何明顯的證據能夠顯示,擁有同等水平和同等條件的外地人,在選擇當計程車司機這一點方面,一定比本地人要低一頭。
某種程度上說,對於外地牌號限行的城市,規定網約車必須使用本地牌照車輛,或者設置車輛相關准入標誌等等,是可以接受的妥協。因為,我們不能奢望為了一項規定而傷筋動骨的修改其他一系列規定,成為撬動戶籍制度的缺口。
然而,外地來大城市務工人員,也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擁有一輛本地牌照的汽車,儘管這條道路艱苦卓絕。附著在此之上的,是多年交納社保背後的當地居住和工作經驗,往往附帶著長期的通勤經歷,以至於他們比某些四體不勤的本地人,更能了解和熟悉當地的道路網路和風土人情。
規則制定,要點在於公平。既然外地人因為本地勞動力實際需求,活躍在大城市的各個崗位,充當著保潔,保安,家政,廚師,代駕,快遞,售貨等等各種不同的社會分工角色,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只要外地人變成司機,就會比本地司機更不安全,或者在執行程序上有更繁瑣的地方。
當不景氣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擁有戶籍的本地人就業成問題的時候,當地採取的政策一般都是給外地人就業關上大門,優先保證本地戶籍人口的就業穩定。今年,有部分人口較多的省市高校縮減招生規模,引起當地家長不滿,因此當地教育部門緊急闢謠的第一句話,就是保證當地戶口的生源優先錄取。
然而,在一個有限的地盤之內,讓本地居民之間互相近親繁殖,容易導致就業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整體下降。回首改革開放以來的進程,正是因為各城市之間戶籍限制的放寬,對外地人口的開放和包容,才讓中國整個國土範圍內最好的人,湧入最適合他們的地方,人口的自由流動導致資源不斷的優化配置。
當然,一個固定地域的開放與包容也是有限度的,像是近年來,歐洲大量的招收在文化和生活習慣,甚至語言方面都不相容的中東難民,引發一些複雜的社會問題。然而,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人們同文同種,成長時接觸到彼此省份融為一體的文化,在中國省際之間的人口流動,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阻止的。
先拋開拿移民來類比國內遷徙的問題是否政治正確,在一個共同文化圈之內生活的人口流動,本來就會大幅度減弱跨文化衝突帶來的衝擊,而更多的產生由文化融合所帶來的好處。北京的驕傲,中國的國粹京劇就是幾百年前徽班進京的產物;而構成中國美食之魂的幾大菜系,也是在各省人口流動到其他地區之後才逐漸形成,有很多名菜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的改良並且形成的。
由人口多樣性隨之而來的文化多樣性,是一個大城市的活力源泉。譬如我們都知道在北京坐計程車,可以聽的哥跟你聊天侃地。而其他地方的司機,或者可以給你講一講他作為北漂奮鬥的經歷,引起你的同感,或者可以安靜地執行上車時司機不說話的制度,帶給你一趟舒適的旅程。同樣是掏錢把自己送往目的地,這些難以量化的附加體驗,同樣決定著一個大城市的人情味兒和溫度。
甚至於,很多本地人之間聊天,現在的其中一部分話題,也正是因為抱怨外地來京人員給自己生活造成的影響才同仇敵愾。如果缺少了這部分內容,我想,當地土著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每天都像過年七天一樣沒人送餐的尷尬,恐怕還包含著生活越變越閉塞,越來越無聊的危險。
所有外地人來到大城市,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這包括找到一份更高薪資,更適合自己的職位,以及逃避自己家鄉任人唯親的關係怪圈。按照地域來設限是任人唯親的第一步。儘管因為現實考慮,外地人不得不接受這種最起碼的任人唯親,但好在在其他方面,整個大城市的就業環境還是這個國家最平等的。
當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因為政策限制,只能在大城市付出他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卻無法在奮鬥之後留在這座城市,那麼,大城市內部街坊鄰居還剩下的家長里短,會越來越退縮成為一個靠關係人情組織起來的社會體系,這才是我們說拒絕外來人口會喪失大城市活力的核心所在。
果真如此,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外地來的人,而且對於當地人,甚至對於我們整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好處。
新浪 (獨家)
微信公眾號 lifeissohappy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
新浪微博 @lishuhang[推薦]走著走著就到了:我和隊nv友piao的歡樂旅行筆記!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c_45860409微信公眾號 zouzhezouzhejiudaol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