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的悖論 | 輕思考
文/李少加 題圖/插畫師仍在命名中……
速成,意即以「遠低於」平均水平的時間、資源的投入獲得與之相等的能力。
換句話來說,速成比「不勞而獲」好一點,比「專註鑽研」差得遠,就是這麼一個概念。
我們對這個概念想必不陌生。
比如:
「30天說一口流利英語」
「微商三個月速成網紅」
「瑜伽教練一月速成」
「1小時教你成為文案高手」
「1個月讓你從實習生到總監」
……
基本上無論任何領域,只要在搜索引擎上加個「速成」,必然能搜出多如牛毛一大片。
必須說明的是,科學技術的飛躍帶來的創新不屬於「速成」的範疇,它只是在宏觀層面提升了社會效率。比如,活體印刷代替手抄的方式極大的提升了「複製文本」的效率。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形形色色的「速成論」究竟是否有效,還是僅僅是江湖騙術?我們應當如何理性看待?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上述「速成論」確實很有吸引力,讓人很容易抱著僥倖的心理想要「試一下」,「萬一」是真的呢?
恩,就是這種心態。
這種抱著僥倖心理的「試錯」心態讓騙子們屢屢得手。
雖然在面對「不確定事件」時(例如互聯網商業),「快速低成本試錯」是個較為可取的好策略,但對於個體而言,尤其是對於「簡單的邏輯演繹」即可得到答案的事件,反覆「試錯」不過是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策略。
就拿「速成論」來說,李少加認為,我們壓根沒必要「一一試錯」也可以明白其中的悖論:
它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
我們說一樣事物有價值,那麼它至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需求度、稀缺性。
問題至此就不攻自破了:
對於任意一項有著社會需求的技能,如果可以通過某種速成的培訓(或者方法論),就能讓社會大眾(注意,是大眾,不是極個別高天賦的人)快速的提升到高水平。而這項技能本身又很有市場價值。
那會出現什麼情況?
大家都搶著去學啊!
在這個信息傳播不脛而走的年代,這項技能必然轉瞬間就供過於求,失去了稀缺性,就跟在南極洲上賣冰棒似的,誰要啊。
故此,簡單的事情不可能有價值,能讓平均水平的大眾都能快速掌握一門高價值技能的「速成論」也不可能存在。
那麼,「速成的悖論」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李少加拋出三點,諸君有空可思考更多:
一、看似簡單的成功,背後需要巨大的付出
「速成論」之所以能夠反反覆復矇騙他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從結果來看,高深技藝的最終產物大都看似非常簡單。
無論是經典的廣告文案、話劇、藝術品、改變世界的公式、定律等等,它們大都看似如此簡潔。
喬布斯在談論蘋果的創意時說,它是5000多個微小創意反覆打磨的結果。
同樣,當你能夠「看出」某項技藝的難度時,恰恰說明你開始入門了。
所以,直面困難是成就自我的一門必修課。
二、「高收入」沒有捷徑,「速成」是懶惰的鏡像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說,社會上各種靠關係、靠潛規則獲取高收入的人怎麼解釋呢?
這個其實是他們(或其父輩)犧牲了一部分「重大代價」獲取了「稀缺性價值(權力)」,這些重大代價包括:「高風險(掉腦袋或蹲監獄)、名聲、正常人的小幸福……等等」。
就連絕世武學「葵花寶典」也需要「欲練神功,揮刀自宮」(而且還未必成功,需要承擔風險),何況賺錢?
三、要掌握一門具有長久高價值的技能,「煎熬期」必不可少
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與效率縮短自然時間(自然日,比如把周末用來工作)學到有用的技能,但不存在縮短「絕對學習時間」(工時,總的工作量)的捷徑。
就好比我們學溜冰,不可能光聽教練說「左右腳交互向前抬起平穩放下……」就能學會。該摔的跤還得摔,不願意摔,那抱歉,愛莫能助。
如果某項新技能上手非常簡單,哪怕它一時具備市場稀缺性(新興市場),但必然不會長久。
反過來,如果你學習一項技能時「正備受煎熬」,那麼恭喜你,這極大可能是一門高價值的技能。
往深了說,追求安穩、一勞永逸之類的好事情,嚴格上來說,就是個偽命題。
作者:李少加
公眾號:少加點班
想必你也覺得世上充滿蠢事,所以忍不住想要出來糾正
授權轉載請於本公眾號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現在你家裡還有書房嗎?
※別訂什麼2018年新計划了,反正你也完不成。
※那些每年讀上百本書的人,都是哪來的時間?
※【認真想】我們為什麼要擴充辭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