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不要擋在孩子和世界之間」的更多撕考

「不要擋在孩子和世界之間」這篇文章(回復「世界」)發出來之後收到並參與了一些後續討論,這裡把來自知乎,微博,和「孩子和我們自己」微信大群的更多有意思的討論放出來:

並且順便說一下這個公號的精神:

呈現可能性,呈現思維的過程,呈現觀點的碰撞,呈現獨立的精神。

只要是有意思的討論,不論正反,都值得看。

楊貴福:常見到孩子A動手打孩子B,A家長的說法也是「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解決」等等,在力量不均等的情況下,這一放任無疑是對A的授權。B的家長多了個莫名其妙的責任(因為作為社會一份子而承擔與一個沒有獨立民事責任的孩子A直接溝通的職責),還要分辨A家長到底是「不擋在孩子和世界之間」,還是單純縱容。區分很難,慚愧地說,當我剛好處在B家長的位置時,不樂意承擔教育別人家孩子的責任。

熊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如果不必後續與其家長溝通,社會當然樂意直接與熊孩子溝通,但是我從來沒有遇到一例家長不介入保護。作為社會一份子,我不希望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工具,也不希望參與鑒別孩子的家長是什麼樣的思路。如果家長相信孩子是社會的獨立一份子,那麼能嚴格要求他按社會規則行事么,能(違背法律地)在後續地溝通和懲罰中不站在社會和孩子的中間么?有些人,從作者其他文章看並不是,一方面希望孩子以及自己處於優勢時社會是叢林法則的,一方面希望自己和孩子處於弱勢時社會能夠遵守規則,而這一規則在自己處於優勢時希望可以「協商」。擔心作者的觀點會被這些人用作證據。

劉未鵬:回復@楊貴福:想要雙標的人並不需要這篇文章做支撐的,他們有的是理由。另外我認為和孩子溝通規則,跟教育孩子,是兩回事。前者沒有上升到教育的層面,只是一個簡單的告知(當然,如果遇到毫不尊重規則的,老是需要告知,甚至要阻止的,也的確是一個麻煩。)

吹風機里的小石棉:有一次在超市,我一歲半的寶寶在玩超市裡的東西 並沒有亂弄,突然一個工作人員走過來,很兇的跟我說「不要弄壞了,小孩不懂,你大人也不懂么」。但是我寶寶根本只是摸摸而已。哎,不知道說啥。

劉未鵬:回復@吹風機里的小石棉:他怕小孩子弄壞了不好開口問大人維權,因為要開口的話就會顯得自己「和小孩子計較」,另外就算開口了,也有可能陷入扯皮,對方可能不陪(不是說你不陪,但他可能會這樣擔心),或被人一句「小氣」頂回來(不是說你會這麼說,但他可能會這樣擔心),所以在他內心的投射裡面,一旦東西弄壞了就會變得非常麻煩,但更大的是對內心的無力感的焦慮,所以他只能緊張地預防這種無能為力的局面出現。後果越是難辦,他就越是緊張,越緊張,攻擊性就越強。你什麼還沒幹呢,他一大團怒氣就提前爆發出來了,就是這個原因。

優雅的草:剛在沙池玩有個小男孩五歲左右想玩我娃的玩具,我說你和弟弟商量這是他的,小男孩說可你是他媽媽,我說我是他媽媽也不能決定他的東西,小男孩的媽媽生氣的把娃拉走覺得我太小氣。

如意:十一親戚聚餐,類似情況,親戚直言,她這麼小懂什麼,你和她說不是白說,直接拿過來就是了。

鴨煮:我有遇過類似的,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一直覬覦我女兒的娃娃,她問我要來玩,我問了我女兒意見,她不肯,然後我跟小女孩說了她就撇嘴,一直悶悶不樂,然後好幾次想趁我女兒不注意偷拿走玩,我提醒我女兒幾次,最後我藏起來了。後來她想用她自己的來換,這還好一點,但我女兒還是不樂意,小姐姐繼續撇嘴。

雪霽:朋友前幾天帶比我們大一歲的小姐姐過來玩,到家也是拿起我娃的各種球就玩,還去踩她的鋼琴毯,我娃瞪眼看,也不發出聲音,不知道有沒有意見,這種也磨不開面去說叫人家不要玩之類的…..只好想以後來別的小孩就提前把自己的玩具收好。

薛定諤之貓:@劉未鵬?剛看了公號文章 還比較有感觸 因為帶娃在超市就有這種困惑。但另外我剛想到,一些默認的社會規則,比如拿了超市的東西要歸位 ,不要弄亂別人的東西,物權方是否覺得:這樣的社會規則 ,當家長的要教啊,難不成我還替你教孩子規矩不成?

再者如果打壞了人家東西你就買下來,問題當然很輕鬆解決,那麼事後你會如何跟孩子說呢,你如何判斷她是否會產生「哦這東西不貴爸爸陪賠的起所以沒什麼大事」的想法,下次如果有很貴的賣品,你阻止她要如何解釋?「因為太貴爸爸賠不起所以這次你不能亂動了?」

每家人規矩還不一樣,也許我允許我娃在家畫畫,但是別人家是不一定的。提前確定好對方規則,然後提前告知孩子,我覺得還是家長義務。

另外,她是否會產生「賠得起所以亂動沒關係,爸爸會替我買單」的想法。甚至如果物主阻止,她會說「我弄壞了賠就是了」。萬一設定一個很窮的家庭,帶孩子去同樣的展會 那勢必就沒法給孩子這麼一個「和世界溝通」的機會了。

再換個情景,你要去一個很敬重的長輩家裡,孩子也亂動亂摸,打壞一個什麼花瓶,也許前輩德高望重確不計較,當家長的是否因為前輩「√這樣的不愉快可以接受和處理」,所以也一笑置之?是否也提出花錢賠償?如果家長層次高,接觸的都是這麼寬容大度的人,那麼自己也不管了?

黃少玲:回復@薛定諤之貓:即使不賠償,也是要道歉的吧。還有善後工作可以一起做。

薛定諤之貓:回復@黃少玲:我是針對「擋在孩子和世界之間」這個說法,對方也許很包容說沒事,也不讓你收拾。那麼這時家長勢必得在孩子和世界之間導入連接吧。道歉、善後都是在對方無作為的情況下,家長主動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好的。在孩子看來,還是物主都沒反應,家長卻反對,這時家長代表的是普世的規則但孩子看到的卻是外界無為下的家長意志?

我突然覺得整篇讓我覺得不對勁的癥結所在:如果家長不介入,孩子會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方要是nice無所謂,那我就可以這樣做,對方要是凶我了有反應了,我就得調整了」。——這不是欺軟怕硬的思維么根據外界反應調整行為固然是靈活性的體現,但內心恆定的三觀是不因外界轉移的。

桑寧兒:回復@薛定諤之貓:對於這件事,我最擔心的也是這個。 「表達不含敵意的拒絕」對很多人來說是太難的技術活了。 對我自己也是的,很多情況下做不到。我自己,也是分人的。有時候也會在表達拒絕的時候含有敵意,作為一個場合的工作人員,表達不含敵意的拒絕,應該是訓練過的內容,可是他們能不能時刻執行到位也很難說。比如他當天正好心情不好,或者有很大的警示牌他認為你應該看見可是偏偏沒看見,他就會覺得你是故意的(甚至是惡意的)……這些都挺難預料的。

薛定諤之貓:回復@桑寧兒:我碰到的還是有的 大多數人會笑嘻嘻告訴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哦 小朋友聽得懂的。我舉例的情況是對方真的沒有敵意 也真的不介意。

黃少玲:剛又去翻看了一遍,角度不同,需要再思考一下。不過育兒過程中有時可以這樣,有時可以那樣,「擋在孩子和世界之間」有時也是一種輔助吧。@薛定鄂之貓?你說的不含敵意也真的不介意,第一次這樣,第二次第三次同樣情況就算人家不介意東西,但可能心裡也會抱怨「家長都不教嗎」。不含敵意的拒絕,其實就是要求耐心跟孩子溝通,是有時間成本的。(家長本身可能就經常有做不到的時候)

桑寧兒:我自己在超市也被嚇過。 有一次,我想比較一個商品的價格,就拿出手機拍價格標籤。正專心拍照呢,一隻手一下子過來捂住我手機。我以為遇上搶手機的人了,嚇得魂兒都飛了。 我老公當時在另一個貨架旁,我應該是走到他身邊的時候都沒回過神來,他一眼就看出我表情不對,問我怎麼了。 我給她說我在拍照,那人捂住我的手機,我以為她要搶手機呢。我老公就去質問那個人,她說她沒搶手機,這裡不讓拍照。我老公問她:那你是先說話的還是先動手的?她不吭聲了。 有時候工作方法不對頭也很麻煩。也許她也沒敵意,但是崗前培訓不到位也真是問題。 所以,不含敵意的拒絕,要做到也不容易呢。

我們經常抱怨帶孩子散步啊,或者跟家裡長輩們育兒觀不同啊,他們來干涉我們糾正我們,我們心裡就會很抵觸。 這個時候怎麼表達不含敵意的拒絕?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挺難。有些預設好的場景,或者經歷多次的場景還好些。 但是遇上新場面,又碰巧是個自己不怎麼喜歡的人,做的又恰恰是自己最不喜歡的事……OMG

十八公:如果是這樣解讀社會規則。我希望來我家party的小孩子父母能盡量「替我」看好自己的娃娃,我指的是不擅闖主人卧室、不破壞東西、不在牆上畫等等,在自己家也需要遵守的規則。因為 作為主人,我還忙著呢,不會有時間去和客人的娃娃溝通。

Bernie:?昨天在外面餐廳吃飯,兩娃在瘋玩發出尖叫,我本來本著死遠點的心態不想管,等別人來指責後讓娃體驗。後來想了想這種情況可能別人也不會立即過來「指責」這種尖叫行為,但是這期間娃的尖叫確實會打擾到別人吃飯,我就和兩娃說了下讓她們不要尖叫會影響到別人(說的當下雖然聽了,不久又拋腦後了,只能再提醒)。

十八公:回復@Bernie:你說的對 我通常不會去打擾餐廳尖叫一桌。說不定孩子有特殊狀況 (自閉,易激),大家有同理心和最大程度善意的前提是,盡量享受自己而不影響別人確實是每人的默認守則。

劉未鵬:其實在我看來,父母提醒孩子注意(第三方的)客觀規則&規律,並不算「擋著孩子」,關鍵是區別開是出於父母自己的主觀意志(例如出於自己內心對社會陰暗面的投射、對後果災難化的焦慮預期、對他人的惡意假定、對孩子「少了約束就要上天」的恐懼),還是出於合情合理的,對世界的客觀和/或約定俗成的規則的理解。——但這一點可能文中沒有重點表達出來。

小婕:有時候我覺得孩子闖一些我能承擔後果的「禍」,不是壞事。我家老大2歲多時,在超市裡東摸西看,告訴他玻璃瓶罐容易碎,不要碰,不聽。我沒有很嚴厲的制止,說過了不聽,也沒有堅決抱走之類。結果他就把一罐調料碰掉地上碎了。他立刻不調皮了,呆住了。我抱起他,跟他說,調料瓶是玻璃的,摔地上會碎。這時候墨墨過來,我說我會賠償。墨墨揮揮手說不用了,小孩子常有。我又執意付,他還是說不用。之後我就抱著他站在一邊看墨墨蹲在地上清掃。平日調皮的他一動不動,認真看著,我能感受到他在我懷裡的緊張和害怕。我讓他跟叔叔說sorry,他不應。我就自己跟墨墨連說sorry。從那以後,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每次經過玻璃調料瓶區,他都自覺離得遠遠的,不碰不摸,說,玻璃的會碎。

還有一次是圖書館的書,跟他說要愛惜,不要撕,不聽。撕了。然後抱著他找圖書館管理員。罰款。交錢。圖書館管理員跟他說不可以撕書啊,撕了就要賠償。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撕書了

劉未鵬:你們聊的讓我又想起來一件事情,夏天的時候在公園玩,遇到一家歐洲人,在芬蘭待過,剛到美國不久,孩子和我家差不多大,兩個娃搭起訕來,我就跟對方父母聊天,不一會兒他們家娃想要我家娃的一個小水壺,我娃不肯。然後對方家娃就哭起來了,我就和對方父母說:你們等會,我去試試說服我家娃。於是我就過去一通遊說,結果,不知道那天刮的什麼風,孩子就是不肯給,我問她自己用不用,她說我不用,但是也不想給。我連換好幾個套路……然鵝還是沒能說動她。我只能略顯尷尬的給對方父母攤攤手說我儘力了。然後我都不記得對方當時是什麼反應了,似乎沒啥特別有印象的,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後我們就接著繼續愉快的聊天了…… 所以我在文末也提到這個和社會文化和大環境相關,父母們自己首先要對這事兒去敏感化。


推薦閱讀:

抱著把寶寶哄睡?正確的寶寶入睡姿勢可不是這樣
正確引導寶寶爬行的方法,讓寶寶一生受益!
你老婆生孩子的時候,你該做的那些事
你最想送給孩子的一句話是什麼?
如果把一個男生在出世時候就開始當女生培養,那麼未來他是什麼樣?

TAG: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