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REStat 論文排序的作用

英國演員Gary Oldman,主演電影《第五元素》及《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小伙,越老越帥啊

圖片來源:blog.sina.com.cn

論文鏈接:It』s Good to Be First: Order Bias in Reading and Citing NBER Working Papers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在標準的經濟學模型中選擇是面對集合做出的,但現實生活中不同選項常常是以列表而非集合的形式出現。一旦形成列表就有了先後順序,這種排序可能會對選擇造成影響。Miller and Krosnick (1998) 和 Mantonakis et al. (2009) 指出,人們會更多地選擇列表最前端和最末端的選項。已有文獻多從選舉、養老基金投資等角度探討這一問題,由Daniel R. Feenberg,Ina Ganguli,Patrick Gaule和Jonathan Gruber撰寫並發表在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上的最新論文「It』s Good to Be First: Order Bias in Reading and Citing NBER Working Papers」利用NBER的數據探討了排序對論文閱讀量和被引量的影響。

首先,作者討論了NBER工作論文的排序過程。NBER每周一會將上周新收錄的論文發送到23000多位訂閱者的郵箱,郵件內容包括論文題目和原文鏈接,原文鏈接會通向一個有原文摘要和PDF下載鏈接的頁面。這些論文的排序是隨機的,這就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具體來說,論文必須被修改得符合要求才會被收錄,工作人員完全依據論文通過審核的時間對其進行編號。由於信息披露政策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審核和修改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因此作者很難對論文最後被收錄的順序進行操縱。進一步地,作者對論文研究領域和作者已有論文被引量等因素對排序的影響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這些因素和最後的排序不相關。

隨後,作者對所使用的數據和模型進行了介紹。作者使用了2012-2014年NBER向訂戶發送的郵件的論文排序數據,NBER論文2013-2014年的原文鏈接點擊量和原文下載量數據以及2012-2013年的被引量數據。作者通過將原文鏈接點擊量,原文下載量和被引量分別對排序進行回歸,探究排序對這三個指標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作者使用了是否是第一篇論文,是否是第一或第二篇論文,是否是最後一篇論文等啞變數對排序進行了不同方式的度量。作者還控制了作者數量,作者已發論文數,作者已發論文被引量,論文在周幾被提交以及從提交到審核經過的時間間隔等一系列變數。此外,作者將非NBER提供的原文鏈接的點擊量作為論文質量的代理變數進行了控制,這一點擊量不會受到其在NBER郵件中的排序的影響。

結果表明,就被引量而言,列表中第一篇文章的被引量顯著高於平均水平,其他位置則對被引量沒有顯著影響。對於原文鏈接點擊量和原文下載量,列表最前段和最末端的論文擁有更高的點擊量和下載量,在列表中的順序每下移一位會減少1%的點擊量和0.9%的下載量。

然後,作者對造成這種選擇偏誤的機制進行了探討。作者認為主要有3種可能的機制:非專業人士對列表中的論文不太關心,因此只點擊順序靠前的論文進行閱讀;太長的列表會使人缺乏耐心,因此人們對對較長的列表更不願意仔細瀏覽,只願意閱讀順序靠前的論文;第一篇論文對讀者的吸引力可能會影響讀者對其他論文的興趣,如果第一篇論文比較有意思,那麼人們就會更有興趣瀏覽其他論文。作者對這些機制一一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後兩種機制有一定解釋力,而專業人士的選擇偏誤與非專業人士並沒有很大差異。

最後,作者對本文進行了總結。本文用NBER的數據證明了排序確實會對選擇產生影響,列表最前端和最末端的論文會被更多地點擊和下載,被引量則只有在論文被排在列表第一位時顯著高於平均。在選項以列表方式呈現時,這種排序造成的選擇偏誤應該被選項設計者予以充分考慮。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亞納米Ir和單原子Ir的較量
如何用Endnote搞定投稿文章的參考文獻?
《Scalable Semantic Matching of Queries to Ads in Sponsored Search Advertising》精讀

TAG:学术论文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