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新詩之爭可以休矣
新詩和古詩究竟有沒有聯繫?究竟能不能比較?哪個好?哪個更好?新詩是不是已然經典?古詩是不是仍然流行?部分極端的古粉和新粉要不要如此相互鄙視?
古詩新詩之爭可以休矣
文/陳可抒
古詩是古代漢語的柱石,伴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而成長,千百年選拔人才的金線;而新詩受現代漢語的孕育,也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影響,愧為高考作文所排斥的唯一文體。粗粗一看,古詩新詩的來源、經歷、現狀,都差異很大,似乎是兩個不同綱目的事物。
但是,無論時代如何變易,詩歌始終是時代文字中最敏感的那一部分,這是詩歌無可磨滅的天性,時至今日,古詩新詩都在極力捕捉著最精妙的文字,所以,它們總有著千絲萬縷的通感。它們恰似同父異母的兩兄弟,無論手中武器如何變化、師父如何不同,終究在眉眼、氣質上還是留有共通之處,不免使人津津樂道。
譬如,清初王士禛曾有名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數百年後,台灣當代詩人夏宇也揮筆寫下一首詩,「你是狗我是你的母狗」,技巧相似,內涵完全不同,頗為耐人尋味。二詩全文如下:
《蝶戀花·和漱玉詞》
王士禛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
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你是狗我是你的母狗》
夏宇眾神無處不在祈禱一無所獲最屌是狗狗並不想尋找自我牠找吃的然後找另外一隻狗牠聞聞牠搖著尾巴
我替牠翻譯牠說的是:真好我是狗你是我的母狗
1. 新詩古詩的技巧頗多相通之處:
「王桐花」此句為時人所激賞,自不必說,無非是將相愛相伴之意寫絕了。其它像什麼「你挑水來我澆園」、或者「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只是寫出了你儂我儂的相伴,卻不如此句又翻出「因枝附葉」的相生之意。夏宇的現代詩「你是狗我是你的母狗」,手法上和桐花一句極相似,都是「因枝附葉」,只不過方向又有不同——桐花是更優美的誇讚,母狗卻是愈下賤的寬慰。不過,相愛的溫情倒也是相同的,甘願和愛人一起去過更下賤的生活,這種愛情並不比才子佳人遜色多少。那麼,單就句子來說,此二句手法相當,用事相反,相映成趣。
2. 新詩的內涵已經變化:
但是,「你是狗我是你的母狗」,這只是詩的題目,全詩讀下來,其實是這樣的殘酷——女主想鼓勵低落的男主說:「(就算)你是狗我(也)是你的母狗」,所以振作起來吧!而「狗並不想尋找自我」。他還說:「真好,我是狗你是我的母狗」,那你就真的做一隻母狗吧!——有點像《喜劇之王》裡面的鏡頭,陪酒女郎張柏芝和死跑龍套周星馳萌生感情,一夜魚水,早晨起床,回到嚴酷的現實:他不是桐花,她更不能是桐花鳳,他們只能是別人眼裡卑微和下賤的角色,只能是狗和母狗。是的,這很屌絲,很壓抑,很無望。所以周星馳故作冷漠地給張柏芝付了過夜費,轉身裝睡,張柏芝也十分配合地、自甘墮落地、假裝地拿著錢,說了句「謝謝老闆」,轉身就走。——明明希望像桐花和桐花鳳一樣相愛相伴,但兩個人只能屈從於命運,同時選擇轉過身去,用令人心酸的方式。翻開傳統文學,對愛情的歌頌,大概跳不出「疑是玉人來」、「白首不相離」這樣的才子佳人、名人艷史,而現代主義作品,尤其是波德萊爾《惡之花》、李金髮《棄婦》,乃至晚近的梁曉明《玻璃》、伊蕾《你不來與我同居》等現代意識詩歌的出現,極大地顛覆了傳統作品所形成的寫作慣性。
「母狗」一詩,儘管技巧上和古典詩歌仍是相通的,但命題領域和語言結構已經迥然不同。
3.時代的內涵在變化
這就是現代性,現代的社會群體意識在文學藝術上的表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傷痕、尋根、先鋒等等文學思潮的湧現,使人性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爆發性的解放,使得在題材上,小人物的命運得到了更切實際的、第一視角的關注,在技巧上,作品中多了許多荒誕、顛覆、無厘頭的現代元素。在這裡,兩首詩並不僅僅是內容、三觀或者美感的不同——它們反映了古詩和新詩在內涵上的全面比較。比如唐人施肩吾也寫道,「郎為匕上香,妾是爐中炭,相會香又暖,去時俱成灰。」在描述上,其實更加偏重於《喜劇之王》中的這個場景。但是,它仍然是古典的,因為它仍然偏重於提取優美理想的部分,僅僅在主題上寫了點無關痛癢的哀怨,而沒有顛覆、尖銳、自嘲、自黑等等這些現代無厘頭的味道。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為什麼要拿「母狗」和「桐花」來作為典型案例呢?——「母狗」和「桐花」所取得的社會關注度較為類似,都是為「時人所激賞」,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作品當時的社會思想意識形態。那麼,二者內涵之變化,正能夠反映出時代內涵之變化。4. 新詩更貼合現當代思潮夏宇是台灣詩人,兩岸的文學交流一直並不算十分通暢,而夏宇能以獨立的姿態在大陸的讀者中獲得很高的追捧,多半是和其直率痛快的現代感有關。「母狗」一詩的出現並非偶然,讀讀夏宇的代表作之一《甜蜜的復仇》就知道了:《甜蜜的復仇》
夏宇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腌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
董小姐說,夏宇的詩「很浪、很痛快」,我以為這句評價很傳神,而且頗得當代年輕人的精神。
所以,時代的內涵已然發生許多改變,詩歌乃至文學的前提即隨之亦有變易,這是我輩現代人所逃離不掉的大基礎。故此,研究新詩的不懂古詩,不知變易的由來,固然是缺陷,卻也還算情有可原;研究古詩的不懂新詩,罔顧當代的內涵,固步自封,不免就是脫離時代了。現代思潮、現代文學、現代詩歌,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五四運動伴隨著新文化運動、也伴隨著「這是一灘絕望的死水」,改革開放伴隨著文學復甦、也伴隨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當前的國際化接軌伴隨著文化多元化增長、也伴隨著「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這本來也沒什麼稀奇,正如大唐的國力強盛伴隨著唐傳奇的繁榮、也伴隨著「在天願作比翼鳥」,大宋城市人口劇增伴隨著話本出現、也伴隨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時代在發展,文學在進步。
5. 文學不能脫離於時代
不是一定要去懂得下半身、撒嬌這些詩歌中先鋒的部分,也並不是一定要全盤接納優劣難辨的梨花體、烏青體,最基本的要求是:你要知道郭沫若、戴望舒、穆旦、郭小川、食指、伊蕾、多多、顧城……等等一些主要的詩歌發展脈絡。畢竟,新詩發展史,抵得上半條現當代文學發展史。舊詩和新詩,在目前,是獨立發展的,但是文學史的滾滾車輪卻是文學各部分的共同發展、與社會意識發展相結合的共同結果。——為什麼文化上會出現二次元的空耳和鬼畜?為什麼會出現直播和喊麥?為什麼詩歌上會出現廢話、烏青和梨花?為什麼會有汪國真熱?為什麼詩藝並不是頂尖的余秀華卻會紅?為什麼有人大力倡導中華新韻?為什麼每次謠言中都有李白的詩而且還有人願意相信?為什麼古詩會出現流年體,而這種風格其實從清朝黃仲則等人處就有所發軔?——等等一切問題,都是整體的社會意識使然,也是社會意識的整體反映,沒有人能獨立時代而存在。詩歌的發展,若是脫離於時代,就純粹變成了技藝的打磨,就變成了花哨的手藝和個人的小情懷。不管你喜歡新詩也好,鄙視新詩也罷,無法否認的是,文學的發展是社會意識形態發展最直接的表現,而在此時,詩歌又是當代文學的急先鋒。此處的詩歌,基本指新詩,當然也包括鄭孝胥、郁達夫、俞平伯、錢鍾書、聶紺弩、沈祖棻、繆鉞等人在古體詩上的努力。但是,必須看到,在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中,古體詩的比重所佔不多,想要了解和體味這個時代,新詩才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組成。人不能脫離他的時代。雖然我特別喜歡翻一些故紙堆里的東西,也特別喜歡懷著一顆同理心,揣度古時的人們在那時的感受和想法,但好在我也深深地清楚:歷史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我們向前的路。談史、探史,不過是以史為鑒知其興衰往替罷了,真正的命題還是:如何繼往開來。與時代偕行,默默推此篇。
訂閱號:kenengdeshuqing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