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學生都想從事互聯網設計工作(UI/交互/產品設計)?
這篇文章是為10.15的知乎 Live 提供的課前材料的第二篇。
馬力 的 Live -- UI 設計師和交互設計師的新手入門與成長
----
現在很多設計專業(例如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建築設計等)的學生,以及一些完全不同的專業(例如我見過的化工、物理等等)學生,都在考慮互聯網設計相關的職業,包括 UI 設計師、交互設計師(UX Designer)、產品設計師等。
現在剛好到了學生畢業要找工作、或者大二、大三的學生在尋找方向的時候,簡單幫大家總結如下,作為 Live 上的參考:
1. 現實的因素:收入
目前用戶體驗相關職位(用戶研究/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的需求非常大,薪水普遍比較高(也是因為IT行業整體薪資水平就比較高)。整個行業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市場波動,但是和其他很多面向傳統行業的職業相比,在薪酬等方面仍然普遍要高不少,並且發展速度很快,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同時也反應了市場的供求關係。
2. 設計專業教育、很多傳統領域的專業和行業的現實狀況
好些年前聽雷軍的講座,他說(當時還只在金山)金山最好的程序員都是學化學的... 因為學化學的畢業找不到工作(這是他說的...),所以就去編程,結果都做的很好。
也許尖刻了一些,但是如果沒有用戶體驗這幾年的發展,全國很多設計專業(特別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狀況可能會哀鴻遍野。
很多高校的設計專業有大量學生,例如工業設計,2000年左右時全國各高校瘋狂的開設工業設計系,2002年時我數過一次,可能有幾百所院校有這個專業。而現在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有,每年成千上萬畢業生,但是在互聯網行業之外,
(1)市場並沒有那麼大,這由整個產業界的大背景決定
(2)學校教育和現實脫節嚴重,大多數學生實際上沒有掌握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內搏殺的技能,連就業的第一關都過不去。包括很多重點大學的情況都是這樣,但是這些學生本身都是很優秀的。
3. 國內和互聯網設計、人機交互等相關的專業仍然非常不成熟
國內高校中相關專業教學仍然非常薄弱。在這個領域,業界早已經跑在了教育界前面,
很多設計專業學生學到的一些東西(有趣的是很多其實在目前國內相關設計領域內都沒法用...),在互聯網設計領域終於能派上用場,算是比較接近的。
而對於很多非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意味著其實並沒有太強的競爭,大家基本上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只要自己抓緊自學,可以很快趕上甚至超越。
4.從整體上來說,互聯網逐漸和各行各業結合起來,相關的需求仍然非常大
特別是對於工業設計專業而言,為什麼互聯網設計的需求會比傳統的工業產品的設計需求更大呢?
比較一下,很多做工業產品的企業,工業設計師承擔的工作量實際上是有限的。在學校里,工業設計的學生學習如何從頭開始設計產品、甚至產品體系、產品生態環境,但是到了目前國內的這些工業產品企業,會發現大家做的其實只是造型、並且在產品生命周期中,只在一個階段內起到作用。
反觀用戶體驗,特別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企業中,由於產品的迭代特性,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需要設計的參與,並且設計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僅僅是做外觀,實際上交互設計是分擔了以前在工程師身上的工作量。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用戶體驗設計師/研究員的需求缺口還非常大,我熟悉的很多公司都面臨招不到合適的設計師的困境。至於說這個職業會不會是熱門一段時間後冷下來?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定會。所有的行業都是周期性變化的,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同樣脫離不了經濟學中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
需求旺盛,勞動力缺乏 - > 賣方市場 - > 勞動力值錢 - > 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進入這個行業 - > 邊際收益遞減 - > 飽和 - > 過剩 - > 買方市場 - > 勞動力價格下降...
但是只要你做的夠好,一定能夠脫穎而出,讓自己有更多的競爭優勢。就像現在工業設計師在行業內做的好的,也並不比做用戶體驗的人要差。
(以上是根據我之前的一個回答進行了重新編輯,之前說過的,發現到了今天仍然適用)
所以無論是設計專業相關的學生,還是完全非設計專業但是想要跨入互聯網設計領域的學生,都建議要多了解相關的具體需求,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前一篇:
知乎 Live 課前材料:好的設計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 - 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 - 知乎專欄
----
另外,我也在整理一些系統化的思考,關於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的基本原理,以連載的形式發表在專欄里,歡迎大家關註:
文章目錄:連載中:產品設計的思考方式(目錄) - 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 - 知乎專欄
關注專欄: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如何做出科技感強的扁平化效果UI?
※分享 23 個超好用的配色參考工具,設計師、插畫師必備!
※兩步學會用 Sketch 製作可以改變顏色和複寫內容的文字 symbol
※Smartisan OS 2.0 設計體驗筆記
※是的,我們做了一個 AR 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