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00年代時,國內動漫迷(宅)們是如何生活的?
當時網路不是很發達的樣子吧?大家是會靠買動漫雜誌獲取新資訊嗎?看動畫的時候是租碟片嗎?00年代時,開始流行網路論壇之類了的吧?當時大家都在哪個論壇里討論呢?當初的大佬們現在還在嗎?總之…好多問題…因為自己本身是00年出生的(現在大一),12年才開始入宅…今天忽然想知道我還上幼兒園的時候…前輩們是怎麼作為一名宅生活的…qwq
~~~~~~~分割線~~~~~~~~
在網上買了第四十九期和第八十一期漢化版的動新DVD…才發現好薄誒,當初的動漫雜誌都是那麼薄的嗎?默默感嘆一下當時買的起的人真的是土豪誒,然後這幾天也在聽動心一刻的廣播hhhhhhhhh意外的沒感覺到什麼時代感…啊除了嬌蠻這個詞,說起來是什麼時候開始嬌蠻變成了傲嬌的呢…點播台撥號上網什麼的是我完全不了解的…qwq05年之後的事情我差不多知道了!啊以及好多人吐槽為什麼要買日版漫畫,我就刪掉了!其實只是想問那段時間有沒有人會買日版周邊啦,然後是怎麼買到的之類的,不過問的方式似乎太奇怪了…qwq我的鍋!
2000年前後其實也就是那個樣子嘛。
私人電腦剛有點眉頭,互聯網不是大佬沒的上,上了也只能玩文字MUD和在最簡陋的聊天室里吹水。
玩遊戲的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價格高昂,種類稀少,服務態度還惡劣(參考奧美)的正版遊戲,而是選擇下面這種wwww
大部分店家就是拿個塑料筐,一筐筐的擺在店鋪或者露天小推車上,玩家(多是中二少年)就和揀選大白菜一樣去挑選。回家放進光碟機如果讀不出來,還能退換。
藏經閣就那個時代的盜版盤佼佼者。看看這目錄就知道:
1999 NEW GAME 01 (總第001期)
江南才子唐伯虎 上帝也瘋狂3中文版 叮噹大富翁 幻影特工 三國志6中文威力加強版生死之間2末日傳說
超級酒店大亨 Bunghole In One1999 NEW GAME 02 (總第002期)
模擬城市3000 吃這個 小鹿殺手馬術之星 亮屋1999 NEW GAME 03 (總第003期)
半人馬星座正式版
夢幻西餐廳黃金版 三國志之星海爭霸 青澀寶貝 實戰台灣麻將 部落 夜想曲光碟版 火球1999 NEW GAME 04 (總第004期)
龍機傳承中文版恐龍獵手2完美版
彩虹6任務包 麻將夢幻國中文版機甲戰士中文版 創龍傳中文版1999 NEW GAME 05 (總第005期)
守護者之劍外傳-無盡的宿命 東方傳說 俠客游前途道標 百戰天蟲任務版恰當決定
大宋英豪岳飛傳 模擬軍人2 xenic gruntz一張盤少則5個遊戲,多則7、8個。當然,為了容量這都是花樣閹割壓縮版,過場動畫那是做夢,比較狠的連BGM都給你刪了。
不過那時候有的玩就不錯了,大家一般也不太在乎。並且這種盜版合集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促使玩家啥都玩。
從我貼的那張圖裡就能看出來,這張藏經閣的主打是《風雲七武器》,面向人群顯然是武俠遊戲和RPG愛好者,但是這張盤裡還有《小魔女帕妃2》www,那時候本著自己買的遊戲,說啥也得都玩了的心情,玩家對遊戲都是不怎麼挑斷的,所以很大幾率也會順便玩玩《小魔女帕妃2》,然後這其中有一部分人肯定就這麼宅了wwww
動畫信息的獲取就更匱乏了,說2000年前後,必須提的雜誌就是這本:
算是國內最早的以評論盤點為主要賣點的ACG專門雜誌。如果注意過編輯名單就會發現,後來的《動漫販》系列,《動畫基地》《二次元狂熱》系列,《X動漫》系列的主編們,都是以這裡為起點的,並且出過上版稅榜的人。
資訊靠雜誌,那麼怎麼看呢?自然也是靠光碟。
早期動漫雜誌有很多都是送光碟的,裡面放的就是他們推薦的某些動畫。想看更多的作品去上面說的那種盜版盤攤位也是可以的。只不過為了壓縮進一張盤,能看到的都是320畫質的RMVB格式。
如果想要更好到觀看體驗,可以去一些動漫專門店買DVD格式的,一張DVD放6集左右,畫質就比較可觀了,當然價格也是貴的,我買鋼煉03版的時候一張盤8塊,一套8張,幹掉了我半個月的零花錢。
至於BT下載,那都是04、05年網速都快了價值才大,在線視頻觀看更是等到11年以後,手機APP普及是14、15了。
我們其實都是見證歷史時刻的人。你們真有錢…
那些雜誌,碟,動感新勢力啥的我都買不起…(畫王我們那根本沒有那我是怎麼過來的…
10歲以前電視台看動畫,老爺買龍珠漫畫
動畫包括不限於:鐵臂阿童木 忍者神龜獅子王 花仙子最後的恐龍丹佛 魔法少女(小神龍俱樂部) 桃太郎(穿盔甲那部) 魔神壇鬥士四驅小子
足球小子灌籃小子啊呸,灌籃高手(地方台暑假連播,一天三集看爽機器貓算了懶得想了…總之特別多…是的我沒看龍珠動畫,因為我覺得動畫拍太爛。而且電視台沒放。有次寒假地方台放龍珠動畫給我高興的,看了幾集我的反應是這樣的:辣雞。龍珠漫畫是因為老爺寵我,時不時帶我進城買書,不止世界名著,漫畫也買!而且只買機器貓和龍珠!
10歲-20歲
星空衛視超神,而且上學的城裡沒有,必須放假回村裡,村裡不管衛星天線(有的答主放圖了)。星空衛視我記憶里看過的有犬夜叉、火影忍者,中文版哦~正版哦~劉傑老師哦~說起劉傑老師,柯南我一直看漫畫,動畫也沒怎麼看。上面不是說了我窮么,怎麼看漫畫?不是老爺買了,爹媽知道我喜歡看書,給我辦了個書店的借書證。
書店有個小黑屋,全!是!漫!畫!這期間算是看了爽,柯南 犬夜叉 遊戲王 死神 海賊 安達充基本都是這時期看的。順便補完了鐵臂阿童木和機器貓的所有原著。動畫這時期很少了,除了我省吃儉用(其實就是不吃早飯)攢下的錢買來的四驅車、柯南、SD的VCD套裝外,電視台動畫良品率大幅下滑。但,超能勇士是這個時期的,新世紀天鷹戰士,貓眼三姐妹成龍歷險記等都是這個時期在電視台看的。動畫電影接觸晚,我看電影要早過看動畫電影,但…起手就是宮崎駿的幽靈公主,看完就跪下喊爸爸。後來基本不看動畫了,主看漫畫,很多大師作品也是後來才能看進去的。06-10年基本也養成上網的習慣。
但跟朋友去網吧…別人看黃片玩遊戲……我看動畫看漫畫…大力感謝動漫之家…(這網站也有十幾年了)買過的東西除了上面說的四驅車,EVA畫冊和CD,柯南十周年紀念畫冊,柯南劇場版徽章,遊戲王卡片等基本都是年代感很足的東西了。
抱枕什麼的,這些我一直不喜歡。後來一度反感所謂二次元也是因為這破圈裡一些人走歪路打色情擦邊球。羞與為伍。但自從大學開始畫人體…
我是正經人。真的…真.(明明買EVACD就是因為附贈畫冊里明日香美如畫遊戲嘛…家裡窮,都是跟著朋友瞎JB玩
所以我從小看誰都是富二代等等你00年大一了?大一……一.......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地處真正的五線城市——安徽黃山市黃山區。由於交通閉塞,所有接觸到的動畫和遊戲相對當時的城市,會晚上2~3年,真是個神奇的設定。
最初的記憶——1990~1995年
由於父母年輕時忙於工作,被寄養在姥姥和姥爺家。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彩色電視還沒有普及,從擁有記憶開始,面前就擺著一台黑白電視。電視上充滿了看不懂的節目,我連電視台都記不清。大部分時間電視上都是看不懂的人在說話,後來才知道那叫黃梅戲,老家特色戲曲。至今還記得那兩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
低齡兒童沒辦法理解太多的太複雜的語言,更不要說黃梅戲了。這個時候我遇到了一部低齡動畫,非常適合兒童觀看,那就是靠著肢體語言講述故事的《小企鵝PINGU》。可愛的小企鵝陪伴著我度過了幼年時期,劇情已記不清,沒想到最近這個動畫的表情包還火了。
彩色的童年——1995年~1998年
年齡大了以後,需要上幼兒園,開始跟父母一起住。家裡的電視機畫面由黑白升級成了彩色,還獲得了更高級的技能,總算可以看兩個電視台了!原本只可以看到當地的安徽台,在城裡可以搜到本地的太平電視台。可以看得動畫節目也慢慢變多了起來,除鼴鼠的故事、巴巴爸爸、鐵臂阿童木等動畫以外,我還接觸到初代變形金剛動畫。對小男孩來說,這部動畫簡直酷斃了,做夢都想著周圍的摩托車能變成機器人啥的!(當時汽車在我們當地幾乎看不到,只能看到大貨車。)
日漫可以隨便看,真的嗎?那爽死了!——1997年~2002年
97年,除了香港回歸這件大事以外,我們家的裝上了有線電視,電視頻道總算由2個台變成了20多個電視台。記憶里最愛看的電視台就是福建電視台,因為福建電視台能看到一些非常刺激的童年動畫,比如《鬼神童子》、《羅德斯島戰記》等等。最初的日本動畫情結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日本動畫真tm好看!至於《eva》(天鷹戰士!),由於小時候動畫進行了閹割,完全沒有看懂,也就沒有太關注。
此外我家裡還裝上了紅白機的山寨品——小霸王學習機,由於小時候手殘,我只能看著媽媽玩超級瑪麗和冒險島,偶爾跟爸爸一起雙打坦克大戰和魂斗羅。從小就羨慕那些遊戲玩得好的玩家,比如我媽。
這個時候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因是家裡有親戚開了書店。當時所有流通到我們城鎮的書,大部分都是盜版書。小學時期,只能偶爾在同學家蹭書看,看的書大多是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這種神書。五年級以後,我才真正意義上接觸到完整的漫畫。
至今還記得,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看過的漫畫是黃飛鴻相關的科幻漫畫,結局黃飛鴻手被外星人砍了,還跟人合體進化了。記不起書名了,有知道的歡迎告知。然後就是《七龍珠》了,當時書店裡進了全套的《七龍珠》,我反覆把漫畫從第一卷看到最後一卷。感嘆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漫畫。
另一方面,生活中開始出現錄像帶這種工具,總算可以在任何時間點看動畫了。不過當時只能在老家租到奧特曼系列動畫,結果有段時間暑假我天天跟弟弟模仿奧特曼打架……
入宅入道——2002年~2005年
進入初中以後,周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一就是設備的升級,原本的錄像帶升級成了vcd。再也不用去租那種長方盒子錄像帶了。家裡也買了電腦,但是上網非常貴,耗費不起所以幾乎不上網。書店也由單純的賣書變成了可以租契vcd的地方。我可以自由的租借家裡的動畫vcd,且不用付錢。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名偵探柯南》前60集陪我度過了一整個暑假,然後把《幽靈公主》翻來覆去看了20多遍。還有個小插曲,《犬夜叉》這部動畫的vcd只有一家店裡有,我天天把早飯的錢省下來,攢了一個學期才把前幾十話的vcd買下來。後期《火影忍者》之類的動畫也可以慢慢租到了。
同期《動漫販》、《動感新勢力》這類雜誌開始興起,由於價格昂貴,我們當時都是幾個人湊錢買,然後整個班級傳閱著一起看。對比價格略微昂貴的《動漫販》等雜誌,我有時會選擇《COMIC新視點》這類便宜的雜誌代替,小時候零花錢真少啊……
【回憶殺】動漫驛站 ED_綜合_動畫_bilibili_嗶哩嗶哩www.bilibili.com雖然娛樂變得豐富了,電視節目又有了新的變化。教育電視台精心之作,影響一代人的電視節目——《動漫驛站》就在此時誕生。此節目陪伴著我度過了每天的傍晚時間,可惜節目後來停播了。
這類五線城市留守兒童的視角,也許跟大家不一樣,應該可以補充一些盲點。一些大眾動畫《舒克和貝塔》、《足球小將》等等就不花長篇幅來說啦,另外年代久遠,記憶可能會出現偏差。
要明確的一點是:地域差異普遍存在,不同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無法以一概之。逛一逛「大風車、動畫城、小神龍俱樂部等青少年電視節目為什麼會衰落下去呢?」這個回答的評論區就能發現——同樣是2004年,有的人還在主要看電視里播的動畫(不得不承認「2004年以前國內電視台會播出大量日本動畫」這件事目前也正在逐漸從「常識」脫離,所以姑且還是提一下)、有的人則是通過買碟片來看動畫、有的人是在論壇找資源下載、而有的人則已經直接看在線點播了。
說到這裡的視頻點播,和現在的優酷B站等等視頻網站其實是有區別的(那時候也還沒有完全民營的流媒體服務商)。
我手裡這張盤是00年間上海熱線的用戶使用指南。
上海熱線是上海電信的全資子公司,提供寬頻接入後的一些增值服務:
所謂的在線點播看動畫就是指通過這個。說實話,其中的內容更新很慢、畫質也很差,甚至很大可能是盜版。然而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人家裡連電腦都沒有,不少家庭還在用電話線撥號上網,而有的人就已經在用寬頻看火影忍者了,信息差可見一斑。
而就算是買碟看,也同樣有差異。很多人可能覺得「大版權時代」是近幾年才到來的,但其實90年代末的時候版權引進就已經很成熟了,許多日本動畫在國內都有發售正版影碟。我之前也提到過,因為我的母親是音像公司的員工,所以經常會從門市部帶一些動畫回家來給我看,導致我的日本動畫啟蒙是比我自身早了起碼兩世代的《銀河鐵道999》,那些影碟就都是正版。而如果是我特別喜歡的片子,比如一套9碟裝的龍珠z劇場版合集,我母親就會花錢買下來留給我反覆看。
不過動漫遊戲相關的東西之前因為我家地方小都打包寄去我父母那兒了,手裡就只有這套06年的迪迦:
除了動畫本身有引進以外,一些動畫歌曲也同樣是有被引進的,比如這個05年的火影OST:
但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持續通過消費正版碟來看動畫依舊是很難的,甚至連租借也負擔不起。所以上了初中之後,我獲取動畫的渠道還是轉向了盜版碟。
然而就算是盜版碟,一部動畫兩張碟也一般要15塊錢,而且畫質和時效性也差,和現在15塊錢買個視頻網站會員就能隨便看的體驗真是相差太多了,所以我一直覺得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動畫迷應該是不會對視頻網站收費有多大意見的。
當然,實際上網民對於網路服務收費/免費的爭論大家是從來沒停過:
還有就是電視節目的地區差異,有的地區能收到翡翠台,那基本是可以不斷有新番動畫可看的;而內地地區在動畫引進收緊之後,能通過電視收看的海外動畫就斷崖式減少,主要靠《動漫情報》《東西動漫社》這種在每天半小時的節目里濃縮三部動畫劇情概括的擦邊球節目來度日,這事兒其實和B站上盛行的」微劇場「之流很類似,區別大概在於它們的受眾過去是沒條件的人,現在則是沒耐心的人。
然後動漫雜誌也是一樣,不同地區流行的刊物也常有差別,《動漫基地》《動感新勢力》《動漫販》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漫畫方面有《吉美漫畫》這樣搞連載的,也有超市裡就可以買到的柯南,在書報亭也能買到基本同步連載的《風雲2》,還送金屬武器模型。不過這些貨如前所述現在都不在我手邊,找網圖沒什麼意思也就不一一道來了。
總之就是強調個差異性,題目里說的那些形式實際上並非是一條單一的時間線,而是在當時多軌並行的,當初身處同一時代的動漫迷,生活方式其實也天差地別,反倒是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比較趨同了。
題主這問法讓我覺得我彷彿又老了十歲。這題的問法給人一股子當年是原始蠻荒年代的錯覺…雖然對不少在國內二次元爆炸之後才入坑的人來說的確是蠻荒時代,但是對於我們真的在那個年代玩過來的人來說,與其說時代差別,不如說是個人選擇的差異更大。
我個人認為,如果拋開個人對電腦的興趣(也就是你是否善用互聯網尋找資訊資源),那麼城市間的差異也是決定個人實際體驗的原因。其中尤其是一些先富裕起來的城市。經濟發展了才有文化相關的東西起來。在互聯網尚未普及,或者說相關服務並不完善的時候,可以決定你身邊的環境,也就是你獲取資訊的手段和討論對象。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主要閱讀來源是紙媒,同時輔以互聯網尋找具體遊戲資源和解決特定問題。
我差不多就是02年左右開始接觸互聯網。小學一年級,打字都不利索。那個時候也是機緣巧合,為數不多喜歡的內容就是口袋妖怪,當然大家今天都叫寶可夢了。那個時候基本網上只夠搜點攻略吧。還是謠言與攻略一起滿天飛的時代。當時就看到過那種「怎麼抓雪拉比和夢幻」之類的奇特謠言。幾點到幾點幹什麼這樣的。還有什麼鐵甲超夢啊上太空之類的。
然後其實沒過幾年,差不多0506了,就開始看論壇了。我當年看到什麼口袋吧啊,根據地什麼的。基本相當一段時間內,攻略和遊戲rom下載都是在那裡。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寶可夢綠寶石的盜版可能沒出多久,導致一般網站上的資源難找,我就是從論壇下到的。然後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DS上開始出了。當然當時我們只有GBA模擬器玩不了,還得靠DS模擬器。具體教程也是網上搜出來的。具體這個時候…已經有一些專精寶可夢的雜誌出現了,比如《口袋迷》還有《口袋玩家》。
前者是廈大某人創立的,後者是有專門的編輯部吧。兩者都活了很久,一直到現在。
當年的這種紙媒風格和某一段時間內的論壇和貼吧的神帖差不多。各種戰術解析,各種考究,還有一些智障小劇場。可以說是非常百花齊放了。比較鮮明的東西之一就是,在《玩家》上連載過漫畫《pokemew》的那位大大也來過知乎。同時還有《掌機迷》這種,綜合介紹各類遊戲,還順帶一些acg雜談的雜誌。那時候沒有主機,只能看攻略解渴,假裝玩了遊戲。一些攻略寫得非常精彩,有文筆,簡直可以當遊戲小說來看。當年的漫畫和小說也是盜版遍地走。不少都是網上渣翻拿出來做成印刷物。漫畫當年有吉林美術出的《龍漫》系列。
當時還是能勉強跟著日本的連載,讓我們一直追著看。印象最深的就是06年左右還能追著日本的《神奇寶貝特別篇》突入火葉篇。特別有一種「跟上了我喜歡的東西」的感覺。
再後來07年左右吧,《大眾軟體》《UCG》之類的雜誌就很普及了。前者日常介紹各種軟體各種電子產品。尤其是蘋果相關產品。當年看到的解析也基本都是那上面的。而且這兩者都會經常有遊戲攻略什麼的。也是當年為數不多可以接觸到ACG相關內容的雜誌。
電視上本來是有動畫的,但是後來一紙禁令不讓放了,就是這個時候。
原本還有寶可夢,四驅兄弟,頭文字D,神龍鬥士,小當家等動畫。後來一夜之間什麼都沒了。同時,想要在非電視台上動畫的接觸,基本只能限於盜版碟。多是專門做出來的。我當時還買過寶可夢AG的動畫DVD。等到10年左右後來就是《看動漫》系列粉末登場了。《看動漫》,《萌動漫》,《聽動漫》這幾本雜誌我在我們學校的報刊亭里看了兩年。後來通過某些渠道還幫聽動漫翻了某一期的歌詞。也是第一次看到我自己的文字變成方塊字。
《動感新勢力》,後來改名《動感新時代》,簡稱動新,現在回想一下簡直是當時另一種形式表現下的逼站阿婆主。雜誌本身有內容,自帶的光碟里有很多動漫資訊,而且編輯得特別好。更不用說每期都有CD,有歌詞本。這可以配合網上買的CD盒子拿來做真的CD。
這些雜誌就是真真切切的動漫雜誌了。《看動漫》家族還日常附帶動畫DVD。
以上提到的這些視頻資源只要用電腦打開了就是資源,可以拷走。甚至做好了菜單還可以在DVD機上用。在那幾年網速沒有提高,一般地區都是2M小水管的前提下,這種實體碟是非下載黨獲取新動畫的手段之一。《二次元狂熱》這種雜誌在當年就顯得很…硬核。不僅是為數不多早期提起『二次元』這個概念的媒體,而且和前面那些單純說動畫或者遊戲,針對作品的雜誌。這一本就是真的充滿著『針對阿宅』的味道。
後來有《二次母音樂》倒是我特別心水,一直有V家相關的東西可以看。
以及《二次元畫刊》,針對插畫的雜誌。我也買過
還有個《季刊Vocaloid》
後來也沒買了。但是她們當時還會和國內畫師一起畫插畫做周邊。
然後還有《絕對領域》這種萬惡之源。
有兩期是送了什麼藍白胖次啊,過膝襪啊,還有死庫水之類的。還有什麼腿環啊小蝴蝶結啊什麼的。
我甚至懷疑有不少女裝大佬的起點就是這裡。玩遊戲么也是靠盜版碟。當年的盜版碟基本給的都是iso資源,你還得自己去用附帶的虛擬光碟機軟體來裝。這個時候的貼吧是巔峰期,還經常可以看到討論。
然後就互聯網發達了,11年12年左右逼站火了,後來越來越厲害。當年還是AB站來回看。
後來的事兒,你們也都知道了。微博火了,iPhone火了,微信火了,移動互聯網的開啟。我們也不再需要當年的紙媒,就可以看到當年紙媒就可以看到的文章。無論是公眾號,還是知乎,還是微博偶見的好文章。
也不再需要去買盜版碟,就可以在逼站點擊就看。但是,對內容的優先付費,和免費享受了內容,就是不一樣了。「主動去尋找內容」,變成了「內容來找你」。也就是說,不再是大家去找信息,而是想要流量的人需要用信息來找你。如果說之前的時代是對你求知心的考驗,但是你只要去找了,就能有。
那麼現在這樣的時代,大概是另一種考驗: 你到底是要讓洶湧而來的信息吞噬了你,還是培育出足夠的目光,在這些信息中,在這些充斥著資料庫消費,不斷撩撥著你最深層慾望的洪流里找到你真正想要的。是讓自己去找資訊,還是讓資訊的洪流包裹你,然後在這之中隨波逐流…
這也大概是我們現在的人,對,不僅僅是阿宅,還是所有人,需要做出的選擇。當然,想做什麼選擇,和能不能做出…就看個人了。謝邀 @安國大將軍 我比問題要求的群體大很多→_→
想當年,(抽根煙,深思狀),那時候哪有什麼光碟?還網路?那時都是錄像帶啊,比如天空戰記啥的,電視上喜歡的動畫片讓老爸錄下來,當然,帶子必須洗乾淨,不然聖鬥士放到一半變三級片就很尷尬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後來才有光碟,一些答主說的那種能收到「敵特台」的鍋,家裡也是有的。
記得隔壁女兒結婚,父母帶著去他家串門,看到隔壁姐姐房間里有幅她畫的畫,一個男子身穿風衣拿著槍,帥呆了,後來才知道那是城市獵人犽羽獠。一次做火車去北京,對面的上初中的大姐姐寫作業,累了在看一部漫畫,名曰聖子到。現在想來這些大姐姐的孩子估計都上高中了,不知道她們還記得曾經自己的夢中情人犽羽獠、日日野?
說到漫畫,我很多都是路邊攤買的盜版,一塊錢一本,後來是跑到舊書市場上淘的,唐山人的話應該有印象吧?一開始在文化宮裡,後來在文化宮外的鐵道旁,再後來到了文化宮旁邊的小區里,再再後來又遷到了啟新立交橋下,現在不知道在哪兒,畢竟八年沒去過了。
到了初中手裡手裡逐漸寬裕,攢錢買了一套正版棒球英豪,這好像是我少年時成套購買的唯一一部正版漫畫?笑。當時流行合訂本,也是一種盜版,合訂本的神兵玄奇、幽游白書、殺醫蘭丸、IS、麻辣教師、地獄老師、龍狼傳等等,再次吐槽!五年級看的龍狼傳到現在快二十年了還沒完結!坑死我了!當時還有一種合訂本,新華字典一半的大小,字典一般厚,字小的不能再小,醉了。
後來有一種漫畫屋,四塊錢買杯果汁,可以在裡面看一天的書,印象中我在裡面把城市風雲兒看完了,作者青山剛昌。在裡面還補了34分局,男主女主恩愛纏綿、山盟海誓了七八卷,結尾處,男主出差一年回來,偷偷回家想給女主個驚喜,結果女主給他了一個驚喜,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漫畫女主偷情的戲份,氣憤的我當時就棄書回家,擼了一管→_→
現在想想,作者小池一夫為什麼這麼安排呢,大概是想說沒人能取代已經死掉的大三郎的位置吧,那個看見女生就臉紅、木訥善良的警察,看似美化的終將失去,大三郎在死的一刻卻成為永恆,真好,他不必再長大了。
該說的大家都說了, @蟶子聖子 說的有一點非常對,在了解ACG文化途徑上,地區差異性是非常大的。
90和00年代,家庭電腦對於我這種三線城市的孩子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在北上廣深卻已逐漸流行開來。但三線城市也有三線城市的獨特之處……在90,00年代閩南的農村地區,大部分人是不會花錢去看寬頻電視的。他們寧可花個百來塊錢買一個「大鍋」(如下圖所示),從此一勞永逸不用再給廣電交錢……這種「大鍋」普通版本自然是無法收看大陸地區電視節目的……只能接收到來自寶島台灣的「台視」、「中視」、「民視」等四個電視台。不知不覺中,無數閩南農村的孩子都是在日日夜夜收看「敵台」中長大的……不過這也成了我最早的日本動畫啟蒙。《數碼寶貝》、《火影忍者》、《海賊王》我都是在台灣電視台上一周周追著看的。同時期播放的《直木的法則》、《金童卡修》、《麵包王》等作品,也曾是我童年時的「神作」。當然私自購買使用「大鍋」一直是一種違法行為,大概從我上初中開始,地方政府開始嚴打整治,後來能看到台灣台的電視機就越來越少了……
————更新————
再說個關於雜誌和網站的事兒吧。
05年之後,市面上最暢銷的動漫雜誌無疑是《動感新時代》這本雜誌印製精美,每期贈品都有不錯的自製周邊,還會有兩到三張DVD光碟,光碟的內容製作的非常用心,有ACG音樂,當季的OVA或劇場版動畫,以及搬運自niconico的網路動畫資訊節目。雜誌內容通俗易懂,受眾較廣。從06到08年之間,《動感新時代》我是每期都必買的,對於聲優、新番動畫、ASL以及幾家動畫製作公司的認識……幾乎都從這本雜誌開始。後來逐漸就越買越少了,因為這本雜誌實在太薄了…內容不夠多,買來以後大概一節課就能把內容全部看完。而有了家庭電腦後,DVD里的內容給人的吸引力也不是那麼大了。所以08到12年之間,我買的動漫雜誌更多的是比較「厚實」的類型。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看動漫》《絕對領域》。
《絕對領域》是一本當時很少有的,以galgame為主要內容的的動漫雜誌,贈品非常的出格……有各種內褲、燈籠褲,也有各種 r18galgame的光碟,買了兩期後,我就走上了玩黃油的不歸路……而《看動漫》,則更是產生了一段孽緣。《看動漫》算是當時的動漫雜誌里,原創文章最多的一本了。關於漫畫家、監督的各種介紹,切切實實的動畫評論or漫畫評論,偶爾還會穿插一兩部galgame生肉評測,總體而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但無論是深度和廣度都非當時其他幾本動漫雜誌可比。高中階段,我一度對該雜誌的幾位主編、撰稿人心懷嚮往,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和他們一起工作……非常巧的是,來到知乎之後不久,我偶然結識的一位肥宅朋友,竟然就是這本雜誌的主要撰稿人和編輯。現如今他也成為了一個知乎大v,事業上更是順風順水……(本問題下也有他的回答。)這種互聯網奇遇真是妙不可言。除雜誌外的話,從08年有了家庭電腦之後,我就開始混跡於各種動漫、galgame貼吧以及澄空學園。但那時候的我並不喜歡貼吧和澄空的討論氛圍。後來有個貼吧認識的朋友糾集了一幫人自己建了一個非常小眾的galgame漢化組和acg論壇,我就跟著去了,一直到來知乎之前,我在小眾論壇里待了4年,當了一年多的版主,同時也見證了論壇多次關閉、重啟數據、再次被迫關閉……論壇的名字叫kdays,現在還在,不過人是越來越少了。也許多年以後,關於這個論壇的回憶只會留在硬碟里壓縮包文件的解壓密碼上……「誒!你這個黃油的壓縮包解壓密碼是多少啊?」「kdays。」「那個小黃本的解壓密碼呢?」「四散的塵埃。」00年的都上大一了,真是讓我悲傷不已的事。
先聲明,我是一個90後,北方人,因為經濟發展水平,所以可能整體上落後南方一些。
準確的說,我們那個時代還沒有宅這個概念,宅真正流行起來也就是你幼兒園左右那個時期。
我的動漫啟蒙是五歲時候我爺爺從舊書攤上買的一本漫畫雜誌,我至今記得那裡面有《灌籃高手》的第一期、一期已經忘了內容的哆啦A夢,還有一個後宮漫畫,講一個見到異性就會吐的廢柴男因為時空管理局的失誤而變成了個花花公子的故事,這個漫畫我到現在都沒找到到底是什麼,有誰知道告訴我一下謝謝。
因為渠道比較窄,零幾年的時候主要是靠電視動畫來滿足自己,當時電視上還有放很多經典的動畫,比如《神奇寶貝》、《數碼寶貝》、《龍珠》、《神龍鬥士》、《光能使者》、《EVA》、《超時空要塞》、《蝙蝠俠》、《超人》、《納尼亞傳奇》。
在這之前有一個時代,也就是80後們的時代,那個時代其實更開放一些,電視上動畫更多,漫畫也更容易買到,我認識的一些80後都對那個時代津津樂道,他們那個時代比較流行的是《聖鬥士》、《阿童木》、《變形金剛》(我那個時代就只剩下《猛獸俠》了)、《花仙子》,當然還有著名的《城市獵人》,據說國內漫畫業的爆炸就是因為某個高官子弟看《城市獵人》被發現,老人家憤怒的下令取締了出版社,限制了漫畫業進入國內,所以到我這個時候就只剩下電視動畫。
當時我比別人稍微走在前面一點的地方是因為我犯了一個巨大錯誤,在電視點播剛出的時候幾天看完了《灌籃高手》全集,燒掉了1600塊電話費(00年的1600,望天),在被暴揍之後,我學會了租碟。
那個時候的國內盜版碟市場是很龐大的,任何電影動畫電視劇都會迅速的出現在租碟鋪里,稍微有一點經濟基礎的同齡人大多是依靠這個來獲取動漫資源的,那個時候在南方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有網路,而在北方網路還是個稀罕物,這個時代有個很神奇的東西,叫打字培訓班,嗯,我相信,現在沒有任何人認為打字需要培訓。你可以想像一下那時候電腦有多麼稀有。
我依靠租碟補完了《聖鬥士》、《數碼暴龍1、2、3》、《龍珠Z》,零幾年之後我家架上了網路,我又靠著網路在一些視頻網站上補完了《亂馬1/2》,把柯南看了500多集,當時應該看了不少東西,但是我印象不是很深刻了。
那時候網路管制非常松,在網上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資源,並且絕對不帶廣告,現在想來那時候的開源精神應該就是最早的那批宅男的功勞。
02年左右國產動畫和日本動畫在國內基本上是分庭抗禮的局面(想不到吧),但是隨著幾次莫名抽風,日本動畫被限入,國產動畫被限題材,最後就成了現在這個鬼樣子。
到08年左右,電視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看的動畫了,而也就在這個時間段前後,租書店非常火,當時我剛好在上初中,遠離了網路,倒接觸了網路小說,那時我很另類的地方就在於別人都是去租網路小說,我是去角落裡租漫畫。
這個過程里我看完了《犬夜叉》、《遊戲王》、《北斗神拳》、《拳皇98、99、2001、2002》、《棋魂》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漫畫,同時看了對我影響最深的作品《麻辣教師GTO》,從此在學渣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嗯,沒錯,以上這些全部全部全部都是盜版,大跨頁都是斷的那種,小字根本看不清那種。
動漫資訊什麼的對我們那個時代來說太奢侈,日版漫畫?正版?手辦?不存在的!動漫雜誌都不敢公開談論日本動漫,大多數人都只能在網上抱團。
我們往回追溯一下。
在撥號上網時代,資源還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大家最多在網上吹吹牛,這時候動漫愛好者是很低調的,彼時我尚年幼,不記得這時候有什麼影響力很大的論壇,但當時我在一個聖鬥士的論壇刷過一段時間,我估計這時大家是各有各的主場,還沒有匯合起來。
到01年寬頻上網普及,國內出現了一個神秘的組織:字幕組。因為帶寬提升,下載動畫成了可能,於是就有人把日本的動畫放到中國這邊來放映,而為了照顧國內的不懂日語分子,就有一些人開始自學加字幕。
如果你很聰明,現在可以思考一件事:能在01年,擁有寬頻網路,會日語,懂加字幕的人,家庭條件大概是什麼樣的。
所以我說過,宅什麼的我根本不敢認,二次元這個圈子本來是一群富二代的小眾娛樂,只不過恰好露出了一些東西被外人撿了而已。
02年,因為工作量太大,專業的字幕組開始成型,各組之間爭搶速度,帶起了後來的國內追番潮。其實第一批追番黨到底源出何處我不太了解,據說和《高達seed》有關,《高達seed》至今仍是日本動畫界銷量佔據頂點的作品之一,在當年曾引起過很大的轟動,當然,當時的我並不知道世界上還發生過這麼精彩的事。
這個時候動漫圈的主力論壇叫NEWTYPE,是《高達》里新人類的意思,在那個沒有表情沒有貼圖,一切都很簡陋的時代,這個論壇就已經成為了動漫愛好者的聚集地——你可以想像一下這裡聚集的是一群什麼樣的TMD有錢人,這個論壇里的很多人都成為了後來宅圈舉足輕重的人物。
2001年,一群愛好者聚集在一起,建立了大名鼎鼎的S1論壇,這個論壇本來是個遊戲論壇,但因為ACG不分家,也成為了動漫愛好者的一個聚集地。
此時此刻,動漫資源的分享主要集中在兩個網站:貪婪大陸、動漫花園,而隨著貪婪的老大賣掉論壇,貪婪逐漸衰落,動漫花園成為主力,後來輕國、澄空相繼出現,各自以資源站和專精領域佔據半壁江山,奠定了各個圈子的基礎。
2003年,百度貼吧出現,第一個排行第一的貼吧,是聖鬥士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貼吧都是動漫迷的聚集地,貼吧嚴重衝擊了動漫論壇的存在,因為現在大家可以圈地自萌了。大概也就是這幾年,宅這個概念開始塵囂日上,很多80後走出社會後選擇了動漫相關的行業,刺激了宅文化的引入。
同年,《動感新勢力》創刊,成為二次元文化在國內流行的重要里程碑。
如果說這之前日漫還只是小圈子的娛樂,都在各講各的,《動感新勢力》就成了打碎彼此壁壘的重要推手,也是當時國內獲得第一手動漫信息的不二媒介,動新的評論奠定了許多作品神作的地位,也第一次將零散的動漫黨統合成一股繩。
之後因為上面所說的國內動畫的衰落,日漫愛好者的優越感漸濃,引發了國漫和日漫之間的激烈衝突,直到06年爆發了藍貓大戰,一些反對日漫的人舉著藍貓做幌子攻擊日漫,這場戰鬥持續了很久,引發了無數後續事件,包括不限於孫立軍事件、初音是個碧池事件。
我在06年看了《高達seed》,07年追了《高達00》,算是正式進入了追番黨,也就是成了現在一般意義的宅。
這時候國內的二次元勢力以80後大學狗為主力軍,90後富二代為生力軍,已經頗具規模,但依然是一個小眾的愛好,之後幾年裡連續發生大事件,包括不限於各種撕逼、爆吧、人肉、表面兄弟、李庄白肉……並最終引爆了二次元這顆深水炸彈,炸的所有檯面上的人猝不及防。
07年,ACFAN以一個資源站的身份登上歷史舞台,剛上線的ACFAN弱的像雞崽,在幾大資源站面前連個雜魚都不算,建站七個月,「acg_xilin」在百度貼吧到處刷「ACFAN是最好的資源站」這樣的廣告內容,用一種很令人唏噓的方式推廣著自己的網站,現在你在貼吧看到那些廣告推廣有多煩,當時他就有多煩。
08年2月,轉機來臨。
ACFAN推出了他們的彈幕播放器(讀tan『mu的都給我滾出去!),這個播放器以一種令人震撼的威力轟爆了整個二次元圈子,上A站追番一時成為了不二之選,A站也迅速成為了二次元人群的聚集地。
然而,從A站建站時的推廣就可以看出,A站高層更傾向於單人作業,缺乏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他們在獲得了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渾厚的家底之後沒多久,就以一種驚人的懈怠把這份家底敗光了。
09年夏天,A站的伺服器叒崩了,A站用戶「9Bishi」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備份站「Mikufans」,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時候的9Bishi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半年後,借《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的東風,9Bshi叛變了初音未來,轉而投向御坂美琴的懷抱,將他的備份站改名為bilibili,此時的A站依然沉浸在互聯網最強的彈幕動畫網站的榮光中,全然不知道危險的到來。
10年,A站出現大量「bilibili是最好的彈幕網站,A站全是噴子」之類的彈幕,疑似為B站操縱,兩站從此反目成仇,然而直到此時,這依然是小圈子內部的撕逼,上不了大檯面。直到12年,B站大量UP主出走,9Bishi發表了「你們拆牆我再建」的宣言,改革了B站的制度,開始多點出擊,大幅擴張勢力,就此走上封神之路。幾年後,借樂視的版權大戰之風,bilibili以絕對的用戶忠誠度連破優酷土豆樂視愛奇藝騰訊諸路大軍,橫掃國內視頻網站,讓一眾豪門目瞪口呆,二次元從此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二次元人群,以絕對的忠誠度,強悍的消費力,成為各個公司集中分析的焦點。
而此時,當年那些一手開拓這個世界的人,卻早已經縹渺無蹤了。
我對這方面了解其實不是很多,如果有錯漏,請大佬指出我好修改。
跟風寫了一篇關於我那個時代動畫迷的日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與我同齡的朋友不妨感受一下,是否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些東西。
【二次元亂彈】勾勒一個90年代動畫迷的日常
對於很多新千年之後出生的朋友們來說,90年代中國動畫迷們的生活,就像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一樣無比的久遠(雖然確實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誕生於網路時代的他們,對於前網路時代動畫愛好者的日常是無比好奇的。其實現在生活的久了,連我自己對於過去的一些生活習慣都感覺無比的陌生,那麼今天我就以此來回憶一下,屬於90年代動畫迷的日常吧。
關鍵詞①:電視
在網路並不發達的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最開始接觸動畫的契機應該就是電視了。在改革開放後,中日的關係迅速回暖,那個時候日本向中國低價甚至免費出口了大量的動畫片。當然,日本這麼做也並非沒有目的,當時動畫片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為了進行動畫周邊的銷售,在這一方面日本的戰鬥力是非常高的。各位90年代的動畫迷們不妨回憶一下,我們那些年看的動畫,是不是《數碼寶貝》(數碼獸)、《鐵膽火車俠》、《光能使者》、《聖鬥士星矢》這類動畫被重複播放的次數最多?(當然像《龍珠》這種怪物型動畫就不多說了)這些動畫之所以反覆播放,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動畫來販售他們的周邊,這些周邊好做好賣,所以很多動畫公司甚至貼錢這麼做,所以這些動畫也就變相的影響了我們的童年。
當然,日本公司的如意算盤打得雖然好,但是它們卻忽略了中國人最強的能力,就是山寨能力!在他們企圖利用動畫作為免費廣告幫他們推銷周邊的時候,中國的玩具廠商已經先他們一步,開始推出各種仿製玩具了。更過分的是,某著名四驅車、溜溜球集團,山寨了日本田宮模型公司的經典產品,而且利用日本公司推銷四驅車的手段,引進了一部四驅車動畫《四驅兄弟》,為自己的山寨產品做「廣告」。其中文廣告歌《抬頭望望天》雖然構成了我們的童年記憶,不過我個人還是很不齒這種行為,尤其是歌詞中那句「是奧妙智慧的啟迪」,就差把兩顆鑽石貼腦門上了……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2006年,某電總局一紙禁令,將境外動畫片(包含港澳台)全面封殺。自此,從電視上看日本動畫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好在,那個時候科技發展了,我們有了其他的渠道去觀看日本動畫,比在電視上每天焦急的期待不同,我們可以一口氣將動畫全看完,比看電視更過癮。沒錯,那就是……
關鍵詞②:DVD
2006年的時候,DVD作為一種獨特的家電,已經在廣大家庭中生根發芽,成為了家庭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在DVD之前,中國的家庭影音播放器是VCD,這件產品比DVD更加火爆。然而由於種種問題,DVD很快取代了VCD的地位,成為了觀影的首選。大人用DVD看電影、看電視劇、甚至看毛片,小孩兒就用DVD看動畫了。
那個時代,至少在我生活的城市裡,正版動畫是極其少見的,甚至連做工稍微好一點的「偽正版」都不多,大家一般都去一個破的不能再破的音像廳,花5塊錢買一張盜版盤來看。有的音像廳為了增加生意,還提供加2塊錢換盤的服務,不過我幾乎沒有享受這種服務,因為我那時候還沒有那麼雞賊,知道還有這種操作。
那個時代的盜版DVD,容量都不小,有些時候盜版DVD廠商為了減少退碟率,還會在一張碟裡面灌錄兩季動畫。對於買到這種盤的人來說,有些時候是double幸福的。但是如果買到兩種風格迥異的動畫混搭的DVD,又不懂事的看了的話,對自己的內心很容易造成非常大的創傷。比如我,在買的一部名為《彈珠汽水》(波子汽水)的純愛向動畫里,就被盜版商貼心的送上了《妖精的旋律》全集,在看完《彈珠汽水》之後,我懷著憧憬的心情看了這部《妖精的旋律》,然後,我就被治癒了。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盜版商會把這兩部動畫灌錄到一起,這兩部動畫到底有哪裡類似了?
當國家封禁動畫之後,我們並沒有受到多少限制,反而大大拓寬了動畫的視野,不知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關鍵詞③:動畫類雜誌光碟
在那個時代,除了盜版DVD之外,動畫類雜誌也是我們汲取動畫營養的一種渠道。《看動漫》、《萌動漫》、《東西新萌動》、《動感新勢力》、《二次元狂熱》這類雜誌相信不用我過多介紹了。這些雜誌在當年可以說是影響了相當一批二次元愛好者,從這些雜誌的編輯和作者中出來的大佬,有不少現在還活躍在目前中國的動畫市場當中,可謂寶刀不老,風采不減當年啊。
同為雜誌界的同儕,我向大家介紹一個關於雜誌的小知識,那就是在中國,出版雜誌是需要版號的、但是中國審批版號的流程非常複雜,像我上面提到的一些雜誌,本身是無法獲得版號的。所以他們「機智」的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以光碟批號作為版號來使用。理論上說,你們花錢買的不是雜誌,而是一張光碟+一本光碟說明書,只不過這個光碟說明書非常精美罷了。雖然每個月都要申請光碟批號有點麻煩,但是與銷量和收入比起來,這些繁瑣和花費,也就是毛毛雨而已。在那些年動畫類雜誌是非常風光的,在中國的二次元領域可以用一呼百應來形容。
而且那個時代,由於人們交流渠道比較少,大家都需要通過雜誌來了解最新的信息,所以雜誌的編輯幾乎是說什麼是什麼,就算說錯了,也沒有什麼渠道去給讀者進行反駁。除非雜誌自己發更正,否則這種錯誤基本上會一直影響下去,這也好也不好,不好的一面就是會誤人子弟,而好的一面,這也促使雜誌編輯認真調查和校對自己所出的內容,畢竟黑紙白字印在上面,錯了也是自己丟人,從而保證了雜誌的整體質量。不得不說,這種自律也是促使相關雜誌能夠贏得讀者認可的重要一面。
在當年,這些雜誌可以說陪伴了我們的成長,而雜誌附送的光碟內容,也給了我們很多盜版碟不會提供的雜類內容,對我們的動畫宅生活影響深刻。
關鍵詞番外:點播台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一個當年在電視上看動畫的有趣渠道,那就是點播台。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類似的渠道。在我的家鄉,地方電視台在那段時間開放了一個點播渠道,專門讓人在電視上通過電話點播自己想看的內容。用戶還可以設置祝福語,在播放的時候滾動字幕放上祝福。一般這種點播台只是一些人結婚或者過生日,親朋好友利用這個表達一下祝福的方式,內容也一般以MV為主。然而不知道那個天才,把動畫內容放到了點播台上,於是,在點播台大行其道的那段時間裡,有無數的小朋友前赴後繼的進行各種點播,也是神奇。
而點播台最過分的一點是,它為了盈利,將一集動畫拆成3段來播放,如果一個小朋友開啟了洪荒之力,從前到後一直點播,那麼其他人還有機會欣賞到完整的動畫。可是他如果對動畫比較挑剔,跳著點播的話,那麼在點播台看動畫的其他人,可就痛苦了,很多時候,往往是這個點播了《龍珠》,那個就點播《聖鬥士星矢》,或者點播《遊戲王》。總之是混亂無比。
點播台既然是電話點播,那麼它的花費自然是不菲的,而且扣的基本就是話費。平時不注意還好,只要一到交話費的日子,就會有那麼一兩個小朋友的屁股要開花。雖然家長對此怨聲載道,然而小朋友卻樂此不疲。後來,我們那裡的點播台竟然喪心病狂到把街機遊戲搬到了電視上,小朋友只要利用電話的數字鍵,就可以在電視上玩街機遊戲,不得不說那些年的電視台,簡直賺錢賺瘋了。
是的,這就是我們90年代動畫迷的日常。雖然比起現在的孩子,我們的生活確實顯得有點簡陋。不過我們對於動畫,也有自己的美好回憶。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獨特規律和烙印,我們能夠欣賞到那麼多精彩的動畫,不得不說,是那個野蠻叢生的年代最大的精神財富了。
我不會介意我的童年有《喜羊羊》(雖然沒有),但是我介意,我的童年只有喜羊羊!
動畫最早的渠道就是看電視,九幾年的時候美國動畫還比較多,貓和老鼠、大力水手、米老鼠唐老鴨兔八哥等等,當然日本的也有,一休啥的。
大約97年開始,日本動畫就是主流了,聖鬥士、美少女戰士、SD、Touch、龍珠、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四驅兄弟、四驅小子等等等等……那段時間絕大部分知名的日本動畫都在天朝放過。
當時有個點播台,打電話的形勢,可以點播你喜歡的動畫的哪一集,這個頻道很多人印象應該很深刻。
看漫畫就是靠買書,小學時每天有一塊錢零花錢,一星期不吃不喝不玩能買一本6塊5的龍珠……
買了一本同學之間傳著看。買不起的時候就去書店站著看,能站一下午,經常被店員攆走……
龍珠、哆啦A夢、SD都是小學攢錢買著看完的,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
接觸了漫畫之後就很少看動畫了,那時候動畫普遍節奏拖沓,各種改編加戲等等。體驗遠不如高質量的漫畫原作。
04年左右接觸了互聯網,開始了追更之旅,那時候就已經有漢化組存在了。每周三周四可以看到最新的火影網王等等,多年來追完了一部又一部漫畫,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雖然是比較資深的漫畫黨,但是從來沒認為自己是動漫宅,成長中身邊也從來沒有這種說法。
其實應該強調一點,漫畫黨和現在的動畫追番黨根本不是一個群體,有一部分人屬於那個交集,但也是非常少的存在……
小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比較流行一個詞叫代溝,現在自己長大了感觸頗深,比如在這個自己混跡多年的領域,也會發現現在的小夥伴和自己存在著極大的代溝。比如這些年流行的追番,我看過的一隻手就能數過來。追番黨討論的聲優啊等等,我認識的也就兩三個。
不看的原因是由於我對劇本的要求非常高,而原創動畫質量普遍比較一般,漫改比較火的也是漫畫本身就賣的好的,比如寄生獸一拳巨人坂本等等。那些漫畫都賣不出去的做成動畫覺得也沒有看的必要。
好多租碟店同時也是租漫畫店。現在還記得在音像店背後的小角落裡拐進去,舊書架上整排整排的,被翻得破破爛爛的漫畫。把書還了之後進來,儘可能站著再看一本,然後再借後面的內容。媽媽經常說借回來的書太臟,不準在床上看,我又不喜歡在書桌上看,大多時候是趴在地板上看完的。
不過哆啦A夢,龍珠這些經典漫畫我還是自己有整套的,都是我媽為了讓我乖乖幹活買來的獎勵。她把整套書買回來,藏在家裡一個我找不到的地方,要我一個人乖乖呆在家裡的時候,她就會給我一個地點,比如「廚房放鹽的第三個抽屜下面」,讓我去找,就能找出兩本漫畫。所以我當時看漫畫有種連載的感覺。。。
租的動畫碟染上了那個時候韓國片的習氣,大多時候都有盜版商強行暴力中文配音。就是台詞部分直接把BGM掐掉,然後棒讀渣翻譯的內容。開始的時候租碟看,後來電視上多了「打電話點播節目」的地方台創收內容,有些土豪在家沒事幹就整部動畫下來一集一集點,正好碰上了就追著看。
遊戲的話,盜版碟往往都藏在奇怪的店裡。電子電器城賣軟體的店鋪里反而沒有,反而在一個賣中年婦女女裝的店的後門倉庫里。不過我一直不喜歡玩盜版碟,那時候藏經閣的遊戲大多都暴力壓縮,掐頭去尾,一部遊戲沒動畫沒CG,甚至連bgm都沒有,打下來都不知道在講什麼。我家裡跟軟體店老闆比較熟,老闆願意二手回購我玩膩的盤(雖然價格很低)。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去買正版盤為主。
剛剛能開始上網的時候,我記得撥號上網,大概畫了七八個小時,就下了一首mp3,覺得沒啥意思,還不如買磁帶。就繼續玩仙劍去了。不過那時候開始接觸「論壇」,倒是有趣。08、09年的時候國內視頻網站上的動畫資源已經很多了,只是當時大多還沒版權,彈幕文化也很非主流而已。熱門番基本都能通過網上看到。動漫論壇和貼吧也不少,熱門漫畫也有自己翻譯的。總體和今天差別不大。當然不像現在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看,也沒那麼多漫展和cos活動。買動畫光碟和漫畫書也是2000年之後才普及的,之前的中小學生大多購買力有限,一個月買本10元左右的漫畫書都肉疼(坐標北京)。那時候主要還是通過電視看動畫,和父母鬥智斗勇
主要是靠實體盜版,在上海等比較發達的城市,販賣盜版動畫光碟、盜版漫畫、盜版輕小說的店鋪非常多。
2005年我所在的上海某郊區初中3km範圍內,能買到盜版的店鋪有:1,專門賣報刊雜誌的書店,這店挺神奇的,歐美日韓港台的雜誌都能見著,另一半是是各色動畫漫畫輕小說,還能買到正版高達(主要是bb高達)。客流不斷,還見過開跑車來買雜誌的。2,xx電玩,除了賣遊戲機,還賣盜版動畫和盜版高達。3,某教輔書店a,盜版漫畫盜版輕小說。4,盜版影碟店,盜版動畫。5,某教輔書店b,正版漫畫,有龍珠,灌籃高手,哆啦A夢。還有數不盡的賣盜版碟的流動攤販,偶爾有動畫,這在市區比較多見。作為學生是真的沒太多錢,漫畫還能翻翻,好看再買,動畫真的是有啥看啥。就算和老闆熟了可以換碟,也不好意思一直去。
動畫有國內的字幕組,漫畫和輕小說主要是盜版港台那邊,都是繁體字,都是掛名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趣的是,我是班上幾個動漫迷里,唯一因此能寫繁體字的人,有次寫作文裝逼用繁體字,被老師批零分要求重寫。)至於《動感新勢力》等雜誌,真不怎麼買,有那錢,不如再買本漫畫看。加上年紀小,電腦純粹是用來玩和寫作文的,也沒上過論壇和人溝通,下載看動畫也是09年後的事。00年代究竟包不包括05後呢?要知道《FSN》是06年的番,初音未來是07年誕生的,《黑執事》是08年的番,這些東西在現在看來,實在說不上是多麼遙遠的東西
我童年在西北十八線縣城,小學時沒有太多關於小霸王、碟片店的記憶,只有部分比較富裕的孩子王,有各種《龍珠》《聖鬥士星矢》《遊戲王DM》等的碟片,有《魂斗羅》玩,大家基本上是圍繞在孩子王身邊
有個點播台,基本上通過電視,白嫖地看完了《遊戲王GX》和《爆旋陀螺》,由於小霸王比較高端,更大眾化的娛樂項目無非是遊戲王和陀螺
小學時還算愛看書,縣城的書店裡倒是有賣漫畫,但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沒有正版盜版的概念。給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龍珠》等少年漫畫,因為這些不一定要通過漫畫接觸到,
我人生買的第一部漫畫,是筱原千繪老師的《天是紅河岸》,因為我的教育背景(你們都懂得),對這個題材特別感興趣,也彷彿給我打開的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日本漫畫的還可以是這樣的。
到了小學的最後兩年,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少數人有了電腦,知道了《火影忍者》,似乎一夜之間,討論忍術、結印成了最時髦的活動,也算是人生第一次有了到一集集追「新番」的經歷/
07年上初中,有了qq,說來也巧,當時剛11歲,屬於那種emmmm的年齡,然後不知道從哪裡,看到了《灼眼的夏娜》的圖片。心情久久難以平復,那種畫風對那個年齡的小正太來說,造成了8個9的傷害。為什麼會有如此動人心弦的畫風?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如此美妙的藝術形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番掙扎後決定放棄治療
由於頻繁使用百度,就有了百度賬號,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叫動漫吧的地方。emmmm
於是在短短的三年內,看完了《FSN》、《灼眼的夏娜》、《BRS》、《魔法少女奈葉》、《悠久之翼》、《黑執事》、《AB》、《魔禁1》、《化物語》之類的熱門新番,還補了《薔薇少女》、k社三部曲等等數十部00-05年代的老番,基本上學習之餘的時間都用在看番上了
因為魔禁,知道了輕小說這一體裁(半入坑
因為K社三部曲,知道了galgame(入坑失敗
因為化物語西尾,知道了京極夏彥,知道了綾十行人、東野圭吾、岩井俊二、渡邊淳一,入了日本文學的坑
因為FSN和空境,知道了tm,入的人生第一部正版輕小說就是空境
僅僅是逛貼吧,以及一些當時還沒有摸到比較硬核的同好圈,所幸自己打牌打得還算馬馬虎虎,有了一段在遊戲王戰隊的經歷。戰隊里似乎有很多一線城市大佬,慢慢地接觸到了太多太多新鮮的東西,包括但不限於手辦、模型、BD、同人、animesong歌手/音樂人、vocaloid,等等等等,每天都覺得腦子不夠用,且深刻的意識到我所處的環境與外面的世界的差距。
第一次看到東方相關,是某大佬發了個一個吸血鬼少女的手辦情報圖片,感覺這個人設十分經典…………
09年,知道了b站,當時的b站還不是用來追番的,而是用來看鬼畜的。第一個具有印象的鬼畜視頻是荼荼丸的金坷垃版《only my railgun》
伴隨著初音未來第一屆演唱會的消息,00年代就這麼結束了。我當時最喜歡的歌,卻是不是那麼多人知道的《虹色蝴蝶》
10年開始才買動漫雜誌、大量聽v+歌,給高中校刊寫專欄文章等等,相對更時髦一些的事情,那是高中時候的風尚了,這裡就不說了
看著發達地區大佬們的回答,瑟瑟發抖,不知道我的情況能否代表更普遍的群體,更沉默的多數
96年生人,從小不怎麼喜歡看動畫片,但是想起來一件事。小學的時候(坐標廣東)學校每學期都會有雜誌訂閱單發下來給我們自願訂閱,裡面推薦的雜誌有由廣東省共青團委主辦的《少先隊員》這本雜誌的,印象中裡面介紹過eva和高達,算是當時了解動畫的一個途徑了吧。不過這本雜誌好像上完小學就停辦了,我還挺喜歡的說。。。原來訂的也被老媽送走了。。。?_?
幾個關鍵詞:極影,貪婪大陸,hua園(全名保密),漫遊bt,veryCD,動感新勢力、動新DVD,看動漫,東西動漫社,動漫周刊,動漫販,最動漫,二次元狂熱,漫友各種100,mangadowner,布卡漫畫,天聞角川,以上這些軟體、網站、雜誌,絕大多數現在都已消失了呢。也許是因為版權原因,也許是因為外交原因,也許是因為上面本來就不待見我們這些漫迷吧,所以處處給我們穿小鞋,也是沒有辦法的呢。現在二次元是普及了,可是,現在這樣的景象,是當年的你我願意看到的么?不想再多說什麼了。願每一個漫迷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 ^
首先貼兩個問題的鏈接吧!讓人們更加了解過去的歷史
中國 ACG 圈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網站?
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的中國ACG圈是什麼狀況?
雖然和題主的問題有著些許出入,但是細細去看的話收穫還是蠻多的。
隱約記得還在上面連載過DNA2呢。
以當時的風氣來看肯定接受不了。
被停刊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吧,誰知道呢。
↓以下畫面出現在1994年的大陸漫畫刊物上。
↓馬賽克這一幕印象很深
土豆網好像還收過網路服務費,一集5角錢左右。
這個問題感覺在問80後,我的童年在當時最先進的廣東以及比較落後的某革命老區度過的,所以作為80後跟屁蟲的我還算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家電腦買的非常早,不過是父母工作需要,大概90年代中期就有了。這台電腦主機是躺著的,甚至沒有視窗系統(Windows),甚至連開機關機都要輸入指令。甚至打中文只能用五筆,甚至遊戲是用軟盤。不過因為太小,我印象中只用這台電腦玩過打字遊戲,和若干DOS遊戲(而且需要家長協助)。後來再長大了些,網吧開始出現了,當年松得很,只要有錢就能去,五六歲的孩子都可以進網吧。不過當時在網吧主要也就玩星際,順便註冊了個六位數的QQ號。當時還有一個玩遊戲的地方是主機廳,玩PS的,按小時計費,每個小時只能玩一張碟,跟網吧一個價格。當然也可以去街機廳玩拳皇,越南戰役等,但是我手殘……
而這一時期,其實更多是以動畫為主。動畫的話,自然是看電視啦~由於廣東地區可以收看香港電視台,而在當時,香港的電視台不僅經常放動畫片,而且什麼動畫都有,而且更新速度緊追日本,甚至三大特攝都能看到最新的。國內的電視台,則主要是以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系列動畫為主,小時候最喜歡的國產就是《魔方大廈》,至今仍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得那麼歡樂,你們就覺得很恐怖?莫不是被喜羊羊洗腦了?那時候國內尚未頒布動畫禁令,所以是可以看到很多優秀的舶來品的,而且衛視播放動畫片的時間遠遠大於現在。不過畢竟是在電視上播放,所以都是一些經過選取之後非常優秀的作品,比如《七龍珠》、《蠟筆小新》、《夜行神龍》等等。當時家裡還沒有墮落,家裡還有幾部日本走私的錄像機,只要跟父母說好,他們就會在指定的時間段把我喜歡的動畫片錄製下來,等電視台不播的時候就看錄像帶。而且地級市電視台為了賺錢,當時也有一些點播台,也就是打電話去電視台,然後按相應的數字操作,我記得是6元/次(當年一碗牛肉拉麵才兩塊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完完整整地播放一集,而是一個片段(具體參考蠟筆小新)。並且這個點播台不僅僅只有動畫片,還有很多流行歌曲MV,不過總的來說,一下午至少過半數是動畫片。
由於我從小愛書,所以書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特別是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和內蒙古某出版社,雖然是盜版,但是漢化了很多優秀的漫畫。我媽花錢辦了圖書館的年卡,在我們當地新華書店的四樓,那時候每周都會借幾本漫畫回家。若是新華書店沒有的書,還要託人從附近的大城市的新華書店購入。
突然又想到一點,那時候是可以跟電視台、書本之類的互動的。而互動方法則多為寄信,很良心的是他們有大概率會回信。
後來千禧年左右,我家買了第二台電腦,那時候要買一台戴爾電腦還要去美國訂貨,再從廈門還是哪裡發貨,超級麻煩,最後這台電腦是DIY的,並連上了網路。最早的時候是撥號上網,速度極慢,再後來ADSL好像也只有1-2M左右,看視頻是別想了,甚至圖片打開都有問題(現在的人根本無法理解圖多殺貓是什麼意思吧),下載主要是靠FTP,而且上網的時候是不能打電話的(反之亦然)。這個階段主要就是泡聊天室和逛論壇,那時候的人們很單純,並且都是因為興趣才聚集到一起的,所以甚至連電話姓名家庭住址都敢發在網路上。再過了些時日,以石器時代和傳奇為首的網遊開始出現了,不過我窮,所以這時候仍然是買碟玩單機。自己存錢買5元一張的盜版藏經閣,父母獎勵就去買芝麻開門偽正版和正版。正版遊戲裡面一般都有周邊,這也是那年代的遊戲玩家能接觸到的唯一一種周邊(雖然大多數很廉價)。還有就是我差不多從這時候開始買雜誌了,由於玩的也多,人送外號——「活攻略」,是的,這時候大多數小夥伴還要依靠口傳來知道怎麼玩遊戲。當時金山遊俠內置的攻略可謂是單機神器。哦,對了忘記說了,大概2001年的時候,國內掀起了一陣「電腦是網路海洛因」的風評,這股風波大概持續了快十年。因為當年老師在網吧逮住了年僅9歲的我,最終我被老師在紅旗台下大批特批,我真不知道當年把我通報批評的老師現在用著互聯網是什麼感覺。
動畫方面,則是有更多的動畫,尤其是更多日本動畫開始在電視上播出了,不過有的時候是用台版配音,有的時候用大陸版好奇怪。除了那些經典,比較新的《犬夜叉》《頭文字D》《火影忍者》《遊戲王》等都開始在大陸的電視台播出了。而且電視台還開始有動畫資訊,遊戲賽事等節目播放。互聯網上也開始可以追新番了,2002年左右可以用斷點續傳的網路螞蟻,可以用BT和電驢了。至於國產的動畫,那時候最火的是藍貓淘氣三千問,我覺得在3D化以前的藍貓還是很好看的。
書的方面這個時候除了去新華書店和圖書館之外,還多了一種二手借書店。裡面除了很多網路小說之外,還有很多漫畫。交二十塊錢押金,租一本漫畫書一毛錢到三毛錢一天,不過當時我們都比較窮,書店老闆為了「體恤」我們,為我們精心準備了四拼一版,也就是在一本32開本的單行本大小的漫畫書里,把一頁當作四頁,強硬的塞進了四本漫畫。我覺得我們那年代很多人近視可能都是這種書害的。有錢的主當然也會去買書,不過都是買盜版而已。什麼?你說不支持正版?我2010年左右收集了改革開放以後市面上發售過的所有正版漫畫(排除偽正版,包括歐美),也不過就那麼二十多套而已。千禧年之後,開始盛行港漫。可能是為了呼應小浣熊為首的乾脆面附贈的三國和水滸卡,港漫那時候只要買書就送兵器。這時候,同步介紹日本新番以及幾乎同步與日本連載同時更新的漫畫雜誌也開始出現了。這時候,書可以去郵局訂購了,再過了幾年,網路條件更好了,書可以直接從九九書城、卓越網這些互聯網網站訂購了(那時候辦網銀還要交一筆不小的費用)。
除此之外,好像是隨著SEED的熱播,我們那賣模型的開始賣高達了。不過港版高達(也就是GHD)的HG要價都高達35-50;日版高達貴到飛起,根本買不起。那時候遊戲王還在播DM,不過真正的日本正版和中文正版沒人買,因為大部分人買不起,那時候我們玩的卡均價一毛錢一張。除了各大論壇之外,其實當時有很多大佬都有自己的網站,而那些網站現在早已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中。說真的,這非常非常可惜,因為就內容深度而言,他們所寫的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遠非今日公眾號內容可比擬。甚至是論壇的交流,大家也是很用心地在發表自己的想法,而非如今的滑稽,畢竟早年上網的人各方面成本都比較高。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宅這個群體在早年其實是帶貶義的,遊戲動漫也是貶義詞,人們為了不讓主流看不起,就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個人見解。這樣才能讓主流覺得,這群ACG愛好者並不僅僅只是玩物喪志的家裡蹲而已,他們也是受過教育的,有健全三觀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最早的論壇大多數都是小圈子交流,後來隨著QQ的發展(特別是QQ群),實際上到2006年左右基本也就只剩下一些大罈子了,而時至今日,幾乎全倒閉了。隨便舉幾個逛過的論壇——NEWTYPE、水木清華、櫻花飛舞的季節、3DH等等,還有很多小論壇早就忘記名字了。
再到後來的事估計你也比較清楚了,2004年左右,電視上已經看不到遊戲類電視節目了。海外動畫和方言節目好像是2006年開始禁播,不過當時剛實施,實際上地方台有時候還並不是很遵守。2006年也被部分人說成是國內動漫宅元年,那時候網路至少在城市已經算是比較普及,而且MP4也開始慢慢普及,特別是當時有一部現象級的作品——涼宮春日。特別是各種在線播放視頻網站也開始出現了,而且,沒有廣告!當時中國還沒有什麼版權概念,在土豆網上都能看新番。然後大概從奧運那年開始,所有電視台都以喜羊羊為主,連心愛的火影都無法在電視上追新了,這時候我才真正告別電視。我第一次接觸彈幕網站大概也是在那時候,不過感覺諸位都忘記了AB站的祖先——真正的中國大陸第一家彈幕網站——肥豬網(絕對早於A站)。後來才逐漸接觸ACFUN、NICONICO、MIKUFANS。這些彈幕網站最早是沒有自己的伺服器的,純粹屬於小圈子的自嗨,都是引用優酷、土豆、niconico的資源。不過無形中也弄出了自己的文化——比如藍藍路、金坷垃、葛炮等。
感覺自己答得好亂,純粹想到什麼說什麼,順便回復一下分割線內容……
當初的動漫雜誌有厚有薄,關鍵看你買什麼,不過其實一直以來都不便宜,所以大部分概率是班上土豪買一本,然後大家傳閱。至於傲嬌這個詞,至少在第一部灼眼的夏娜里,我印象里是沒有這種使用的。個人印象是從2008年的龍與虎開始才在比較小範圍內被大家所熟知。而真正大規模地被大部分人所熟知,還得歸功於2010年的我的妹妹哪有那麼可愛的高坂桐乃吧?不過這只是我個人見解,畢竟我也並非是那種超級狂熱動漫迷。
至於買日版周邊,只有在廣東的孩子才有可能,特別是加入WTO之前,基本靠走私。後來起碼到2003年左右,開始使用ADSL,大陸的網路購物才開始迅速發展。但當時我身邊的人即使網購,無非也就是去卓越網買書罷了。我身邊第一個網購日本的商品的人大概也是從2006年開始的,不過這有太多主觀因素。實際上早期日本網路其實是比我們發達的,有些日本網站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開啟全球運輸了,何況美國還有ebay呢,再不濟,我們也還有遠東物流中轉中心——香港。早年很流行的一種付款方式是郵局匯款,或者銀行轉賬。總的來說,現在如何買,以前也是怎麼買。唯一不同的或許只有以前的實體店比現在黑多了。
至於你所提到的日本漫畫,我們那時候根本沒有宅這個概念,大家都只是單純地喜歡動漫而已。我們已經受夠了遊戲中的鳥語(當年國外遊戲幾乎沒有漢化),所以沒人願意去看滿是鳥語的漫畫的,好在台灣出版社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盜版原件,所以我們這一代對於繁體字可能比起現在的年輕人更有情懷?就算沒有這些漢化漫畫,我們也寧願看老夫子、皮皮魯等。好了,我該去用保溫瓶泡枸杞喝了……
那個什麼,你們記得comic新視點嗎?
推薦閱讀:
※《Gamers!電玩咖!》賞析:星之守千秋篇
※畫師日誌三·深崎暮人
※戀愛暴君最終話:坦誠相愛吧,各位!
※2018年1月新番:精彩鏡頭集錦(一)
※這家動畫公司製作過《家庭教師》《蟲師》,如今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