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佛祖都說了些什麼》之二
(本文基於)
我繼續分享《佛祖都說了什麼》,今天要說的是佛教理論在中國的發展。這裡的佛教主要是指大乘佛教,也就是北傳佛教。七分鐘時間,我簡單說說佛教在教我們大徹大悟、脫離苦海的方面有哪些變化,應該挺有趣的。
佛教認為,苦是長久的,樂是暫時的。比如你口渴是苦,喝水之後就帶來快樂。但是這個快樂是短暫的。如果喝水能持續帶來快樂,那我就一直喝水好了。所以佛教認為一切皆苦,六道輪迴就是苦海,我們只有跳出輪迴,才能脫離苦海。
我們上次說到,佛教最基本的理論是因果,而佛教把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叫做業。這個業就是因,六道輪迴就是果。要想跳出六道輪迴,就得不造業。具體的修行方法就是「戒定慧」。戒就是遵守戒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定主要指打坐禪定,從而增加約束力並有助於思考。慧是結果,就是通過前兩種方式,開啟了智慧,跳出輪迴。
跳出輪迴,這就需要戒定慧的修行,需要考級,像考英語四級、六級、八級一樣,直到大徹大悟。但是出來一個高僧叫道生,說這不對。道生認為,佛性沒辦法用語言描述,要麼你就是不懂,要麼你就是瞬間全懂,這就是頓悟。但是,道生不反對修行,修行才能頓悟。
發展到唐朝,唐僧說你們都是自己瞎理解,我去印度取回真經給你們看。回來後創建了唯識宗。但是太複雜,很快就沒落了,經是白取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弟子(不是孫悟空)和公主通姦,還被砍了頭。所以唐僧說了什麼我們忽略不計。
我們接著說天台宗和華嚴宗,他們認為既然佛教講空,那麼時間和空間也是空的,從而破除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厘米和一萬千米都是空的,沒區別;1立方米和1萬立方米都是空的,沒區別。但是這兩個宗派還是要求人們按照傳統的戒定慧修行。
可是發展到禪宗,情況就變了。既然什麼都是空的,連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都是空的。那麼,對佛性的一切基於理性的追求行為,都是執著和錯誤。那麼我們就好理解慧能禪師的那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那麼,既然沒有距離概念,那麼佛性和我是無限接近的,佛性不在彼岸,就在我的內心,也就是即心即佛。既然沒有時間概念,一萬年和一瞬沒有區別,所以頓悟不需要長時間修行,放下屠刀,立地就能成佛。
既然佛在心中,那麼念經、打坐、戒律等各種宗教修行方法,都是理性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方法。有一個小故事,說懷讓問馬祖,說你坐禪幹什麼。馬祖說我想成佛啊。懷讓就拿起一塊磚頭去磨。馬祖問你在幹什麼。懷讓說我想磨出一個鏡子。馬祖說你傻啊,磚頭怎麼可能磨出鏡子。懷讓反問,那你坐禪就能成佛啊?
禪宗反對一切理性,甚至反對佛經。因為佛經也是人們用理性寫出了的。(慧能禪師自己就不認識字。)
所以,我們就好理解禪宗的目的就是讓你失去理性,實現頓悟。這裡面有很多公案,隨便說一個。
說慈明禪師問可真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
可真回答: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慈明大喝道:你老得頭髮都白了,牙齒都掉了,還用這種廢話回答我。你給我老實說,怎麼才能從生死中解脫。
可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求慈明指示。
慈明說:你問我。
可真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慈明回答: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於是可真頓悟了。
是不是很搞笑,其實,禪宗說的就是非理性。你剛說過的答案,我說你錯了,可是我的答案偏偏和你一樣。
禪宗還有一招,叫棒喝。棒就是打你,喝就是大聲的呵斥你。找準時機棒喝,可以使人頓悟。
但是,發展到後來就成喜劇了。
《五元燈會》記載一個故事,一個僧人大喝,老師上來就打。又來了一個僧人大喝,老師大喝回去。這個僧人說等等,咱們好好聊聊!老師這邊根本不給機會,上去再打。
你確定這不是在拍喜劇嗎?
其實,禪宗雖然講隨時都能頓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頓悟的。你說你頓悟了,你說你超脫六道輪迴了,別人也不一定信。
佛教凈土宗說,只要信仰阿彌陀佛, 不斷念誦阿彌陀佛的佛號,在死後就會被接到極樂世界。有時候人們還會誦念南無額彌陀寺,前兩個字讀音是namo,是尊敬、恭敬的意思。
所以,佛教從最初的要求修行者禁絕慾望,苦修經文,專心思考,才能實現慧。甚至一輩子不行,要好幾輩子的修行,才能實現慧,然後開悟、解脫的過程越來越簡單,到凈土宗就變成了直接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所以,季羨林對佛教頗有微詞,說佛教的發展,一言以蔽之,就是天國入場券,越賣越便宜。
今天的分享有兩點感悟。其一,理念要想傳播,或者你想說服別人,那就需要層次深、講邏輯,並且可以簡單表達。沒人有時間聽長篇大論。比如禪宗和凈土宗發展的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簡單易懂。其二,我們也需要心靈安慰,晚年時期面對死亡的我,根本不想聽什麼這是自然規律,也不想聽辯證法,我願意信奉凈土宗,靈魂得以安息。
推薦閱讀:
※拆《西方哲學史》15:米利都學派的方法
※設計你的 portfolio - Weekly NO.44
※壯士陶淵明
※《人類簡史》 英文原版飯糰讀書群
※《史記》閱讀:你的第一本國史原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