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你x厘米,把它加到哪裡」?牛頓選擇了加在前掌上 | 肉身評測
牛頓Newton Gravity 5 跑鞋評測。
我們從小聽到「牛頓」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牛逼的科學家。然後想起,這哥們被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還有那句「 我之所以看的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然而雞湯膩味,毒奶害人。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那株蘋果樹,「巨人的肩膀」也只是牛頓大神用來揶揄死對頭胡克的,諷刺胡克是個矮子——這位終極奧義般存在的科學家偏執又傲嬌,自認世界上沒有他不會的問題,更不願意任何對手超過他。
跑鞋牛頓的品牌名也就來這位自家喻戶曉的 艾薩克·牛頓(Issac Newton),以致敬這位史上最偉大科學家在力學上取得的成就。牛頓品牌誕生才剛10年,除了跑鞋還有運動服裝,最早被運動圈熟知是鐵三選手會選擇它作為比賽裝備,在美國被譽為 國寶跑鞋 。
相比New Balance、Saucony、NIKE、Brooks…這些歷史悠久的前輩,小眾的牛頓能有「國寶跑鞋」這麼屌的名號,主要靠3點:自己有研發能力、顛覆傳統的主打鞋底科技、老司機(跑步高手)的口碑效應。
今天的測評主角就是一般跑者可以駕馭、適合平時跑步穿的牛頓主打款,Newton Gravity 5 (下文簡稱 G5 ) 。這雙定位 輕量緩衝訓練鞋,平時中長距離的訓練,或者3-4.5小時馬拉松完賽的選手用來跑比賽 都可以。
總體上牛頓跑鞋比較適合有一定跑步習慣的進階跑者。為了方便比較,我們還找了更輕量更適合競賽用的 Distance 5 作對比。
外觀:「長得很有特點」
如果說NIKE、adidas們是糅合了日美歐的偏潮流設計,牛頓就是實打實的純美式路線,倒與NewBalance差不多風格。概論一下:日常穿搭實在太挑人,劍走偏鋒才可能出奇制勝。
只是大量的綠藍紅黃色的運用,搭配不當很容易穿的像個狂歡節的鸚鵡。當然牛頓主要定位還是認真跑步的嚴肅跑者,顏色再跳躍,換上運動裝即可輕鬆駕馭。G5 視覺上的張力來自鞋頭的上翹,目測弧度比美津濃Rider系列更「陡」(後者已經是很誇張的存在了)。
這樣的設計讓G5充滿躍躍欲試的運動感。
G5鞋面實際上非常複雜:鞋頭皮革(B)支撐起空間,前掌內外側編織布面(C)比較柔軟;跑步中長時間的曲折不會擦傷前掌——這兒是水泡產生的重災區;鞋帶處(D)壓膠保證牢固度;鞋身其它部位(E)使用了一體化不同疏密的網面材料,最需要散熱透氣的鞋面和鞋側網眼最大。
鞋身內外側、鞋頭、鞋跟處都設計了反光條。牛頓標識(A)反光最為明顯,足夠滿足夜跑安全性。
外觀上述設計的實際穿著效果,會在下文 腳感 中具體說明。
搭配指數:???
醒目指數:??
安全指數:?
功能指數:?
中底:「奇葩的前掌外增高」
牛頓跑鞋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前掌,直觀上凸出一塊,好比人為的墊高了。沒穿習慣的話,會 明顯感到前掌有些「硌腳」,像踩了塊橡皮 。前掌這一塊凸起就是牛頓家的主打科技P.O.P。
P.O.P名叫 前掌推進器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不同回彈性,目前常見的是3、2、1、1+,數字越小回彈反饋越明顯,緩震就相對少一些 。 G5用的是P.O.P 1 ,回彈性較強,偏競技使用的 D5 用的是1+,偏普通跑者日常慢跑的用的3。P.O.P之外,中底也有其它緩震材料填充。
「墊高」也讓前後腳掌的高度落差基本歸零。近年跑鞋越來越傾向赤足著地的跑法,前後掌的高低落差越小,步態越接近赤足。意在改善跑姿,減少不必要的肌肉緊。穿著後跟比較高的鞋子,人的腿部肌肉群是一直吃著力的。
一般運動鞋前後張落差在8mm左右。達到4mm的跑鞋就能被稱為接近「零落差赤足腳感」,G5做到了3mm(另一雙 D5 更誇張,前後掌只有 2mm 的落差)。
實際穿著下來,剛開始肯定硌腳感明顯,畢竟忽然多了這麼一塊凸起,有點被強行要求使用中前掌的感覺。穿了幾次10+km後,就基本適應了。跑的距離越長,後面甚至不太感覺到前掌凸起的存在了。
P.O.P的回彈力確實感覺很明顯。當然從物理力學上,前掌塞了一塊東西,就有蹬地借力的感覺,全掌跑法也無形中會提速。因而穿 G5 跑步,感覺會比傳統跑鞋更快一些。
並且因為跑步姿態的改變,對後跟的緩震要求也低了很多。採用全掌跑法的時候,人的腿部構造會起到更好的物理緩震的作用,而傳統後掌跑法其實是將力直接作用到膝蓋和關節,再好的跑鞋緩震也無法避免這樣長時間的衝擊。
對平時訓練配速在6分左右的跑者,15公里是個分水嶺,如果不習慣全掌跑法,會感覺更累。
總體來說,G5更適合6分內的中長距離訓練,或者慢跑者希望改進跑姿,養成全掌跑法習慣的適應。如果用於馬拉松比賽,適合半馬2小時/全馬4小時30分以內的選手,否則長距離比賽後半程會比較煎熬。
如果全馬可以跑進3小時30分,不妨試試更追求速度的D5 。
P.O.P的凸起存在,也讓牛頓跑鞋的外底觸地部分變得很小,用於一般公路路面無需擔心抓地力。下雨天的防滑性能、排水性能親測也不錯,不用擔心會滑倒。
但拿G5去越野未必就是明智選擇了。奇葩如牛頓,也有專門的越野鞋款,越野款P.O.P凸起就不太明顯,以增加觸地面積。
一個問題——牛頓設計時 更偏歐美足型 ,於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理論上P.O.P應該正好在前掌下方,但因亞洲人的腳更扁平腳趾更短,實際穿上牛頓,P.O.P卻可能是出現在圖中虛線位置。這樣跑動時每一次落地抬起就很怪異,前掌部位還容易起水泡。解決辦法是買大半碼或者一碼,這也是國內諸多牛頓嘗鮮者的經驗。
牛頓官方有說明,P.O.P的壽命與普通跑鞋無差,訓練/比賽使用6、700公里問題不大 。競速鞋款 D5 的壽命就要短一些,當然在P.O.P性能衰弱前外底也早磨擦的不能穿了。
回彈指數:
緩震指數:??
赤足指數:?
耐用指數:??
保護:「出人意料的放心」
G5 將 單鞋重量(US 9/42.5)控制在 230g ,這是一個很出色的數字,甚至達到其它品牌比賽用鞋的水準。在這個重量跑鞋的保護性上,它表現值得點贊。
無論是 腳在鞋裡的包裹固定,還是鞋身的支撐和後跟的跟腳性都非常出色,貼合度做的很好。操場跑圈繞彎道時能明顯感覺到鞋子的支撐。
G5 和 D5 從外觀上看差別不大,實際 G5 的保護性/包裹性要比後者強上不少。
穩定性方面,控制了重量的 G5 在用料上並沒縮減,其實 中底厚度不薄,每次跑動的穩定性尚可 。
牛頓官方聲稱中底使用了 E.M.B(EXTENDED MEDIAL BRIDGE)技術,「穩定中橋為平足弓提供支撐,同時也可以無需通過內側墊高解決內旋問題。」
抓地指數:???
支撐指數:?
穩定指數:??
腳感:「地地道道的美式肌肉車」
提起「美式肌肉車」,大概的印象就是好萊塢的賽車大片里,起步飛快力量強勁、轉彎切角不拖泥帶水的野獸跑車。G5 的腳感也大抵如此。
高昂的鞋頭和凸起的P.O.P會讓你時刻準備好「預備,跑!」——甚至 有時候站久了邁出第一步,會忽然有踩空的感覺 ;前面提到包裹和支撐性很好,似乎很難讓你以很輕鬆的「拖著鞋」的閑情穿著它走路。
你不能讓一台跑車既有蘭博基尼的激情又有賓利的舒適。G5 是很針對跑步運動設計的鞋,用來逛街走路不是最好的選擇。P.O.P在走路時的突兀感要遠比跑步時更強烈。
另外雖然大量採用了網眼布面,G5 的透氣性只能說一般,更適合春秋/冬穿著。
鞋墊採用了輕量的發泡材質,相比雙密度鞋墊,舒適性稍差,彈性更好。
舒適指數:???
透氣指數:???
貼合指數:?
細節:「老司機才不拘泥小節呢」
開頭提到牛頓只是個剛誕生10年的品牌,能有如今的江湖地位全靠研發能力,也就是走的——技術流 。能有一套自己的中底科技及完整的理論支持,光這點就讓很多全靠賣相上位的「運動品牌」汗顏。
從細節上來看,G5 的設計都經得起長距離跑步的推敲,不會給你找麻煩。比如穿著幾公里後鞋舌跑偏、前掌包裹特別緊後跟又很松、一百多公里跑量後鞋型就塌了…這些問題在實際穿著中都沒有發生過。
做工方面中規中矩,鞋面的印字、溢膠現象都在可接受範圍。
細節指數:?
用料指數:??
精細指數:???
五維評分:Newton Gravity V
(評分說明:85分以上 必買款,75-85分 推薦入手,65-75分 值得考慮,55-65分 不建議購買,55分以下 太糟糕了)
推薦閱讀:
※HOKA ONE ONE Clifton 4 VS Clayton 2 對比評測:厚實和輕快,硬彈和柔軟 | 肉身評測
※不止的進取—李寧雲四代·疊影智能跑鞋
※尖貨Q&A Vol.08 | 一雙跑鞋你還想穿500公里?
※跑鞋戰力榜 Vol.06 | 不出你所料 Nike已經成為競速鞋最大贏家
※海淘新款跑鞋最佳嘗鮮去處:Holabirdsports.com 高科技選尺碼 隱藏低價格買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