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入門學》第十課,運動與糖代謝3(部分)
今天接著講乳酸,主要是講兩個話題,一個是肌肉泵感,一個是肌肉延遲性酸痛感。這兩個話題都跟乳酸「有關」,前者是真有關,後者是假有關。
乳酸、肌肉泵感與增肌
先說一下肌肉泵感跟乳酸的關係。我們練肌肉的時候,幾組下來,肌肉會有飽脹感,我們叫充血感,通常的解釋是訓練引起了肌肉裡面血流量的增加,這樣肌肉就脹起來了。泵感跟血流量有關係沒有?也有關係,但肌肉泵感並不主要是這個原因產生的。那麼肌肉充血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其實跟乳酸有關。
比如經常有人會覺得奇怪,說我練力量的時候,如果使用很大重量,每組3-5個,練下來肌肉充血感不是很強。但如果使用中等,或者輕一點的重量,每組25、30個甚至更多,一組下來充血感會特彆強。這是為什麼?
複習一下之前的內容,我們之前說了,運動時給肌肉提供能量的東西,主要是糖和脂肪。但還有一種東西也非常重要,就是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供能的特點,是提供能量速度特別快,但是時間短。只能提供大概10秒以內的極限強度的運動,比如短跑、舉重等等。
比磷酸肌酸供能速度再慢一點的,就是糖酵解(之後是糖有氧氧化,最慢的是脂肪的有氧氧化)。所以,運動的時候,多大的強度,多長的運動時間,就決定了我們使用什麼東西來給運動提供能量。我們看一下下面這個圖表。
這個表是最大用力時間和供能系統的關係。比如我們看最大用力時間,5秒鐘的,磷酸原系統供能比例最大(磷酸肌酸為主的供能物質),這個比例佔85%,糖酵解和有氧代謝都很少。其實最大力量10秒鐘以內的運動,情況也都類似。所以,我們練力量的時候,如果使用特別大的重量,每組做3-5個,差不多就在這個時間以內,主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質是磷酸肌酸。
我們再看我用紅圈標記的,最大用力時間30-60秒,就力竭無法繼續的運動,這種運動糖酵解來提供能量的比例很大。而我們練力量時,用中等或輕一點的重量來訓練,一般一組下來時間就是30-60秒。
另外,跑400米,或者全速蹬車1分鐘,大家可以試一下,腿部肌肉充血感也特彆強。這些運動的共同特點都是,大比例依賴糖酵解來提供能量。我們能發現,糖酵解和肌肉泵感,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
為什麼大比例依靠糖酵解來提供能量的運動,肌肉充血感就強呢?主要是因為這種運動,最容易讓肌肉里迅速堆積大量的乳酸等代謝產物。而磷酸肌酸供能,我們以前講過,不會產生特別複雜的代謝產物。
這些代謝產物堆積在肌肉裡面,為什麼肌肉就會發脹呢?這就是因為滲透壓的原因。說滲透壓,可能有人知道,有人印象不深了。其實我們以前上生物課的時候課上都講過。說把一塊蘿蔔,放鹽水裡,蘿蔔就脫水,變蔫了。老師說就是因為鹽水的密度,比蘿蔔裡面的液體密度大,蘿蔔細胞裡面的水就往外跑。人體內的細胞也一樣。
圖裡面是個紅細胞。把紅細胞放到一種液體裡面,如果液體的濃度比紅細胞裡面的液體濃度大,這種液體相對於紅細胞來說就叫高滲溶液,紅細胞里的水就往外跑,紅細胞變得乾癟。反過來,泡到低滲溶液里,外面的液體就往紅細胞裡頭跑,把紅細胞脹的很大。
肌肉泵感,其實也是這個原因。我們知道,肌肉也是細胞組成的,每一根肌纖維就是一個肌肉細胞。肌肉細胞裡面因為大量的糖酵解活動,堆積了大量的乳酸和氫離子等代謝產物,這就會讓肌肉細胞裡面的溶液濃度升高。比如有數據說,劇烈的糖酵解,一般會讓肌肉細胞裡面的乳酸濃度提高30-40倍。肌肉細胞裡頭濃度高了,那麼細胞外面的液體就會往細胞裡頭跑。
這樣肌肉細胞就會被脹大,產生所謂的充血感,或者叫泵感。這就是使用中輕重量來練力量,充血感比使用超大重量更明顯的原因,因為乳酸等代謝產物堆積的更多。
反過來說,我們如果要追求訓練中的肌肉泵感,那麼就是要想辦法,讓訓練時肌肉裡面多堆積乳酸等代謝產物。當然,如果為了泵感,就降低訓練負荷,那恐怕是不正確的。在保證訓練負荷的前提下,倒是有一些增加泵感的方法。比如常見的方法有縮短訓練時組間休息時間。組間休息時間短,肌肉里的乳酸等還來不及被完全清除,下一組訓練就又會堆積更多的代謝產物,所以肌肉泵感就強一些。
同樣,強迫次數也是所謂提高泵感的方法,做到快做不動的時候還要再完成一兩次重複,延長了糖酵解的時間,那麼肯定會讓肌肉里的代謝產物堆積的更多,提高泵感。
還有一種方法,叫加壓訓練,也叫阻血下訓練。就是下面這種訓練方法。
這種訓練方法是日本人發明的,就是用加壓帶把肢體近端給紮上,讓血流不暢,這樣就可以讓肌肉組織缺血,代謝產物堆積,據說,用輕的重量就可以獲得大重量的訓練效果。
這種方法有效無效,系統安全性如何,現在還沒有特別一致的結論,能否被普遍接受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論證。但這種訓練方法,據說也能讓肌肉泵感特彆強,其實也是增加了肌肉代謝產物的堆積的原因。因為我們上節課講了,肌肉乳酸的清除,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跑到血液裡面去,成為血乳酸。血流不暢,也就限制了乳酸的清除速度。
這是說肌肉泵感是怎麼來的。那麼肌肉訓練的泵感,跟增肌效果,到底有沒有關關係呢?有非常多的人都說,泵感越強,增肌效果越好,是不是這麼回事?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也能說得通,具備一定的可能性。
因為我們知道,泵感是肌肉無氧代謝產物堆積產生的,代謝產物堆積越多,泵感越強。乳酸等代謝產物,對有些合成代謝激素的分泌,確實是有刺激作用,比如乳酸就能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也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睾酮的分泌有刺激作用,這理論上來說對增肌是有好處的。
另外,我們說了,泵感是肌肉細胞充液腫脹,其實就是細胞含水量增加了。有些研究認為,這也會刺激細胞內在的容量感測器,讓合成代謝信號通路開放,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的增加。
這就是說,可能,肌肉泵感對增肌訓練是有好處的,我們在訓練當中可以適當追求多一些的泵感。但是,如果說肌肉泵感絕對的決定了增肌的效果,泵感越強,增肌必然越厲害。或者說沒有泵感,就不可能增肌,練了也白練,這樣說就不對了。
力量訓練導致肌肉肥大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徹底弄明白,乳酸等代謝產物、肌肉細胞腫脹,只是其中的一些可能的機制。我們對這件事,必須辯證的去看,絕對不能走極端。可以適當追求泵感,但不建議盲目追求泵感,陷入泵感決定論。
我們老百姓,甚至很多健美運動員,就習慣走極端。比如聽說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控制糖尿病,就認為只要多吃粗糧,就不得糖尿病。或者說如果不吃粗糧就必然糖尿病。過去有個人就問我,說我整天吃粗糧,怎麼還得了糖尿病?實際上這就是把一個可能的因素給絕對化了。
練肌肉也一樣,經常能聽到所謂的老手,有經驗的訓練者,說肌肉充血就長肌肉不充血就不長,哎你練了半天都沒充血,白練了。並不一定是這樣。這裡面的因素非常多,非常複雜,大家切記不要走極端,看問題不要片面。
延遲性肌肉酸痛
我們運動以後,往往第二天開始肌肉酸痛,可能會疼個兩三天,這種肌肉酸痛,一般就屬於延遲性肌肉酸痛。開頭我們就說了,延遲性肌肉酸痛,跟乳酸是「假有關」。以前我們也講了,延遲性肌肉酸痛跟乳酸並沒有關係。那很多同學就問,延遲性肌肉酸痛到底是為什麼,咱們這裡給大家講一下,再說一下延遲性肌肉酸痛和增肌的關係。
首先,目前一般認為,離心運動更容易造成延遲性肌肉酸痛。從我們的經驗上看確實也是這樣,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密集的離心運動可能就是下樓梯,還有爬山的時候下山,這對腿部肌肉來說,都是典型的密集的離心運動。經常不活動的人,突然做這類離心運動之後,第二天開始腿部肌肉往往會出現酸痛感。
延遲性肌肉酸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平時越不習慣的運動動作,越容易造成延遲性肌肉酸痛。比如我們練肌肉,老用一個動作來練,慢慢的,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感覺也越來越不明顯。但同樣的肌肉部位,如果換個新動作,延遲性酸痛的感覺又會很明顯了。
那麼延遲性肌肉酸痛是什麼原因?目前還沒有最後明確。1902年,運動醫學界就開始研究延遲性肌肉酸痛,陸陸續續提出過一些理論,但一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也沒弄清楚。其實這也不奇怪,人體的疼痛機制,本身就非常複雜。所以延遲性肌酸酸痛是怎麼回事,有時候真的很難講。
反過來說,民間的很多說法,說延遲性肌肉酸痛是因為什麼因為什麼,其實這都是自說自話,學術界還遠遠沒有給出結論。
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原因,現在基本上有這麼幾種假說,我撿主要的跟大家介紹一下。一種假說是肌肉損傷假說,這種假說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在運動中,肌肉纖維出現了明顯的微小的損傷,不管是肌細胞膜,或者是細胞骨架,或者是肌細胞收縮成份,反正是傷了,引起了之後的酸痛。
肌肉的離心收縮,一般會比向心收縮募集的運動單位更少。也就是說,離心收縮,要用更少的運動單位,來負擔很重的負荷,所以如果從肌肉損傷假說的角度來看,離心收縮更容易引起肌肉損傷,進而引起延遲性肌肉酸痛,好像也說得過去。
這是小鼠趾長伸肌離心收縮引起的肌肉組織損傷。A是正常的肌肉纖維,B是離心收縮後1天的,C、D分別是離心收縮後3天和4天的。我們能看到B中肌肉纖維腫脹,和之後發生的肌纖維破壞。圖E和F,是肌纖維開始修復。
這是說肌肉損傷假說。還有一種理論,叫炎症反應假說。延遲性肌肉酸痛往往伴隨著炎症反應發生,所以很多理論認為炎症反應可能是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但是另外有些研究發現,肌肉延遲性酸痛期間,使用抗炎藥物也不能減輕延遲性酸痛。所以所謂的炎症假說,可能機制還比較複雜。
還有一種假說叫肌節增生假說。這種理論是基於另外一種理論,就是說人的肌纖維,是肌小節串聯組成的,這個咱們以前都講過。但一根肌纖維上,肌小節的長度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這樣肌纖維在收縮的時候,有些肌小節就會被過分拉伸,被撕扯破壞,這就刺激了肌小節的增生,出現肌肉酸痛。
另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假說,來解釋延遲性肌肉酸痛。但是也沒有哪一種能特別的完美解釋延遲性肌肉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練肌肉的人很喜歡,因為一般酸痛期間都伴隨著肌肉的腫脹,很有感覺。另外很多人認為酸痛就代表練到位了,所以心裡也很有滿足感。那麼延遲性酸痛,是否能代表肌肉訓練到位呢,目前還不能下結論。但是,延遲性酸痛,很可能跟肌肉增大關係密切。所以這還是一個需要辯證的去看待的問題。
比如有些研究認為,延遲性肌肉酸痛,可以使肌肉衛星細胞大量增殖,我們知道衛星細胞負責肌肉的修復再生。所以,很可能,注意是很可能,延遲性肌肉酸痛,是使我們肌肉增長的一個因素。
所以,對於延遲性肌肉酸痛,我們一方面,不要變成唯延遲性肌肉酸痛論,不要認為只要不疼,就是沒練到位,這個目前還說不好。另外,很多人對延遲性肌肉酸痛適應的可能也很快,這裡面還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問題。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重視延遲性肌肉酸痛,尤其是新手。比如說一個新手,剛開始練肌肉,肌肉練完了一點都沒有酸痛感,那一般來說肯定是沒練到位。不是重量不夠,就可能是組數實在太少。對有一定的訓練經驗的人來說,不酸痛了,可能提示你需要換動作了。所以總的來說,可能酸痛還是比不酸痛好。
延遲性肌肉酸痛,對增肌可能有好處,那有些人也問我,說我怎麼練,老是沒有酸痛感,這怎麼辦?這種情況,一般見於訓練老手。如果想追求肌肉延遲性酸痛,那麼,一個是可以換動作,用新的動作帶來對肌肉新的刺激。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強調離心收縮的過程。比如可以專門增加一個純離心組,使用大負荷單做離心訓練,但是要注意安全。
另外大家注意,延遲性肌肉酸痛期間,肌肉收縮力會降低,而且肌肉運動單位的的募集模式還可能發生改變,這可能是因為有一部分肌肉纖維出現了明顯的損傷。總之在肌肉酸痛期間,最好不要進一步的做大重量的訓練,否則導致肌肉嚴重損傷的可能性會升高。
還有,延遲性肌肉酸痛結束了,不疼了,是不是就代表肌肉損傷已經完全修復了呢?也不一定。往往肌肉損傷徹底的修復,這個時間要長於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時間,所以這一點大家也要注意。所以,不要認為只要肌肉不酸痛了,怎麼造都可以。一般訓練引起的肌肉損傷,徹底恢復需要1周左右,所以在訓練後的7天之內,還是應該注意,可以練,但是避免過分的訓練強度,否則也可能造成肌肉損傷的累積。
所以有些人建議,說練肌肉,每隔2-3個月,徹底休息一周,讓肌肉恢復恢復,可能也有道理。尤其是對於每部位肌肉每周訓練超過1次的人來說。
延遲性酸痛,練肌肉的喜歡,但是運動員,還有不練肌肉的人,可能比較討厭。那麼怎麼緩解延遲性酸痛呢?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方法。是有很多方法被提出來,比如:冷療、按摩、超聲、 電流療法、牽拉、加壓包紮、還有高壓氧療法和運動療法等等,但效果都不怎麼樣。目前公認的特別有效的方法還沒有。
推薦閱讀:
※平板支撐3分鐘都是小兒科?這個動作能做15秒我就服你!
※「莊主」弗朗索瓦·戴恩分享會:我的越野跑人生
※高爾夫球杆一般有碳素和鋼製兩種,我想知道哪種更適合男士揮杆練習?
※【健身薦音樂 第二期】水友音樂分享第二彈
※抽出一小時來運動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