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膝關節運動損傷患者的康復史,分享給愛踢足球愛運動的你

上周在家長微信群中看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運動損傷問題,家長們討論的案例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了膝關節上。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膝蓋?

膝關節位於全身最大的兩個骨槓桿股骨和脛骨之間,它在人們的正常生活—站立和行走中經常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它是人體中結構最複雜、關節最大、槓桿作用最強,因而最易受傷的關節。它主要是屈伸運動,在屈曲位時,還具有內外旋活動。

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有膝關節脫位、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損傷、脂肪墊損傷。其中足球運動中常見的是半月板損傷和側副韌帶損傷,前者是由於膝關節不協調的旋轉和屈伸運動所致,後者更多的是因為膝關節屈位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又或者在足部固定時,大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外展、外旋而發生膝部脛側或腓側副韌帶損傷。

當然這種膝關節的損傷除了上述具體的運動項目和運動狀況兩點因素以外,還受其自身的生理解剖特點所影響。

當膝關節半屈曲時,脛腓側副韌帶、交叉韌帶以及兩側的肌肉都處於較松馳狀態,使膝關節失去穩定性,此時進行膝關節不協調的旋轉和發力,容易對韌帶、半月板及脂肪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另外,正常的膝關節處於外翻狀態,膝關節外側易受外力衝擊,使膝關節過度外翻而損傷側副韌帶。這就是膝關節活動中的「生理弱點」。

然而最為悲劇的是,依照現有的醫療條件,很多膝關節的疾病都不能夠得到徹底的根治,所以骨關節炎也被稱作「不死癌症」,折磨你,卻也不致命。

由於並非專業的醫療人員,所以對於膝關節的結構和常見的損傷只能介紹到這個程度了,但是作為一名運動深度愛好者,也曾飽受膝蓋傷病的困擾,而且我國在運動醫學這方面確實有些落後,所以著實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恢復過程,在這裡把自己的治療之路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生活和運動有所助益。

一個深度運動迷的康復之路

從體育方面來說,我的整個中學階段都是在學校的足球隊度過的,這種多年的體育訓練經歷使我養成了堅持鍛煉的習慣。在各項身體素質中,耐力能力算是比較突出的,記得那個時候沒有經過特意的中長跑訓練,1500米就能夠跑到4分40左右,800米大概是2分十幾秒吧,參加的學校田徑運動會的中長跑項目沒有出過前三。

(its me 自戀一下,輕噴~)

也就是這少許的「天分」使我愛上了長跑這個運動項目(當然了,它是排在足球之後的)。上了大學以後,沒有了每天下午的訓練,總覺得少些什麼,於是我便開始了漫長的跑步之旅。大一是零零星星的,大二就能夠有規律的堅持了。

有的時候是在下午四五點鐘,有的時候是在晚上九點多,(那應該是10年,這樣算起來,我應該是國內較早開始夜跑的人群了,小自戀一下)。就這樣子一直堅持到了大學畢業。跑步的好處不言而喻,首先是一種自我肯定,因為堅持一件事情畢竟還是需要一定毅力的,然後是身材保持的還可以。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都曉得,一旦中斷運動很容易發福的,我高中的隊友後來不再參加踢體育訓練之後,體重增長的就比較厲害,當然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喜歡,村上春樹不是說了:「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研一的時候參加了全程的北京馬拉松比賽,第一次感受到跑馬帶給人的那種既痛苦又漫長的快樂,收穫了相當大的積極體驗,在此之前雖然有一定的規律鍛煉,但是系統的馬拉松訓練仍然沒有,並且北京馬拉松是我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的訓練中,我連一個全程都沒有跑完過,而最終的成績令我感到振奮,3小時52分鐘。

後來的日子裡,我秉持著突破自己的決心不斷加大運動量,提高運動強度,同時足球也沒有中斷過,很多時候是下午踢了一會兒球,吃過晚飯後接著一個十公里。悲劇的事情便出現了,在我跑完第二個馬拉松賽後的第二個月份,我的膝蓋出現了隱隱作痛的感覺,那是在研二的暑假。

起初遇到這種情況我並沒有當回事兒,因為多年的運動經歷使自己對一般的小痛小癢基本感到麻木,所以踢球和跑步訓練什麼的並沒有立即中斷,過了一個星期並沒有發生好轉,這個時候心有點慌了,於是中斷了跑步和踢球,想著既然這樣那就去游泳吧,然後遊了一個月自由泳還是不見好轉,這下徹底有點慌了。

這就開啟了我的求醫之路,我的第一想法,既然是關節受到了傷病的侵擾,那我應該是去看骨科,於是我來到了瀋陽骨科醫院,進入醫院以後挂號等大夫,大夫見到我,首先是了解了下情況,然後就讓我去拍片,拿到片子之後就說問題不大,只是有點積液,回去養著吧。

這樣子過了兩個星期,還是不見好轉,我又拿著片子來到瀋陽骨科醫院,這次換了一個大夫,大夫拿著片子跟我說,是髕骨軟骨有些磨損,我說那怎麼辦,他說沒辦法,只能減少運動,我說大夫,這有點困難,我就是這個專業的(體育學),還有沒有辦法,大夫這下立馬換了態度,說了一句我畢生難忘的話,那你吃的就是這個飯,就得受這個罪,你以為誰都能當劉翔?(是不是有種內心奔騰草泥馬的感覺)

回去以後很多個晚上我都輾轉反側,心理不斷冒出疑問:以後還能不能踢球了?以後還能不能天天跑步了?以後還可以不可以健康的運動了?(相信這是許多膝關節損傷患者都經歷過的一個階段)

後來經過一位體能訓練方面的專家介紹,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是國內運動醫學的權威,於是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後決定前往北京看病。

關於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室,看病難的問題就不再多言了,挂號也是經歷了一番曲折,不過好在最後算是得到了診療。診斷的時候大夫不光看了片子,還對我的膝蓋,以及肌肉力量做了一個基本的檢查,這都是之前看病過程中沒有的。診斷的最終結果是,雙膝髕骨外側擠壓綜合症,保守治療無效,需要手術。

這樣一個損傷有先天膝蓋結構的原因,也有後天運動不合理的原因,造成的結果便是髕骨軟骨受到了磨損,而且軟骨的磨損不可再生,這也是許多膝關節疾病不能根治的原因,但無論何種原因都不是之前的大夫所說的那樣。

全國各地較好的運動醫學科室(來源好大夫網站)

在排隊手術的日子裡,我通過較為合理的肌力練習,將損傷控制在了一定範圍內,並且這個期間還學習了滑雪的技能,通過了一項專業資格考試。這件事情,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合理運動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原來體育也是一門科學。

小半年之後,終於通知我接受手術治療。由於我術前身體狀態保持較好,術後積極康復練習(當然這是在一定的專業指導下進行的,並且過程有點痛苦),術後不到三個月我便參加了足球比賽,術後半年膝蓋基本沒有痛感。

當我談論傷病時,我談論些什麼?

通過這樣一次傷病使我對體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前我們提倡「輕傷不下火線」這真的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也不能夠體現人的毅力。人們的堅持應當處在一種科學合理的原則之下,進行持續不斷的投入,按照時髦的說法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吧。

還有就是,人生真的是在不斷的做減法。比如說在我身體狀態最好的時候,我立志要向村上春樹看齊,至少要跑夠一百個馬拉松,但是在跑完第二個之後就受到了傷病的侵擾。

這個時候就要權衡,到底是足球重要還是馬拉松重要。現在雖然不痛了,但是磨損掉的軟骨不能再恢復,如果繼續從事這項運動就會產生新的風險。當你習慣了一件事的時候,把他丟掉需要更大的努力,而這力量的源泉就是你真正不能捨棄的東西。

最後就是看病要上大醫院,要找好大夫,雖然找的過程比較麻煩和費力,但其實是一種節省成本的辦法,因為有的大夫他真的能力有限,而且也不會告訴你,但是你的病情就在這種大夫的局限中耽誤了。

啰里啰唆,講了這麼多,還有兩點沒有說,小孩子踢球無論今後走職業也好,還是就是一個愛好也罷,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因為踢球,過度訓練,損害了健康,那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家長以下兩點:

1、定期體格檢查

對兒少運動員定期全面身體檢查,間隔時間要比成年運動員短些,一般3個月做一次全面體檢。若間隔時間過長則不利於及時掌握訓練後身體變化和因訓練不當造成不良的影響。

2、加強訓練及比賽中的觀察和檢查

少年運動員年齡小、性格好動貪玩、不知疲倦,一旦自覺疲勞時實際上疲勞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因此加強訓練及比賽中的觀察和檢查比成年運動員更為重要。同時還應注意負荷後的檢查,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的技能反應,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後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希望喜歡運動的你和你的孩子永遠健康幸福!

參考文獻:

王安利,人民體育出版社,運動醫學

馬亞麗,胡紅玲,膝關節運動損傷問題探討


推薦閱讀:

膝關節的左膀右臂——快看看你的側副韌帶有沒有受傷吧
【知乎Live】常見運動損傷的防治與急救
診斷腦震蕩靠猜的時代終於要過去了
程翀是誰?
膝關節鏡後,伸腿髕骨摩擦彈響?

TAG:体育 | 运动损伤 | 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