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喜貴: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對玉米及相關市場的影響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網站:撲克投資家 大宗產業與金融智庫平台

作者:李喜貴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預測部處長 編輯:撲克投資家

導語:一文解讀玉米投資前景!

本文為李喜貴先生在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的發言

核心觀點

玉米供給政策方面:1、大家要對政府提出的市場定價、補貼的政策有信心。2、農業部提出的2016年玉米減少3000萬畝的播種面積是比較實際的。3、去庫存的手段更加多樣,注意節奏把握。

需求方面:1、玉米需求明年的情況會好一些。2、內外價差向縮小方向發展,穀物的替代效應在減弱。3、工業消費來看,價格降低、國家定向及獎補政策可以刺激加工需求。

未來價格:1、價格在幾年內都會處於下行通道,預測市場會面臨更多波動和不確定性。2、期貨交易亦有現實也有預期。3、 節奏顯然比絕對價格更重要。

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

今天大會安排我的演講題目是收儲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對玉米及相關市場的影響。

首先回顧八年的收儲制度,這個階段有效的實現了提高糧食產量,保護農民增收等政策目標,但是2012年以來,全國的糧食關係已經轉入供過於求,糧價進入下行通道,造成了嚴重的三高問題。

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三個核心要求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一方面玉米價格形成反應市場供求關係,運營方面農民合理收益,產業鏈發展迅速。為了推進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的順利實施,現在國家採取鼓勵多元主體入市收購,加工獎補、信貸支持,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可能還有其他政策,包括促進出口等,為收儲制度改革保駕護航。所以總體來看,我對於今年支持的玉米收購制度改革是非常有信心的。

玉米市場重新走向市場化有哪些重要的變化。

第一原來通過參與臨時收儲獲取補貼的一些收儲企業,不再享受政策了,必須走向市場,依靠價格和市場的判斷,謀生存求發展,玉米產業鏈的所有企業,都將成為直接的市場參與者和競爭者。

第二,價格市場化,飼料企業和玉米加工企業,根據成本定價,採購價格合適的玉米原料,成為這次政策改革最大的收益者。

第三,玉米市場逐步發展成為發揮價格作用,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依靠自身能力,判斷市場變化,做好經營工作,推動產業發展。

第四,充分發揮玉米市場發現價格的套期保值的功能,利用玉米期貨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引導玉米現貨市場發展,為適應市場發展要求,國家應該從物流、商流、信息流著手加大市場化體系的建設,逐步形成三流合一的現代玉米大市場的體系。

所以玉米制度改革,至少實現四個有利於的目標,一是有利於發揮市場在配置糧食基礎的作用,引導生產者按照市場需求,來調整優化供給結構,實現長遠發展。二是有利於發揮主產區的資源優勢,降低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擴大玉米加工下游產品的消費。三是有利於減少玉米的替代進口,促進國內糧食供應總量的平衡。四是對生產者實行相對固定的定額補貼,有利於從長遠保護糧農的利益和積極性。

在調整玉米糧食種植結構方面,剛才專家已經介紹了,從2006年到2015年,總體玉米面積增長26%,增長幅度非常大。現在我們談種植結構的供給側改革遇到很多困難。2016年農業部認為能夠減少3000萬畝,因為農民對於鐵杆莊稼的種植慣性難以改變,而2017年玉米種植面積可能因玉米價格大幅回落和種植收益的下滑大幅減少。

對玉米未來十年的面積展望認為玉米面積提前落實調減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去庫存的倒逼選擇,預計2018-2020年國內玉米面積可能保持在5.2億畝左右的水平,而2015年最高為5.717億畝。

國家糧儲中心的報告,預計全國玉米面積下降4.9%,單產比上年增長2.7%。今年總體氣侯比較有利,目前來看像東北地區,吉林、遼寧都是屬於豐收年份,可能黑龍江有一些乾旱的影響,總體上來講,這個省份有待於進一步的核實。華北地區今年河北、山東這些省份是豐收的年份,可能河南省有一些乾旱或者是影響,特別是南部,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出現了連續高溫,對於玉米授粉有很大影響,子粒出現了滿天星的情況,西北地區乾旱影響比較大,我們認為玉米今年西北是減產趨勢,特別是新疆,我們的數據是減少了70萬噸左右,可能實際超過100萬噸左右,西北的產區是出現了下降。

從明年的情況來看,玉米可能要下滑。從種植效益來看,種植玉米的收益基本上靠生產者補貼,也就是說像黑龍江地區,種植玉米地的收益,可能要下滑到100—200元左右,大約在這個數字。大豆執行目標價格,收益是100—200元/畝,如果加上糧豆輪作補貼150元,預料明年大豆種植收益會超過玉米,激勵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首先我們70%的消費集中在飼料上,第一是整體的飼料需求化,在玉米原料下跌和一些替代品進口的方面,整體需求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好轉。明年整體豬料的增長幅度預計在10%以上,這個還是比較明顯的。整體飼料糧的需求,至少比今年增加300萬噸以上。玉米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替代品進口減少。

30%的需求依靠工業消費,加工企業促進產區收購、保證農民增收的最有效的穩定器。從上半年高開工率來看,澱粉行業高的時候在75%左右,比上年提高了7%,已經是明顯回升。各項情況證明,價格的降低,確實會有效的激活加工需求,對2016到2017年,我們預計全年加工需求是6070萬億,比上年增加430萬噸左右,澱粉2016年加工產能回升300萬噸左右,加上政策扶持加工需求,特別是玉米價格下跌之後,整體澱粉行業的開工率,有望繼續攀升。

第三個目的有利於減少進口,促進國內糧食供求總量平衡,今年來看,國內外糧食價差,呈現縮小趨勢,特別是國際上目前跟年初的價格基本相當,經歷了先漲後跌的過程,大致變化不大。

同時由於降低收儲價格,以及降價庫存的價格,國內外價差縮小還不能完全替代進口。因此我們預計其他替代效應呈現逐步減弱的情況。2016、2017玉米和其他穀物大致減少進口在1100萬噸左右,美國農業部5月份的報告,報告中對中國的玉米、大麥、高粱進口重新提高,預計玉米進口量,上個月預計100萬噸左右,這個月預計提高到300萬噸。高粱上個月100萬噸左右,這個月提高到550萬噸,大麥提高了500萬噸,國際市場這些品種應該有很大的供應的壓力。國際市場也希望中國增加進口,但是我們自己的價格因素體現之後,預計整個高粱進口量今年800萬噸下降到明年380萬噸,大麥由560萬噸下降240萬噸,由於DDGS雙反效應顯現,取決於我們這些懲罰性關稅的水平,現在預計減200萬噸,這些數據雖然說看起來只是一個初步數據,仍然取決於整個價格的形勢。總體來看,整體替代的效益是在減少的。

我們的供求關係,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粗略的給大家看一下。

感覺實際全國過剩7000—7500萬噸的水平,在2015/2016年是可以接受的。

2017年,實際產量我大家都比較清楚,經過討論實際的產量大致可能減少1200萬噸,有可能說減少1500萬噸的,可能說減少2000萬噸的數量比較少, 我們考慮到面積減少幅度比較大,也考慮到現在有利的方面,從產區傳來的消息,很多農民希望晚一點收割玉米,能夠進一步提高單產。

總體產量按減少2000萬噸這個數來算,進口剛才分析是1100萬噸,加工需求增加400萬噸左右,所以我們在玉米供不應求還是非常明顯的。整體結餘量在3500—4000萬噸。

所以這樣來看,預期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玉米價格足夠低,我們包括中儲糧的儲備輪入需求,至少在2000萬噸以上,這個需求比較積極的話,市場需求能夠恢復,庫存迴流企業,當供求平衡和價格支撐還是有希望的。一切的因素都體現在價格上。

第四點目標,有利於從長遠保護庫存的積極性,取消臨儲之後,新的土地政策和玉米的種植直接掛鉤了,補貼從流通環節間接變為對生產者的直接補貼,生產者補貼比支持價格政策有了一定的進步,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美國人也都走過這樣的老路,我們也不能超越階段去走,直接跨入收入保險制度,說明對於支持政策,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就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是大家的共識。

那麼財政已經先後兩次對產區支付了補貼資金,現在省裡面正在研究,到底對農民提供多少補貼。這個政策還沒有發出來。

收儲制度改革,從供求關係和長期價格走勢來看,現在價格已經進入下行通道。國內價格依靠市場形成,下一步波動幅度會加大。大家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到底我們這個價格應該定在什麼水平,或者應該下降在什麼程度。

首先第一個種植成本,還有進口成本,出口成本,大家都會考慮。其中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逐步與國際對接,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呢,第一個台階價格下跌到能夠擋住進口的水平,

第二個使價格下跌到實現出口的水平。原來價格形成的規律,這幾年執行臨儲之後,大家都圍繞臨儲之後,價格受臨儲影響非常大,針對市場化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淡漠了,淡化了不知道原來市場價格哪些因素的影響,從03年到當前的價格看到,實際上決定了價格最終的因素,就是供求周期和經濟周期,過去幾年價格持續上漲,那幾年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況,中高速增長的狀況,用糧需求旺盛,糧食供求關係偏緊,所以糧價才能持續上漲。2012年以來,價格處於橫向運行,這幾年如果沒有臨儲,價格一定會下跌。但是有了臨儲之後,強烈的干預,最終決定的還是要靠市場。市場才是王道,所以現在價格又重新進入到市場決定價格。

總體來看,我是大致猜想這種季節性的規律,對於我們價格作用的結構,所以我個人覺得,跟國際接軌沒問題,按照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這個邏輯不完全站得住腳,也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國情, 但是整體價格處於下行,一方面國內外都是壓力較大的狀態,供求關係矛盾突出,同時市場化的趨勢,使得國內價格下跌,但是要看到,節奏才重要,天氣、政策、農民銷售心態,都可能成為影響價格運行的節奏。比如說大家有的說這次開會9月份,9月份開會是最不好的,很多不確定的東西。現在還說不好。

那麼第一輪大致有三輪的衝擊,第一輪衝擊體現這個階段的下跌,山東和河北、華北地區進入了下行通道,而且有加快下行的趨勢。我個人認為,山東的玉米價格應該在1600—1700元/噸的水平,我個人認為,預期的價格在1400—1500元/噸,由於企業庫存比較空,加上可能有一些儲備薄弱的需求,農民對價格也有一些想法,這段時期,這個階段,應該說玉米價格可能呈現緩坡下行的趨勢。

那麼很快我們就會迎來第二波的衝擊,到11月份左右,黑龍江和遼寧玉米的上市,會對價格形成第二輪的衝擊。黑龍江有一部分早熟的品種,所以壓力要大很多。過去黑龍江政府實行了代收代儲,核心還是圍繞臨儲,現在沒有臨儲之後,三代估計很難開展。這樣來看,我們一些早熟的和基收的,德美亞玉米上市量比較大,總量在至少1000—1500萬噸左右。同時這幾年臨儲玉米農民過去都是集中賣糧,現在賣糧的節都在加快,黑龍江在頭兩個月出售中至少出售了60%的玉米。黑龍江一年產量5000—6000萬噸,所以我們感覺到,今年賣糧難的壓力是在玉米產量,玉米的賣糧難的壓力在東北產區,東北產區的賣糧壓力是在龍江,如果德美亞玉米上市之後,會對價格產生第二輪的衝擊。價格首先出現了一些賣糧難的一些跡象,它不是全面性的,可能是區域性的,有些地方我還是看好的,我也跟企業交流的時候,企業也不這樣看,比如說遼寧沒有什麼壓力,1600萬噸的玉米;吉林3000萬噸的玉米,這麼多加工企業,還有很強的外力需求,飼料企業的需求。主要還是在末端,加工消費比較弱的龍江有問題。

同時我們看到,市場壓力最大的第三輪衝擊集中在明年的春節前後,按照跟國際價格接軌的簡單邏輯算,大致上倒推回去,龍江在1100元左右,回到十年前水平。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們分析,農民賣糧多少錢是市場決定的,是有供給決定的,我們只是作為一個判斷。對於相關部門的影響,對於大豆的影響比較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會增加,剛才也談到了,估計大豆種植面積比玉米更加穩定,特別是合作社,要進行庫存大豆,這裡有一些細分單產方面的限制。

第二個是國產大豆價格可能有下跌的壓力,因為一些大豆不是高蛋白的大豆,以有用大豆提供為主,還得跟國際大豆形成競爭。第三大豆進口依賴度不會大幅降低,價格主要由國際市場決定。美國對中國2016、2017年大豆進口量在8600萬噸的水平,大豆缺口還是呈現擴大趨勢,進口依賴度略有降低,大約在85%左右。

那麼對相關市場,對期貨市場的應該比較大。一是玉米期貨市場,特別是大商所玉米期貨市場,將會更好的發揮應有的功能,剛才介紹了大商所的期貨,玉米和玉米澱粉的成交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價格發現功能得到的更好的體現,特別今年整個價格又出現了上揚,對於當前的價格機制會有進一步的清晰。

玉米期貨市場將會更好的發揮應有的價格功能,同時第二個影響是國內外玉米價格會形成互動機制,而且這種機制應該率先在期貨市場體現。我們是玉米生產和消費大國,不可能長期遊離於國際市場,只要價格由市場決定,由供求決定,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將很快接軌,實現資源互補。

最後談一談市場化的一些問題,因為今年是收儲制度改革第一年,市場形勢是非常複雜的。加上形成的政策慣性和路徑依賴,實施玉米市場化收購,不可避免會發生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那麼要想市場定價,價格應該由市場形成,必須逐步多的市場主體進入,過去我們是圍繞臨儲來做,現在首要任務是激活市場主體,這是最大的問題,我們省裡面,各個省都組織了會議,中央的領導包括陳錫文,都做了非常細緻的講解。

那麼我個人談,激活市場主體,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個是信心問題,信心的問題,供求水平在這裡,信心是怎麼出來的?所以我倒是同意大多數人的意見,信心是跌出來的,價格不跌到位,信心是沒有的。所以這個問題,是比較清楚的。同時呢,信心要靠國家給補充上來,第一就是要明確庫存該怎麼消化和處置,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給市場明確的預期,到底糧的底價在哪裡,讓市場主體放心,市場能夠放心,如果價格足夠低,比如說剛才說按進口成本倒推,吉林省倒退1200,沒有問題,這個價格一定是放心的。國家的糧食也不可能賣的那麼便宜,所以這樣來看的話,這個信心是要靠價格來給的,第二是要解決收購主體的資金上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現在央企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國有糧企業應該帶頭收購,是央企包括中儲糧,都要考慮正常的經濟效益,不談經濟效益,只管政治,進來收購,不能造成信貸資金的單向發展,這也不是政策所鼓勵的,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入市,民營企業不活,市場化很難破除。

所以應該加大對於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而且收購貸款不能只靠農發行一家,多層次的貸款支持。

第三是要認真解決玉米加工轉化,扶持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降低產品價格使得出口退稅產生實效。到什麼時候產生實效呢?大致上來講,山東的澱粉定價,如果能夠達到1700,那麼澱粉出口肯定拉開,高峰時候的玉米澱粉出口一年50萬噸左右。中央對於地方執行的對於加工企業的補貼政策,是以肯定的態度,今天對補貼進行獎補,地方給企業補的多,中央給配套配的多。所以這樣來看,整個行業進入了景氣周期,都有錢賺,只要玉米價格下跌,肯定能實現刺激需求,保證農民收購的重要作用。

另外要切實解決飼料企業對於玉米質量的關切,庫存中的糧食,到底它買的時候很艱難,這個裡面中儲糧提出來,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來進行銷售,就能夠很好的跟飼料企業實行對接。這方面還是比較看好的。

最後是玉米收儲改革的一點思考,一是加快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按照價補分離和市場化為導向深化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市場價格機制,有利於調節種植結構、抑制進口和促進消費。第二是抓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車用燃料乙醇市場擴容時機,擴大糧食乙醇產能和使用範圍,加快消化稻穀和玉米庫存,盤活酒精產能。三是在今年的秋糧收購重壓下,重點要解決誰來取代政策性收儲主體,恢復市場化收購能力,防止斷崖式下跌風險和大範圍「賣糧難」情況出現。四建議採取減少糧食投放、儲備輪入、加大信貸支持、補貼加工收購等方式,引導市場價格預期,建立玉米價格下跌「緩衝帶」,防止 「市場失靈」

最後我的分析就到這裡,最後中秋節快到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祝大家生意興隆,身體健康,感謝大家。


推薦閱讀:

步步迷蹤,按圖索驥,撲克帶你重新讀懂嘉能可財務鏈
債務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中鋼集團倒還是不倒?
大家如何看待未來農產品B2B大宗交易平台,希望有在農業行業耕耘者給出建設性看法?
三大利空因素:懸在棕櫚油價格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TAG:大宗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