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 | 我參加了新世相圖書館第三期活動

是的,我參加了新世相圖書館第三期,抱著好奇的心態。一是想作為用戶體驗整個圖書館項目的流程;二是想看看「被檢驗過閱讀價值但很可能被忽視的書」長什麼樣子。這裡是一則個人經驗分享。

關於這個活動

圖書館第三期開始時,新世相寫的遊戲規則:

支付 129 元之後,從 8 月 1 日起,你會收到新世相圖書館 20 本精選書單中的隨機一本書。

讀完這本書並寄回給我,我會再寄出第二本書。每讀完並寄回一本,你都會收到下一本書(最多 4 本),直到這個月結束。去程包郵,回程郵費自理。

第 3 期福利:一個專門設計的「圖書漂流包」。以及,讀完 4 本書並全部寄回,可以收到全部 129 元退款。

花 4 次快遞費購買圖書館全套服務,新世相擺出了 8 個說服你的理由。從網路上讀者的反饋來看,最具吸引力的是「督促你讀書」,所以現代人到底是有多懶?

在這一期的理由中,新增了圖書社交的增值服務,打的標語是「認識有趣味有學問的陌生人」。查看了我收到的 4 本書的漂流軌跡,共經過 18 個人(包括我),其中有 6 人公開了自己的微信號

收到的一本書里,3 張閱讀紙 2 張寫著「沒看完」? Momolog

8 月份,我收到 4 本書,除去之前讀過的 1 本,讀完 3 本書,總花費 52 元。不能說全無收穫,可也不會參加第二次。如果你閱讀量不大、沒什麼閱讀偏好、又真的很想藉助外力讓自己堅持讀點什麼的話,是可以試一試的

收到的 4 本書

01/《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

打開第一個包裹時的期待感在看到書名時消散了一大半,這本《設計中的設計》怎麼著也不能算在「很可能被忽視」的書里啊。拿著這本看了不止一遍的書,我在新世相寄來的使用說明上找解決辦法。

很快看到 Q&A 里有一道題:「我之前已經讀過收到的這本書怎麼辦?」新世相給的答案是:「這本書值得你重讀。」講真,有點想翻白眼。不過,本著完整體驗項目的心態,我老老實實地寫了閱讀紙,為下一位讀者推薦了這本書,如果他沒有讀過的話。

02/《冷血》Truman Capote

寄回《設計中的設計》後,過了三天我收到了第二本書,拆開一看又是熟悉的書名。這本書最早是新聞寫作課的老師推薦給我的,選的課名字叫 Journalism as Literature,需要閱讀的書目除了《冷血》外,還有 John Hersey 的《廣島》和 Tim OBrien 的《士兵的負重》。如果你對這類書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上學的時候看的是英文版,又因為趕著交作業,讀得比較匆忙、囫圇吞棗,這回有機會把故事再順一遍也挺好的,「值得我重讀」嘛。(尷尬笑)

不過,今年心理狀態一直不太好,看這麼個謀殺案的故事其實是有些壓力的,花了將近兩周的時間才讀完。想想這世界上每天發生的新聞,如果記者都像 Capote 老師一樣花上六年時間去調查研究再整理成文,每一個故事怕都會令人毛骨悚然。

03/《 棋王·樹王·孩子王》

第三次拆包裹,終於看到一本沒讀過的書。一直想讀阿城,也有很多朋友給我推薦過,算是個機會開了頭。這本書很輕便、看起來很快,從前人留下的閱讀紙上看來,基本上都讀完了,不像《冷血》,三張閱讀紙兩張寫著「沒看完」。

阿城老師的文字很好,中文世界能把故事說這麼順暢的人真沒幾個。三個故事,相同時代背景下的三個主角,每個故事的起承轉合都似電影一般,但細看又覺得文字樸實、語句讀來有節奏感,好看。

04/《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寄物櫃》

兩個多星期前在上海,朋友蚊子說她去書展找伊坂幸太郎簽了名,我問:「他寫的推理是陰鬱的那種嗎?」蚊子說:「不會啊,他蠻陽光的。」回到北京,打開第四本書,看到伊坂的名字。這樣的巧合,是自己買書不會獲得的感受。

這本書與《冷血》有相似的地方,故事都由突如其來、毫無緣由的惡意引起,並且情節描述時都採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它們一個真實、一個虛構,照出了很多相似的部分,包括關於宗教和信仰的探討。

相比東野圭吾和道尾秀介,伊坂幸太郎實在是太溫暖了,甚至在讀的過程中有一種看日劇的體驗。整本書讀來非常順暢,是那種無聊的下午會一口氣讀完的書。

從內容上看這四本書:一本關於美、一本關於惡、一本關於善、一本關於神(?)。勉強算得上面面俱到,但實在都不能歸類為「很可能被忽略」。

讀書還得靠自己

那麼,這個圖書館項目究竟能不能「督促你讀書」?坦白說,我始終覺得讀書得靠自己。第一期圖書館活動總結寫道:

據不完全統計,3000 人每人平均用了 15 個小時的零碎時間來讀書。正常情況下,這些被用來刷新 100 次朋友圈,看到 1000 條過目就忘的消息,或者焦慮不安地無所事事。而我們成功地用它們換來了持續增加的成就感,和一些永遠不會丟掉的財富。

新世相很擅長做這類把情懷具象化的事情,情懷沒什麼不好,但不要過度陷入其中,不過只是讀了幾本書而已嘛。看了一部分網友曬出的書,都是張偉老師的口味,也很符合他對新世相的定位:「品質」、「流行」

對想參與這個活動朋友,有幾則提醒:1. 除了北京,其它地區快遞需要花費幾天時間,據上海的朋友反饋,每本書擁有的閱讀時間大概只有 2 天;2. 可能會收到主題稍沉重的書籍,心理狀況不佳的朋友要做好準備。3. 即便這些書是「100 萬讀者肯定過的閱讀品位」,你也未必會喜歡,適當降低期待會使體驗更愉悅

如果這樣一場活動,可以讓一部分人喜歡上閱讀,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了。今天的「閱讀原文」里放了一期過往節目,裡面讀到朱光潛先生的《談讀書》,文章中有段話這麼寫:

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以前的節目音質差了點兒,不過還是祝你收聽愉快。

音頻鏈接:【068 文章:朱光潛《談讀書》】在線收聽

本文首發於寞茉時間公眾號,歡迎掃碼關注。

節目微博:@寞茉時間 / 個人微博:@Momolog / 微信公眾號:momoshijianfm


推薦閱讀:

又來「4小時逃離北上廣」,新世相為何這麼不怕丟臉
一場耗資1000萬的活動背後,新世相的「護城河」焦慮
新世相「丟書大作戰」再次刷屏,背後的一些邏輯與思考

TAG:新世相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