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的看待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帶給企業的價值
"傳統行業必須進行顛覆式的創新!"
"互聯網思維的導入與否將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生與死!"
"不懂O2O的企業就沒有未來!"
"在未來不用互聯網方式來思考問題,就沒辦法在社會展開競爭。"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顛覆"、"徹底改變"、"退出歷史"、"沒有出路"、"傳統=等死"這樣一些觀點開始衝擊著我們脆弱的大腦。一時間,有些人趨之若鶩,有些人茫然無措,有些人視之為洪水猛獸,也有些人談及必豪情萬丈。
該怎樣面對互聯網思維?
要談互聯網思維,我們至少要先談兩個概念,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思維。
拋開那些刻板的定義,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互聯網?它是我們工作與生活的工具,這種工具主要應用於信息的獲得、傳遞、交互和儲存上。從單純的在互聯網上獲得信息(門戶),到人與人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交互(博客),再到已經開始的人機交互與終端交互(大互聯),互聯網這一工具正在快速的發展,並且與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結合的更加緊密。
這一工具通過兩個方面對我們產生影響,對我們影響更為深入和直接的一個方面是的信息的交互,這種信息的交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成為了信息的發布者,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是法人還是個人,你在今天發布的一則信息,不僅可以和人形成討論與分享,還可以在10年後找到這一信息及相關討論,而這些信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存在網路信號的地方都可以看見。當然,這些信息是沒有類型的限制的,包涵了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內容。沒有信息的交互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沒有商品經濟的產生,就沒有社會的形成,所以信息交互形式的更新,也必然帶動社會形態的更新。另一方面是使大量信息的獲得、處理與留存成為了可能,即所謂的大數據,人與人的信息交互是信息及衍生信息(如交互人的個人信息)產生的來源,而雲計算是處理這些信息的一個技術。
"開放、平等、協作、分享"被稱為互聯網精神。以一個開放的心態接受不同經歷、不同背景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等級,沒有權貴,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完全不用考慮是從哪張嘴裡說出來的,而每個人既是信息的發布者又是信息的獲得者,需要相互協作和分享才能使這個平台存在並發揮作用。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互聯網,歸根結底,它是供人類進行信息獲得、傳遞、交互和儲存的一個工具。這一工具的意義也正如大多數人所說,與18世紀60年代的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將會極大的促進社會形態的變化與發展。
與思考相對比思維可以理解為是人腦對意向信息內容的加工方式或方法。他與思考不同,思考的主體是人,思維的主體是人腦,思考強調的是主觀意願,而思維則更側重於思考過程中的方式、方法,這種方式、方法又不是主觀意願可以獲得的,是需要長期的經歷和沉澱的。我們可以讓自己主動的去對某一事物進行思考,而思考結果的不同卻是由思維方式決定的。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是李彥宏首次提到的,他說,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從此以後,這個詞語開始在中國企業界盛行。也就是說互聯網思維所針對的對象是企業,而這一詞語所引發的震動也是發生在企業界的。所以,我們通常所指的互聯網思維,主要是指人們在使用互聯網這一信息工具的過程中,或者是基於互聯網本身的特性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企業"這一"意向信息"進行加工的方式、或方法。這算是對"互聯網思維"所做的一個定義吧,可這些方式、方法究竟是什麼卻不能在這一定義中得到答案。
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雷軍給出的答案是:專註、極致、口碑、快。
個人比較認同的是和君諮詢的趙大偉老師給出的"獨孤九劍":包括: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他對這幾大思維是這樣解釋的:
用戶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因為,互聯網消除了信息不對稱,使得消費者掌握了更多的產品、價格、品牌方面的信息,互聯網的存在使得市場競爭更為充分,消費者"用腳投票"的作用更為明顯,消費者主權時代真正到來。
簡約思維,是指在產品規劃和品牌定位上,力求專註、簡單;在產品設計上,力求簡潔、簡約。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消費者的選擇太多,選擇時間太短,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而轉移成本太低。簡約思維要求我們專註,因為少即是多,而簡約就是美。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好產品是會說話的,是能夠自傳播起來的,因為"一切產業皆媒體","人人都是媒體人",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好產品自然會形成口碑傳播。尖叫,意味著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除了產品本身,服務及其他產品周邊的體驗,也同等重要,在服務環節,也要做到極致。
迭代思維,就是從小處著眼進行持續不斷的創新與完善,其本質思想是"快"。即便在規劃中有一個很完善功能的產品,但是要實現所有的功能是需要時間的,那麼就先以時間為導向,先把產品推出來,然後在逐漸完善,這就導致了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對互聯網產品來說,其換代的成本相對來說是很低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不確定是否能夠完全體現趙大偉老師的觀點。)
流量思維,"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
社會化思維,社會化指的是人與社會的適應過程,在這裡趙大偉老師更側重的應該是人與社會或者是人與人之間(或者說企業與社會及企業與人之間)的交互過程,而社會化思維就是指企業要更深入、更及時的與消費者進行互動與溝通,或對社會化的網路載體在生產、銷售、渠道、傳播等領域的應用。(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因為趙老師只是舉了一些例子來進行說明)。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大數據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用戶在網路上一般會產生信息、行為、關係三個層面的數據,比如用戶登錄電商平台,會註冊郵箱、手機、地址等,這是信息層面的數據;用戶在網站上瀏覽、購買了什麼商品,這屬於行為層面的數據;用戶把這些商品分享給了誰、找誰代付,這些是關係層面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沉澱,有助於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海量用戶和良好的數據資產將成為未來核心競爭力。
平台思維,趙老師認為平台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其觀點應該是主要側重於平台意識的覺醒或建立,主要包括了三個層面:一個是建立企業生態圈打造一個事業平台,一個是對於一些小企業而言要善於利用現有的公共資源平台,一個是對企業自身而言,要讓企業成為員工的發展平台。
跨界思維,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純物理經濟與純虛擬經濟開始融合,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經無孔不入,零售、製造、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和思考:
1、移動說,搞了這麼多年,今年才發現,原來騰訊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2、瑞星殺毒收費,360殺毒進來全部免費,讓整個殺毒市場翻天覆地。
3、機場,不能夠是一個娛樂場么?不可以成為最重要的社交中心么?
4、酒吧還是酒吧么?咖啡廳還喝咖啡么?酒店就是用來睡覺的么?餐廳就是用來吃飯的么?美容業就靠折騰那張臉么?肯德基可不可以變成青少年學習交流中心?銀行等待的區域可以不可以變成新華書店?飛機機艙可不可能變成國際化的社交平台?
與以上九大思維相對應,趙老師還提出來對應的20條法則,並將這九大思維20條法則在企業的產品線設計、產品開發、品牌定位、業務拓展、售後服務等企業經營所有環節的應用提出了指導意見。
至此,算是對"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做出了比較系統的梳理。
互聯網思維有什麼用?
互聯網思維之所以在企業界產生如此的震蕩,主要是因為他確實成就了一個個的創富傳奇,而那些所謂的傳統企業也確實在面臨著這些互聯網思維成就的企業的巨大衝擊。我們來看幾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例子吧!
有一個毫無餐飲行業經驗的人,他開了一家餐館,菜品只有12道,在北京只有兩家分店;僅兩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所在商場餐廳評效第一名, VC投資6000萬,估值4億元人民幣,這家餐廳是什麼?是雕爺牛腩。雕爺牛腩有什麼特色? 只有12道菜,花了500萬元買斷香港食神戴龍牛腩配方;每雙筷子都是定製、全新的,吃完飯,筷子和牙籤放入一個精緻的紙套,還可以帶回家;專用牛腩面碗,還有發明專利,上方很厚重,端著手感好,對著嘴喝湯的地方則很薄、很光滑,嘴感好;每個月都會更換菜單,如果粉絲認為某道菜不好吃,這道菜就會在菜單上很快消失;老闆每天花大量時間盯著大眾點評、微博、微信,針對菜品和服務不滿的聲音,立刻回饋;開業前燒掉1000萬搞了半年封測,期間邀請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們免費試吃;製造話題:韓寒攜老婆到店吃飯,因為沒預約而被服務員婉拒;不讓12歲以下兒童進入;邀請蒼井空到店,被微博大號"偶遇"並發微博。
還有一個淘寶品牌,2012年6月在天貓上線, 65天後成為中國網路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十一"創造了日銷售766萬的奇蹟,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單月銷售額超過2200萬;至今一年多時間,累計銷售過億,並再次獲得IDG公司600萬美元投資。這是哪個品牌?這是三隻松鼠,三隻松鼠為什麼能夠成長這麼快?我們從側面看一下,看看三隻松鼠貨品包裹,除了堅果,不能吃的有哪些?卡通包裹,一個帶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開箱器;快遞大哥寄語;堅果包裝袋;封口夾;垃圾袋;傳遞品牌理念的微雜誌;卡通鑰匙鏈,俘虜用戶心的小玩具;還有濕巾。
有一家我們很熟悉的企業,創業僅三年。2011年銷售額5億元;2012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上半年銷售額達到132.7億元,預計全年銷售達到280億元,有可能突破300億元;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100億美元,位列國內互聯網公司第四名。這家企業就是小米。小米,3年時間,估值100億美金;聯想,30年時間,港股市值100億美金;諾基亞,擁有140多年歷史,目前市值146億美金。從這個意義上講,小米應該算是一個商業奇蹟。沒有互聯網,是不可能實現的。雷軍說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參與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
這幾個案例同樣是來自和君諮詢趙大偉老師的分享,他們都是互聯網思維下的產物,也無疑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中最基礎的思維方式,沒有了用戶思維其他思維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當然,用戶思維在這幾個案例中的表現也都是比較突出的。雕爺牛腩無論是從產品研發(食神配方)、到食材(有機稻米等)、到就餐工具(專利碗)、到就餐環境、再到服務(免費茶、微信預約等)都是圍繞著用戶體驗而開展的,並以用戶角度和所能形成的感受對這些方面加以設計;三隻松鼠的垃圾袋、濕巾、玩具、包裹等,也是同樣的道理,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是以用戶為中心來創造用戶在下單、收到包裹、打開包裹、使用產品、使用產品後等各個環節的感受的;小米手機是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的,在沒有小米之前,消費者要想買到一部既便宜又有面子的手機幾乎是沒有選擇的,而小米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
極致思維也是這幾個案例中最為鮮明的一個特點。雕爺把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茶分男女,高檔優質,免費續杯,米飯選取的是稀有的有機稻米,免費續,製作精美,只用一次的筷子,考慮到人們喝湯習慣的碗,這一切都是一種極致;三隻松鼠也是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而這其實又是用戶洞察的某種極致,雖然用戶購買的是一袋堅果,但是用戶並不需要一袋堅果,他的嘴才需要,所以就需要垃圾袋和濕巾,甚至用戶需要的不是一袋堅果,而是一段令自己愉悅的時光;小米手機把價格做到了極致,同等配置的手機大品牌要3000多,普通的國產品牌至少也要1000多,而它只要800塊。(雖然小米並非完全靠低價取勝,但其對價格控制的極致化無疑是很關鍵的一步。)
此外,迭代思維在雕爺和小米中體現的也很明顯,只有12道菜,但持續更新,小米手機每年都會推出各種新品,從紅米到NOTE,再到米UI,從未停止過更新;流量思維,也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雕爺的話題製造,小米的米粉經濟;社會化思維,典型表現就是互聯網工具的使用,當然也是這幾家企業成功背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簡約思維則在雕爺的12道菜,三隻松鼠只做堅果中得以體現。等等吧,如果詳細分析,這幾個思維方式都能在企業中找到某些點和其對應。
說到這裡,互聯網思維對於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和以其強勁的勢能對"傳統企業"的衝擊應該也就不難理解了。
互聯網思維是怎樣對企業發生作用的?
要想探討一種思維究竟是怎樣對一家企業發生了作用,我們是逃不開對"企業"這一概念的理解的,而互聯網思維本身也就建立在"企業"這一"意向信息"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更該思考,什麼是企業,企業的價值和意義在哪?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看,人類從最初的左鄰右舍的物物交換,到一般等價物及特定交易場所即市場的出現,再到專職進行商品收購然後到市場進行銷售的商人的出現,再到專職生產某些產品然後到市場上進行銷售的企業的出現,其背後都在遵循著一個原始而簡單的法則,即:創造價值--價值傳遞--價值轉換,實現價值的轉換是企業的經營目的。原始的人類從山上採摘了野果,其採摘的過程就是在創造價值,自己吃飽後剩下了,而鄰居家沒有野果而他們又需要一些,於是就把剩下的野果給了鄰居,這是價值的傳遞,鄰居收到了野果當然很高興,但是不能白白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啊,於是鄰居又把自己做的石斧回送了回來,這就實現了價值的轉換。這一法則回到發達的現代社會也同樣是適用的,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創造價值、價值傳遞,從而實現價值的轉換。如果拋開這三個點,企業也就不存在了。
剛剛所提到原始而簡單的法則中離不開"價值"這兩個字。對於這兩個字的理解有這麼兩種觀點:一種是我們從小就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它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而作為一種商品的屬性,其大小取決於生產這件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簡單來理解就是在生產這一產品的過程中企業越費精力、越花時間其產品的價值就越大。另一種觀點是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中認為物體的價值就是該物體在一個開放和競爭的交易市場中的價格,因此價值主要決定於對於該物體的需求,而不是供給。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即價值不是取決於我做了什麼,做的多少,而取決於需求方的多少和對於需求方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
馬克思更強調價值主體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即主觀努力,雖然其將價值又分為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以解釋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但仍然很難解釋一些現象。在這種觀點下,也就是說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具備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再通俗的說就是,我的這件商品可能沒有人買,但是他是有價值的。這讓我想起了藝術品,因為很多藝術家都會持有這樣的觀點。仔細分析還是有很多不妥之處。藝術品之所以被人需要是因為人們要滿足思想的升華和精神的愉悅,如果一件凝結了藝術家的無差別的社會勞動的藝術品,別人不能從中獲得思想的升華或精神的愉悅,那麼它對於其他人就是沒有價值的,藝術家之所以認為它是有價值的是因為他自己能夠從中獲得思想的升華和精神的愉悅,當然,他對於勞動的付出這件事本身也可能是使其感到滿足和愉悅的原因,那麼這件藝術品只對於藝術家而言是有價值,其價值的傳遞和交換是在其自身完成的,和別人無關,也就是和社會無關,所以它是不具有社會價值的。
如果對價值本身的理解,我們可以達成某種共識的話,那麼互聯網思維對於企業所產生的作用,就是滲透在創造價值、價值傳遞和價值轉換這一過程中的。
既然價值是取決於對用戶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那麼我們拋開用戶而做的所有的思考是不是都是沒意義的?所以,用戶思維成為了互聯為思維的核心,用戶思維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前提,脫離開用戶就談不到價值的創造,企業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大數據思維是了解用戶的手段和工具之一,用戶思維強調了解用戶,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以其思維思考問題,而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應用給企業了解用戶提供一條重要的通道,但也僅僅是通道之一。
簡約思維、跨界思維和極致思維是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專註於某一特定的領域是我們的傳統智慧,也只有專註於特定的領域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也只有做到極致才能真正的滿足用戶的需求,即產生價值,甚至是給用戶帶來驚喜。跨界思維相對於簡約思維而言是創造價值的另外一條途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和平台思維又有某些契合,即原本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整合而呈現出一個新的平台,當然這一平台的產生是以用戶為中心而開展的,這一平台所創造的價值即是對用戶而言的"便捷"、"舒適"或"可靠",即在一個平台上滿足了在兩個或多個平台上才能滿足的需求,而這對於用戶體驗來講,無疑又是另外的一種極致。對於極致的追求是一個企業在產品層面最為根本的追求,因為能夠生產出能夠給客戶帶來驚喜的產品才是一個企業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是在充滿泡沫的資本時代這也是一個不容顛覆的道理。
迭代思維是企業保持價值或價值再創造的一種方式。企業通過一定的技術,生產了一種產品,而這個產品可以滿足用戶的某些需求,從而使企業實現價值的轉換,在這一過程中,用戶的需求在無限的發展,一個需求被滿足,另一個需求就會產生,是無限循環下去的,需求無止境,那麼產品的更新自然無止境。只是這裡面可能有一個概念還需要澄清,就是迭代的是具體的產品,而生產產品的技術可能不會消亡。對於一個曾經出現在自己生活中滿足了自己某些需求的技術是很難在生活中抹掉的。比如膠捲可以消失,但人們對於留存圖像的需求不會消失,所以成像技術卻一定不會消失,只能向前發展;DVD可能消失,但是人們對於觀影娛樂的需求卻不會消失,所以音像存儲和播放的技術也不會消失,它只能轉化成其他的方式而存在,而隨著需求的發展而發展,比如家用電腦的硬碟和播放器。企業對於用戶的價值實現方式是通過技術,而產品只是這一技術的載體。所以說,迭代思維所主張的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是保持企業所持有的技術的價值不變的一種方式,也就是保持價值的一種方式。但是,每一代新產品一定會有新的技術的應用,也才會有更多的滿足人們需求的功能的出現,這種迭代才有意義,所以,隨著產品的每一次更新,其技術也在發展,隨著技術的量的積累最終必然會導致質的突破,這也就創造了新的價值,而這又是一種價值的再創造。
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和平台思維是為價值傳遞提供了思路。流量思維是抓住眼球,社會化思維是進行互動溝通,而平台思維則是為這種互動溝通創造載體。企業生產出了對用戶來說很有價值的產品,但是用戶並不知道有這麼一款產品,這對企業和用戶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所以企業要做的事就是把這種價值傳遞出去,具體的傳遞方式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把產品的價值送到用戶的心裡,使其知道有這麼一款產品存在,並準確地知道獲得它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這是傳播的問題,另一種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面前,使其想得到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因為市場上聲音的嘈雜,所以首先要做到有人聽你說,所以流量思維是進行價值傳遞的前提,也僅僅是一個前提,沒有人聽你說話,當然你想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但是,當有人聽你說之後,你要說什麼和怎麼說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溝通不是單項的也不是居高臨下的,所以社會化思維所包含的互動性和及時性又是進行價值溝通的基本原則,平台思維在這個角度上的闡釋可以是注重溝通渠道和方式的創造,而這又是進行價值傳遞的保障。
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工具在價值傳遞的過程中當然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作為一個信息平台,還可以充當產品銷售的平台而存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又不能完全孤立的來看待各個環節。因為用戶或潛在用戶在任何一個地點、任何一個方式、從任何一種渠道所接收到的和產品有關的任何一個信息,也就是消費者的眼之所見、耳之所聞、手之所感都可能會使其產生對產品的評價(這些信息當然包含了廣告信息,用戶評價,銷售渠道所獲得的信息,企業員工所獲得的信息,相關專家或行業內所獲得的信息,產品包裝,等等等等),如果其接收到的信息是混亂的或相矛盾的,那產品對其的價值也將被大打折扣,只有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其內在的需求,才會使其心之所動。那麼流量思維和社會化思維也需要在各個具體環節予以體現,比如在銷售終端的包裝也要考慮到吸引眼球,終端營業員的溝通也要考慮到互動,等等吧。
如果實現了價值的有效傳遞,那麼最終實現價值的轉換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們所感到興奮或恐懼或迷惘的"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針對企業在創造價值、價值傳遞和價值轉換這三個環節所起的作用,而這三個環節又被稱為"商業模式",是從商業誕生那天開始便存在的了,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企業在未來的競爭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互聯網思維對於企業的作用,其實質是對商業模式的設計和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企業該如何使用互聯網思維?
首先,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互聯網思維是人腦根據互聯網特性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方法,它是一種思考工具;而互聯網是人們進行信息獲得、傳遞、交互、存儲的一種工具,它是一種信息工具。不一定是使用了這個工具,就具備了互聯網思維,具備了互聯網思維的也不一定是在使用這一工具。如果非要把企業劃分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那麼從事互聯網的企業不一定就具備了互聯網思維,而在所謂的傳統企業里也不一定就沒有互聯網思維。當年帶著鞋套進屋的海爾和依然紅火的海底撈作為傳統企業就通過客戶服務把客戶體驗做到了極致,而現在的一些視頻網站卻還是通過傳統的前向收費(付費收看)和廣告收入來進行運營的。
很多企業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開啟了企業的互聯網化之路,開通或開闢電子銷售渠道,建立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平台或在線客服等溝通、服務方式等,但是,有很多企業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微博、微信的關注量小,互動性差,對於企業想要達成的目標的貢獻率低,成了名符其實的雞肋,放棄吧,覺得在互聯網時代確實是一個發展方向,堅持吧,耗費人力物力又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其實,我們所指的互聯網思維的應用並不是企業要開通官方微博或官方微信等社交媒體,也不是指企業要上一個電子商務平台。因為這些僅僅是互聯網思維的表現形式之一,並不是互聯網思維應用的核心,因為其商業模式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而這些具體的措施也就自然而然的流於形式了。
企業也被稱為法人,其實質是"人"的延伸。就像摘果子的那戶人家,他們最初是這家的男主人上山去摘果子,然後把剩餘部分給到了鄰居而換來一把石斧,他用石斧作為工具上山去摘更高處的果子增加了產量,這是個人行為的階段。隨著這種交易的發展,他發現他一個人摘不到那麼多的果子了,於是就招募了同部落的其他幾個人幫他摘果子,隨著果子數量的增加,他們又有了分工,有的專門去發現哪些地方有果子,有的專門負責摘,有的專門負責去交換,這就形成了最初的企業,那麼這些人共同組成的這些行為只不過是當初個人行為的群體化。也就是說由很多"個人"參與的"法人"的群體行為也要體現出個人化特徵,只有體現了這一特徵,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法人"。所以任何一個企業都應該是由這些系統構成的:專業系統(發現果子和摘取果子的能力)、作業系統(摘取果子的行為及保障)、營銷系統(交換果子的方法和技巧)、文化系統(每個人在選、摘、賣過程中的相處之道)和管理系統(人員的分工--組織建設;產量和交換的保障--項目管理;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則--行政管理;選人、用人的原則--人力管理等)。這些系統可能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和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等"硬體"配備相類比,但是僅僅具有這些系統"人"還是不能從事正常的生產生活,企業要運轉也一樣,所以企業至少還需要建立"信息流動系統"、"動力轉換系統"和"資金流動系統",正如"人"需要有"神經系統"和"血液流動系統"一樣。如果企業缺少了這八大系統,或這八個系統不能協同發展、有機運行就很難保證這樣一個群體所做的事情的"個人化"特徵,這也就失去了企業存在的最根本的意義,也就不能稱為是一家正常的企業了。這是我們考慮互聯網思維應用的前提之一,是屬於意識層面的準備。
互聯網思維的應用歸根結底是為了企業實現其價值轉換,那麼企業為什麼要進行價值轉換,企業的價值又轉換成什麼了呢?還是從那個果子來說吧。採摘果子的那戶人家自己吃飽了,酸酸甜甜的,飽飽的,很滿足的樣子,可果子放的時間長了會爛掉,他們又沒有能力在它爛掉之前再吃一頓,而隔壁鄰居家卻在餓肚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好吧,送給他們吧,這就產生了最初的物物交換,這種交換實質上是自己的滿足感的一種傳遞,自己很享受的一種狀態也希望別人可以獲得。回到現代企業,企業的存在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獲得利潤之後呢?比較普遍的做法是用於擴大再生產(或者說用於企業的發展投入),生產擴大了以後呢?當然是獲得更多的利潤,然後呢?呵呵!如此下去,可能很多企業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獲得利潤了。其實,企業獲得利潤後用於擴大再生產是想把那種滿足感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東西,而利潤的獲得只是這些行為的副產品。所以,企業進行價值轉換的根本目的在於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樣的話看似宏大的遙不可及,其實細想想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的意義不也就是這麼回事嗎?喬老爺說要改變世界,我們也確確實實的被其所改變了。這就是企業願景的由來。一個沒有正確的、清晰的願景的企業是用不會互聯網思維的。這是互聯網思維在企業中應用的前提之二,也是進行商業模式設計的前提。
當企業可以成為企業了,也具備了自己的理想和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意志,那麼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實現這一理想的問題了,這就是商業模式所解決的問題了,而互聯網思維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也正是發生在這個領域。
《商業模式新生代》一書將商業模式劃分為以下九個構造塊:客戶細分(我到底要滿足哪些人的需求?)、價值主張(我到底能解決他們哪些問題、滿足哪些需求?)、渠道通路(我如何向他們傳遞這種價值主張?)、客戶關係(我要和他們保持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收入來源(我們的利潤是如何產生的?是誰在付費?)、核心資源(我憑什麼可以為客戶提供那樣的價值?)、關鍵業務(如何保證這一系列模式得以正常運轉?)、重要合作(為了想客戶提供那樣的價值我還需要向社會獲得哪些資源?)和成本結構(完成一系列運作我們需要花多少錢?)如果將這九個構造塊的順序稍加調整,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路和客戶關係。以客戶為中心構建企業及產品的價值,從而對細分客戶形成自己的價值主張,然後通過特定的銷售渠道將產品呈現在客戶面前,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或貫徹、或建立、或發展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如果能夠在這個層面補充進"溝通方式"(用於價值認知或客戶關係的建立及保持)的話,那麼就可以和我們之前所說的,企業通過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分為價值認知和產品購買兩個方面),從而實現價值轉化的結論相符。對於企業的影響通過上面的分析也主要發生在這個層面。我們可以把這個層面叫做商業模式的價值鏈設計,這是進行商業模式設計的第一步,也是互聯網思維(用戶、極致、簡約、迭代、流量、平台、跨界、社會化、大數據)對於企業價值最大的一步,因為其影響主要發生在這一步。
第二個層面是"核心資源"和"重要合作"。企業對於所提出的價值主張有哪些內部資源可以支撐,能支撐到什麼程度,還需要獲得哪些社會資源,該如何獲得,這些資源可能包含了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等,但不限於此。這些問題的解答直接影響到這個價值主張的實現。如果企業的價值主張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企業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是企業進行商業模式設計的第二步,我們就把它叫做價值支撐設計吧。在這個層面互聯網思維的主要體現是"平台思維"與"重要合作"這一項的對應。
第三個層面是"收入來源"、"關鍵業務"和"成本結構"。收入來源可以理解為營利模式的設計,成本結構的設計也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一個必要元素,雖然重要,但理解起來並不複雜。關鍵業務,也就是如何保證這一系列模式得以正常運轉,卻包含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個企業應該具備的八大系統(專業系統、作業系統、營銷系統、文化系統、管理系統、信息流動系統、動力轉換系統和資金流動系統)缺少這些系統相互配合的有機運作,這一系列模式就難以正常運轉。這是企業進行商業模式設計的第三步,我們把它叫做運營支撐設計。互聯網思維在這個環節中的應用就稍顯欠缺了,只能將平台思維中對於企業內部的含義,即把企業打造成員工實現個人價值的平台,應用於管理系統中的組織建設部分。如果把企業作為主體來考慮其對外的市場行為時,其創造價值然後進行價值傳遞,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實現價值轉換,但是對於企業內部來說,企業對於價值的運營支撐是實現其價值轉化的保障。
這三個方面在頭腦中的理解上是遞進式深入的關係,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可能是互為支撐的。企業可能是根據現有的運營情況和資源情況,從而確定的了自己的價值主張,反過來在價值主張的指引下再去整合資源、完善運營系統,從而使價值主張更有力量。
說到這裡,對於我門上面提到的,有些企業明明運用了社交媒體,但是卻成了雞肋的原因也就很明了了。比如,一個企業開通了官方微博,想在社會化思維的指導下做好客戶溝通,也投入很大的力度,招聘了專人進行微博維護,甚至請了網路策劃公司來做培訓,但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微博是一個社交媒體工具,這個工具能夠發揮作用的第一前提是有人對我們進行"關注",第二前提是關注我們的人對我們的信息進行轉發,那麼人們為什麼在一個自由、自主的世界裡關注我們呢?除了我們這個賬號能夠帶給他自身一定的價值以外,沒有其他原因,我們的賬號對他有價值的基礎是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對他有價值,如果人們對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根本就不感興趣,我們卻在微博上發些什麼早安問候、晚安問候、產品信息、功能介紹、促銷活動什麼的,和他們有關係嗎?他們為什麼要關注呢?又憑什麼去轉發?當然,人的需求有很多,有娛樂的需求、有學習的需求、有滿足好奇心的需求等等,問題是,我們拋開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也包含客戶關係的維護)滿足他的那些需求對自己有什麼用?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當然不是自娛自樂的去買粉,而是在於價值鏈的設計。這一社交媒體工具還具有互動性、及時性等特徵,這也是這一媒體可以聚集那麼多用戶的原因,如果我們不能與客戶進行及時的互動,只把他當成平面媒體的電子化,那麼這個媒體就失去了意義,用戶也不會關注我們。如何把企業內部和客戶相關、被客戶需求的信息及時、有效的釋放出去並實時針對用戶的問題進行回答和互動,對很多正在使用微博、微信的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了吧?因為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流動、加工、處理可能都是一個問題,對一些問題的觀點、決策、舉措也不盡一致,專職的微博運營人員如何能全面、及時的獲得信息,如何能迅速的做出能夠代表企業觀點的判斷和決定?是企業內部一個複雜的問題,是在運營支撐部分要解決的問題。
綜上,企業對於互聯網思維的應用應該首先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思考:一、企業的願景是什麼?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那麼別人給我們什麼都可能是不對的。想要成為什麼,才會產生需求;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價值,即我的價值鏈應該是什麼樣的;三、我現在的資源能夠支撐起那樣的價值,我還需要具有哪些資源,該如何去獲得,即我的價值支撐是什麼;四、我的利潤從哪來?為了保障資源的獲得和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個怎樣的運營體系?為了支撐各種體系的運轉需要多少成本,成本從哪來?
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離不開對環境因素、自我因素、對象因素、競爭因素的多維度思考。 確定一個願景、確定核心價值、確定核心資源、確定運營體系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思考而得出相應的答案,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社會形態的變化也正是我們對於環境因素的理解結果,互聯網所帶來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思考也應該是對"對象因素"的更深刻把握,傳統企業所面臨的危機也正是新型企業所帶來的競爭關係的改變,而所做的一切的思考,都不能脫離開自己的實際情況。
互聯網思維是思維的一種,可以解決企業的很多問題,但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或許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導入更多的思維方式併合理的使用。
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舊"時代
在工業社會,因為用戶的需求量特別巨大,需求的種類也特別豐富,所以形成了注重生產效率的、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工業化生產滿足的是大多數人的大多數需求,標準化是其特徵,而個性化的缺失總會使一些人的一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在互聯網社會,人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來思考問題,逐漸也就產生了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個人需求,這為商業社會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動力。也同樣是在在互聯網社會,因為信息的開放,所以使企業的生產資源和技術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調配,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為滿足人們更加個性化的需求提供了基礎。於是,以個人需求為中心,追求個人極致體驗的商品價值觀開始凸顯出來。
從價值傳遞的角度來說,在以往的工業社會,有很多企業是藉助了時間差和空間差的所產生的信息不對稱而得以生存的,可互聯網這一工具消滅了這類企業得以生存的基礎,互聯網對於信息的處理卻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使信息無限的接近最真實的樣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到價值的有效傳遞,就只能讓我們自己真實起來。
使商品對任何一個消費個人而言是有價值的,是能給他帶來改變和驚喜的,難道不是事情本來的樣子嗎?在傳遞商品價值的過程中是真實的,是值得信賴的,難道這不是事情本來的樣子嗎?企業要專註於自己的價值創造而非慾壑難填的唯利是圖,難道不是事情本來的樣子嗎?企業著力於運營系統的打造以使其具備個人化的特徵,難道不是事情本來的樣子嗎?企業應該系統的、有序的、遵循規律的以真實實力參與到市場行為中而非支離破碎的赤膊拼殺,難道不是事情本來的樣子嗎?是一種浮躁的心態催生了大工業時代的到來,現在又以一種浮躁的心態在對待互聯網時代的逼近,而一個時代終究要被另一個時代所代替。
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是原本就已經存在,但是卻與我們闊別了很久很久的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歸來。
PS:再度審視互聯網思維,再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騰訊是怎樣成為移動的競爭對手的?。
2、瑞星殺毒收費,360是如何通過免費而幹掉瑞星的?
3、機場,因為什麼才可能成為一個娛樂場或社交中心?
4、小米的成功真的是雷軍所說的因為兜售的是"參與感"嗎?歸來: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價值思考新浪微博@我叫尚君首先要懂得互聯網是什麼?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時代新的玩法,社群的廣泛應用傳播。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新的玩法,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靈藥,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
推薦閱讀:
※建築設計行業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是怎樣的?怎麼實現?
※淺談傳統家居市場的互聯網轉型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辦一份報紙?
※如何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結合?
※要怎麼樣才能具備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