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先生: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

如何評價楊永信? - 王威的回答

事情的起因來自國師的這個回答,看完後我毫不猶豫點擊了反對+沒有幫助。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師的這篇文章從頭到尾,對於網癮與沉迷網路孩子的認知都是錯誤的,下面我將從每一個段落開始分析,指出問題所在。

注意:我不會罵人,也不會人身攻擊,我只講點道理。

作為一個開過中國第一批網吧的人,我想我有一點點的發言權。

而且,我得聲明一下,我的這個答案,大家肯定是非常不喜歡的。

我明知道大家不喜歡,還是寫出來。

我開網吧的年代,最初不流行什麼網路遊戲,即便有,也是文字mud。

一大群小孩子都在玩單機,最早的紅警,簡直火爆,我也愛玩。

我是第一批開網吧的人,那時候,每小時的網費是十五元。

後來到了我關網吧的時候,前往北京的時候,已經是一小時兩元。

網吧最初是無監管的野蠻生長。

在小地方開網吧,有很多破事,就是各個部門都能找個名義,對我們敲詐勒索。

當然,這些事情,我們不提了。

最初的網吧,根本沒有什麼網癮之說,確實有很多未成年的小孩子通宵,但也是偶爾打一兩天。

單機遊戲沒有網路遊戲那麼變態。

網吧開始性質出現變化的時候,是在於一大堆網遊的出現。

我個人玩過一兩個之後,都差點沉迷。所以至今,我都對任何網路遊戲敬而遠之。

我能接受的遊戲,都是單機版的。

網路遊戲,是會異化一個少年人的。

於是國家出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

暫且不提王先生作為網吧負責人違反規定讓未成年進入網吧這件事,就來談談 「 單機遊戲 「 是否真的沒有 「 網路遊戲 」 那麼變態吧。

青少年沉迷遊戲和網路,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由於遊戲自身的設計問題,也就是常說的沉浸理論,第二點就是由於青少年本身的心理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

沉浸理論的根本,在於遊戲本身具有 」 挑戰與技巧的平衡 「 ,「 清晰的目標與回饋 「,「 知行合一 」,「 全神貫注 」,「 潛在控制感 」 ,「 自我意識迷失 」,「 時間扭曲感 」 ,「 以自身為目的的體驗 「 這八個要素,而這八個要素沒有一個是網遊才具備的特徵。

也就是說,青少年能不能沉迷遊戲,並非由遊戲本身是」 單機 」 或者 「 網遊 」 來決定的,而是由遊戲本身設計和沉浸效果來決定的,好玩的遊戲(比如我的世界)哪怕沒有網路也會有孩子沉迷,不好玩的網遊擺在孩子面前孩子都不會沉迷。

因此得出結論:異化青少年的不是網路遊戲,而是遊戲本身能帶來的快感,與未滿足的心理發展需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目標也是解決上述兩個問題,而不是抓著 」 網路遊戲 」 四個大字不放手。

PS: 未成年人保護法也不是因為網路遊戲才推出的好嗎。

但是大家知道,這種事情,在多年前,在小地方是沒有什麼束縛力的。

而我是網吧老闆,基本上都是員工打理,自己有時間就出去各種喝茶,各種玩兒,各種讀書。

直到有一天,我也在網吧當班的時候,有一個孩子的母親,直接對我下跪,求我放過她的孩子。

而她的孩子,其實我挺面熟的,是個很清秀的孩子,說話也挺機靈的。

一個縣城,地方很小,這孩子的母親,說起來,拐幾個親戚也是認識的。

我當然是大吃一驚,當然是請她上座,聽著她一把鼻屎一把淚的娓娓道來。

她的家庭還算富裕,孩子成績以前一直不錯,她也很開心。

但是只從孩子迷戀上網之後,一切都變了。

這樣的故事,很常見。

這樣的母親,很容易理解。

她還得上班,她沒法每天監督著孩子。

可是,她能放任一個聰明的孩子毀掉自己的一生嗎?

在我們那個時代,競爭多麼激烈啊。

上個重點高中,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更不用說讀大學了。

而那個母親所有的願望,當時並不是說要他的孩子讀上大學,記住那是十幾年前。

那個母親卑微的願望,僅僅是孩子讀上高中,從而能在日後就業上保持一點點的優勢。

所以,我下了嚴令,日後再也不准許這個孩子到我的網吧上網。

但是,有用嗎?

過一段時間,我去同行的另一家網吧,找對方的老闆閑聊的時候,赫然發現他的身影。

網癮,這東西。

對於某些意志力強大的人,不構成任何問題。

但是,對於多數普通人而言,特別是未成年人而言,基本上毫無招架之力。

我們的這個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不是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可以用福利養一個人不上班不工作一輩子到死到老。

但是,在我們這個國家,一個少年如果在少年時代,讀書沒能讀好,這輩子基本上就算是廢了。

這輩子,他將遇到的人生坎坷是可以想像的。

第一,我贊同王先生的觀點,對於沒有特別天賦的孩子來說,讀書確實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您所說的 」 網癮這東西,對於意志力強大的人不構成任何問題 「 這句話,欠妥。

剛剛我說了,孩子沉迷遊戲或者網路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由於自身的心理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下面我就來談談這個 」 心理發展需求 " 究竟是個什麼玩意。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需求發展理論 ) 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東西,需求對於人類來說意義在於只有當需求產生後,行為才能有足夠的動力進行支撐,而需求的層次也是層層疊加,只有當實現下層需求後才能實現上層需求,只有不斷去用行動實現需求後,人才能達到自我超越。

( 上圖為網路遊戲行為的心理需求編碼表)

但是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環境與現實因素的影響,往往不能實現心理發展的需求。比如上圖中的 「 做首領 」 這一需求,絕大多數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就不能滿足。在繁重的課業需求與忽視的家庭教育中,他們的心理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矛盾與壓力感,焦慮感,在負面情緒體驗的影響下就會產生不良行為,比如沉迷網路。

如果把正常滿足心理發展需求的東西比作綠色食品,健康食品,那網路就是他們在沒有健康食品的時候為了填飽肚子所不得不選擇的速食麵(網路雖然能滿足需求但沒有現實回饋),孩子越是吃速食麵身體越是不好,越是身體不好越是只能用速食麵 來補充不全的營養,最後陷入一個死循環。

事實上這樣的不良行為本身已經不是 「 意志力不堅定,自控力差 」 這麼簡單了,就好比把你丟進沙漠里,沒有吃沒有喝還要求你不去喝水,可能嗎?顯然不可能。在青少年的成長範圍中亦是如此,我們不應該去用所謂的 「 意志力 」 刻意剋制正常的需求,這樣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只有去用健康的方式滿足需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出現楊永信這樣的人,我理解。

他對於哪位下跪的母親而言,簡直就是恩人,就是救星了。

我不想說楊永信是好人、壞人,這毫無意義。

他是社會需要才存在才發展出來的產物。

為人父母的,誰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上學,十幾個小時耗費在網吧呢?

平心而論,如果我有孩子,我也不能。

可是,要教訓孩子,說話不聽的時候怎麼辦?

打,我是下不去手,多數家長也下不去手。

就算動手打孩子,孩子的網癮能戒斷嗎?依舊不能。

這種痛苦,不是為人父母,無法體會。

楊永信之所以引起爭議,太正常了,他處於一種灰色的地帶,這對於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

這個話題當然會引起熱議。

但實際上,整個社會和國家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新一代網癮。

還沒有博弈出法律法規。

根據目前法律法規而言,只要取得監護人的授權,楊永信的做法並不算全然的違反法律。

這是一個全新而又模糊的領域。

囚禁一個人,侵犯孩子的生命健康權等等,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真正違法呢?

家長是否追究,如果家長不追究,國家政府是否接管治療孩子網癮問題?

也就是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個充滿古怪自由而野蠻生長的國家,全國各地發生各種稀奇古怪的實驗。

如果是前三十年的極權社會,大家連上網都不可能啊。

而在今天,上網上多了出現了網癮人群,以中國13億的體量,隨隨便便都是幾百萬的數字啊。

在這個問題上憤慨的人,多數沒有網癮,根本不理解網癮是怎麼一回事。

有網癮的人,是沒時間逛知乎的,寫答案的,他們啊一起床就上網,然後一閉眼,就睡,睡起來,再繼續玩。

第一,我想對王先生說的是,楊永信的手段並沒有實質性的解決青少年的網癮問題,相反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為日後製造了更多的衝突和悲劇,從這點來說,楊永信也算不上是網癮孩子家長的救星。

第二,我同意你所說的,楊永信的確是社會需要才存在的產物,但這個產物從頭到尾都是畸形的,錯誤的,不規範的。網癮從來不存在 「 新一代 」 一說,目前解決網癮的手段也早已存在,我們去罵楊永信,去推翻楊永信,恰恰是為了規範化治療網癮的機構,讓更多的網癮孩子能夠回歸心理健康。( 注意,不是精神健康,網癮不是精神病)

剛剛我在比喻網癮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 「 速食麵 」,我不直接稱呼他是垃圾食品是因為在可控制情況下,速食麵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種調劑口味的零食,能為我們帶來滿足感,帶來快樂,而不至於危害我們的健康。

網路也亦是如此,在有節制,能夠控制的情況下使用網路,對青少年也是一件十足的好事。相信大家在玩一些遊戲,比如 「 這是我的戰爭 」 時會產生對人性,對自身的思考,在組團隊根據戰術拿下遊戲勝利時,在為了保護隊友犧牲自己的時候,都會獲得感悟和正向激勵,對於青少年同樣如此,遊戲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遊戲他們是可以收穫正向成長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孩子就能控制住網路的使用,有些孩子就不能控制呢?因為那些可以控制的孩子,他們除了速食麵還有烤鴨,丸子湯,燒土豆等等食品可以吃,速食麵對於他們而言真的只是零食,所以這是一個選擇項,而不是必選項。

那麼在引導網癮少年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想取得成效絕非是從個人入手,而是應該從家庭為單位,孩子所處的現實環境為基礎,去全方面的解決這個問題。像楊永信這樣的機構沒有能力也沒有資質(網癮不是精神病)去解決網癮,相反有去楊永信那裡的錢,大可請一位出色的心理醫生 / 心理諮詢師 來進行引導措施。

誰說國內現在對網癮這種東西沒有能控制的手段?放在任何一個合格的諮詢師面前,通過時間和受訪者的配合,問題大部分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並且網癮孩子也不是冷冰冰的螺絲,網癮家庭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活生生的人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是專註而一對一的,真要國家辦一個大機構統一解決問題也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網癮在社會中本身也不是不能解決的)

再說說楊永信的治療手段吧。肯定的說,絕對涉嫌非法行醫,剝奪人生自由權(機構有很多成年人),國師您說知乎上沒幾個人懂網癮,恐怕真正不懂網癮的人是您吧?

網癮之前曾經在DSM - 5(美國精神障礙統計手冊)中出現過,但出現的地方是第三分冊,在那裡出現的並非疾病診斷標準,而是一些尚待爭議的,依然需要考證才能列入精神疾病的定義。

也就是說,網癮不是精神病,他最多算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楊永信的網戒機構也確實沒有資質去做這些事情。就憑這點,非法行醫是坐定的。

( 百度百科已經更新網癮詞條)

事實上,楊永信的電擊療法新鮮嗎?

去看看各地的戒毒所,進入戒毒所再出來的人,基本上智商都是嚴重下降的,因為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限制人身自由,而且還要被迫天天服食大量的精神藥物。

但是,整個社會和國家支持戒毒所的存在,因為衡量過了,計算過了,只有剝奪這些人的自由,傷害這些人的健康,才能讓社會回歸一個正常人。

楊永信的電擊療法之爭議性在於,網癮目前還沒有達到像毒癮那樣人神共憤的地步。

由此,整個社會和國家在此點上也就無法達成共識。

所以,當你們處於優越的條件之下,當你們沒有犯上網癮,沒有見識過真正網癮是怎麼摧毀一個少年人的未來的情況下,你們是不可能理解楊永信,並視之為怪物。

很多答案都在呼籲,認為少年人的網癮就是家庭環境不好,教育溝通不善,父母有巨大的責任。

反覆父母只要多體現一些真善美,這問題就解決了就消失了,這可能嗎?

網癮這種東西真的不是靠良好的教育,父母的愛,靠環境的改善就能解決的。

有些人就是天生意志力非常薄弱,明白這個簡單的事實嗎?

一百人出現一個天生意志力非常薄弱的人,在放到一個十三億的人口裡面,那就是涉及到幾百萬個家庭級別的社會問題。

王先生,不必我說您也應該清楚,網癮和毒癮是兩種東西吧?您在類比之前真的不仔細考慮一下?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戒毒所中的人員之所以服用精神類藥品,並不是強迫服用,而是他們的確需要服藥來治療精神疾病以及降低戒斷反應。

在戒毒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戒毒人員會出現抑鬱症,精神分裂之類的精神病,既然有病就得吃藥治療,這點沒錯呀。可網癮不是精神病,又何談吃藥呢。

有一部分沒有精神病的戒毒人員也要吃藥,比如氯硝西泮這種安定,是因為戒毒的過程中不能一下戒斷,這樣他們的身體根本無法承受,在必要的情況下服用安定之類的藥物可以緩解他們的痛苦,這樣的做法不同於楊永信的非法給葯,他不是為了折磨人,而是為了更人道的進行戒毒。

楊永信的電擊療法當然不新鮮,您要是追溯上去,中世紀治療同性戀可不就是這套路嗎?古典制約,厭惡療法,就是這麼個原理。

放在現代,抽搐型的電休克也早已被無抽搐,無痛苦的手段取代,請問楊永信做到這些了嗎?

再說最後一遍,網癮這東西,和意志力薄弱真沒啥關係。雖然他不能靠良好的教育,父母的愛,靠環境的改善就能解決,但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這些東西也是缺一不可的。

父母對這些孩子講任何道理,孩子當面都說對對對,是是是,我會改。

但是,只要孩子一轉頭就馬上跑回網吧!

父母溝通啊多麼苦口婆心啊,什麼環境再改善呢?對意志天生薄弱的人,都沒有任何一點用處。

就我開網吧的情況,我相信多數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網癮的問題上已經做到了足夠的通情達理。

我開網吧期間遇到的多數父母對於上了網癮的孩子,並不是那種動手就打罵的人。

他們幾乎都是用那種哀求啊可憐巴巴的眼神,充滿著愛的眼神看著孩子。

她們如果是女人的話,甚至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在我的網吧之下放聲大哭。

你們能理解父母的這種痛苦嗎?一種完全無能為力的痛苦嗎?

事實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治療網癮。但是父母不可能等到網癮的有用的可信療法出現了而放任自己的孩子毀掉了。

理解人性吧!大道理呀,很好聽。但實際上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明白我的意思嗎?好聽的話人人都會講。但是呢,好聽的話往往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你們抨擊楊永信當然可以,但是你們得給現在所有著急的父母給出一套解決方案呢!問題是現在整個社會都不能提供啊!

楊永信之所以存在,就和很多得癌症被宣告死刑的人去吃中藥,有區別嗎?

完全沒有,這都屬於父母在絕望之下,沒有辦法的辦法。

事實上,如果能夠孩子治好網癮,多數99%父母願意是自己被電擊,而不是孩子本人。

這是一個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金貴的很。

真能狠心打孩子的父母,我已經很少見到了。

最後,總結一下吧——

一切法律制定的基準,還是要達成全社會的共識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家爭議越大,討論的問題越深入,越有可能決定楊永信所發展出來這個行業該不該繼續存活。

在這個話題裡頭,我就不站隊了。

我不會指責楊永信。

我希望的是,如果大家認定楊永信的辦法不行,那就得大家掏錢納稅給國家政府了,由國家政府興建一系列合法合規的類似戒毒所的場所了。

你說的有一點是對的,這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對於這個家庭的投入大多數是不合格的。但我也可以明確告訴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是否正確,不是由教育方式 」 嚴格不嚴格 「 決定的。

後面的文章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該指出的問題我也指出了。最後我歸納總結一下吧。

1 . 網癮少年的成因網路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問題應該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個人心理需求不能滿足為誘因,以現實環境的缺失所導致的。

2. 網癮不是什麼束手無策的事情,也不存在 」 新一代網癮 「 這種無稽之談的東西,現有的社會資源足以解決,不需要國家成立機構,國家成立機構也沒有什麼意義。

3. 我們的確不是當事人,但我們罵楊永信,推翻楊永信不但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反而是為了讓青少年的權利,健康得到保障,助力規範化矯正網癮這一市場。

4. 楊永信確實已經違法,他的罪名沒有任何模糊或者難以界定,網癮也不是精神病。

補充: 青少年的網癮,和孩子本身的關係不大,更多的是來自於家長的不負責任。(走出深淵 - 對話受害者:(網戒是表象,親子關係是根源)

參考資料:

青少年網路遊戲者的心理需求研究 (才源源,2007)


推薦閱讀:

剛參加工作,收入不高,有必要帶父母出國旅遊嗎?
誇讚中國的老外竟是支持台獨的兩面派?為何其能輕易蒙蔽中國網民
二奶和小三有什麼區別?
啟程涼山——「你愛涼山,涼山也愛你」
胡歌被綠的真實原因——《獵場》感情線終極解讀

TAG:精神病学 | 社会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