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托槍發展簡述——中國的無托槍發展(一)

代友發,本文作者@終極獵人梟龍(原來是有知乎號的)

終極獵人梟龍的微博_微博 weibo.com/p/10050517464

這是他的微博,歡迎各位同志前往視奸

ps,梟龍同志即將進入我軍陸戰隊服役,成為一名光榮的登島先鋒(什麼鬼),祝賀他!~

一、 中國小口徑槍彈

1.1中國小口徑槍彈的研製與發展

事實上,中國的無托槍的發展幾乎上可以與中國的小口徑步槍的發展劃等號。而兩者的研製工作基本上是在同一時段進行的。

197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裝備部在北京召開了輕武器科研工作會,簡稱「713會議」。會議決定研製我國小口徑彈/槍系統,並初步提出戰術技術論證指標。[1]

(1) n口徑:6mm左右;

(2) n初速:1000m/s左右;

(3) n膛壓:不大於3200kg/;

(4) n有效射程:400m;

(5) n威力:600m以內殺傷和穿甲性能優於56式7.62mm普通彈;600m處能穿透3mm厚的A3鋼板;

(6) n精度:連發射擊精度優於63式7.62mm自動步槍;

(7) n結構簡單,工藝性、經濟性好,使用方便,適於我軍作戰特點;

(8) n全槍質量:不大於3.2kg;

(9) n設計中要考慮配備特種彈(穿甲曳光彈、燃燒彈)問題;

(10)400m彈道高不大於0.4m;

根據「713」會議提出的初步戰術技術論證指標,確定了參加論證研製的單位。

自1971年,我國軍用小口徑步槍進入論證階段。此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在各大軍區和省軍區的領導下組成8個會戰組:浙江會戰組、安徽會戰組、江蘇會戰組、廣州蘭州軍區會戰組、北京軍區會戰組、瀋陽軍區會戰組、重慶地區會戰組(一組和二組)、973廠和942廠會戰組。實施兩個「三結合」:研究所、工廠、部隊三結合;工人、知識分子、領導幹部三結合。因此,我國軍用小口徑步槍的論證工作是我國輕武器科研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涉及單位最多、覆蓋地區最廣的一次大規模行動。參加口徑、火藥、槍械論證的單位有27個工廠,3個研究所,2所院校,1個訓練基地和有關部隊,參加人數100多人。論證工作歷時8年,1978年結束。

選擇口徑的主要原則是保證步槍的戰術技術性能,在400m和600m距離內具有足夠的殺傷威力,保證自動步槍的連發射擊精度,減輕武器系統質量和提高攜彈量,同時也要考慮製造的工藝性。開始論證的口徑有5種,即5.6mm、5.8mm、5.81mm、5.98mm和6mm。每種口徑有多個方案,每種口徑的方案又配多個方案的槍;火藥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種配方方案。由此可見工作量之大。四川會戰組開始論證的口徑是5.6mm和5.81mm。經多次計算與試驗,從基本性能和工藝性考慮認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東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蘇等會戰組論證的口徑是5.8mm、5.98mm和6mm。

1972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自動步槍科研工作會,簡稱「7210」會議。會議總結了一年多來的科研工作成績,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如不重視理論分析,工作不嚴謹等等。會議還明確指出: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為提高產品性能,設立若干專題進行技術攻關。新槍口徑的選擇由四川會戰組負責;減小新槍抽殼鉤阻力的研究右東北地區會戰組負責;新槍彈的最佳彈形選擇由940廠和華東工程學院(即現在的南京理工大學)負責;新槍的膛線形狀及導程(筆者註:膛線轉一周沿槍管軸線前進的距離稱為導程。)的研究由930、376、9336廠和華東工程學院負責:新槍的槍彈合理葯室容積的選擇由861、977廠負責;變化槍膛結構尺寸、降低膛壓、提高初速的研究由972廠負責。1974年4月,四川地區會戰組提出「關於自動步槍口徑的選擇」方案報告,初步認為5.81口徑比較好(5.81口徑中的81取自八一建軍節之意)。1974年4月又召開科研工作會,簡稱「744」會議,經過認真討論決定,放棄5.81mm口徑的政治含義,繼續進行5.8mm和6mm兩種口徑的論證。經過四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徑試驗論證結果表明,5.8mm和6mm兩種口徑的方案都能滿足戰術技術指標要求,但各有所長。最終由總後軍械部和五機部正式下文決定採用5.8mm口徑為我國軍用步槍制式口徑。自此,歷時7年多的口徑論證工作全面結束,隨後轉入5.8mm口徑槍彈和槍的方案論證及研製工作。

在小口徑槍彈論證的同時,十幾個槍廠根據不同口徑進行了多方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設計。起初5.8mm口徑的自動步槍有5個方案,自動方式分別為導氣管式(配有小活塞頂桿)、導氣式、火帽后座式、彈底間隙式和導氣式(閉塞膨脹式)。6mm口徑的自動步槍有4個方案,其中,有3個方案的自動方式為導氣式,一個方案為氣體活塞式。到1974年,在浙江省麗水軍分區駐972廠軍代室的主持下,8個會戰組所研製的小口徑自動方案進行了對比試驗。由於彈和槍技術均不成熟,根本就不能試驗,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只能服從上級安排於是只做了少量試驗就告結束。

到了1978年,正式決定我國小口徑自動步槍採用5.8mm口徑。於是。自1978年11月15日,我國第一代5.8mm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研製工作正式啟動。此時科研工作開始步入正軌,不在採用群眾運動的辦法搞科研,只集中幾個有技術實力的單位進行5.8mm自動步槍和彈的研製。

為了穩妥起見,上級決定,我國5.8mm小口徑彈發展分成兩步走,首先,在使用7.62mm彈的81式槍族上改用5.8mm彈,經過試驗、試用後,先將小口徑彈定型,第二步再研製新的小口徑槍械。1982年下半年,工廠開始了81式槍族的變換口徑設計、製造。1984年底製造出了以81式槍族結構為基礎的新的5.8mm槍族的樣槍(簡稱「81改」)。此後,「81改」繼續前行,一方面按管理要求進入定型程序,一方面用改口徑樣槍與國外小口徑槍進行性能摸底,為開展全新的5.8mm班用槍族研製做好論證準備。

軍方對彈的確立也加緊進行。1982年12月~1983年1月,在重慶槍彈廠的大力支持下,軍方論證單位在黑龍江呼瑪縣進行了寒區5.45mm、5.56mm、5.8mm三種小口徑彈外彈道試驗,測試800mm內主要距離上的彈頭飛行時間,終點速度、侵徹效果、射彈密集度以及殺傷威力對比。

1983年9月,論證單位又在河北懷來縣對5.56mm彈、5.45mm彈、5.8mm彈進行了持續三周的常溫外彈道試驗,具體項目是在400m、600m、800m、1000m各距離上測定末速、飛行時間、鋼板加木板的侵徹、肥皂穿深等。由試驗得知:5.45mm彈在600mm內的殺傷性能較好;5.56mm彈近距離殺傷性能有所不知足,但在遠距離對頭盔的穿透能力較好;5.8mm彈遠距離侵徹最佳。分析認為三種小口徑步槍彈的性能差異不是口徑引起的,而是由於結構、材料和加工工藝造成的。

肥皂測試的入口對比,從左到右分別為:5.45×39m,5.56×45mm,5.8×42mm

肥皂測試的空腔(最大瞬時空腔,射擊人體等彈性組織時空腔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對比,從左到右分別為:5.8×42mm,5.56×45mm,5.45×39m

正式立項研製的5.8mm機槍彈,要求侵徹力和散布密集度等主要指標高於53式7.62mm槍彈,也就是說5.8mm機槍彈應在比53式7.62mm槍彈的葯室容積和槍口動能減小很多、彈頭長涇比增加較多的條件下,具有更高的侵徹力和散布密度,槍彈研製人員在已研製出的全新彈頭結構基礎上,採取多因素、多方案的正交試驗設計,優選出較佳的彈頭結構參數組合,終於在1994年達到新的指標要求,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設計定型試驗,從而為5.8mm狙擊步槍1995年的設計定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中國小口徑槍彈簡介

中國的制式小口徑槍彈主要有5.8mm手槍彈系列,5.8mm步槍彈系列,5.8mm機槍彈系列,5.8mm通用彈系列,5.8mm特種彈系列以及5.8mm狙擊彈。一般人們說的5.8彈是5.8×42mm步槍彈,這裡主要講5.8mm步槍彈系列 、機槍彈系列和通用彈系列等。

1.2.1 5.8mm步槍彈系列

5.8毫米步槍彈有四種型號,分別是87式5.8毫米普通彈、95式5.8毫米普通彈、95A式5.8毫米普通彈、95式5.8毫米曳光彈。

87式5.8毫米普通彈是我國第一種小口徑槍彈,主要配用於87式5.8mm自動步槍、5.8mm班用機槍,95式5.8mm自動步槍、班用機槍和各種變型槍;必要時也可配用於88式5.8mm通用機槍和88式5.8mm狙擊步槍等步兵輕武器。從論證到研製定型歷時十多年時間,期間3次進入國家靶場,史稱「三進宮」,最終於1988年被批準定型,正式命名為DBP87式5.8毫米普通彈。

DBP87普通彈與56式7.62mm普通彈相比有如下優點:

①提高彈藥基數。提高彈藥基數的關鍵問題是減輕槍彈重量。DBP87普通彈質量僅為7.62mm普通彈重量的3/4,因此在同等負荷條件下,DBP87彈的攜彈量比56式普通彈可增加約25%。對於7.62mm普通彈,以步槍一個基數200發、輕機槍一個基數1000發計,則5.8mm自動步槍的彈藥基數將提高到250發,5.8mm輕機槍的彈藥基數將增加到1250發。因此,採用DBP87普通彈可增加單兵彈藥攜帶量,提高單兵火力的持續能力。另外,由於DBP87普通彈體積小、質量輕,使用同樣的運輸工具時,後勤運輸量可比7.62mm普通彈成倍提高,有利於後勤供應。

②減小後坐衝量,提高點射命中率。小口徑彈藥的另一個優點是後坐衝量小。一般口徑越小,彈頭越輕,武器的後坐衝量就越小。DBP87彈的後坐衝量與56式普通彈的後坐衝量相比約降低了30%。另外,由表中可以看出,DBP87彈R50值比56式普通彈R50值小1/3。彈藥後坐衝量減小,使武器操作和使用容易,有利於提高點射命中率。

③侵徹力和殺傷威力增大。眾所周知,小口徑槍彈具有獨特的殺傷威力,其原因在於槍彈的侵徹力和殺傷威力,而這又主要取決於命中目標時彈頭的飛行速度、彈頭進人肌肉組織後的翻滾和(或)變形。彈頭飛行速度越高,侵徹力越大。試驗證明,DBP87彈在100m射擊距離上對普通鋼板的侵徹深度為8~10mm,而56式普通彈只能貫穿6~8mm厚的普通鋼板;對30cm3的肥皂塊進行模擬人體肌肉組織射擊,56式普通彈出口比87式5.8mm槍彈小40%左有。所有這些都說明了DBP87彈比56式普通彈的侵徹力和殺傷威力大,致傷效果顯著。另外,DBP87普通彈初速高達960m/s,所以其彈道低伸性好。例如對人腦目標的直射距離,DBP87彈為400m,而56式普通彈為300m,這也提高了射擊效果。

④節省原材料。步/機槍彈在戰時的需求量大,生產常以億計,如果每發彈藥節約1g金屬,每生產1億發就可節約100噸;按每發節約1分錢計算,每生產1億發就可節約100萬元。以DBP87彈與56式普通彈相比,1億發可節約銅鋼皮160.9噸、鉛條67.1噸、鋼條255.2噸、發射葯150噸、包裝箱16,666個。如採用塗漆彈殼,還可再節省銅100噸。同時,向戰區輸送以每台汽車載重量2.5噸計算,1億發彈可少用車輛450台次。用火車運輸時,5.8mm彈較7.62mm彈可少用火車皮16節。反之,如果車皮數不變,則可多運5.8mm彈19,200箱(2,880萬發),可多補給十多個步兵師。同為1億發入庫存貯時,5.8mm彈較7.62mm彈可少佔庫房面積325m2。由此可見,以DBP87彈代替56式普通彈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87式5.8毫米普通彈服役時間較長,是87式、95式兩個槍族的定型用彈。直至2001年被95式5.8毫米普通彈代替。

95式5.8毫米普通彈於1997年開始正式研製,主要任務是改進87式5.8毫米普通彈,減少槍口煙、焰和雜訊,因此95式5.8毫米普通彈也被成為5.8毫米普通彈的改進型。研製過程歷時4年,期間經歷多次反覆,特別是1999年,在新彈試驗過程中,不但減少槍口煙、焰和雜訊的效果有限,而且出現了配用95式班用機槍壽命不達標的情況,致使研製工作差點停止,直至後來無鏽蝕底火的研製取得突破,才使研製工作得以繼續。95式5.8毫米普通彈於2001年被批准設計定型,用於替代87式5.8毫米普通彈,正式名稱為DBP95式5.8毫米普通彈,是95式5.8毫米步槍、03式5.8毫米步槍、95B式5.8毫米短步槍和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的主要彈種。

95A式5.8毫米普通彈實際上與95式5.8毫米普通彈是同一設計,只是生產廠家不同。從外觀上看,95A式5.8毫米普通彈由於採用覆銅鋼彈殼,看起來為黃色,也被成為黃殼彈,95式5.8毫米普通彈採用塗漆鋼彈殼,外觀為綠色,也被稱為綠殼彈。此外95A式5.8毫米普通彈的底火尺寸比95式5.8毫米普通彈的要小,稱為小底火。87式普通彈和95式普通彈在性能上基本相同,全彈重12.6克,彈頭重4.15克,初速950米/秒。配95式5.8毫米步槍、03式5.8毫米步槍使用,可殺傷400米內人員目標;配95B式5.8毫米步槍使用,可殺傷300米內人員目標;配95式5.。8毫米班用步槍使用,可壓制600米內人員目標。

95式5.8毫米曳光彈從1989年就已經開始研製,但因曳光效果的問題,直至1997年95式5.8毫米普通彈開始研製時尚未定型,鑒於此,1997年,原兵器工業總公司軍品局決定重新開始該彈的研製,與95式5.8毫米普通彈同步解決槍口煙、焰和雜訊的問題。2001年,95式5.8毫米曳光彈被正式、批準定型,配用95式5.8毫米步槍、03式5.8毫米步槍、95B式5.8毫米短步槍和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與95式5.8毫米普通彈配合使用,用於指示彈道以修正射向。

1.2.2 5.8毫米機槍彈系列

5.8毫米機槍彈有4種型號,但實際上僅有機槍彈和曳光彈兩種,分別是88/88A式5.8毫米機槍彈、88/88A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

相比5.8毫米普通彈,5.8毫米機槍彈的主要區別是彈頭要重一些,5.8毫米普通彈的彈頭重為4.15克,而5.8毫米機槍彈的彈頭重則達到了4.8克,因此也被稱為5.8毫米重彈。由於機槍彈的彈頭較重,而且採用了穿甲彈的結構(但並沒有使用穿甲彈的材料,所以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穿甲彈),因此有效射程比較遠,侵徹力也比較大。在85米處可穿透16mm厚中碳鋼板,在1000米處可穿透3.5mm厚A3鋼板。雖然發射普通彈的自動步槍在緊急時也可發射機槍彈,但會加速槍膛磨損,從而縮短壽命。

QBQ上有人剖開了重彈的彈頭,裡面就是穿甲彈的結構

5.8毫米機槍彈的研製工作與87式5.8毫米普通彈同步開始的,不過早期的方案並不是5.8毫米,期間的波折要比5.8毫米普通彈大的多。根據1971年3月召開的「71·3」會議精神,機槍的小口徑化工作同步展開,最初選定的口徑為6.8毫米,經過6年時間的研究和研製工作,同步研製出了6.8毫米通用機槍,還完成了設計定型試驗和寒區部隊試驗,但因要增加口徑,會使裝備保障更加複雜,最終於1979年決定停止項目。此後又經多年研究和探索,直至1988年,以5.8毫米口徑為基礎的重彈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後,機槍彈的研製工作才開始正式啟動。

正式立項研製的5.8mm機槍彈,要求侵徹力和散布密集度等主要指標高於53式7.62mm槍彈,也就是說5.8mm機槍彈應在比53式7.62mm槍彈的葯室容積和槍口動能減小很多、彈頭長涇比增加較多的條件下,具有更高的侵徹力和散布密度,槍彈研製人員在已研製出的全新彈頭結構基礎上,採取多因素、多方案的正交試驗設計,優選出較佳的彈頭結構參數組合,終於在1994年達到新的指標要求,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設計定型試驗,從而為5.8mm狙擊步槍1995年的設計定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8式5.8毫米機槍彈的研製圍繞著5.8毫米通用機槍和5.8毫米狙擊步槍同步進行,採用長尾椎、雙弧形彈頭外形、硬鋼心加厚底鉛套的彈頭結構,較好的解決了威力、散布密集度等技術難題。在研製過程中,最初採用的方案為銅披甲方案,即彈頭殼由黃銅材料製成,彈殼和底火與95式5.8毫米普通彈相同。1994年,在進行通用機槍可靠性試驗中,發現在機槍的槍管膛線和導氣孔位置有掛銅現象,為解決此問題,研製單位同步開展了覆銅鋼彈頭殼方案的研製工作。1995年底,兩種被甲的機槍彈同時通過了基地設計定型試驗考核,在批複定型時,兩種方案分別被命名DVP88式5.8毫米機槍彈(銅被甲彈頭)和DVP88A式5.8毫米機槍彈(覆銅被甲彈頭)。但最後生產時,DVP88式5.8毫米機槍彈的數量相對較少,常見的是覆銅被甲彈頭的DVP88A是5.8毫米機槍彈。

88式5.8毫米機槍彈式88式狙擊步槍和通用機槍的主要彈種,必要時也可用於95是/03式步槍、95B式5.8毫米短步槍個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使用。兩種被甲的機槍彈性能基本相同:初速890米/秒,全彈重13克,彈頭重4.8克,配用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使用時,用來殺傷800米內有生目標,配用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使用時,用於殺傷和壓制1000米內集群目標。

5.8毫米機槍曳光彈研製工作於1998年正式啟動,也有兩種型號,主要與兩家生產單位有關。2001年,兩種曳光彈同時完成設計定型,分別被命名為DVX88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和DVX88A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其中DVX5.8毫米機槍曳光彈採用曳光管殼底部沖孔的結構,結構較為緊湊,其他與88式5.8毫米機槍彈相同;DVX88A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採用鉛心、曳光管、曳光墊順序排列的方式,彈殼和底火與95A式5.8毫米普通彈相同。88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與88式5.8毫米機槍彈配合使用,用於指示和修正彈道。後因生產安排的原因,見到較多的是DVX88A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而DVX88式5.8毫米機槍曳光彈相對較少。

1.2.3 5.8毫米通用彈系列

隨著5.8毫米普通彈和機槍彈的設計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彈種多,保障困難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特別是各種槍彈的外廓尺寸基本相同,部隊使用中較難識別,常出現混用現象,比如有些單位在用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訓練時,成績老是打不好,一檢查才發現使用的是5.8毫米普通彈,按理應該使用機槍彈才對,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部隊反響很大,因此機槍彈和普通彈合一的問題開始提上日程。這也是產生通用彈系列的主要原因。5.8毫米通用彈系列包括10式5.8毫米普通彈、10A式5.8毫米普通彈、12式5.8毫米曳光彈和12式5.8毫米穿甲彈4種。2004年隨著95式5.8毫米槍族改進項目,5.8毫米通用普通彈開始立項研製,經過調整彈頭重量、初速,合理匹配外彈道參數,實現了5.8毫米普通彈和機槍彈的合一,歷經6年時間的技術攻關和研製,2010年5.8毫米通用普通彈正式定型,被命名為DBP10式5.8毫米普通彈。10式5.8毫米普通彈外廓尺寸與5.8毫米普通彈、5.8毫米機槍彈基本相同,彈頭採用雙樣條弧形曲線外形設計、銅被甲,彈頭重4.5克,在外彈道上兼顧了普通彈和機槍彈的性能,在儘可能確保近距離殺傷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遠距離侵徹威力,與88式機槍彈遠距離性能基本相當。10式5.8毫米普通彈的最大特點是槍彈通用化,實現了1彈配9槍的通用理念,可以滿足95/95-1式步槍、班用機槍,95B/95B-1式短自動步槍,03式步槍,88式通用機槍和88式狙擊步槍的使用。

nn和95式5.8毫米普通彈一樣,10式5.8毫米普通彈也是由兩家單位生產,儘管採用一個名稱,但狀態上依然是兩種,從外觀上也能直觀區分出來,一種是黃色覆銅鋼彈殼(採用伯爾丹式底火),一種為綠色塗漆剛彈殼(採用博克賽式底火),出現了一種型號彈藥、兩種狀態的問題,即黃皮彈和綠皮彈的問題。為了便於部隊使用,2015年,再次對兩家單位生產的10式5.8毫米普通彈進行狀態統一,包括統一採用塗漆鋼彈殼,採用95式普通彈的底火等,統一狀態後,5.8毫米普通彈被命名為DBP10A式5.8毫米普通彈。

覆銅鋼殼DBP10

塗漆鋼殼DBP10

兩種DBP10彈的結構

因10式5.8毫米普通彈於95式5.8號普通彈和88式5.8毫米機槍彈外彈道均不相同,為了滿足彈道指示的需要,2010年,5.8毫米通用曳光彈開始研製,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通用機槍的穿甲能力,同步研製了5.8毫米穿甲彈。兩種彈於2012年設計定型,分別被命名為DVX12式5.8毫米曳光彈和DVC12式5.8毫米穿甲彈。其中,DVX12式5.8毫米曳光彈與10式5.8毫米普通彈外彈道基本相同,用於彈道指示。DVC12式5.8毫米穿甲彈的彈頭重5.47克,可有效擊穿200米內輕型裝甲輸送車和各種裝甲保障車側甲,進一步提高了5.8毫米槍械的性能。

1.2.4 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

DCV05是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其實是一種手槍彈,因為它與05式輕型/微聲衝鋒槍一起研製,所以稱之為微聲衝鋒槍彈。

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於2005年設計定型,配用05式微聲衝鋒槍時用於殺傷150米內有防護和200米內無防護的有生目標。從使命上看,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似乎比5.8毫米手槍彈的射程大的多,一個是200米,另一個只有50米,這實際上式衡量標準不同,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的能量比5,8毫米手槍彈小得多,為了保證微聲效果,初速只有328米/秒(DPA5.8毫米手槍彈,全彈重6克,彈頭初速470~490米/秒,配用92式5.8毫米手槍,殺傷50米內有生目標),且還是用衝鋒槍發射。為了保證必要時通用,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外形上與5.8毫米手槍彈基本相同,採用相同的彈殼和底火,區別僅在於發射葯和彈頭。5.8毫米微聲衝鋒槍彈是06式5.8毫米微聲手槍、11式5.8毫米小型手槍、05式5.8毫米輕型/微聲衝鋒槍的主要彈種,必要時也可用於92式5.8毫米。此外,5.8毫米微聲衝鋒槍還是11式匕首槍的主要彈種。

未完待續

ps,可能有同志會問了:「說好的將無托槍呢?!怎麼騙我看了一篇彈藥?!」

稍安勿躁,以後內容還多呢,且待慢慢更新。而且很重要的是,槍彈槍彈,二者不管是從研發上還是使用上都密不可分,拋開彈談槍和拋開槍談彈都是片面的,所以這裡就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來寫彈藥啦~


推薦閱讀:

古代著名的十大軍陣,你知道幾個?
從「索米」到「波波沙」:小小的芬蘭用她,在1940年打殘了蘇聯紅軍
【短文】F-35到底行不行,本次巴黎航展見分曉

TAG:枪械 | 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