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 2015年個人閱讀 ? 力薦

我習慣把書分成三檔:力薦、推薦和一般。(一下子都暴露豆瓣粉的本質)

力薦:值得反覆讀。書的整體水平上乘,並且有一部分特別打動我。打動我的部分可以是情感(《一個人的朝聖》)、敘述技巧(《黃金時代》),或者三觀(《黑猩猩的政治》)等等。能帶來很多啟發和遐想,讀完一遍之後,會迫不及待地把它加入「重讀」書單。

推薦:值得一讀。書寫的很好,但就是沒擊中點(這種東西也因人而異)。如果是虛構類的書,那它就講了一個好故事;如果是非虛構類,那它的內容有價值,可以豐富知識庫。

一般:不值得讀。書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太大,或有明顯錯誤,或雙重標準,或價值觀偏頗等等。

本文介紹的是「力薦書單」,按照閱讀的時間順序排列。同時歡迎閱讀我的推薦書單。

《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

沒有懸疑,沒有推理,沒有陰謀論,一本完全不像東野的東野的書。整本書就講了一件事:何以解憂,唯有傾聽。可能東野已經意識到了,如果有人傾聽,唐澤雪惠和桐原亮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有人傾聽,石神哲哉的悲劇也是可以避免的。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不是湯川那樣的神探,而是更多像浪矢這樣的傾聽者。

《槍炮、病菌與鋼鐵 : 人類社會的命運》賈雷德·戴蒙德

非常嚴肅的學術作品,地理決定論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用多年的研究和詳盡的數據,力求回答一些終極問題:為什麼世界是今天這樣的世界?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為什麼歐洲中國美國都作為世界的中心,而澳大利亞沒有?等等。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我最愛的毛姆小說。典型的毛姆式敘事風格,不緊不慢,彷彿一個文雅卻略帶點刻薄的英國老紳士,一邊做著手邊活,一邊和你講著他年輕時候的故事。思特里克蘭德先生,這個世界總是對天才非常吝嗇,尤其當他們的光芒還沒有充分展現的時候。

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

《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科學松鼠會

非常好的科普讀物,非常好的科普讀物。雖然內容上偏向動物學植物學遺傳學,工科的東西較少,內容實用同時寫的淺顯易懂。把科學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並且用有趣的方式講出來,這都是科學松鼠會一直追求並且努力實踐的,這本書就是最好的證明。

《費馬大定理 : 一個困惑了世間智者358年的謎》西蒙·辛格

這本書我非常推薦。寫的非常淺顯易懂,即便是文科生看懂整個邏輯也是沒有任何問題,配合BBC同名紀錄片效果更佳。

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完整反應了解決一個數學(科學)問題所需要的付出有時是驚人的,也許要費盡一整代人的努力才能在問題中前進一小步,同時,那些為了追求真理和絕對正確而傾注了畢生心血的數學家(科學家)們,真正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前進,今天我們所享受的一切,追本溯源,也許就來自於他們的某一句證明,或者某一次實驗。

當然,我相信,還是會有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為什麼證明「形如x^n+y^n=z^n的不定方程在n>2時沒有自然數解」值得一代又一代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花費360年時間來完成。

《惡意》東野圭吾

我個人認為的唯一可與《白夜行》比肩的東野圭吾作品。情節上的創新在於顛倒:從一開始就交代了兇手是誰,在一步步地去挖掘他的作案動機。東野圭吾對於人性的理解的角度之多,程度之深,真是不得不讓人感嘆。套用前言里的一句話:

《白夜行》為了愛粉身碎骨,《惡意》因為恨萬劫不復。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散文》王小波

王小波雜文的高超之處在於反諷和教育意義的完美結合。令人會心一笑的黑色幽默和令人拍案的前瞻性並存。二十多年前的中文環境下寫下的文字,到今天依然通讀流暢,並且其中的道理依然適用當下的中國社會。即便讀過那麼多各式各樣的評論集和雜文集,王小波依然是我認為最好的。

《文明之光 (第三冊)》吳軍

吳軍的書,口碑保障。第三冊顯然是吳軍最擅長的部分,寫的也非常通俗易懂。依然在很多細節上體現著他平民推動論的歷史價值觀。而且更加分的是他用了一整章來接好希格斯粒子,可見吳軍對於科學的敏感度很高。這一套三冊書都是非常推薦的。

《城門開》北島

讀來有點感動的一本書。

北島自序:『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裡,時間倒流,枯木逢春,小時的氣味兒、聲音和光線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衚衕和寺廟恢復原貌,……我打開城門,歡迎四海的遊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在我看來,北島何止是重建了四九城,他更是重建了那段陰影下的歷史,重建了歷史洪流下的荒誕與無奈,矛盾與悲哀,重建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也許,最後他也重建了他自己。

《把你的英語用起來!》伍君儀 / 劉曉光

書名是標題黨了一點,但是內容還是挺實用的。奶爸本身在豆瓣和知乎就擁有很多高質量的作品,整體的方法也是令人信服的。而且有別是傳統英語教學書,本書不死板,不會一上來就各種理論或者規則,而通過跟你解釋其中的原理讓你很有興趣讀下來,能吸引讀者把一本英語教學的書讀完就已經相當成功了。只是英語學習的方法千萬種,但成功的途徑只有堅持一種,所以看歸看,能堅持實踐才會有效果。

《黑猩猩的政治 : 猿類社會中的權力與性》弗朗斯·德瓦爾

又是一本極力推薦的書。書的前半段我都一直將其作為生物學觀察報告類的作品在讀,但在後半段作者給出自己的思考之後,再縱觀全書可以說完全提升了一個高度。雖然我們已經有了高度的文明,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依舊在依靠遺傳本能在行動,書中『政治先與人類存在』的論斷令人驚奇,同時作者給出的長時間觀察記錄和統計分析由使得這個論斷十分具有說服力。

先人常說『以史為鏡』,而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從更多角度來審視人類自身。不僅是縱向地從人類自身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到借鑒,還可以橫向地從這些我們的生物學近親中一樣可以得到啟發。不僅從時間的長度中學習,也從生物的廣度上反思。也許這樣才能理解到一些更為本質的東西。

《全球通史(上)》(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在在歷史學領域的權威性毋庸置疑,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對歷史的態度。書中多出明確表示出歷史不僅僅只是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已,歷史是對今天的啟發,而且在每一章的正文結束後,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都專門寫了一小節關於這段歷史對於今天的意義。

這本書的難點在於作者旨在完全一本貫穿人類起源時代到20世紀末的世界通史,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力求精簡篇幅,很多作者沒有著墨的地方,就需要另外的背景資料來填充,才能使全書充分立體。所以讀這套書的時候,你還不光是在讀這一套書,其實你是在經歷一場很宏大的歷史洗禮,請保持你的谷歌和維基百科連接通暢。

《我們仨》楊絳

楊絳先生的文字簡潔幹練又帶點小狡黠。才華不輸鬚眉卻甘為綠葉;人生幾番大起大落卻從不大聲抱怨;名聲在外卻只願安居一隅。所有這一切都從她的文字里細細流出。

這是一本寫一家人的書,滿紙溫馨本不奇怪,但想到這一家人所經歷過的所有苦難,便能明白這溫馨背後的巨大堅強。書中楊絳通篇都在尋找和構建一個『家』的概念,對她而言有默存和阿瑗的地方就是『家』,只是她現在又成了一個人,又失落了她的『家』,只能慢慢等待,等待踏上歸途。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意] 普里莫·萊維

非常沉重的一本書。作者是親歷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並倖存下來的猶太人。全書討論了很多在極端環境下的人性——世俗的道德在集中營里是否還適用?人性中的灰色地帶是否應該被審判?是什麼讓德意志在二戰時陷入了民族性的麻木?集中營有多少無用的暴力?又有多少存在的意義?

萊維博士是被拯救的,可更多的猶太人是被淹沒在了集中營的白骨里,回顧痛苦的歷史和記憶永遠都是有意義的,這能讓痛苦最大限度地只留在歷史和記憶里。

《活著》余華

余華描寫的是一種沉重,生活的苦難,命運的壓迫,捻滅一個又一個的渺小希望,不留任何餘地。

余華描寫的又是一種釋然,人生起起落落,希望所起之處,往往又是絕望暗生之地,最後這些無常都隨風而逝,留下的只是平靜地活著。

《一個人的朝聖》【英】蕾秋·喬伊斯

整個故事構建在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決心要用一種再平凡不過的方式去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整條『朝聖』的路分成了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勇氣和徘徊,每個階段都有希望和失望抑揚起伏,整條路以現實起,以一個近似『信仰』的目標前進,最後以現實終。

作者對情感共鳴的把握可謂精妙,你會為這個過於平凡的人物牽掛,為他遇到的阻礙而嘆息,為他不可思議的目標而猶豫,為他每次遇挫後的勇氣而鼓舞,也為他每次取得的小小成就而歡欣。哈羅德進行的是一場『朝聖』,更是一場自我救贖。

《目送》龍應台

雖然不太習慣龍應台這本書里的淡酒清愁,但是她關於親情的諸多細節無法不令人動容。為人子女的,目送考妣漸老,在盡頭處難得安寧,叫你看了徒生心痛;為人父母的,目送子女漸長,在拐角處毫不留戀,叫你感同身受曾經留下的凄涼。父子母女,今世的緣分就是目送他漸行漸遠。

《黃金時代》王小波

張佳瑋:『在黃金時代,王小波這樣的人可以信馬由韁的流浪和敘述。而在我們這樣的時代(或者,他那樣的時代)他才會顯得有些那麼奇妙和格格不入——就像王小波崇敬的那些詩人翻譯家,就像《黃金時代》里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陳清揚和王二,以及《紅拂夜奔》里老了之後的紅拂。重複一遍《黃金時代》後記里那段子:人們看到印象派畫家畫出紫色天空,便加以嘲笑。而王小波之於我們的時代,就是那個明白真相,而且始終追尋藍色天空的人,是曾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第歐根尼。』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 / 李銀河

『我和你就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整本書都充滿了最美的情話。

一方面,很難想像一個大作家表達自己的愛情時,如此直白還帶點肉麻;另一方面,你又能感覺他的愛情如此真實,如此單純,又如此勇敢。他的愛情里,有細膩,有童稚,有好奇,又有時帶點懊惱。他的愛情,是直面的,是勇敢的,是不嬌柔做作的。像真正的騎士。

《社會動物》 [美]戴維·布魯克斯

和其他社會心理學著作不同,本書虛構了兩個人物,通過兩個人主人公的成長脈絡,揭示和串聯人在各個階段的社會屬性和社會活動。本書的重心在於描述社會活動對人的重要意義,以及對人各類活動的全面影響,強調第一認知階段的重要性,闡述了第一認知階段在人類各類情感觸發中分發揮的作用。總之是一本故事性和學術性並重的讀物,同時作為社會性理學綜述類參考書也非常好。

《Complet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快樂王子》Oscar Wilde

中文版和英文版對照著看下來的。驚嘆於王爾德的才華,他的文字有著非常好的韻律感,哪怕你的英文水平沒有那麼好,讀不懂完整的意思,但是那種詞句之間的節奏是共通的,並且在王爾德的筆下如此強烈,讓你驚嘆原來句子可以這樣寫。

王爾德出了名的高傲:『我沒有什麼可申報的,除了我的才華』。讀過他的書之後,愈發覺得他撐得起這份高傲,也無怪乎他死後有那麼多女性去輕吻他的墓碑。

《新參者》東野圭吾

加賀系列的作品。又是一本披著推理外衣的生活情感類東野小說。講述了加賀通過走訪日本橋鄰里鄉親來破案的故事。當然了,這樣的時候設定,拿鞋想也知道重點不在破案。

東野對於多線敘事技巧的新嘗試讓人眼前一亮,在多視角的情況下加入時間和空間的交叉。相比於其他懸疑小說大師,東野的人物往往更加平凡,描寫也更加生活化,相比與製造懸念和疑難,他更喜歡講述每個平凡角色的人性和故事。這本新參者是他這些特點的集中體現。

《堂吉訶德》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

《唐吉可德與他的自由自在》張佳瑋:

由於精神世界的私密性,人類是很難彼此了解的。所以一個人的隱秘理想對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很難讓另一個人明白。由此一點推廣,有些意願與夢想,可能在他人世界裡荒誕滑稽,但對個人的意義卻獨一無二。

堂吉訶德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自在地朝著自己的理想而去。旅店老闆在暗笑,桑丘也試圖糾正過主人,他們希望堂吉訶德回到一個現實的語境之中,但那又意味著什麼呢?

科幻小說家塑造過一些故事,比如缸中之腦,比如智能頭盔。究其根源,就是一再懷疑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也許只是幻覺。這一切的追溯過於複雜,堂吉訶德先生卻從沒有這煩惱:他很自由,他從不讓其他人的觀點干擾自己的世界,他扮演著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一個廣闊世界裡繼續巡行。因為他對自己的世界與觀念有最終解釋權,於是他看見農婦就是貴婦,看見旅店就是城堡。塞萬提斯先生在小說後期,讓他經歷了一切騎士小說可以有的俗套,於是這成了一場宏大的、男主角樂在其中的cosplay。

處身於不同世界觀的人當然可以嘲笑,但沒法否認的是:即便他很滑稽,他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裡,熱切追求著理想。當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可以自得其樂、入戲至此時,沒法不讓人感嘆難得糊塗,而且意識到:其實每個人也不過與堂吉訶德一樣,生活在一個,覺得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自我世界裡。

也許每個人都有一點堂吉訶德,只是程度深淺。而堂吉訶德的熱切與自由,恰好是因為,他入戲非常深。

所以,堂吉訶德永遠在無邊無際的疆域里,高興地溜達,數百年來如此。世界暗笑,世界嘲弄,世界敬佩,世界被感染,但與他無關。

他就是這樣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自在著。

《西班牙旅行筆記(林達作品系列)》林達

林達把西班牙景點和歷史結合穿插得非常好,節奏明快,吸得住人,行前必讀。其實每個國家就像每個人一樣,擁有自己獨立的個性獨立的風情,而西班牙,更是因為歷史的錯綜複雜,文化的水乳交融,顯得更具魅力。林達把這種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林達筆下的西班牙是美的,這種美不是大川大河的壯麗,或是人間仙境的飄逸,而是大教堂的肅穆,是阿爾罕布拉宮的華麗,是塞萬提斯的吟唱,是畢加索的筆觸,是那種每塊大理石都承載著不同的歷史與文化的美,是那種厚重但不失輕靈與熱情的美。

歡迎同時關注我的公眾號:LinTalk。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整理出<書架上的神明>的書單?
一周書單丨願有人愛你愛得偏頗
當代的視域:科學社會主義前沿理論書單

TAG:书单 | 阅读分享 | 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