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就要「斤斤計較」
愛哭的孩子有奶喝,有些同事各種蠻橫無理的要求總會被滿足,而低調、隨和的你只能落下一個「好人」的稱謂,並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獲利。
這是為什麼?公平何在?
最早對利益分配態度的教育應該是小學中的一堂課叫《孔融讓梨》,孔融是個好孩子,因為他懂得把大個的梨讓給其他兄弟姐妹,自己拿了最小的一個。當爸爸問他為什麼要拿最小一顆的時候,他還會有各種理由來回答,分配規則以對自己不利為中心,依據隨時在變化,即使有衝突也無妨,反正有錢難買他樂意。
當然這裡首先要排除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梨他們兄弟姐妹天天都在吃,吃的頻率和分量比吃飯還多,或者孔融他們家開的就是果園,並且樹木數量超多。那麼吃梨是件非常難受的事情,就像我小時候就不喜歡吃白面饅頭,因為天天吃,看見就煩。這個選擇對自己會非常有利,孔融原來是個套路高手。
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後,我在來看看為什麼會這樣。
兄弟姐妹是血緣關係,父母當然喜歡大家相親相愛、其樂融融,而不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於對家庭成員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選擇了「讓」的教育方式。
但是這裡存在兩個結果。一是兄弟姐妹都接受了這個教育,大家都喜歡讓來讓去喜歡吃虧,最後大家即獲得了道德的滿足感,同時按照這個標準下來分配都被視為公平,利益上也滿足。
二是只有部分人接受了「讓」的價值觀,但是另外一部分人覺得獲得的實際利益更好,喜歡利益最大化,那麼接受價值觀的人經常會得到少於平均值的利益,而不接收這個價值觀的人則經常獲得多於平均值的利益。這個時候的家庭狀態就像《歡樂頌》裡面樊勝美的家庭狀態一樣,一個極力的付出,哥哥則啥都不用管,伸手打電話就能得到,而且持續好多年。
鑒於歷史上從來都是兄弟姐妹成家後最終都會分家,可見事實上第一種願望雖然美好,但是實際上的選擇確實大不同。事實上為了避免第二種情況的出現,兄弟姐妹在幾乎都會成家後就分家,分離住所,財政上各管各的。人人為己既有利於賺更多家業,也符合深層次的人性需求,即使有血緣關係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放在職場上來看:同事與同事之間大多為競爭和合作共存關係,在這個關係之下,配合上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可視為競爭大於合作(不信拋出個升職的機會事實,拋出個加工資的機會也試試),那麼這時候要求一方吃虧,是處於什麼目的?接受這個結果,意味著迫使人接受不公平的結果,既然不在乎公平,那就只有在乎效率,趕緊息事寧人,領導還有其它事情要辦,要知道要制定出一個公平的解決辦法是非常消耗時間、精力和智力的事情。你看,站在領導的立場上看,有時候不一定以公平為基準。
所以就會出現很多類似如下的現象:只有一個升職的名額,因為你還年輕,所以要把名額讓給老同事;因為你是好人,所以你多幫助別人都是應該的,而更精明的同事則會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開溜,而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多說漂亮話而被視為正常;公司聚餐,因為你是新人,你就得挨個敬酒,不管你會不會喝酒,不然就會被老同事瞧不起。
然而這些選擇後的結果卻是,付出的人還在付出,如果中間中斷,「好人」的帽子立馬就會被摘掉,別人會立馬對他有意見。只知道獲得的人卻因為只需利用道德的旗幟就可以免費獲利,中間突然做幾次免費付出還會被人銘記在心。
這還不是終點。終點是,一個人一味的吃虧,在公司占的資源越來越少,地位越來越低,獲利越來越少,慢慢的滑落到邊緣範圍,成了可有可無的人,隨時會被犧牲掉。而一味哭叫的人會佔有更多的資源,地位越來越鞏固越來越重要,成為了公司的核心人員,越來越風光。
所以你現在還認為吃虧是福嗎?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計較,遇到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事情必須「斤斤計較」,讓想爭奪自己利益的人知道必須公平的規則來辦事,想盡辦法為自己的利益爭取最大化,奪取自己贏得的利益和尊重。在人人為己的極致追求下,才可能開出一條近乎公平的路。
-----------------------------------------------------------------------------------------------------------------------------------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職業逆轉的規則和方法論,請關注微信公賬號(51逆轉),近期將籌劃福利,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當我說出以禮待人所有人都在反駁我?
※新編劇雙黃蛋之一,災難與密閉空間中人性的揭示與救贖
※身為醫生被俘後,面對敵方瀕死的士兵應不應該救?
※論吹牛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