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米其林天花板的女廚師
陽盛陰衰的行業
2007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的電影《料理鼠王》,相信不少美食愛好者都看過。為了動畫片中後廚工作的細節,皮克斯對數家知名餐廳的廚房進行了調研,真可謂業界良心。借片中的女廚師Colette Tatou之口,電影揭示了一條在歐美廚房體系里普遍存在的現象:
「你在這間廚房見到幾個女人?只有我。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因為高級料理是一個由愚蠢的老男人建立的陳舊階級制度,它的規則根本讓女性難以立足。但我還是站在這裡了,為什麼呢?因為我是這個廚房裡最堅強的廚師!我為此努力工作了太久才來到這裡。」
《料理鼠王》中的女廚師Colette Tatou,來源http://www.fanpop.com/
Colette是皮克斯根據法國名廚Hélène Darroze為原型製作的。米其林指南分別授予Hélène的兩間餐廳兩星和一星的榮譽,而現在炙手可熱的全球50大最佳餐廳評選,更是於2015年將 Hélène Darroze評選為年度世界最佳女性廚師。全球50大最佳餐廳評選的編輯William Drew也表示:「祝賀像Hélène這樣的卓越女性廚師取得的成就,在這個仍舊以男性主導的世界裡是非常重要的事。」
來自男性同行的歧視
在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裡,女性在後廚不僅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還有來自男同行的性別歧視。法國廚皇Paul Bocuse有次接受採訪時毫不掩飾地說:「廚師以一位女士來命名創作的菜肴是懂得禮儀的紳士,而邀請一位女士進廚房共事的則是不折不扣的蠢蛋。」
Paul Bocuse,來源:A Life Worth Eating
Bocuse先生大概是記性太好了。1945年,年僅19歲的Paul Bocuse騎著自行車,翻山越嶺來到了海拔680米,距離里昂20公里的盧埃山口(Col de la Luère),就為了到La Mère Brazier餐廳應聘做學徒。這段學徒經歷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當他回憶起女主廚Eugénie Brazier時,感嘆她每天第一個起床工作,最晚一個睡覺,總是在廚房裡咆哮,是個十分可怕的人,卻忘了她取得了同時代男廚師,甚至後一代男廚師都無法想像的成就。
成就不被業界重視
最近米其林餐廳指南要進軍大陸的消息在社交網路上炸了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大陸以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米其林餐廳。我也湊湊熱鬧,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看米其林。
大家都知道米其林是法國最大的汽車輪胎公司,而《米其林指南》上的白色輪胎人正是米其林公司的標誌。創始人米其林兄弟覺得如果能有更多人願意開車出去旅行,汽車賣得更好,自然輪胎也就賣得更多,公司就能賺更多的錢。於是在1900年,他們創辦了《米其林指南》,將地圖、加油站、旅館、汽車維修廠等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資訊集結了起來,以方便開車出行的遊客,並迅速推廣到周邊的歐洲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米其林指南》進行了數次改版。最早從1926年開始單獨對餐廳進行評級,1932年第一次採用了大家熟悉的三顆星系統,並評選了除巴黎外的餐廳,1933年加進巴黎,終於覆蓋到了全法國的餐廳。
1933年《米其林指南》,來源:PriceMinister
需要指出的是,《米其林指南》只評選餐廳,而不評價主廚本人。嚴格來說是整個餐廳的團隊合作才獲得了這項榮譽,也就是只有米其林星級餐廳,而沒有米其林星級主廚,更不用說所謂的米其林星級廚師了。也因為團隊不同,所以餐廳的分店是不能算作米其林餐廳的。不過自20世紀初開始,西方高級餐廳廚師的地位越來越高,大家習慣將整個團隊中貢獻最突出的主廚與米其林星級聯繫在一起。本文接下來提到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廚師,都是指在餐廳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時,擔任主廚的廚師。
1933年的米其林指南一共有23家餐廳獲得三星,包括Paul Bocuse應聘的La Mère Brazier餐廳,不僅如此,Eugénie Brazier在里昂市區的同名餐廳也同樣獲得了三星,使得她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兩個米其林三星的廚師。
然而歷史總是容易被遺忘,女性的成就更容易被歷史遺忘。1998年的米其林指南里,Alain Ducasse在巴黎的餐廳保持三星,而他在蒙特卡洛的餐廳重回三星,紐約時報以《米其林指南首次:第一位六星主廚》為題進行了報道。5天後才又登了一條不起眼的更正,說明Eugénie Brazier才是史上第一人。
無獨有偶,2009年共有10位女性在米其林星級餐廳中做到主廚(包括一星到三星所有餐廳,光法國加日本就有大概1000家餐廳),對此米其林指南的編輯Derek Bulmer表示:「我們第一次看到女性在星級餐廳中做到主廚。」然而這顯然不是第一次,我覺得有必要把歷史梳理一下。
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女廚師們
1933年有2位法國女廚師Eugénie Brazier和Marie Bourgeois獲得米其林三星。1940-1950年期間因為二戰,米其林沒有評三星,1951年才恢復,而這一年,又有一位法國女廚Marguerite Bise榮獲三星。
60年代法國的年輕人感到精神空虛,對現狀不滿。但其實當時法國經濟在二戰後空前發達,物質上沒什麼可指摘的,於是整個社會的風氣反對束縛,質疑傳統,推崇創新,飲食界也不例外。1968年的春天,法國爆發了著名的五月風暴,學生罷課,工人罷工。至此,法國高級料理也爆發了一場風暴,也就是「新料理運動(Nouvelle Cuisine)」。一大批優秀的廚師湧現,發展出形形色色那個時代的新菜,推動了烹飪和飲食的發展。
五月風暴同時也喚醒了女性為追求男女平等而抗爭的意識,只不過在廚師這個行業,改變沒有那麼迅速。直到90年代,才又有4位女廚師走到行業的頂端,3位的餐廳在義大利(Annie Féolde, Nadia Santini, Luisa Marelli Valazza),1位在西班牙(Elena Arzak)。20世紀又增加了3位,餐廳分別在西班牙(Carme Ruscalleda)、法國(Anne-Sophie Pic)和英國(Clare Smyth)。
至此,歷史上一共只有這10位女性主理的餐廳獲得過米其林三星。
玻璃天花板?社會的刻板印象
相比於男性,優秀的女廚師實在太少了,首先從基數上,女性做廚師的就少。社會對女性存在性別刻板印象:餐廳後廚不適合女性,女性若想從事飲食行業就該去學烘焙。為什麼呢?因為在很多人印象里,廚師是非常兇悍的,這不符合傳統的女性特質,在他們眼中咆哮的女廚師很可能就不能算女人了。這赤裸裸卻廣泛存在的偏見,無形中給女性走上廚師行業造成了壓力。
眾所周知,高級餐廳的後廚工作非常緊張,一天15小時以上都是常態,嚴重侵佔個人時間,甚至除去睡覺,廚師很難得有自己的時間。這對男女都是如此,看似規則公平,然而當組建家庭時,社會對男女的期待是不同的。不光是生育需要的時間,刻板印象里女性就應該多花時間精力照顧家庭。因此,即便女廚師能夠堅持下來,仍然可能面臨著「玻璃天花板」。廚師與任何一項工作時間要求很長的職業類似,女性想要事業和家庭兼顧,需要的資源和努力都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10位米其林三星女主廚中,只有Clare Smyth一人不是餐廳老闆,而她也將於今年獨立。其他人的餐廳都可以算家族餐廳,家人在一起工作似乎才解決這樣的問題,這顯然限制了絕大多數女性廚師變得更優秀。
Anne-Sophie Pic在接受CNN採訪時談到女廚師的玻璃天花板:「最初的時候,我是說20年前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烹飪界不能接受一個女性廚師。當然,這種歧視也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對我來說,成為一個母親比廚師更重要,成為母親影響我的創造力,也平衡了我的個性,所以我身肩母親和廚師二職。慢慢地,我意識到,女性廚師也是一個優勢。作為女性,我們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烹飪,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個管理團隊。」
無獨有偶,筆者採訪Nadia Santini時,她也提到因為多數人從小都吃母親做的飯長大,她作為母親,將媽媽的愛從食物中傳遞給客人就顯得得心應手。在力求社會改變刻板印象的同時,也許這也是女性廚師應對挑戰提升自己的辦法。
性騷擾
Clare Smyth不僅是這10人當中唯一不是餐廳老闆的,也是唯一從學徒和廚房底層做起的女廚師。@蔣尋曾在法國Paul Bocuse酒店與廚藝學院學廚,她總結說將女廚師趕出廚房的,是教育缺失導致的僵化的男權社會意識形態,因為在法國大多數學徒從十多歲就進廚房,所以沒有學會如何與女性相處,言語和肢體上的性騷擾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
其實性騷擾在職場中並不罕見,即便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科學界,仍然存在性騷擾,而且多數男性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不當,也極少會受到懲罰。已經有研究顯示性騷擾妨礙了女性追求科學事業,那麼廚師行業是否同理呢?
越來越多的優秀女廚師
著名的美食節目主持人Anthony Bourdain在推特上公開稱讚西班牙的Elena Arzak是優秀的廚師,而不必加上女廚師這個限定。沒有歧視自然不必特意討論性別,這是很理想的狀況,然而不討論性別卻未必歧視就真的不存在了。所以近年來評選的世界最佳女性廚師榮譽仍然是必要的,獲得過米其林三星的Anne-Sophie Pic, Elena Arzak和Nadia Santini也都拿到過這個頭銜。前文提到在2015年得獎的料理鼠王女廚師的原型Hélène Darroze,以及2014年獲獎的Helena Rizzo,2016年的Dominique Crenn也都是其中翹楚。
我想這個獎項希望傳達的理念是,隨著科技、理念和人員管理水平的進步,與其他行業類似,在成為優秀的主廚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的差異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廚師行業不應該讓歧視、刻板印象和性騷擾這樣的不公平在事業初期就把女性拒之門外。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女廚師打破米其林的天花板。
感謝@謝葦對本文的指導。
餐廳獲得過米其林三星的女主廚介紹:
- Eugènie Brazier
Eugènie於1895年出生在法國布雷斯地區。她沒有正式學過廚藝,連給別的餐廳打工時都不是在廚房。但她硬是憑著自己的觀察和悟性,於1921年開了一間自己的餐廳,而且越做越出名。到了1933年,Eugénie Brazier在盧埃山口(1933-1938, 1951-1959, 1963-1968)和里昂市區(1933-1939)都餐廳都獲得了米其林三星,使得她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兩個米其林三星的廚師。
Eugénie Brazier,來源:http://america.pink/
如今,里昂市區的La Mère Brazier餐廳仍然營業,接手的廚師是一位MOF(法國最佳工藝師獲得者)。MOF在法國對廚師是至高的榮譽,而這間餐廳也獲得了米其林二星。為了紀念Eugénie Brazier,餐廳不僅保留了舊時的裝修風貌,也將Eugénie Brazier的菜譜重新搬上餐桌。比如松露雞,Eugénie出生於法國的布雷斯地區,這裡出產著名的布雷斯雞,她將黑松露刨成片,塞到雞皮下面,然後將整雞封進豬的膀胱,在高湯里燙熟,再裝盤澆上醬汁。我們今天所說的傳統法式料理,也就是20世紀初到六七十年代新料理運動之前的法國菜,其實對現代人來說還是非常重口和油膩的,但喜歡懷舊風格的讀者有機會去里昂不妨試試。
黑松露布雷斯雞,來源:http://tableforthreeplease.com/
- Marie Bourgeois
Marie的餐廳La mère Bourgeois也獲得了三星(1933-1936),直至她1937年去世。
- Marguerite Bise
Marguerite和她丈夫的餐廳LAuberge du Père Bise獲得了三星(1951-1956),餐廳在她1956年退休之後由兒子接手,仍然保持三星多年。
- Annie Féolde
Annie在義大利弗洛倫薩的餐廳Enoteca Pinchiorri獲得了三星(1993-1994, 2004至今)。
Annie出生在法意邊境的南部港口城市尼斯,理論上她原本是個法國人。不過她26歲就去了義大利托斯卡納讀書,最後決定定居在托斯卡納的首府弗洛倫薩。她從法國料理繼承了對嚴謹和專業,但她做的食物卻是從托斯卡納菜里脫胎而來,是道地的義大利風味。
- Nadia Santini
Nadia位於義大利坎內托蘇洛廖的餐廳Dal Pescatore獲得三星(1996至今)。
- Luisa Marelli Valazza
Luisa位於義大利諾瓦拉省的餐廳Al Sorriso獲得三星(1998-2012)。
- Carme Ruscalleda
位於西班牙濱海聖波爾的餐廳Sant Pau取得三星(2006至今)。不僅如此,她在東京開的同名餐廳獲得了米其林二星,在巴塞羅那的餐廳Moments也同樣獲得米其林二星。
上面幾位女廚師都從未在正規的廚師學校學習過烹飪。Annie Féolde是陪著丈夫開酒吧之後覺得需要準備些食物,於是慢慢把酒吧做成了餐廳。Nadia Santini是跟著Dal Pescatore原來的主廚,即她丈夫的母親和祖母學的。而Luisa Marelli Valazza則是在和丈夫於1981年買下餐廳之後,主廚離職,Luisa只好擼袖子自己上,而且第一年就拿到了米其林一星。這樣自學成才比之英國肥鴨餐廳的傳奇主廚Heston Blumenthal也不遑多讓。Carme Ruscalleda自幼在農場長大,學的是鄉下樸素的廚藝,也是在開了餐廳之後不斷摸索中走上高級料理這條路的。
- Elena Arzak
1996年,西班牙女廚師Elena Arzak回到自家位於聖塞瓦斯蒂安的三星餐廳Arzak和父親一起工作。Arzak餐廳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了,傳到Elena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巴斯克地區位於法國西班牙邊境一帶,這裡的料理自成一派,Elena的父親Juan Mari Arzak正是新巴斯克料理的奠基人,Arzak餐廳也從1989年起獲得米其林三星至今。Elena在全球各地學習廚藝後回到Arzak餐廳與父親一起掌管廚房,隨著父親年齡漸長,她也越來越承擔起主廚的職責。近幾年來Arzak餐廳在全球50大餐廳評選中屢獲佳績,可以說Elena居功甚偉。
餐廳有一間自己的創作實驗室,還有一個儲存超過1500種的香料庫,供Elena發揮創意。接受筆者採訪時她表示,實驗室與科學結合只是增加烹飪的手段,而不是炫技的工具,可以做出美味料理的,不論多貴她也會想辦法買來。她會堅持使用巴斯克地區的食材,去結合全球各地的香料,賦予本地食物新的生命。而她對待顧客的理念也與眾多米其林餐廳要面向全球食客不同,Elena想要營造的口味帶有濃重的本地偏好,比如重用歐芹和糖。她特別希望巴斯克當地人會喜歡,哪怕是每年只有生日來餐廳吃一餐的顧客。
Arzak餐廳的香料室,http://www.cnn.com/
- Anne-Sophie Pic
2007年,Anne-Sophie Pic則是將自家餐廳Maison Pic重新拿回三星。大約法國的後廚自50年代起對女廚師不太友好,以至於這成了當時轟動法國的大新聞。Anne的祖父André Pic和父親Jacques Pic都是法國歷史上的名廚,她家的餐廳在1934年就拿到了米其林三星。她本人原先並沒有打算接管家族的餐廳,畢竟她還有個哥哥在。不過1992年她忽然發現自己對烹飪很感興趣,於是回到家族餐廳的廚房,接受父親Jacques的訓練。不幸的是,父親三個月後突然逝世,她哥哥接手後廚,她幫忙在餐廳前台打理。可惜的是1995年餐廳就被米其林降星,Anne有一種對不起父親的感覺。1997年從未正式學廚的Anne決定自己接管後廚,歷經10年的努力,終於贏回「父親的三星」。
Maison Pic餐廳坐落於南法城市瓦倫斯。Anne曾經在日本和美國都工作過,接觸過全世界不同風格的料理,所以餐廳的菜式並不是老派法國菜那種肥腴粗暴的美味,而是帶有纖細感。比如這道胡蘿蔔與橙花,不同品種的胡蘿蔔刨成片捲起,擺放得十分美麗,風味也獨特。下面的酸奶以橙花調味,整體風格清爽而優雅。
胡蘿蔔與橙花,圖片來源:LAcadémie du Go?t
- Clare Smyth
同樣是2007年,北愛爾蘭姑娘Clare接手Gordon Ramsay的同名旗艦三星餐廳,並一直保持三星。2015年她離開Gordon Ramsay餐廳,將於今年秋季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
推薦閱讀:
※6 張桌子排隊一個月,內地唯一的三星中餐廳到底好吃在哪?
※Ze Kitchen Galerie:畫廊亦餐廳
※巴塞羅那,聖塞巴斯蒂安,巴黎的米其林餐廳有什麼好推薦的?
※京都 山玄茶 食記
※據說最近流行吐槽上海新上榜的米其林三星唐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