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有利有弊,但是誰能詳細解釋一下


我是一名文科狗,也是一名曾經的網路言情愛好者(捂臉)

在和身邊的人聊天時,經常會聊文學話題,但是我們談的不是張愛玲路遙莫言遲子健茅盾曹禺嚴歌苓屈原。

我們很喜歡談論唐七唐家三少天衣有風風行烈一世風流瀟湘冬兒傾冷月等容止霸道總裁穿越等等。並不是我們膚淺,只是網路文學作為一種俗文學帶給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交友樂趣。我們也讀了不少經典作品,優秀的名家著作,那些作品並沒有讀過就忘,已經成了年輕一代文化血液的一部分。

網路文學不乏糟粕,但也不缺精品,雅和俗本質上是沒有邊界的,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文學擁有別具一格的魅力,部分網路作家的文字功力相當不錯。網路文學它不是帶著鐐銬跳舞,而是在跳舞時砸碎鐐銬或化鐐銬為道具。簡而言之就是,網路更加具有一種開放性,它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文學樣式,而是不同於傳統文學,有著自己獨立的風格特色,抑或是站在傳統文學的基礎之上,通過自己的後期加工處理,使得最終的文學產品更有可讀性和思想性,更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讓文學的發展邁開更高更遠更新的的一步。網路文學的民間化把文學女神從神壇拉回凡塵,網路創作的青春化賦予它無窮的活力與魅力,網路閱讀的公眾化使類型小說風靡各大文學網站,而網路文學的商業化則極大刺激了文化資本的深度介入。而且網路文學給新人作家創造了一個新的平台。但是,在網路文學日益泛濫的今天,抄襲,套作等等層出不窮,部分抄襲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仍有大量粉絲買單。網路文學曲解歷史,意淫歷史,甚至貶低歷史英雄。大多數網路文學內容千篇一律,文字矯揉造作,思想空洞,甚至一些作品三觀不正。但從總體來說,網路文學利大於弊。陳村說,許多作品之所以不是好作品,其實不在於它是否有網路的特徵,而是缺乏文學的因素,他說:「文學有關人的心靈,從來可以由各個道口進入……許許多多的人在文學中積极參与並有所獲得,難道不是又一層十分偉大的意義嗎?」

網路文學無法取代傳統文學,優秀的網路文學也會閃耀出自己的價值。

貼幾個優秀的網路文學作者吧

耽美作家大風刮過:

石橋上的人負手站著,神采飛揚,依舊是當年京城煙華中相逢一笑的模樣:「你便是上了奈何橋,我還是認得出你。」
十年兩個月零四天,一彈指之間。我從還魂到如今的十六七年,也只在這一望裡頭。

而在許多年之前,花正好月正圓。生財大計剛滅,與符卿書奉皇帝的旨同去東海沿邊巡查。雇了一艘船下海一游。我在,衍之在,其宣在,符卿書也在。擺上一兩壺美酒,三四個小菜。天海開闊,浩浩一色。

那時候,日子也正長。過了今天,還有明天;過了今年,還有明年。過了春還有夏,過了秋還有冬,過了冬又能望見明年春到,依舊桃花滿梢油菜黃。
最歡喜不過,最完滿不過。

小說鳳囚凰:

1.太過沉迷陰謀詭道,便會迷失己身,為自家智計所誤所迷所御,要精通計謀,也要跳出所有計謀,把持堂堂正正,恢弘浩大之心。

2.一個真正了不起的謀算者,並不是精通世間所有陰謀詭計的人,而是分明精通詭計,卻從不因個人好惡愛憎濫用,不為其所迷惑的人。

3.家預計某,而不是為計謀所駕馭,要有一顆極為堅韌穩固,不為外物動搖分毫的強大心靈。

4.殺伐決斷也好,冷冽殘酷也好,陰謀詭道也好,殺什麼人,傷害什麼人,這僅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4.操棋的那個人,要將自己的感情思緒都完全以理性掌控,人生之中沒有意外也沒有悲喜,失去尋常的人性。

5.習慣於縝密的分析每一件事,讓感受的痛苦在掌控之中,不會令之擴大蔓延,更不會影響心智。

6.有一顆強大的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心,勝固欣然,敗也從容。

7.天地為爐,世間萬物冥冥眾生,誰不是在苦苦煎熬?

烽火戲諸侯

誰拿流年亂了浮生,又借浮生亂了紅塵。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

青草明年生,大雁去又回。 春風今年吹,公子歸不歸? 青石板青草綠,青石橋上青衣郎,哼著金陵調。 誰家女兒低頭笑? 黃葉今年落,一歲又一歲。 秋風明年起,娘子在不在? 黃河流黃花黃,黃河城裡黃花娘,撲著黃蝶翹。 誰家兒郎刀在鞘?

滄月

跋涉千里來向你道別

在最初和最後的雪夜

冰冷寂靜的荒原上

並肩走過的我們

所有的話語都

凍結在唇邊

一起抬頭仰望

你可曾看見:

七夜的雪花盛放了又枯萎

宛如短暫的相聚和永久的離別

請原諒於此刻轉身離去的我——

為那荒蕪的歲月

為我的最終無法堅持

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

卻終究抵不過時間

時未寒

刀意空靈而致遠,如遙望夕陽的少女;刀性柔軟而輕媚,如情人相看的眼光;刀勢緩慢而無痕,如時間延續不絕的流逝;刀鋒卻開合而一往直前,如壯士痛別易水的勇決。
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刀,待到「毒來無恙」身邊三尺處卻突然加疾,隱含風雷之勢,如積雲密布、沉鬱數日後驀然豪雨如注,如溪流百川、積蓄於流泉後忽有山洪暴發,如百世的怨懟在這一刻給出一個必然的了斷……


標記一下,挖個坑,正在計劃寫本書,名字叫做中國當代網路文學三十家。


抱歉不小心看岔了題目,看成了網路文學對當代文學的影響_(:з」∠)_ 不嫌棄的話可以湊合看下下面一小段回答。或者直接跳到分割線之後的正式回答。

借用法國文學批評家阿爾貝·蒂博代的《六說文學批評》里的一段話來形容:「文學的歷史,是指殘留到現在的幾本書。文學的現實,是許多書,由書組成的滾滾流淌的河流。為了有歷史,必須有現實。……而這一點尤為重要,如果不是由很快就默默無聞的成千上萬作家來維持文學的生命的話,便根本不會有文學了,換句話說,便根本不會有大作家了。」

不牽扯網路這個特殊載體,網路文學是當代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現在的文學現實之一,會經歷時間的淘洗和沖刷,被篩選,被經典化,最後留極小的一部分成為高懸於文學史上的經典。這個過程從它們誕生之日起就會開始,並且一直持續下去。隨著時代的變化,對文學的評判標準也會有所變化,有些經典會被推倒,有些經典會時隔多年被人從歷史裡拉出來。後世如何,其實很難預料。

…………這裡是正式答題的分割線……………

這裡就要扯一扯網路作為載體對當代文學的影響了,其實這個問題太大了,個人能力有限只能從一兩個角度來談。

1.打破了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界限,極大地增強了讀者期待對作者寫作的影響力。尤其是網路文學的創作中,讀者期待的干擾達到了最大化。作者每更新一個章節都能收到及時反饋,為了吸引讀者,很多作者會喪失一部分(或許是一大部分)寫作的自主性。什麼情節什麼套路吸引讀者就怎麼寫,新開闢出來的故事模式很快就會迅速飽和。當然這樣會逼著網文圈不斷的推陳出新,可是終究會影響到作品的文學性,讓文學創作的整體氛圍變得浮躁。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看網路文學作品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文學經典,尤其是在前者字數遠遠大於後者的前提下。現在大概總結了一下,因為看前者很少動腦子,往往跟隨劇情安排下的情緒起伏就過完了。很少有作品能讓你注意到作品的敘述功底,作品的結構安排,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和文化內涵。說到底只有兩個字——慾望。對某種情感模式的喜愛,例如我就是喜歡溫馨一對一。對某種故事模式的喜愛,例如逆襲打臉→_→。對某種題材類型的喜愛,例如穿越重生星際修仙→_→。到頭來我看的不是文學,我看的是雜糅了這些東西的故事內核。我渴望某種情節模式,希望得到某種情感體驗,就會專門找能對的上號的文來看。無論是出於對現實生活的情緒補償也好,對自己世界觀的某種加固也好,還是其它種種原因也好。所以說為什麼網文時代的標題文案如此重要,因為它們是標籤啊,是供讀者快速分類的好方法。現在你可以想一想,吸引你的元素有哪些?

2.極大地挑戰了作者的地位和對文學的定義。

「作家」二字的含金量,已經大大降低了。有了網路這個極為方便的載體,誰都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作品,誰都可以成為「作家」。「作家」不再是文學精英的代名詞,不再是浪漫主義鼓吹的天才們。作家們被拉下了神壇。當然這種轉移早就開始了,跟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從「作者」到「作品」的轉向有很大關係,這背後又直接聯繫著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等等,但是網路文學的傳播對此帶來的衝擊才是空前的。作者不僅僅是作者,更是文學商品的創造者。作者不再是文學精英亦或者是文化精英,我們需要的是大眾娛樂的狂歡。

文學的定義這個東西就更複雜了,沒有什麼人能給文學下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因為文學的內涵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拿中國來說,現代「文學」的概念是從西方泊來的,文學二字在中國最早的含義是「文章博學「,更多的是學術層面的意思。到魏晉時期儒學地位旁落思想解放,產生的最貼近現代文學意義的詞是」文章「,這個」文章「是廣義上的文學,諸如上書用的公文,哀悼用的祭詞,都在」文章「的範圍內,囊括了實用性文體和更偏藝術性的一些文體。到這裡就幾乎定型了,無論歷朝歷代產出了多少有審美性又有精神內涵的「文章」,現代意義上的文學都沒有獨立出來,直到西方「文學」觀念的傳入。用西方的概念再審定中國的歷史,再編纂文學史,再挑選符合要求的文學經典,才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中國古代文學史里不僅能看到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還能看到諸子散文、史書、公文。前者的書寫里可能包含有大量的政治目的,後者的書寫往往又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是我們更多的以文學的眼光看待它們,即使中國古代沒有獨立的文學。(學界這麼多年了關於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文學自覺什麼時候產生了文學自覺這個問題一直在爭論不休,古代文學史和古代文學批評史的通用教材採用的普遍是「魏晉文學自覺」說。但是實際上完全按照現代「純文學」的觀念看,中國古代的文學從來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現在許多學者贊成這種看法。如果只在教材上學到魏晉文學自覺說的孩子可以考慮查閱相關論文來看。)

西方的文學概念也是發展出來的,不是生來就有的。據雷蒙·威廉斯考證,literature一詞從14世紀出現在英文里,與早期中國對文學的定義非常相似,是指「通過學習所得到的高雅知識」。一直到17世紀中葉,它的意涵才被確定,純文學一詞才被發展出來限定它的含義。對文學作品的一些審美性、藝術性、創造力和想像力上的要求,也是在種種文化思潮的影響下漸漸加進去的。文學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要具有審美性,藝術性,要有創造力想像力,要有能引起共鳴的情感,對於有著「文以載道」文化基因又接受馬列文藝觀的中國,反映社會現實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條。這種定義下的文學往往是精英文學,需要作者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只停留在講故事階段的可以成為民間傳說,寓言,但是成為文學還不夠。它對讀者也有比較高的要求,要求讀者有一定的鑒賞水平。

中國的當代文學到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先鋒派,再次跟國際接軌注重探尋文學作品的文學性,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探索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網路文學的異軍突起對所謂的「嚴肅文學」「純文學」產生了很大衝擊。商業化上的衝擊我不是很熟悉暫且不談。就文學定義來講,已經純化的文學定義又漸漸打開,無論是網路文學對故事內核的強調,還是讀者作者身份間的種種變化,這都是新的浪潮。

保持平常心,做一個自由選擇的讀者。閱讀經典享受靈魂的共鳴或者拷問,沉迷於文字的魅力很棒。讀一讀網文大開腦洞放飛自我情感也很棒。每日的文學組成了文學的長河供養著文學的生命,我們的先輩到我們從中挑選我們心中的經典,我們的後人會做同樣的事情。只是到時候的審美標準如何,文學定義又如何變化,是復古還是有新發展,後人篩選出來的是怎樣的作品,就是後世的事兒啦!

希望對提問者有幫助,求贊_(:з」∠)_


推薦閱讀:

三體3第五部第一章到底講了什麼?
書單來了|5本喵國物語,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還年輕,我還沒有準備好經歷生離死別
少上知乎,多讀書,寫小說
關於《魯濱遜漂流記》的幾個問題?

TAG:網路文學 | 文化 | 文學 | 文學評論 | 中國現當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