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與西方近代自由主義思想的關係?


在施特勞斯學派眼裡,西歐政治學說史上存在古今之爭,而霍布斯是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古今之間的斷裂就是在他手上奠定基礎的。不過在我看來,這誇大了古今之間的區別,如果我們梳理歷史,便會發現近代自由主義起源自中世紀的政治實踐,現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啟蒙哲人都能從中世紀發掘出他的思想脈絡,許多人的學說乃是將紛繁複雜的中世紀經院哲學中,某些並不怎麼彰顯的學說凸顯和串聯起來,而霍布斯的重要性在於他不僅挖掘出中世紀些許遺漏的星光,更在於他發展出一套討論政治學說新的話語形式,使之契合了歐洲從封建的貴族社會向現代的平民社會轉變的歷史軌跡。

也就是說近代自由主義乃是新瓶裝舊酒,而以霍布斯為首的啟蒙哲人提供了一套新型的政治學說論述範式。這種範式由於過於成功,反倒掩蓋了歷史的隱微之處,使人高估了歷史的斷裂,並以為有了啟蒙時代,歐洲才有如今的成功。但歷史的事實更可能是,歐洲一直都很成功,只是我們起初不知道罷了。

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這種新舊範式的轉折脈絡,從本體論開始。在傳統的政治敘述里,不論是古希臘還是中世紀,都是從人性本善這一起點開始他們的學說,因為他們的學說都是目的論的,即相信世界最終必然導向一個至善的歸宿,而人類雖然有各種慾望並不完滿,但在這個秩序當中會不斷向善,自發糾正人性當中的種種弱點,就像種子必然會抽根發芽長成大樹,除非他在中途半路夭折。

但作為第二自然神論之父的霍布斯並不相信目的論,在他眼中,上帝自創世完畢以後,就與這個世界基本上毫無瓜葛了。既然最終目的並不存在,那麼認為凡人必然趨向美德完美的觀念自然是錯謬的,這動搖了植根於向善論的中世紀禁欲主義,於是世界只剩下享樂主義。

在伊壁鳩魯影響下,霍布斯相信人是自私、利己,為自己而存在的動物,所謂的幸福並非是為了美德、理性過著清心寡欲、沉思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只能是感官上的快樂。於是在霍布斯筆下,個人的存活乃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存活自然不可能享受幸福。這使得人成為與一切社會關係毫無關聯的光禿禿的原子個人,在社群當中培養善的能力如果不能說毫無必要,也可以說僅僅是次要的,並不受重視的事情,而在傳統上人被視為社會動物。剝開霍布斯原子個人的雞蛋殼,裡面只有光潔直白的慾望。

既然人是為快樂而存在的動物,於是霍布斯將個人的存活提高到本體論的位置,為了個人的存活以方便日後尋求快樂,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這掏空了善的本體,使得善並非出自人的理性,而是人的主觀意志,奧克肖特認為霍布斯意志這一概念不以任何規則標準為條件,也不受它們的制約。同時這意志本身並無絕對目標,也不受任何計劃的決定。這種不存在任何義務的狀態,霍布斯稱其為「自然權利」(nature right)。

但倘若每一個人為自己的存活而奮鬥時,由於殺人技術上的平等和互不信任,就會陷入黑暗森林裡人與人的戰爭當中,這就是霍布斯順手拈來的「自然狀態」。為了擺脫自然狀態,霍布斯認為人們必然會達成社會契約以建立國家,並交出一部分自然權利給主權者,剩下的自然權利轉化為公民權利受到國家的保護。為了防止自然狀態再次出現,霍布斯要求主權者必須壟斷暴力,其權力不能分割,因此就必須政教分離,取消教會對世俗政治的干預。

在簡單梳理霍布斯的學說脈絡以後,我們可以發現,日後的自由主義論述幾乎都是沿襲著霍布斯的國家理論。自霍布斯之後,幾乎所有的自由主義者的政治論述,都是從性惡論開始,直到哈耶克以人的有限理性為根基,開啟出一條新路來。而自然法—自然權利—自然狀態——社會契約的國家理論,也成為自由主義最重要的政治理論之一,直到蘇格蘭啟蒙學派提出早期的自然秩序理論為止,一直是自由主義唯一的國家理論。而從霍布斯開始,自由主義者推崇個人主義的方法論,並轉換了國家誕生的目的,人不是為國家而生的,相反國家產生的目的乃是為了人的各種目的。看似「嗶—」的利維坦,卻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權利之上,其根基乃是絕對的民主制。政教分離的主張,也差不多是從霍布斯開始的。

國內專門討論霍布斯與自由主義之間關聯的專著,我記得有艾克文先生的《霍布斯政治哲學中的自由主義 (豆瓣)》,但這本書寫的很啰嗦。王利的《國家與正義 (豆瓣)》和王軍偉《霍布斯政治思想研究 (豆瓣)》也有所論述,前者寫的比較華麗,適合神學系學生,後者寫的比較簡潔,適合政治學專業學生。


霍布斯是專制王權的擁護者,但其著作《利維坦》卻為自由主義奠定了某些重要的理論基礎。比如其中關於「自然狀態」的論述,即人類社會在自然狀態下,基於自私自利的人性,在一個沒有國家,法律等約束下勢必混亂不堪。因此人類基於自保,出於人的理性,人們相互間同意訂立契約,放棄各人的自然權利,把它託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由多人組成的集體,這個就是國家。注意這個過程是一種理論推導,而不是歷史實在的。國家不過是理性個體選出的「守夜人」,而不是什麼上帝啊,絕對精神(黑格爾)的產物,這也是自由主義者的思想。

個人自由需要國家法律的保護,但自由主義者和霍布斯的分野是,個人主義者擔心國家過於強大,反而成了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

才疏學淺,已經工作好久未讀書,請批評指正。

參考書,最入門的《自由主義》李強著


關於《利維坦》的一點感想——論霍布斯政治哲學

總所周知,霍布斯的《利維坦》是近代政治哲學的經典著作,也是近代社會契約理論的開山鼻祖,這本書的歷史地位毋庸置疑。個人發表的也只是自己一點粗淺的看法,相較於美國的羅爾斯和法國的卡西爾等一系列的哲學大師對《利維坦》的精密分析,我的看法還是相當淺薄。希望能通過這篇回答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點看法,也是我認為的全書核心所在。

在分析這本書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社會科學的經典案例,這個案例叫做「公地悲劇」。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的悲劇》的文章。所謂公地悲劇是指英國曾經有這樣一種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領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稱為「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這本來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但由於是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養儘可能多的牛羊。隨著牛羊數量無節制地增加,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載」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歷史上,凡是能提出一個解決公地悲劇方案的作家無一例外能獲得諾貝爾獎或高於諾貝爾獎的榮譽。個人的學識淺薄,我所知道的是目前社會上有三種解決公地悲劇的做法,其中一種正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提出的方案,即通過絕對權威的統治干預,化解公地悲劇的危機。由此可見,霍布斯在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地位是多麼高大,他的思想對於後人的影響有多麼的重要。

個人認為全書的重點在於第二章,而第二章主要描述,自然狀態中人們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權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於是出於人的理性,人們相互間同意訂立契約,放棄各人的自然權利,把它託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由多人組成的集體,這個人或集體能把大家的意志化為一個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統一為一個人格;大家則服從他的意志,服從他的判斷。聯繫當時英國內戰的背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是霍布斯對於君主專制的合法性來源的經典論述,當然凡是經典的東西,也是歷來政治哲學爭論的重點部分,因此本文的重點也將對這部分進行一定的挖掘,企圖深入到《利維坦》的核心。

關於權威合法性來源的論述反讓英王毛骨悚然的原因——論政治理性主義的開端

霍布斯的著作服務於英王的統治,這點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個人的觀點是,這個權威來源的合法性論述讓英王看後毛骨悚然,背後其實是作者很深刻的政治哲學思考。

在霍布斯之前的中世紀,君王的權力來源合法性論述主要是建立在基督教的教義理論之上。翻閱中世紀的政治哲學和神學經典我們可以看到,君主的權力來源主要是通過君權神授的方式得以獲得,這種獲得方式帶有極強的神秘主義色彩,它為君主的權威蒙上一陣神秘的面紗,它讓身處塵世的民眾對上帝和君王的權威有一種神秘的敬畏感。

但是,霍布斯的權力哲學的顛覆作用在於,完全推翻了中世紀的神秘主義,把政治哲學帶進了近代理性主義的時代。所謂理性主義的絕對君主權力來源解釋指的是,霍布斯構建了一套自然法,他從這套自然法開始,推導出君主的合法性來源。這套自然法區別於中世紀經院神秘主義的核心在於,它是能被群眾理性認識的,換言之,霍布斯在全書中隱含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每一個理性的個體為了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減少「自然狀態」之下相互衝突所帶來的危害,通過自己的理性構建出一套社會契約,甘願讓出自己的權利,服從君主專制而守護自身利益。類似的分析思路我們在一本對人類社會經濟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書中接觸過,這本書正是英國人亞當斯密的傳世經典《國富論》。國富論為人類構建了經濟自由的理論基礎,他開創了一個經濟理性的時代,他的「經濟理性人」假設至今都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之一。但是,通過個人前文的一點分析,我們可以說,其實早在《國富論》之前,已經有偉大的先哲對於理性人做出一定的思考和理論分析,他就是霍布斯。霍布斯為我們人類打開了政治理性主義的大門。個人認為,政治理性主義的提出,正是《利維坦》的一大精髓所在,也是本書的核心成分。霍布斯的這段關於絕對權威的論述讓英王毛骨悚然的原因不在於它動搖了英王合法性專制權威的基礎,而是它徹底顛覆了英王觀念中的「君權神授」思想,國家的權力和君主的權力不在是神秘主義的「神授」,而是理性主義的「民授」,這個觀點是《利維坦》作為政治哲學經典的價值體現。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點關於《利維坦》的看法,由於我是大一狗,還在期末考試複習,暫時就寫這麼一小段,其實個人關於霍布斯的權利哲學,還有很多想法,以後再補充,歡迎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放任型社會」:西方自由主義的危機 | 城與邦
王小波20周年祭:斯人已逝,而自由主義精神永存
論資本主義的自由 | 城與邦
費邊?溫德:為何妥協?為何和平?|城與邦

TAG:哲學 | 政治學 | 自由主義 | 西方哲學 | 托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