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6期]浙江紹興首次發現越國青銅句鑃 距今已2500多年

流觴曲水,飲酒詠詩。從4000多年前夏禹會盟,到春秋戰國時勾踐建都,再到近現代魯迅、朱自清等人才輩出,浙江紹興自古就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22日,記者了解到,在書法聖地紹興蘭亭附近的河道中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句鑃。據悉,該句鑃是2500年以前的越國青銅樂器,系紹興首次發現。

青銅句鑃。(圖片由周能兵提供) 

  句鑃,作為響器,具有極其深遠的禮樂文化內涵。句鑃這個名稱未見於古籍,出自銘文,屬於自稱。據專家考證,「句鑃」之「句」,從器物功能和銘文的考釋分析,有長壽之意;「鑃」字從「金」從「翟」,金文中有「翟」與「祭」連用之例,所以「翟」為一種祭名,宗廟祭祀之用。

  「北郭外,路南溪北城者,句踐築鼓鍾宮也。」據《越絕書·地傳》記載,越王宮中設有鐘鼓樂,而句鑃是鐘鼓樂器之一,其樂聲十分清脆,悅耳動聽,為該時期吳越地區音樂文化所獨有,不僅形成了七音階體系,還具有獨特的五音階體系。

  22日上午,記者在紹興市文物局見到了青銅句鑃的真容:高43厘米,寬17.8厘米,器形修長,呈合瓦狀,上寬下窄,素麵,錯磨光滑,黃色,其表面氧化層錚亮,長扁方形的執柄,近舞處有一段稍厚的飾圈,兩邊飾有獸目紋和勾連雲紋,紋飾十分精緻。樂器的平舞處,還有兩個校音孔。整個青銅句鑃保存非常完整。

青銅句鑃。(圖片由周能兵提供) 

  「句鑃是一種口向上,用木槌敲擊的打擊樂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侃告訴記者,句鑃目前以長江下游吳越地區出土最多,但越國青銅句鑃在紹興還是首次發現。

  「這個句鑃具有雙音特性,擊打部位不同,聲音的高低也不同。」劉侃告訴記者,其音色變化主要因為柄根處的飾圈,同時,樂器上飾有花紋的部位,使得句鑃頂部與木質座架有所隔離而不相接觸,有利於句鑃鼓部在被擊打時產生持久的共鳴餘音。

  「這次發現的越國青銅句鑃不是陪葬品,而是實用器,出土在河道中,俗稱『水坑器』。」據劉侃介紹,此次發現的青銅句鑃是2500年以前的越國樂器,用於宴享和祭祀,專供王公貴族使用,非民間所用。

青銅句鑃。(圖片由周能兵提供)

  在發現句鑃的不遠之處,是紹興蘭亭鎮古築村,古稱苦竹城。《越絕書》曾記載:「苦竹城者,句踐伐吳還,封范蠡子也。」這一帶曾經有大量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印紋陶出土,包括春秋青銅鳩杖、商代玉戈、玉圭等國家珍貴文物;此外,這裡還有保存完好的越國貴族墓。

  劉侃表示,此次發現的青銅句鑃,進一步證明蘭亭一帶是越國的一個重要文化遺址,為人們研究越國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據。

文章出處: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倩倩 周能兵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90]遼寧首次發現最長的漢代「馬面」
[考古日報Vol.60]揚州蜀岡考古證實漢廣陵城形似「斗城」 漢墓中首現外國字銘文的龍紋鉛餅
在戰亂中博物館文物如何撤離?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么?

TAG:考古 | 文物 | 春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