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婚禮:不只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1|張小玉

歡迎大家熱情轉發和點贊,不必打賞,但也謝絕轉載。

願你收穫的是有情趣的藝術乾貨。

————————

如果說「愛」這種東西不僅僅存在於人類社會,還存在於動物界的話,那嚴格來說,「婚姻」大概便是人類社會一種獨有的形式和制度了。

在婚姻的歷史形成和發展史上,東西方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在中國,自20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社會,雜婚和血緣婚便已開始。知道現在,中國的婚姻形態經歷了巨大的嬗變。而在西方2000多年的歷史中,婚姻制度也一直伴隨著西方文明的演進而變化著。可以說,有關婚姻的內容,一直都是藝術中的重要表現。可以說,古往今來,婚姻一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如實地反映著各個時期的社會狀況。

今天,我們聊那些畫中的婚禮。

你以為,婚姻永遠是幸福的嗎?不,婚姻是仁慈,更是恆久忍耐。婚姻的幸福與不幸,不只表現在人生中,畫中也一樣。

1/4n如果你的婚禮熱鬧、美滿又幸福,那你真幸運。

要說最愛畫婚禮的畫家,大概非夏加爾莫屬——

夏加爾《埃菲爾鐵塔下的新郎與新娘》

夏加爾《舉酒杯的雙人疊像》

夏加爾《雙面新娘》

在夏加爾與自己的愛妻貝拉婚後的四十年之久,每到生日的時候,貝拉就會拿著鮮花布置房間,而夏加爾會給自己的愛妻畫一幅畫。兩人之間的愛情一直是夏加爾的繪畫靈感。他將一切童話般的手法和夢幻感,都賦予在了表現二人婚禮的畫中。

而夏加爾對與貝拉結婚這件事表現的有多重視呢?從他為他們的婚禮所畫的眾多作品中就可瞥見一二。甚至,在自己的妻子去世的六年後,他依然繪製了一幅《紅色天空上的戀人》,畫面中的兩個人,依然是婚禮上聖潔的白紗和黑西裝的打扮。

在夏加爾的婚禮畫中,會永遠記著那美好和值得重溫的瞬間。

在古希臘神話題材的作品中,也有表現婚禮的盛大場面——

布隆梅特《珀琉斯和西迪斯的婚禮》

哈勒姆《珀琉斯和西迪斯的婚禮》

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的生活,大概基本就是古希臘人當年的生活風貌,所以雖然他們貴為神衹,但很多世俗中的生活與儀式都是存在的。畫中表現的,正是古希臘神話中兩位神明婚禮時的場面——他們相聚在一起,依然延續古希臘神們最常見的裸體與喝酒。女主人公西迪斯是海中女神,不過她下嫁的對象卻是珀琉斯這個凡人。這場看似普通的婚禮卻因為一個小花絮而形成了後來古希臘神話中一場經典的紛爭:他們的婚禮宴會上,沒有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憤恨的厄里斯不請自來,並留下一個金蘋果,刻著「獻給最美麗的女神」:為了爭奪這個金蘋果,三個地位顯赫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維納斯之間發生紛爭,最終引發了特洛伊戰爭。

勃魯蓋爾《婚禮舞蹈》

勃魯蓋爾《農民婚禮》

勃魯蓋爾是一位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他的一生以農村生活作為藝術創作題材,人們稱他為「農民的勃魯蓋爾」。這兩幅作品,都是表現畫家身邊的農民們最常見也最樸實的婚禮場面。作品正面反映了農民平凡而溫暖的生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

在勃魯蓋爾的作品中,從不會是空洞的儀式化和程式化的人物描寫,它總是活生生的不厭其煩的表現各種人的生動情態。第一幅作品中,人們在戶外手牽著手跳著歡快的舞蹈,來慶祝新人的結合;而第二幅畫更稱得上是當時尼德蘭農村的「浮世繪」——整副作品描繪的是農村婚禮喜宴上的熱鬧場面,這個地點選擇在了一個用草垛堆砌成的穀倉中,桌椅擺置也都很簡陋,顯示出農民婚禮的不鋪張。這幅畫中表現了很多不同身份的人物,有牧師、修士、當地長官、廚子和服務人員,當然,還有新人和他們的家屬。在這樣的一幅作品中,似乎也並沒有特別突出婚禮的主角,反而是很稀鬆平常的一個眾樂樂的場景。我們的新娘閉著雙眼,雙手疊放,周圍熱鬧的吃飯場面似乎也沒有影響到她。她並不美麗,然而嘴角卻帶著微笑,似乎在期待和幻想自己美好的婚姻生活。

勃魯蓋爾用自己高超的寫實能力與平和和客觀的眼光,用溫暖的色調,記錄下了這平凡卻又美好的婚禮場面。

2/4n美好的對面:那些悲劇的結合。

婚姻不管事宗教的還是世俗的,也不管是強迫的還是自願的,婚禮都是歐洲法律、信仰、文學和藝術的中心。西方婚姻,從宗教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存的婚姻制度,這其中經歷了眾多雙方關係上的嬗變,比如從傳宗接代到愛情印證,再到脆弱和臨時的心態與關係等。

因此,婚姻並不一定再是幸福結合的代名詞,而在藝術作品中,又更多的記錄下了這些不如意的婚姻狀態。似乎,這樣的「不如意婚姻」題材,比幸福的還要多。

普基寥夫《不相稱的婚姻》

這幅作品,在藝術史上大概算得上是記憶度超高的婚禮題材了。

這是一個特寫的婚禮場面:暖暖的黃色燭光下,一對新人伴著周邊的好友親朋,正在舉行他們莊重而聖潔的婚禮。十六七歲的年輕而美麗的新娘伸著右手,似是要接過牧師的對她婚姻最深切的祝福和叮嚀。然而目光流轉到身邊的新郎身上時,觀眾們卻不由得吃了一驚,這個年輕少女身邊,竟然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身邊,還有很多表情十分冷漠的親朋,似乎對這毫不相稱的老少配,一點都沒有驚訝和不習慣。相比於年輕新娘沉默的垂下那一點都沒有婚姻喜悅的臉,老者新郎則是一副傲慢和理所當然的神色。

這幅作品展出與1863年,那時的畫家還是當時的一位畢業生。畫家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幅作品呢?因為這就是畫家的親身經歷——他的未婚妻,正是畫中年輕的新娘。

女人,在當時的社會,早已被安排好了命運。

「畫中沒有火災,沒有殺戮……只有教堂里神父畢恭畢敬地給灑滿香水的將軍……活的木乃伊,與為了官銜和金錢出賣青春的,哭泣的姑娘舉行的結婚儀式。」

畫家畫的是社會上最常見的婚戀病態,這是社會的權錢交易和對婦女的戕害。

一個婚禮的場面,揭示的卻是那個時代和社會婦女命運的悲劇。

埃德溫·朗《巴比倫的婚姻市場》

這又是一幅表現悲劇婚姻和不公社會現實的作品。這幅畫表現的是拍賣新娘現場。背向觀者展台上的女子如商品一樣站立著,拍賣師拉扯著展台上女子的衣服鼓動著台下的人群,展台下購買者涌動著競拍出價,展台背後是等待拍賣眾女子。

拍賣這種特殊的交易方式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東方國家古巴比倫就已萌芽。在古巴比倫,婚姻一般由父母安排,因此婚約的締結不是由結婚者本人,而是由雙方的父親來完成的。而且在婚姻關係中,夫妻地位完全不平等,且妻子的地位低下。

這樣拍賣得來的婚姻,女性的權益絲毫得不到保障,也一定是悲劇的婚姻。

王國斌《青春之歌》

當我們作為一個「當代人」看待曾經的歷史時,也許是帶著一種更加冷漠的情緒的。那個上山下鄉的ZQ時代,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它是荒唐的、毫無人性的,更是瘋狂的。但是當它表現在藝術作品中時,那種極具標誌性的人物和事件,似乎沖淡了那些痛苦和哀愁甚至魔性的激情,沉澱成了一種悲涼和沉甸甸的壯美。我們在這樣的作品面前感嘆與沉思,正是為了治癒心中那無以表達的哀傷。

這幅作品,用一個婚禮的場面,傳達出了那個時代和事件所有的味道——當年ZQ響應國家號召,紅旗漫卷,戰歌昂揚,帶著浪漫主義的革命理想和激情,「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但現實很冷酷、殘酷地粉碎了無數個青春的夢想。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試劑紙,留給他們的是難於忘卻的回憶和傷痛。

畫中表現了六七十年代在山西地區的中國特色婚禮,特殊的是,新郎新娘的身份。兩個新人呈現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精神風貌,男人穿著當地最常見的中下貧農服飾,粗布鞋和棉布衣,臉色是常年風吹日晒而呈現出的乾燥和黝黑,不過手持紅色結婚證的他笑得合不攏嘴。相比之下,穿著舊發白軍裝的新娘完全是不同的狀態,她的表情非常的剋制,但依然表現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委屈,她是個來這裡體驗和改造的城市ZQ,她或許已無家可歸,所以在這裡和一個完全與他不同的人結婚,更不要提婚姻的愛情前提。在宏達的歷史敘述面前,個人最感情和具象的感情被畫成了時代的符號,上面鐫刻的,是個體的悲劇命運。

這幅作品還有個微妙之處,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我的前夫》。多麼戲劇性的名字啊,它也許徵兆著,在婚後很久,女ZQ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和家鄉,離開了這個她也許再也不想提起的地方。但是,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關係,卻已經成為了她人生當中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經歷。

那是一段不相稱的、荒誕的婚姻,也是我們需要正視和反思的社會記憶。

王玉平《包辦婚姻》

包辦婚姻,絕不僅僅是中國封建社會才產生的東西。在《聖經》申命記7:3中記載著"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也不可使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這句話中表明了父親有包辦兒女婚姻的權力。中國古代的禮和法,都把包辦子女、卑幼的婚事作為父母、尊長的特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成立的要件。

當代社會,人們認識到了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局限,而這本與當代法制社會格格不入的婚姻現象,卻依然深刻的影響著我們。

畫中表現了頭髮花白的兩個老夫妻坐在沙發上面無表情也毫無交流的場景。從他們的穿戴打扮和背景裝飾來看,兩人過著舒適的物質生活。然而他們為什麼不交流呢,甚至表情中還帶著一種無話可說的無奈感?如果畫面就到此為止,那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未免太大。不過向來有「詩書畫」合一傳統的中國畫,作者用牆上的四個大字來點明了整個作品的主題意思,簡直是一語道破天機的效果——「包辦婚姻」四個大字一出,似乎大家一切都心照不宣的明白了,而整幅作品所傳達的內容也有了合理的解釋,整副作品的內涵也深化了。酣暢淋漓、出人意料的視覺效果,倒映出畫家的無盡智慧和才能。

下一期,我們繼續來聊畫中那些莊重和荒誕的婚禮。

推薦閱讀:

觀看|畫字:陳丹青和Why New York
名畫故事 | 酷炫師徒與變形術士,一部樣式主義的血淚史
名畫故事 | 史上第一油畫大師,細節狂人凡·艾克
一幅畫帶你入門藝術欣賞 —— 輕芒的朋友 悅迪 的 Live

TAG:艺术欣赏 | 艺术 | 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