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包子鋪里藏著好吃的手擀麵
01-28
這間包子鋪名叫BaoHouse,不是德國魏瑪的包豪斯Bauhaus,不過設計倒也是走錯落有致簡約風,大面積採光,也收納了茂名路的美麗街景。
所以,人們喜歡每次和面時都留下一小團面,作為酵頭,再次啟動發酵,這樣發出來的面會更加可口。
從前有些巧主婦,會在家裡常備一團老面,俗稱「面肥」,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跟常用的泡打粉和酵母粉相比,老酵更加難控制,發麵的溫度、濕度和加水量,都要靠師傅豐富的經驗來控制酸鹼平衡。這家店具體的發酵秘訣,外人無從考證,但是從包子的色面看,不是煞白,而是微微有淺灰黃色,撳一下麵皮,癟掉之後會慢慢復原,當然,最關鍵的是,咬口很舒服。
肉包,咬開來是撲鼻的豬肉香,正是豬肉該有的純正味道,還能吸到美美的肉汁。
草頭包我更加喜歡,崇明的草頭晒乾,餡芯的吃口介於菜包的清新與乾菜包的濃重之間,嵌了點肉碎,之前真不曉得崇明草頭干還有這樣好東西。
江魚鮮蝦餛飩,這裡用到了蝌蚪頭的包法,嬌小玲瓏,透著粉紅,皮子飄逸,這餛飩皮的內功在於,即使我拍照耽擱了時間,依然能咬到皮子的勁兒。
據說,因為老闆非常搞得定南通的物流,所以能夠運來當地的豬肉和江鮮:文蛤、魚蝦、蝦子。
說到蝦子,之前去蘇州吃三蝦面,略有遺憾鮮度不夠驚艷,恐怕因為是養殖河蝦的關係。
蝦子秋油手擀拌面,用的是江蝦子,沒有河蝦子那麼矜貴,烏漆嘛黑的一大坨來得更有氣勢。
趁熱拌開來,香氣濃,顆粒粗,吃口更豪放。高筋麵粉,擀起來更加費勁,一張麵皮要不斷地打開、捲起、旋轉方向、反反覆復地擀,勁道和功夫都吃進了面里。
更多上海點心,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片吃心。
推薦閱讀:
※辣肉面辣醬面 老上海老味道
※小小一家麵館 白天醬爆牛蛙 晚上做小龍蝦!
※最爆冷米其林兩星餐廳 全靠人肉預定 我又去狠狠滾了菜單!
※近乎完美的上海早晨
※上海最難訂位的火鍋店 緊張局面有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