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遊戲巨頭喜歡收購歐美公司?
在7月份舉辦的Casual Connect峰會上,筆者受邀參加了一場關於遊戲行業投資與併購機遇的沙龍會議,討論的主題是《從東方到西方——亞洲巨頭如何通過併購和投資進入西方市場》。來自網易、完美世界等知名中國遊戲公司,以及中國投資銀行投中資本(CVCapital)的代表都參與了討論,而在會議結束後,我希望通過本文與諸位分享對這個話題的一些想法。
根據投資銀行Digi-Capital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投資和併購方面,2015年是近十年來遊戲行業表現最差的年份,所涉及到的總金額比2014年下降了80%。好消息是2016年初到7月份,全球遊戲行業僅併購涉及到的總金額就已經高達250億美元,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了12倍。
2005~2016年7月份遊戲行業投資與併購金額變化趨勢(數據來源:Digi-Capital)
2016年至今,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是遊戲行業投資與併購的最大「玩家」,他們以8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芬蘭移動遊戲公司、《部落衝突》《卡通農場》《海島奇兵》和《皇室傳奇》開發商Supercell的84.3%股權。這樁收購交易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公司希望進入西方遊戲市場。
就這個問題來說,推動和拉動因素同時存在。
首先,雖然中國遊戲市場的收入規模在2015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遊戲收入最高的國家,但西方遊戲市場的總體規模仍然十分龐大。如果將美國、加拿大、歐盟成員國以及其他西方國際的遊戲市場收入統計到一起,那麼整個西方遊戲市場的收入在2016年預計將達到約500億美元,超過中國遊戲市場收入規模的兩倍。
2016年中國遊戲市場與西方遊戲市場的收入對比(數據來源:Newzoo)
第二,像西山居等亞洲遊戲公司在中國本土市場已經非常成功,但仍在穩步增長,因而有從包括歐美在內的其他市場尋找機會的需求。
第三,中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高品質的遊戲,才有可能脫穎而出。雖然中國也有一些富有才華的開發團隊,但在歐美國家,擁有3A遊戲研發經驗的研發團隊數量更多。因此,很多中國公司希望通過與歐美一流團隊合作,雙方共同面向歐美和亞洲市場創作高品質的遊戲作品。
對西山居來說,我們在歐美進行投資和併購的最大驅動因素是那裡的大量人才。近些年來,很多工作室面臨倒閉或經歷了大規模裁員,它們包括Zynga、EA、微軟遊戲工作室、迪士尼遊戲部門等知名遊戲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才會組成團隊,尋求資源來創作屬於自己的遊戲。
西山居傾向於為那些得到我們信任,擁有過往成功履歷,並能就遊戲開發提供富有遠見的創造性構想的團隊提供投資。而在併購方面,我們會考慮被收購方現有的項目和資產是否與我們的長期戰略相符。
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將他們在中國已經獲得成功的遊戲面向歐美市場推出。我的回答是:「不」。原因很簡單,很少有國產遊戲能夠在歐美市場找到立足之地。我親眼看到過很多公司曾經嘗試這樣做,卻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原因在於東方和西方玩家在遊戲品位、文化和消費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很多在西方獲得成功的遊戲登陸中國市場後受到中國玩家歡迎。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中國玩家初次接觸的遊戲由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的開發團隊開發,所以他們的適應性更強。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認為中國遊戲公司與歐美開發團隊合作,同時面向歐美和亞洲市場創作遊戲是可行的。
近年來,中國公司對通過投資與併購進入歐美市場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一趨勢對歐美開發團隊來說是個好機會,但當開發團隊在尋求獲得投資時,我建議他們首先由擁有成功履歷的成員組建一支團隊,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完成遊戲作品研發的研發創意。
歐美開發團隊應當參加儘可能多的中國遊戲峰會,例如GDC中國、ChinaJoy,或者由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或遊戲發行商們主辦,以幫助遊戲公司尋找潛在合作夥伴為主題的會議。此外,在尋找潛在的投資方或合作夥伴之前,開發團隊應當明確兩個標準。第一,自己希望實現怎樣的目標;第二,選擇一家能夠為團隊提供自主權的合作夥伴。很多中國公司在對歐美團隊進行投資後,喜歡參與到對方的工作流程,對他們製作哪些類型的遊戲提出要求,但在這種情況下,歐美團隊開發的遊戲往往無法獲得成功。
(本文作者是西山居產品研發總監Martin Lu,原文發佈於Gamasutra,遊戲茶館獨家編譯整理。)
(關注微信「遊戲茶館」,了解全球手游新動態)
推薦閱讀:
※《維特之旅》正在等待門開
※中潤資源:藤木網路估值3.03億合理,承諾四年凈利潤2.05億
※有米科技年報:2016年營收破10億 凈利潤虧損3670萬
TAG:手机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