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真容-20:「見龍在田」 - 「地面北極光」與龍能行雨的信仰
關於北極光,還有很多科學上研究不夠深入的現象。除了它的聲音之外,最顯著的就是「發生在地面附近的北極光」了。一般認為,極光現象只能在距離地面80公里以上高空的極低氣壓下才會發生。但聲稱目擊「地面附近北極光」的報告史不絕書、連篇累牘。上世紀一位加拿大政府部長投書史密森尼學會,稱「一片燦爛的北極光出現馬車旁邊」[1],為了證明這不是他的幻覺,他舉證說駕車的馬也看到了,並因此受驚狂奔。早在30年代天文學家Carlyle Beals就在一篇專文中收集了數十份來源可靠的加拿大北部的類似報告[2]。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雜誌曾發表了一篇對此類目擊報告的評論文章[3],認為對它們全部否認很困難。並嘗試提出了各種解釋: 雪地反射的北極光、霧氣輝映的北極光、人眼對距離的誤判等等,但這些假說都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釋所有目擊報告中的情況。
許多目擊者在半透明的地面北極光的背景中看到了樹木、建築物等明確的參照物,甚至曾經置身於律動的北極光「洪流」之中。這都說明此類現象確實發生在接近地面的高度上。比如加拿大西北地區Port Smith的一位無線電工程師的目擊報告[2]:
「這道北極光帷幕與地面距離在四英尺(約1.2米)之內,特別的明亮,儘管只持續了一個小時(從夜裡11點到12點)。它是淡綠色半透明的,穿過它可以看見後面的一座兩層建築物。人穿行於帷幕之中沒有任何異樣感覺。其實走近它的人反而看不見它,但一百碼之外的別人可以看見他進入和穿過北極光帷幕。」
另外一種地面北極光的形態是律動的「流體」狀。對於不熟悉此類現象的人來講,近距離遭遇可能是比較驚栗的,比如加拿大育空省的一位採金人的目擊報告[2]:
「在走到離小木屋半英里處時,一股北極光的洪流突然把我包裹住了。說實話,當時心裡的念頭是:我的大限到了?我拼了命地往小木屋跑。視線可以穿過周圍那半透明的北極光,看到小木屋正被北極光照亮。耳邊不時響起「shu,shu,shu」的聲音,還伴隨著尖利的爆響。那是一種很獨特的爆響聲,像是遠處灌木叢中傳來的來複槍聲是我能給出的最好描述了。」
天文學家Beals指出所謂「地面北極光」是電磁場劇烈變化所引發的一種地面附近的放電現象(brush discharge)造成的,它與人們聽到的「北極光的聲音」大有關聯[2]。1938年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雜誌刊登了Stumbles在加拿大南北Saskatchewan河之間的草場上的目擊報告[4],從其描述看,放電現象的特徵最為顯著:
「夜裡1點鐘離開房子時,我吃驚地發現在視距範圍內被北極光從各個方向包圍了。天空懸垂著許多個北極光帷幕,一條條「光流」(streamer)從帷幕的下緣射出,許多直抵地面。抬頭看去,天空還充斥一些「發光的雲霧」,上上下下,運動不止。正觀看著,突然一道從帷幕射下的「光流」在距離我不到50碼的地方落到了地面,下落的速度與潑水相似。草地上陸續形成許多承接「光流」的發光斑塊(patch),然後它們會瞬間升起,匯入天空中的北極光帷幕,形成一道上升的「光流」懸垂在帷幕下不斷搖動... ...」
上圖(來自[4])是Stumbles 憑藉記憶畫的一張當時景象的復原圖。他回憶說這些「光流」和發光斑塊都是透明的,透過交織的「光流」可以清楚地看見背景遠處的山丘。Stumbles接下來有機會近距離地看清了發光斑塊的細節:
「... ... 幾個發光斑塊在距離我2碼之內飄過,有的接近地面,有的是視線高度,有的則很高。它們主要由細小的火花和光點構成,中間交織著細針狀光線,火花和光點正以極高的速度上下竄動著。這像極了刷形放電(brush discharge)現象。同時也存在一些較長(1-3英寸)的垂直方向的光絲,像是粒子的軌跡。而發光斑塊則做水平運動,大約類似人的步行速度,可以歸因於當時有輕微的風吹過。離得近了可以隱約聽見輕微的噼啪聲,類似擊打毛皮時發出的放電聲音。在某一時刻我在臉的迎風面上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溫熱。」
1982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的Sturgis 附近夜間三點左右發生了類似的現象[5]:
「當時霧氣瀰漫,能見度很差,並且開始下雨。附近充斥著類似臭雞蛋的氣味,車子引擎熄火了,兩個女人下車步行去求助。走了大約50碼,周圍突然密集出現幾百萬個細小的「閃電」漫天飛起,它們都是大約2-3英尺長,直上高空。回頭看,汽車頂發出紅色的熒光和直上高空的許多道光線。路邊的草都筆直豎立起來發出熒光,還有深紅色的光線在路邊舞動。她們跑回了車裡面,車子外殼的手感發熱。」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Silverman 也認為這些報告描述的是不同類型的放電現象。在北磁極附近的較高緯度地區,外太空粒子的侵入會在造成北極光的同時,在地面附近造成電場強度異常。 這時如果無風並且空氣乾燥,一些尖銳物體(比如松針、草尖)之間逐漸積累的電勢差將最終導致瞬間放電,發出人們聽到的「北極光的聲音」-噼啪聲或者絲綢摩擦聲。但當空氣的相對濕度較大時,就會發生持續性的微弱放電,伴隨著持續發光現象[6]。很多目擊報告都聲稱,在「地面北極光」發生的同時聞到了類似臭氧的氣味,而臭氧恰恰是電離空氣的產物。
如果與此同時空氣中恰好有大範圍懸浮的微細水珠或者其他攜帶電荷的媒質,就會發生目擊者描述的規模較大的電離和發光現象。懸浮物(比如水珠)的輝映和折射效應會加強和豐富其發光效果。
空氣的相對濕度越高,就越容易發生此類空氣電離和發光現象。這是因為較高的相對濕度會降低電離所需要的臨界電勢差。在超過飽和濕度的閾值後(低溫下的飽和濕度閾值較低),水蒸氣會從空氣中析出,有時會形成大範圍懸浮的極微細水珠。所以在此類目擊報告中,相當一部分「地面北極光」發生在河邊、湖邊,或者發生在下雨前後。Beals收集的報告中有一例,類似北極光的律動發光「流體」在河面上形成,在黑夜裡河的兩岸都被它照亮[2]。而且目擊者強調它最強烈的部分發生在河水湍急下落的位置上,凸顯了它與水汽的緊密關係。
此類「北極光」現象,可以幫助我們解開中國神話中龍的特性中一些混沌難解的謎團。
首先,龍能夠出現在地面上,是毫無疑問的。「能高能下」恰恰是中國龍的重要特徵,古人曾特彆強調這一點。《說苑-辯物》說「神龍能為高,能為下」、《賈誼新書-容經》說龍:「能與高高,能與下下」。《易經-乾卦》爻辭則稱: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可見華夏先民也是地面附近的北極光的集體目擊者。地磁學家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來的地球磁場強度在減弱,北極光的強度也大不如以往。以此推之,上古時代「地面北極光」現象應該比當代更為常見。
應當指出的是,《易經》乾卦的這句爻辭歷來有許多不同的理解。龍的本義長期曖昧不明,所以逼出了許多委屈迂迴、穿鑿附會的解釋。其實這裡的邏輯很簡單,《乾》卦中龍的位置從「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逐次升高,直到最高處「亢龍有悔」,共是六條爻辭,對應六個爻位的陽爻(陽爻稱「九」,即卦型的六條「直線」)。如下圖,陽爻上下相疊,從「初九」到「上九」依次升高,與從「潛龍」到「亢龍」的龍的高下位置嚴格對應。「見(現)龍在田」出現在「潛龍勿用」之上的第二個陽爻的位置上,說明它的含義就是字面的意思:「龍出現在地面上」。
關於《易經》這部書的性質,顧頡剛先生的見解十分精到。他說《易經》就是上古巫師的「讖詩手冊」。用現代人熟悉的例子來說,算命先生在「掐指一算」之後,往往拽幾句「讖詩」來暗示吉凶。比如說「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那就是喻示你大器晚成。《易經》的爻辭就是商周交替之際類似的讖詩的匯總,作為當時巫師的培訓手冊和備忘錄使用的,所以其中充斥著殷周之交那個時代普羅大眾熟悉的典故和故事。比如「見龍在田」,就喻示著你將遭逢貴人。但隨著上古口耳相傳的這些典故逐漸失傳,卦爻辭就顯得晦澀難懂起來。
「見龍在田」無疑曾是中國先民在某個早期歷史時段非常熟悉的景象,斷然不會需要藉助抽象比附才能理解。否則「讖詩」無人能懂,算命先生怎麼混呢?實際上這六條爻辭的每一條都是上古先民中的普羅大眾尋常可見、可理解的事物,有堅實的自然物理基礎。斷沒有一句虛妄,也沒有隱喻,其含義就是字面的意思(這一點我們以後還會做詳解)。這裡也許得再次提醒一下,在《易經》成書的時代,北極光早已從古人的視野中消失了。這些關於龍的卦象,都是在複述更久遠的年代流傳下來的信念和傳說,就好像我們今天依然對三千年前姜太公的故事津津樂道一樣。
除了「見龍在田」之外,地面北極光的特性還有以下三點與龍和「君子」有所對應。
1. 龍的病崇之義
電離空氣時產生的臭氧,或許還可以解開龍信仰中的一個疑難問題,這就是龍的「疾病、禍患」之義的來源問題。
儘管殷人崇拜龍,甲骨文的「龍」字卻兼有「疾病、禍患」之義,比如「身不其龍」。「不其龍」這一辭彙多次出現在關於疾病和災禍的占卜記錄中,使得這一釋義不能夠輕易否定。可相印證的是,藏族苯教的龍神也兼有瘟疫之崇的角色。這個角色如何在北極光的特性中找到對應呢?
現在我們知道,低濃度的臭氧有殺菌消毒的作用。但當空氣中的臭氧達到一定濃度後,也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不同濃度的臭氧可以造成從眼睛刺痛、哮喘、頭痛到神經中毒、支氣管炎和肺水腫等等一系列癥狀。地面北極光可以將人和建築物完全籠罩在內(在Beals收集的目擊報告中就不乏這樣的事例),持續時間可達數十分鐘之久。在上古時代地磁場強度更大的條件下,不能排除它產生濃度足以致病的臭氧的可能性。這樣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古人在崇拜龍的同時,也認為龍會帶來疾病和災禍了。
2. 龍與雨水的聯繫
空氣濕度和地面北極光的聯繫,可與龍和雨水的聯繫相對應。下雨之前的空氣濕度較大,地面北極光出現的概率自然會高於其他時段。先民們可能因此將「龍」的下降與下雨聯繫起來。所以先秦時的一種主要祈雨儀式是「做土龍致雨」,即通過在地面上塑造龍的形象來求雨。甲骨卜辭:
「其作龍於凡田,有雨,吉。」
東漢王充《論衡》:
「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
但對這種做法的邏輯王充頗不以為然,所以又說:「仲舒之言雩祭可以應天,土龍可以致雨,頗難曉也。」
在我們看來,這種儀式的初衷無疑是在模擬「龍」的下降和在地面上出現的場景,從而引發與之相聯繫的降雨的發生。這種原始思維在早期人類社會中很常見。
3. 關於「夕惕若」
地面北極光絕大多數出現於夜晚,尤其是午夜到凌晨。部分原因與普通北極光一樣,是由於白晝日光的亮度遠遠超過它們,所以難以被觀察到。另外也是因為這段時間裡溫度的下降提高了空氣的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單位體積內水蒸氣含量與飽和含量的比值,而飽和含量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使得發生電離的臨界電勢差降低了,所以地面北極光在這個時段更容易發生。
《易經-乾卦》在「見龍在田」之後的爻辭是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一般認為,這是君子以龍自況的意思。但「夕惕若」這種「夜貓子」的要求顯得很突兀,後世典籍中也再沒出現過類似的君子之德。從君子與龍「比德」的角度看,這與北極光(尤其是地面北極光)在夜間出現的特性恐怕大有關聯。從我們的角度看,如果不追溯到先民的源起之處,不釐清龍的本質,許多古文獻中乃至傳統文化中的謎團將永不可解。
目前對中國上古諸崇拜的解釋是混沌、零散、矛盾和缺乏說服力的,甚至是不作為的。我在這個專欄里試圖建立一個清晰、簡潔、統一而又邏輯自恰的新解釋系統。地面北極光與禍崇和降雨的聯繫為這個系統再添了一塊磚,使它更加堅固和完整了。從系統的整體來看,寫到目前框架大約只完成了一半的工程,還得繼續努力。
[1] A. S. Eve,Northern Lights,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36。
[2] Carlyle Beals,The Audibility of the Aurora and its Appearance at Low Atmospheric Levels。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Vol. 27, p.184, 1933.
[3] S. Chapman, The Audibility and Lowermost Altitude of the Aurora Polaris. Nature 127, 341-342,7 March 1931。[4] H. E. Stumbles, An account of auroral phenomena observed in western Canada,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Vol. 32, p.451
[5] Michael D. Swords and Edward G. Curtis,Atmospheric Light Show, Pursuit, 16:116, 1983.[6] S. M. silverman and T. U. Tuan, Aurora Audibility. In Adv. Geophysics, Volume 16, p.155-266, 1973。
推薦閱讀:
※龍的真容 - 17:燭龍真的是北極光嗎?
※鳳的原身 - 4:無限「風光」共古今
※直接用肉眼看極光有網路照片上那麼漂亮嗎?
※有十二月或一月去過阿拉斯加的麽? 有沒有什麼攻略還有要準備些什麼?
※有沒有在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看到極光的朋友?跪求親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