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留學生寧可耗在美國,也不回國?

2015年8月,紐約長島

「其實,我不回去待在紐約也挺好。我們有中央公園可以野餐,人也不多;開兩個小時的車還能到長島的海邊曬太陽。我挺好。」 在美國20多年的阿姨這麼告訴我。

我的阿姨是在90年代毅然決然地離開中國來到紐約,隻身帶著3萬塊人民幣來到美國,拋在她身後的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家庭以及所有的親朋好友,和她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更好」的中國。而幾年前她回國的時候悄悄告訴我母親,如果20年前她知道中國的經濟會發展得那麼好,她不會一定掙扎著待在美國。她當時的老公,現在已經是中國某公司的領導,曾經跟她一起嬉笑打鬧的發小也都混得有頭有臉。

是否後悔曾經拋棄的可能性?她從來沒有過。但誰知道呢,20年前的阿姨只是和我們一樣,又怎麼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每年有幾十萬的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又有數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從美國畢業。自從踏上這片征程後被最常問到的問題無非兩個,「你為什麼要來美國?」 「你以後會留在美國嗎?」 這兩個問題對於很多還沒參加高考就背著書包來美國的中國小留學生來說,無非是個父母思考的問題,而非自己。甚至我們還沒有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已經為了到美國準備了一年的GRE、SAT和托福考試了。

2年後或者4年後,回國還是留下是每個留學生必須做出的選擇。但無奈的是,有些選擇是被迫的,比如找不到能夠提供簽證的工作,比如即使找到工作卻沒有抽中H1B。這就是當別人問我以後是否留在美國,我從來只敢說:「我也不知道,看緣分。」的確,在拿到H1B之前這些哪能我說了算。

可偏偏留下來成為一種執念

「你女兒在哪兒呢,在美國呢!」

在我們還沒有確定留下來一定會比回國過得好的時候,很多人就知道自己一定要留下來。可能是因為聽起來好聽些。

我第一次來到紐約的時候,阿姨接上我坐著華人計程車一路從JFK機場開到皇后區。在紐約人眼中,Queens 就是「社會人」所待的地方,就像中國二線城市,想著努力躋身成為大城市,而就在打掉一磚一瓦的時候成了一個不土不洋的城中村。到了Queens之後我是第一次意識到美國人並不是洋氣的,而且這還是在紐約。可在國內人看來,美國、紐約那都是高大上,還可以讓自己全家揚眉吐氣的地方。留學生的父母多為兩派,一種父母會鼓勵孩子留在美國。「留在那裡,美國條件好,福利高,以後把爸媽都給接過來!」 或者就是說不出所以然來的:「留在美國吧!美國啊!中國哪比得了。」 當然支持孩子留在美國的,除了部分父母以外,大部分是你的三姑六姨,各路親戚。既然父母都說了要留下來那當然要留下來了。年齡小的留學生哪裡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紐約二手市場)

故事又回到我的阿姨,我的阿姨在美國打拚20年,從餐館接線員到擁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她算是打拚成功了,但她是的確在拼,她沒有一個名牌包,名牌車,也沒有光鮮的社會地位,而我發現這就是他們那個年代移民的普遍現狀。就好比,在紐約China town 里待了幾十年的華人,有身份但大多不是做小本買賣就是當導遊、司機,做中國人生意。過了很久我告訴我父母,如果在美國我只能苟活的話,我肯定會回國。有人說,只要你想,這裡有100種方法可以讓你留下來。比如,找美國人結婚(假結婚)、黑在美國、掛靠學校等等等。

今年年初的時候遇到一個已經連續抽了3年H1B的同學,她告訴我這已經是她第三次抽H1B,而如果這次再抽不中H1B她會立刻訂機票回國,再也不會有多一刻的留戀。她已經掛靠了2年,讀了3個學位了,從三年連續H1B抽籤經歷告訴我們,她的能力很好。差的只是運氣。我想她自己也知道吧,但就是因為咽不下這口氣,她找各種辦法連續抽了3年。我不知道她最後抽中籤證了沒有,但希望有吧。

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犧牲掉資源、文化、道德,還有最要命的環境。很多人選擇留在美國是因為美國的環境好,食品安全。回國總是吃得提心弔膽,但沒辦法也只能是活得無所畏懼了。在我的採訪對象中,大部分人表示還是願意留在美國。這麼說吧,拿紐約和北京比。紐約有中央公園,高線公園;北京有朝陽公園,北海公園,但在紐約你可以看鴨子走在你野餐布的附近,不用擔心草地的東西被人偷了,而北京公園基本可都是人了。另外,也有很多同學表示,反正都是擠地鐵,在紐約真不用拼體力,而北京上海的上班族擠地鐵完全要有超強抗壓能力和勇猛的體力。

另外一個不願回國的人說,我在美國鄉村大概20萬美金到50萬美金可以買一個獨棟別墅,就算年薪5萬美金,我奮鬥10年也可以買個別墅了。

另外,很多女生說美國購物方便,大牌和各種獨立品牌在美國都能夠買到,而網購也很方便快捷。從歐洲或者加拿大網購的東西大概3天DHL就能夠送到,當然要留下來。除了壓力小,環境好,消費水平低以外,酒吧和夜店真是讓人不能捨棄的原因之一。

壓力小,環境好,消費水平低,玩得High,還有我的朋友們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看了《慾望都市》和《老友記》而來到紐約。在紐約你可以找不到真愛,但卻絕對不可以沒有朋友和事業。出國後,沒有了父母的照顧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朋友對於大部分留學生來說就是每天一起吃飯一起談天,一起坐電腦前看春晚包餃子的那群人。而你的那群人就是其實就像左右自己留下還是回去的原因。我很幸運,在美國和我玩得最好的朋友們都抽中了H1B,本來沒有很大理想要留下的我開始把投簡歷變成我每天生活最大的一部分,成為Linkedin的會員,註冊Monster。我突然希望自己能夠留在美國,因為我捨得離開我在美國的好姐妹。

當然我是很幸運,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連申請H1B的機會都沒有。2016年的H1B中籤率只有27.38%,其實大部分申請了H1B的人最後可能還是無法留下來。沒抽中工作簽證的人大部分都選擇掛靠學校或者重新再讀一個研究生學位,除了拿大半的薪水交學費外,如果是正規的學校這些人還必須在每天工作結束後再去上課。沒有工作過的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工作完後不能喝杯小酒而是要去學校上課到晚上10點,下課以後回到家就只能睡覺,周末可能還要準備考試和完成教授布置的作業的生活會讓人崩潰。我覺得這比高三還高三一萬倍,為的就是第二次幸運的可能。

不是被逼回中國的青年們

很多中國學生因為碼代碼而高薪留在美國公司,但在未來你不知道到底要在美國公司工作多少年才能夠獲得一張綠卡。或者說,雖然工資不錯,但很有可能你在美國就會碼一輩子的代碼,而不會成為那個決策者。在美國做會計和信息技術的中國人到了三五年後就會出現一個工作瓶頸,你可能還是在碼代碼,但周圍的美國同事都升值跳槽。你不敢跳槽,因為你想要幾年後的綠卡。用一顆志誠的赤子之心告訴你的僱主,你會乖乖聽話,而他應該為你的這份忠誠買一張綠卡。呆在美國看起來很好,但可能會被美國人排擠,不被公司信任或者從一開始就被扣上「技術工人」這頂大旗。因此,很多有野心和已經有很多年工作經驗再出國的留學生更加傾向回國。

30年前,李銀河不是說 「回國後有人聽我說話。」 這種感悟到現在也還是正確。很大一部分家庭條件好的留學生(思聰同學)在畢業後都會回國,因為家裡人可以給他們經濟支持去創業和買房。而家庭條件一般的留學生更傾向於留下來,對於這部分人(大多數普通家庭的中國人),回到北京或者上海也得從頭干起,要說擠地鐵那還不如在美國擠。

我不敢不回去,因為我是父母的全部。我一好朋友很早就和我說,她在美國最多就待三五年,她最終是肯定要回國的。她說:「父母不會說英語,就算留在了美國以後父母誰來照顧,總不能把他們扔養老院吧。」 有時候讓我最心痛的地方是明明父母心裡一萬個想讓你回來,嘴上卻還是說 「錢不夠媽媽給你打」 和 「無論你做什麼決定爸媽都支持你」。現在我還年輕,父母也不算老,所以我還輸得起。但那些30多歲出國的獨生子女們,回家就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孝順。

我雖然可以在這邊逛Wholefoods,但我還是想念簋街的麻辣小龍蝦

在美國雖然可以吃得健康,偶爾逛逛Wholefoods(美國高大上有機食品超市),在架著葡萄的小院里和朋友聊天或者碼字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Carrie bradshaw (慾望都市女主),但我還是很想念北京簋街的麻辣小龍蝦,還有三里屯啤酒街上給剛從酒吧和夜店出來的人們準備的麻辣燙和烤冷麵。麻辣燙我最愛吃的是蘿蔔、金針菇還有豆皮。對了,還要加粉絲。雖然,我多年的好友此番回北京感覺並不愉快,但那個地方那片土地上有我們留學生挂念的人,餐廳還有好多回憶。可能大部分人還是不會放棄它。

不回國的人有他/她的考量,雖然是吃了點苦,但也不是要命的事情。拿我阿姨來說,出國前我和我媽總以一種同情的心態看她,覺得她在美國中餐館幹活,和別人擠同一間屋子特別心酸和可憐更不匹配她是中國80年代大學生這份天之驕子的榮耀;同樣,我曾經也覺得掛靠學校的人很辛苦很可憐,總是用一種同情的眼光看他們。

直到後來我阿姨以談笑風生的口吻告訴我她當時有多可笑,還有掛靠同學告訴我她樂於去學習申請的新項目的時候,我才覺得好像他們的人生也沒什麼值得外人同情的。有那麼幾年耗在國外生活的經歷,認識亂七八糟的人,體會國人不曾體會到的種族問題,堆砌一些有的沒的哭哭笑笑的回憶也沒什麼遺憾。

文/黑栗

更多有關留學生的故事,可以在【留學生日報App】中閱讀,掃描二維碼可以開始下載

a.app.qq.com/o/ioslin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掛靠、移民、假結婚,為了留在美國,他們都付出了什麼?
你知道辦理留學財產證明的注意事項嗎?
你的最長接吻時間是多久?

TAG:留学生 | 美国 | 留学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