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新戰略依舊挽救不了北汽虧損局面
戰略營銷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自主車企大量虧損的問題,又或者不恰當的戰略目標只會讓車企持續性地虧損下去。
「E+S」戰略解決不了北汽虧損問題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北汽股份)在自主品牌方面,為了提升銷量,以促銷、折扣等手段進行營銷,後見效果不佳,虧損依舊加大。決定更改實施「新能源汽車+SUV車型」產品戰略(即「E+S」戰略)。
去年,因為內部財務高達87億的虧損消息被爆出,更加證實了2015年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的盈利額下劃26.4%的事實,在這舉步維艱的日子裡,加大資本投入到新能源和SUV戰略,對於此時的北汽股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當時年報顯示北京汽車中的威旺、紳寶X65、紳寶D50以及新能源汽車,共銷售近40萬輛,比之前增長了不少,但是銷量增長並沒有給北汽帶來盈利利潤,反而使得北京汽車的虧損依舊不減。
當時,北汽總裁李峰表示,由於國內轎車市場不景氣,普遍存在下滑的趨勢,加上消費者對SUV產品不了解,缺乏車品知識,導致北汽去年損失37億元,打破北汽傳言虧損87億的詬病。另外還表示,新能源節能環保,符合消費者理念,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更加註重新能源和SUV產品戰略,會讓更多的愛車人士深入揭開北京汽車品牌的面紗。
就目前北京汽車的形式看來,儘管有政府的扶持,在新能源戰略方面北汽股份獲得政府18億的補貼,然而在高槓桿與低利潤的局面里,面對多元化的競爭市場,即使施行了新戰略北汽還是無法填補巨大的資金虧損。在這坎坷之路上,就算是新戰略的布施,北汽股份在短時間內想要獲得預期的成果也是天方夜譚。
北汽「E+S」戰略,業內怎麼看
北汽股份實施的「新能源汽車+SUV車型」產品戰略並不是一種創新,而是行業中為促進銷量慣用手段,為此,廣大車民朋友各持己見,部分業內人士覺得北汽現在重點布局的新能源與SUV符合現實狀況,具有盈利能力強的一面,可全面實施。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不少車企為了較快的獲得盈利,大多數都採取這樣的手段,帶動汽車品牌偏離,出現大量的「偏科」現象,加上效果並不佳,不符合長久的發展目標。還有人覺得,中國品牌車市場名號不大,與國外的汽車比起來,相差甚遠,而北汽想要改變現狀,應該植入國外品牌,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新戰略格局下,北汽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據購買北京汽車人士的調查可知,廣大車友覺得車子的外觀不錯,有自主設計性,配置性能好等特點,除了些小不足之外,基本都是滿足大眾需求的,那麼北京汽車為什麼還是賣得多,虧得多呢?
業界相關人士做出回應,北汽虧損資金大的原因,主要是想通過促銷來達到一定的銷售量,每一款汽車的售價都比同行業低於1萬到2萬元,經營利潤下降至-18.7%,從這樣的銷售模式看來,自然就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北京汽車慣用明星來促進汽車銷售,由於明星的加入,耗費了一定的資金,而活動價又只是增加銷量不增加盈利,自然就是賣的多虧的多。
另外,北汽股份沒有足夠出名的汽車品牌鎮店也是阻礙銷售的一大原因。「E+S」產品戰略降低了北京汽車價格,促進了銷售量,然而卻沒有半分盈利,反而呈現負增長趨勢。
那麼,「E+S」戰略能開闢北汽新天地嗎
據目前現狀看來,「E+S」產品戰略對北京汽車的作用不大,雖然SUV有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在中低端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也實現了銷售量的增長。從近期銷量上看,增長10.1%,長遠的目標看來,新戰略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北汽虧損的營運情況,但想在短時間內扭轉新局面是不太可能的。
預計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北汽股份如能解決現有汽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外(車內裝飾一般、手速箱手感差等小問題)利用品牌+新能源戰略,將有機會趨向正軌,減少虧損狀態。同時新戰略布施後,盡量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現實盈利,不然持續性的虧損只會讓北汽貼上更多的負面標籤。
小結:
實事求是地講,「E+S」產品戰略並非北汽深思熟慮之後的戰略計劃,而是遷就當下車市的權宜之計,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這樣的舉措必然要引起北汽對產品結構的適應性調整,而且倉促推出的產品在品牌知名度不高、溢價能力薄弱的情況下迎戰市場強敵,容易折戟沉沙,並對北汽整個品牌也會形成傷害。
推薦閱讀:
TAG:北汽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