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唱片為什麼能在 1980 年代簽下或發掘出那麼多優質創作者和歌手?


馬世芳

:80年代台灣歌壇,並沒像如今這麼分眾多元,而是誰紅了大家就一窩蜂的去聽。當時的娛樂工業也不像現在,有所謂的炒作手段,相對來說,人們的文娛生活和社會風氣都還很單純。這個時期,剛好是台灣早期唱片公司像歌林、海山、新格的時代過去了,海外唱片公司還沒進入,所以整個80年代,滾石和飛碟可說是台灣歌壇的兩大山頭(後來又出現了點將)。 有趣的是,這兩個最大的唱片公司,企業文化卻非常不一樣。據當時的唱片宣傳人員講,飛碟有比較嚴密的企業體系,有嚴格的規矩、非常精確的業績和行銷的手法,鑄就了一波一波當紅的偶像。滾石就像是梁山,集結了歌壇各路綠林好漢。在飛碟的員工眼裡,當時滾石比較出味。

現在大家會比較多的在說,滾石主打創作歌手,飛碟很會做偶像,但這樣區分還是有些籠統(因我飛碟也有很優秀的創作歌手),只能說他們企業文化的氣質是這樣。當時滾石對消費者的口號是「滾石愛你 永志不渝」,員工內部口號是「我在滾石 我很重要 」。今年滾石30周年,春節前有人在facebook上,召集滾石老員工以及外圍人士在台北聚會。後來聽說有200多人到場,幾乎都是已經離開滾石的人。當中包括很多人,現在在其他唱片公司工作,也有人改行從事廣告、創意領域,感覺滾石是無孔不入。但不管這些人換了多少份工作,只要提到曾經在滾石的經歷,他們眼裡永遠都會閃著光芒。

滾石給人的印象是,一家有活力的唱片公司,他們熱愛好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有好的市場策略,目標清楚也很會和台灣人搏感情。他們在歌壇代表的是一股朝氣蓬勃的力量,滾石的員工包括藝人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滾石人有一種不甘願隨波逐流尋媚俗的氣質,大多數喜歡滾石的人對這一點都很有共鳴。

馬世芳(台灣著名樂評人、廣播人、作家。現任News98電台節目主持、五四三音樂站站長,曾出版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母親是資深廣播人、台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陶曉清。)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互聯網,現在什麼都要快,品質自然就下降了。呵呵


推薦閱讀:

錄音師告訴你:如何保護聽力
關於器樂曲寫作的建議

TAG:音樂 | 1980年代 | 滾石唱片RockRec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