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日本汽車發展史1 美國人都是活雷鋒?
談起日本汽車的歷史,大家熟悉的都是二戰之後的故事,你知道二戰之前日本汽車行業是如何發展的嗎?最近在英國《car》雜誌的1986年2月刊上,看到了David Burgess Wise(著名的汽車史作者)的文章,介紹了這段被大家忽略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汽車崛起的秘密。當然啦,其中一些是在網路上很難看到的。比如,當年的日本政府為了讓日本車賣得出去,甚至把某款日本的四輪汽車歸類為自行車,其妙處是啥?見下文吧。
總的來說,《car》的這篇文章大概講了以下這些事實和觀點:
1、美國人帶來了日本進入西方的鑰匙
一般認為,1853年的「黑船來航」,是日本近代史的開端。那年7月,美國人佩里將軍(Commodore Perry)指揮美國艦隊來到日本,迫使幕府於次年簽訂《日美親善條約》,開港通商,這最終導致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搭上了進入西方世界的末班車。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在David Wise的文章中,還告訴我們一些「不值得」歷史書記載的事情:日本開埠之後,在一些港口城市(如橫濱港)成立了眾多進口公司,隨著西方產品(如蒸汽火車、電燈)進入原本封閉的日本社會,現代科技也來到了日本。
Commodore Perry的雕像2、日本人最早的車
David Wise的文章,還介紹了日本人製造汽車的眾多嘗試。日本人的第一輛車,出現在1902年,由吉田太郎(Shintaro Yoshida)和Komanosuke Uchiyama一起打造,文章給這輛車的定義是「one-off」,也就是「玩票」或試驗性質,無法成為產品。直到1907年,兩人才造出了日本人的第一款量產車,它叫Takuri,搭載了一檯布置在車底的水平對置兩缸發動機,排量1853毫升。這輛車採用鏈傳動,空間也很小,在1907-1909年間共生產了17輛。另外,在1904年,Torao Yamaha製成了日本人的第一輛巴士Yamaba steamer,搭載兩缸蒸汽機,最大功率25馬力,可乘坐10人。文章還提到一款叫做Kunisue的車,出現在1910年前後,但未能量產。
在1914年,DAT公司(後來演變為日產汽車)的成立,讓日本汽車走向了「正道」——抄襲。不過,當時公司的名字還是Kwaishinsha Motorcar Works(快進自動車工場),DAT則是其第一款車的名字,該名字源自公司三位合伙人——田健次郎(Kenjiro Den)、青山祿朗(Rokuro Aoyama)、竹內明太郎(Meitaro Takeuchi)——姓的首字母。這家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產量有限」的卡車和乘用車:按照David Wise給的數據,在1926年,其年產量為70台。另外,David Wise還提到,如果你想知道當時的DAT車長啥樣,那就看看同時代的標緻車吧。
當時,還有一家造船廠也涉足了汽車製造,這就是三菱,它的Model A直接抄的菲亞特Type 3。這是一款在1917-1922年間生產的四門七座轎車,搭載26千瓦的2.8升直四發動機,採用後輪驅動,最高車速可達97公里/小時。數據看起來還不錯,但當時的三菱只能在神戶造船廠內以手工打造的方式來生產這款車,成本非常高,四年內只生產了22台(包括原型車),就不得不關張大吉。三菱後來再次涉足汽車行業時,已是1970年。
這個時期的日本汽車,至少落後了歐洲二十年。落後的原因之一是製造業能力不足,二是日本國內基礎設施落後導致需求不足,三是對汽車行業的價值缺乏深入認識。David Wise提到,當時的日本政府採用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汽車徵稅制度:根據車身寬度來確定稅率,而不是西方世界常用的動力、排量等標準。原因何在?因為當時的日本道路很窄,車寬就成了制約汽車通行效率的關鍵因素……
3、於是,美國人來幫日本造車了
美國人打開了日本的國門,帶去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有美國人。其中一個叫做William R Gorham(日文名為:合波武克人,1888-1949)的,對於日本汽車乃至日本工業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實,他1918年去日本,是打算去創業造飛機發動機的。這無疑是一個糟糕透底的創業計劃,因為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市場中最不缺的就是飛機及其零部件。
既然創業不成,那就謀個好職位吧,於是William Gorham成了久保田權四郎(Gonshiro Kubota,日本農機公司久保田的創始人)的首席設計師,並為其開發了一輛三輪車。其實,這輛三輪車只是William Gorham的無心之作,他的一個日本朋友是個跛子,出行不太方便,於是William Gorham就造出了一輛機器動力的三輪黃包車給這個朋友用。這輛車的結構很簡單,甚至前面的那個車輪固定得還不牢靠,但這卻成了優勢,因為容易生產,也容易被模仿啊。David Wise在他的文章中這樣評價這輛黃包車:它對於剛剛起步的日本汽車工業,具有重大影響力,畢竟當時的日本人對機械製造還不熟練。
這輛三輪車被命名為Gorham,從1919年開始上市銷售。後來,William Gorham又幫忙開發了一款四輪車,以Lila為名,於1922年上市。銷量這兩款車的公司則由William Gorham和久保田權四郎等人創立,叫做實用自動車製造株式會社(Jitsuyo Jidosha),該公司後來與前面提到的DAT合併成為Datsun,並最後演變成了如今的日產汽車公司。William Gorham對於日產汽車的重要性,在1986年出版的《The Reckoning》中有所說明,作者David Halberstam是這樣寫的:就技術而言,Gorham是日產汽車的創造者。他還指出:在1983年,Gorham加入公司65年之後,那些與之從未謀面的年輕工程師們,還把Gorham奉為神明,津津樂道於他在公司的事迹和發明。
其實,William Gorham在1936年就離開汽車行業,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Kokusan Seiki,從事精密加工,這個公司後來併入了日立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5月,William Gorham為了留在日本,放棄美國國籍成為日本人,成為了合波武克人。因為是在日美開戰前加入日本國籍的,他在日本戰敗後被免除追究,還成了麥克阿瑟的工業問題專家。對了,他還是佳能公司的長期顧問,甚至死前守在床邊的人是佳能第一任社長御手洗毅(Takeshi Mitarai),他的兩個兒子並沒有加入日本國籍,而是在二戰中加入了美國海軍情報局。
4、最大的幫助來自福特汽車
雖然合波武克人對日本汽車貢獻良多,但真正讓日本汽車走向正軌的,還是當時的美國汽車行業領頭羊:福特汽車。
這段歷史,開始於1923年的日本關東大地震,東京很多地方被夷為平地,日本工業大受影響,汽車行業也不例外。一位叫做Roberge的福特高管來到了日本,想尋找在日本擴張福特Model T帝國的機會。當時,福特已經把這款車出口到日本了,但是其代理商過於貪婪,下面的經銷商賺不到錢,導致銷量很差。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福特決定在日本設廠直接生成Model T。當時,美國人並不看好日本汽車行業,在美國商務部1922年發布的報告中,稱日本汽車行業完全沒有希望。
但是福特成功了。1925年2月,福特日本公司成立,還與橫濱造船廠達成協議,租用海濱一塊區域的鋼板棚屋來組裝Model T。在1925-1926年內,福特汽車共出口了16689台Model T到日本,而同期其他美國公司只出口了220輛汽車,福特汽車為此盈利達190萬美元。福特的成功刺激了通用和克萊斯勒,通用於1927年在大阪設立了運營部門,克萊斯勒則在日本成立了共立汽車(Kyoritsu Motors)。
到1929年,日本的汽車市場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規模,福特甚至計劃新開工廠來生產Model A。美國汽車的進入,還帶動了日本零部件公司的成長,其中一些已經能為福特提供部分零配件了。在這一年,福特日本公司共裝配了9000多台車,而當時日本自己的汽車公司年產量還不足500台。雖然之後日本本土車企發展迅速,但從屬地位明顯,在1925-1936年間,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在日本的總產量達到了208967台,而日本本土車企的總產量只有12127台。在1934年,日本本土車企年產量升到2701台,在1935年則達到了5355台。只是,日本車企大多生產卡車,因為商用車的利潤更高。
這個時期,日本人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進入擴張模式的日本,對汽車工業的需求越來越大。於是,日本也開始大修公路了,到1936年,就建造了8000多公里的公路。這刺激了汽車消費,再加上侵略戰爭的需求,日本終於有了成為汽車大國的希望。但是,曾經幫助過日本汽車的福特、通用,成了日本汽車崛起的絆腳石。因為面對這些巨頭,日本車根本沒有優勢。
那麼,日本汽車最終是如何「戰勝」美國汽車的呢?下一篇文章繼續講述。
推薦閱讀:
※組建合資公司,阿爾法羅密歐和日產竟還干過這樣的羞羞事?
※德國計程車中為什麼賓士很多?
※危言聳聽?NONONO——車門把手的設計哲學,再不看就可能消失了
※0基礎入門了解瑪莎拉蒂
※越南人開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