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每一個職場媽媽點贊!
通過和這些職場女性的交談,我發現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進行職業規劃時,對年齡和生小孩非常敏感。不知道國外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亦或者,這是我們的國情使然?
對於一個普通的職場女性而言,假設她18歲上大學,22歲大學畢業。
一般來說,工作的前2-3年,屬於職業方向的摸索期,需要在這段時間逐漸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摸索期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她在25歲之前確定了自己職業發展方向,接下來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來鞏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這樣一來,如果一切順利,大概在28歲的時候,她已經固定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開始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而努力。這時候,她或許是個小主管,也或許是個部門經理之類的。因為剛剛成為主管或者經理,她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怎麼管理自己的團隊和怎麼樣不斷提升自己,以免在下一次競爭中輸給別人。
但是,往往在這個時候,她可能需要考慮生小孩子這件事。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一旦生了,必須得休息半年左右,等到半年後再回到公司,可能因為部門或者職位的變化,已經錯失了一些不錯的發展機會。不生吧,年齡越來越大,精力也一天不如一天,一直拖著也不是個事。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女方生完小孩之後,就乾脆做了全職太太,專心在家照顧小孩和家人。或者,既然全職了,乾脆就再生一個。
雖然,全職媽媽是很多女性所嚮往的。但是,和全職媽媽相關的幾個問題卻必須得面對。
首先,女方如果兩三年內不工作,單靠男方的收入,家庭生活的質量不受太大的影響。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男方之前收入就比較客觀,可能還會好一些。如果男方收入差一點,可能當女方全職之後,男方要面對更多的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適合做全職太太。之前,看過一份調研報告,調研的對象是某幼兒園的一群全職媽媽。另調研人員比較意外的是,又不少全職媽媽不喜歡全職媽媽這樣的生活下,希望回歸職場,繼續工作。甚至,有個別全職媽媽會因此換上抑鬱症。
最後,正如上面所言,不少女性可能在做了一段時間全職媽媽之後,希望重新回歸職場,參加工作。但是,假設其做了三年的全職媽媽,小孩上幼兒園了,再次回歸職場的時候,可能會發現需要較長的時間重新適應職場生活。
因為我們國情比較特殊,所以,除了少部分女性可以如願以償的成為全職媽媽之外,大部分的已婚女性必須在生完小孩,休息半年左右之後,繼續參加工作,接受自己的另外一個身份——職場媽媽。
作為一個職場媽媽,可能,她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是這樣的。
早上六點半,孩子就醒了,起床給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臉。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小孩,還得儘快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然後,再加快腳步,自己開車,或者擠公交和地鐵,趕在9點之前趕到辦公室。
每個工作日,除了處理永遠忙不完的工作,還得時不時關注幼兒園老師的微信,關心孩子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
情況好點的,老人下午會接孩子回家。當她回到家,得陪孩子吃飯、陪孩子看書,還得再飯後陪孩子玩遊戲,給孩子洗澡,陪孩子看書,給孩子講故事,哄孩子入睡。等孩子睡著了,自己洗澡洗衣服,然後再處理一些白天沒忙完的工作,等到上床睡覺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11點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還得陪孩子上特長班,陪孩子出去玩玩,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所以,對於同樣一個職位,職場媽媽要比男性或者普通女性付出更多。
對於那些女強人式的職場媽媽,可能需要付出的會更多。
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女強人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比如,有些人可能要堅持每天化妝,堅持按照計劃鍛煉身體,堅持不斷地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些都需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是女強人式的職場媽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她們風光的背後,可能是經歷著常人無法想像的心酸。
可能有人會說,老公呢,職場媽媽的老公都死哪去了?還是國情使然,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男性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中流砥柱。並不是說男性不照顧家庭和孩子,只不過和女性相比,男性的付出會更少。
因此,我們更應該為每一個職場媽媽點贊。
推薦閱讀:
※馬雲一難受,眾人有錢賺
※職場深度乾貨:什麼是老闆思維
※為什麼「道理都懂,然執行力差」的現象如此普遍?
※如何用一份工作總結獲得老闆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