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架子鼓20小時實驗

其實想學架子鼓很久了,也看了很多鼓手帥帥的打鼓的視頻,但是一直沒能鼓起勇氣。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真的很沒樂感,唱歌跑調、聽歌聽不出調、節奏感也不是很好。另一方面,總感覺學一門樂器是一件很漫長的事情,《爆裂鼓手》裡面不是要敲到手指流血才能敲好嘛,感覺自己沒辦法那麼有毅力,也沒辦法騰出那麼多時間來。於是這個願望就一直擱淺著,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直到《關鍵20小時快速學會任何技能》這本書為我帶來了一些全新的觀點,對於我所擔心的沒天賦這點,作者的解釋是「只要肯練習,人的大腦是具備提高技能的功能的」。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天賦,都可以通過練習習得技能,這讓我放心一點了。對於沒時間這點,作者說「下決心保證20小時的訓練量,一旦訓練開始,就別停下來。一定要堅持住,直到達到20小時這個初級訓練目標,如果沒有毅力投入20小時,那麼請你放棄」。這20小時指的是練習技能的時間,不包括看視頻、找資料,而堅持20小時之後,雖然不能達到專業級水準,但是可以達成自己的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做出點成果來。這樣想的話,感覺重燃起了希望,不就是20小時么,隨隨便便就可以抽出來。

於是,我做了一次「架子鼓20小時實驗」,最初的目標是20小時內從零學會用架子鼓演奏一首歌,現在實驗進行了10小時,基本上可以馬馬虎虎演奏兩首歌了,我選的曲目是 coldplay 的 yellow ,還有得過格萊美的 thinking out loud ,算是初步達成了目標,再有10小時的話,應該可以雕琢的更好一點,到時候可以錄段視頻放 youtube 上晒晒。通過這次學習實驗,總結了一些心得,對於我來說不僅僅適用於架子鼓,也適用於任何一個新技能。

Step 1:找到20%最關鍵的知識

剛接觸一個新領域的時候,許多知識都是陌生的,會覺得不知道從何下手、怎麼去選擇好的教程。但往往只有20%的知識是最關鍵的,先掌握這一部分,就會輕鬆許多。

為了練習曲目,我就去想辦法分解,曲目裡面有哪些常見的演奏方法。教材裡面基本不會寫,但是有一個博客總結了叫做「Beat A」的東西,也就是常說的動次打次,許多知名的歌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由 Beat A 構成的。後來又知道了,這叫做節奏型、或者律動。而節奏型的練習很簡單,只需要練習好一個小節的旋律就可以了,在這個上面增加一些鼓花,就基本可以構成一首歌曲的演奏。下面是我練習的曲目的示例,可以看出來在這4個小節中,大部分都是類似的節奏,只有最前和最後是需要變換的。

對於我來說,Beat A 就是那20%的關鍵知識,也是這個領域的常識,雖然找到它費了不少功夫,需要英文搜索技巧、需要逛 youtube、需要對比不同的教材,但是找到之後,就可以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入門,可以說是學習的捷徑吧。

Step 2:即使是「速成」訓練也需要循序漸進

這裡的循序漸進指的並不是按部就班,花幾年時間去啃理論啃基礎。而是把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把小的目標再分解成一個個基本動作。因為成年人學習過程中,保持成就感很重要,否則很容易太受挫導致半途而廢。

我在練習一首曲目的時候,本想只要從頭練到尾就好了。但後來發現這樣很沒有重點,那些薄弱的地方不加強訓練的話,無論練習多少次都不會。於是變成了先練習整首曲目的律動,再練習第一頁譜,背下來,敲一遍,再總結哪裡沒有敲對,再敲一遍……這種方法看起來步驟多一點,但是因為記得牢,反而讓練習速度變快。

這樣為自己設計一個個訓練關卡之後,難度剛剛好,可以玩的很開心,從不斷的提升中獲得成就感,而不會被卡在哪個地方無法進行下去。

Step 3:從反饋中不斷修正

如果說前面的「關鍵知識」和「循序漸進的訓練」是構建一個完整的環的話,那麼反饋就是決定這個環能不能持續螺旋上升的迴路。

最好的反饋當然是有一個專業的老師或者教練能夠指導,但可惜的是,我的架子鼓老師太善良了,總是不肯嚴厲的指出我的錯誤,或者只是含糊的概括幾句,而我想要的是像編譯器一樣精確的反饋「第幾分幾秒,出現了什麼樣的錯誤,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於是我發明了一個自我反饋的方法,把自己的演奏錄下來,回放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現哪裡不準。再去對比 youtube 上我喜歡的鼓手,去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最後,附上我的練習簽到表:

其實我也沒能堅持每天練習,拖了兩個多月,平均每周練習1、2個小時。回想起來,我之所以能夠習得技能,不是因為選用了什麼神秘速成教材、不是因為我的老師是李榮浩 MV 的鼓手,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因素,最關鍵的是堅持練習,有一天就突然發現做到了從前做不到的事情。

推薦閱讀:

兩個學習利器!
你真的用對思維導圖了嗎?
ggplot 2.0.0(Hadley Wickhan博文翻譯)
讀書就是「讀」這麼簡單?實際上,讀書要讀、寫筆記、討論、做以及教別人
同時面臨(編程、英語、網路安全)三個知識塊,該怎麼進行學習?

TAG:爵士鼓 | 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