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青蓮詩仙李太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本來在我的計劃中,要再過幾篇才會寫到謫仙人的。好菜要放到最後,而且連續兩篇都是詩人,恐怕會造成審美疲勞。但沒想到寫完老杜以後,大家的反響都很強烈,大多數人都認為太白居士才當得起天下無雙……那好吧,就把這隻非人類放出來給你們看!戰吧!早晚我會寫基佬祖師圖靈讓你們好好爽一把!
話說回來,偉大的詩仙李白其實很不好寫,因為他的一生都籠罩在團團迷霧之中,亦真亦假,如夢如幻。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能真的是一位從天而降的仙人,不屬於那個年代。
李白的身世,是研究者一直都在爭論的話題。傳統的說法是他出生在中亞碎葉城,也就是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但到了後來,更多的研究者還是傾向於李白出生於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蓮鄉。他對自己的家族也是諱莫如深,只有一次說過是隴西李氏的後人——也就是和天子一家人。有人考證他是涼武昭王的後代,還有研究者認為他可能是李建成流落在民間的血脈。
至於他的血統也很難說,現在專家們也無法確定他到底是純粹的漢人還是帶有部分異族血統。但我覺得李白肯定不會帶有明顯的異族特徵,應該是個更傾向於漢族傳統審美的大帥哥,因為大部分史書對他容貌的記載都是瀟洒出塵,英姿勃勃,令人一見而傾心。如果詩仙是個金髮碧眼的猛男——這一幕太過違和不說,在相關的記載中也必定會大提特提的。李白自己寫過「胡無人,漢道昌」的詩,內容較為血腥,也可以算是他漢人血統的佐證。
不管他生於何地,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天府之國——四川度過。他的家庭情況完全是個謎,根據最為可信的《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記載,他家族本姓李,後來因為某種原因隱姓埋名,流亡中亞,到了李白父親這一代在中亞也待不下去了,「逃歸於蜀」,恢復李姓,改名為李客,在蜀中定居下來。他的家庭應該是頗為富裕,父母這一代「高卧雲林,不求仕祿」,儼然是大豪商或者官宦之後的派頭。
李白的聰穎程度是不用多說的。據記載他「十歲通五經」,需要注意的是古時候所說的「通一經」可不是讀過就算,而是指精通,要達到對經文義理非常熟悉,辨析起來滔滔不絕的地步。敢說自己「通五經」的,一般都是白髮蒼蒼的大儒。李白十歲就能到達這個地步,真的是駭人聽聞。歷史上沒有記載過李白幼年的老師是誰,也許是他的父親,也許只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儒生,李白更多的還是靠自己的天賦達到了這一境界。
學完五經以後,李白寂寞了……接下來幹啥?就像那些十幾歲就大學畢業的天才們一樣,百無聊賴的李白,乾脆跑去讀其他專業了。這一次他選擇了兩個新方向——道術和劍法。
蜀中民生殷富,環境優美,在唐朝時道教極為興盛。李白在附近的山林中尋訪道士,學習道法,有一段時間還和一位道士一起隱居于山中。傳說他和道士們一起在山林中飼養馴化了很多美鳥,這些鳥兒翎羽靚麗,性情溫和,不僅會從人手中啄取食物,還會在他的指揮下翩翩飛舞,極為壯觀。這等奇事後來都傳到綿州市長耳中,市長親自來看了以後大為驚嘆,認為李白他們是真正有道術的奇人。但平和沖淡的道術,對於十幾歲的少年來說,還是缺乏了點什麼。於是,李白又去學習了劍法,當了一名遊俠。
從漢代到唐代,遊俠文化一直都是一道頗為亮麗的風景。遊俠往往都代表著鮮衣怒馬、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也寄託了大家對打抱不平,對行俠仗義的嚮往,「殺人雖取次,為事愛公平」。到了唐代,遊俠兒的生活除了享樂狂歡、疏財重義、打抱不平以外,還帶上了唐人所特有的輕身尚武,為國開疆的精神。「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描寫的都是遊俠們慷慨為國的一面。
既然要做遊俠,沒有一身好武藝是行不通的。李白學習劍術,很快就成為了一位極高明的劍客。「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根據他自己的敘述和當時別人的記載,他確確實實殺過一些人,「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脫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少任俠,手刃數人」。在此後的一生中,李白一直與劍為伍,不但常有「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這樣的詩句,就連和自己相濡以沫的老妻子,也被他比喻為「拙妻莫邪劍」,可見他這一生對劍的痴迷。
二十四歲時,李白將蜀中遊歷已盡,看遍了所有的山水,拜訪過各類名士,感覺已經沒有什麼發展了。於是,他告別父母,「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人,一劍,乘舟隨江而下,去探訪更廣闊的天地。他用詩記載自己的旅行:「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年輕的俠客,終於踏出了群山環繞的四川,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原野,令人心曠神怡。
此時的李白尚未出名。他懷著青年人火熱的夢想,沿路指點江山,結交好友。李白雖然個子不算高大,「身長七尺」,但絕對是個富帥。在形象上,他當時的粉絲記載「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冠帶,風流蘊藉」,李白的眼睛如猛虎般炯炯有神,舉手投足風度翩翩,可見他不是潘安衛玠那種略偏文弱的美,而是更加剛性帥氣。在身家上,他在揚州玩了一年,「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這樣的疏財仗義,沒有足夠的家底是做不到的。
很快,江南都知道了有這麼一位又帥又富、文武雙全的年輕人。老宰相許圉師家裡正好有個適齡的孫女,乾脆就把李白招進門,做了上門女婿。有了妻子家的支持,李白就得以繼續遊歷,結交權貴。
在唐代,要想名動天子,布衣而達公卿,最好最便捷的方法不是去參加科考,而是隱居,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科舉是被唐太宗所制度化的人才選拔途徑,雖然有開創之功,但遠談不上規範,考試完全不像後來的宋、明、清諸代那麼嚴格和重要。唐人承載魏晉遺風,重視個性,再加上門閥士族的巨大影響力,使得名聲、地位反而成為晉身官員的重要因素。對於不是出自於豪門世家,地位沒那麼高的年輕人來說,隱居刷名氣,是做官的最佳途徑。
李白在這段時間生活美滿幸福,寫詩作文思如泉湧,滔滔不絕。就像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春夜宴桃李園序》所說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日子過得很是開心。
一直隱居了十餘年,李白雖然結交了不少地方上的官員權貴,但始終不溫不火,遠未能達到名揚天下的目標。於是李白決定,去長安!
此時的大唐帝國,正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極盛之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從東海到中亞,從南越到貝加爾湖,除了天可汗陛下的直屬領土,就是深深拜倒在皇帝腳下,迷醉於大唐文化的忠心屬國。偉大的長安,是毫無置疑的世界中心、光明之城,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使節、留學生、商人,都在這座輝煌的城市中流連忘返,定居甚至做官,至死也不願離開。
來到長安的李白,見到了當時大唐詩壇的領袖,四明狂客賀知章。八十歲的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蜀道難》等詩作,看到李白的瀟洒姿態,不由得驚呼「你難道是神仙下凡嗎?」,然後把身上的金龜飾品摘下來換了頓酒席,爺倆好好滴喝了一場。在賀知章的大力推薦下,李白的名聲終於在長安流傳起來。
在長安揚名以後,李白受到了來自帝國頂級權貴們的邀請。玉真公主就可以算是李白身份最高的粉絲之一,對他的詩歌多有讚譽,並且將李白推薦給自己的哥哥——唐玄宗李隆基。
此時,李白達到了人生輝煌的頂點。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等人的大力推薦下,唐玄宗讀了李白的詩賦後驚為天人,非常隆重的召見了李白。皇帝從轎子上下來,親自走路上前迎接他,並且「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受到如此待遇的李白也很感動,就擔任了玄宗的翰林供奉,隨侍在皇帝身邊。
但是,李白逐漸發現,他所得到的,與自己的夢想天差地別。李白其實是一個很驕傲、很自負的人,他的心中,一直都存在著被天子慧眼識珠、封侯拜相,然後為天子之師,指點江山,號令四方,使天下大同的夢想。但玄宗只是將他當作一名文學弄臣,令他吟詩作賦,誇示盛世。召之即來,揮之則去,雖然受到寵信,但本質上,和權貴們所豢養炫耀的走狗鬥雞又有什麼區別?
這時候的大唐帝國雖然如日中天,但內部已經漸漸腐朽。宦官專橫、外戚驕縱、長安權貴們醉生夢死、大權獨攬於李林甫手中。李林甫曾經對朝臣們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各位看到殿前的儀仗用馬了嗎?乖乖不出聲的馬,就能踏踏實實地享受三品的草料;那些敢於叫喚的馬,都被趕走了!」在這個連太子之位都能扳動,對反對派動輒株連杖殺的權相威脅下,朝臣們只能噤若寒蟬,眼看著帝國的未來被層層烏雲所籠罩。
李白在長安期間,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壓抑的氛圍。他在著名的《行路難》中感概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就算在長安享受著奢侈的生活,但心中更多的,卻是對個人、對整個國家前途的迷茫和擔憂。「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當一個國家對有才能的人反而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時候,那這個國家離滅亡還遠嗎?
在苦悶的驅使下,李白放浪形骸,縱酒狂歌。對於唐人而言,這不僅不算是離經叛道,反而是真正的名士范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就記載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見當時李白的好酒擅飲是很出名的。雖然常常處在醉鄉之中,但玄宗喚他寫詩時,李白向來都是出口成章,彷彿這些詩都時刻浮現在他腦海中,他只是隨口讀出一樣的輕鬆。
玄宗自己就是一個極富文化氣息的皇帝,對於這樣的李白也頗有優容。但李白自身不拘小節,恃才傲物,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其他的權貴和同僚逐漸開始排擠他,並且在玄宗面前說他的壞話,使玄宗對李白漸漸疏遠、疑忌。
就這樣,擔任了短短几年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後,李白被玄宗「賜金還鄉」——其實就是被買斷工齡,趕出了長安。這時候的李白雖然已經名動天下,獨步詩壇,但在這樣巨大的人生落差之下,他還是很受打擊。當年被帝王宣召入京,是何等的得意與風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現在卻被逐出京城,箇中滋味,一言難盡。就像他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寫的一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四十多歲的李白,辭別京城好友,重新踏上了漂泊的旅途。依然是一人,一劍,但此時已經沒有了二十年前出川時的躊躇滿志,所餘下的只是疲憊與傷痕。他乾脆繼續周遊天下,四處尋幽訪勝,拜訪好友,用山水和美酒來撫平自己的心。在見到好友元丹丘時,他用千古名作《將進酒》來抒發自己胸中的苦悶和憤怒:
n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n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n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n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n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n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n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n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n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n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n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n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氣勢雄快、深遠宕逸,謫仙之風流氣度,懷才不遇的悲憤,在此中一覽無遺。這是從心底咆哮而出的詩句,有著不可阻擋的洶湧情感。在經歷過巨大的失意後,這首詩沒有哀傷和頹廢,反而洋溢著千古無雙的自信和豪情。這是一首真正的搖滾,遠超那些無病呻吟之作,好男兒對酒高歌,莫過於此!
「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既然你們權貴瞧不起我,那我索性也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放開胸懷,寄情于山水林泉,詩作越發的飄逸出塵,仙氣縱橫,「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彷彿在醉夢中回到仙宮一般。
正當李白遊歷之時,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前往廬山躲避戰亂。這時候,他突然接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請函。永王李璘可以算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兒子、肅宗最親密的弟弟,才華橫溢、文武雙全,號稱與年輕的玄宗非常相似。安史之亂時,李璘被任命為荊州大都督,其所控制的領地涵蓋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本來玄宗和肅宗都指望李璘能為國出力,結果李璘居然沒能經得住誘惑,居然在荊州舉起了叛旗,意圖割據江南,再進取天下!
李白很清楚這一點。在獻給永王的詩上,他甚至寫了「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把自己比作名臣謝安,把永王比做皇帝。但好景不長,叛軍很快就被擊敗,永王死於亂軍之中。李白因為參與了亂軍,也被下獄,並且被朝廷宣判「長流夜郎」——流放到貴州,終生不許回到中原。
傷心的李白只好收拾行裝,一路不情不願地去往貴州。當他從江西磨蹭到三峽,眼看就快要進入貴州境內時,朝廷突然頒布了一個好消息:大赦天下,他也被赦免無罪了!開心的李白立刻乘上小舟,從三峽順流而下返回江南:「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他從江西到三峽,路上磨蹭了一年多;如今一朝自由,恨不得一天就從三峽返回江陵——詩人之可愛可見一斑。
回來以後,已經將近六十歲的李白還是遊歷於江南,那些親朋、故舊、粉絲們很願意邀請接待他,令他的生活不至於窘迫。往來數年以後,李白逝於當塗,享年六十一歲。
有關他的去世,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是病死,有人說是飲酒過度而死,而我最支持的,還是他醉酒以後,想去水中撈月而溺亡的傳說。「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一代詩仙劍俠,不應該死於病榻,借著撈月的理由魂歸於九天仙境,才是最適合他的。他出身自虛無縹緲,最終也必歸於鏡花水月。
與生時無名的杜甫不同,李白在世之時,其名聲就已經登峰造極,世人呼之為「謫仙」,崇拜者遍及天下。杜甫誇讚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等,當時的人也記載他「千載獨步,唯公一人」、「自騷人以還,鮮有其體調也」,把他當成屈原以來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是一個公認的、空前絕後的文學天才,他的詩歌詞賦有著極其鮮明的特點。如果將所有的詩歌比作是一片大海,那李白的作品就是飛舞于海面之上的彩雲,讓我們一眼就能認出。他的作品有一種極其出塵的氣韻,無與倫比的浪漫。他的創作極其自然,如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完全不需要思考,更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他的詩彷彿是自由自在的風,因為存在,所以存在;既有「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豪放,也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的離愁;既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義,也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既有「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的飄飄欲仙,也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的紅塵氣息。千變萬化而得心應手,意境超凡又生機勃勃:
從地位上來說,李白是詩歌歷史上承前啟後,一手開創了盛唐文壇輝煌的人。就如同餘光中所評價的一樣,「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奔放的思想、豪邁的風格、無所不能的創作領域和寫作手法,直接為後世詩人們開闢了一片新的世界。在他之後的杜甫、韓愈、李賀、孟郊、蘇軾、辛棄疾、陸遊、蘇舜欽、楊慎、龔自珍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並對他推崇備至。即使如此,這些同樣名滿天下的後輩們,也沒有一個人能模仿出他的風格。
他的風格來自於他充滿矛盾的思想,來自於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來自於他無與倫比的天賦。他雖然在生前被皇帝和權貴們視若塵埃,但在詩歌的王國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君王。他寄情於詩、於酒、於劍,將自己遇到的一切不公和悲哀都化作澎湃激昂的詩句和蓮花般的劍光。他託身在滾滾紅塵之中,心靈卻站在仙人的角度,從高天上俯瞰人間。也許他認為一生都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在後世的心目中,他就是那隻自由翱翔於九天之上的鳳凰,無比瀟洒,無比驕傲,無比純真,是每個人心中最嚮往的夢。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我相信李白至死都是少年,都是那個盡情在山中歡笑,鳥兒圍繞他飛舞的孩子。
推薦閱讀:
※開元二十八年,一場盛會即將落幕
※怎麼理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詩?
※為什麼李白已有「明斷自天啟」的詩句,天啟皇帝還要選擇這個年號?
※你所讀過最霸氣的詩有哪些?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