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即服務」的時代來了
商場里賣的食品有「建議食用期限」,過了保質期你當然可以吃,但是吃出毛病來就不是廠商的問題。我們買的家用電器也都有保修期,過了保修期之後必須花錢才能獲得維修。而之前,我們判斷一個家電——比如說電視機或者冰箱——是否是好產品的標準,也是它過了保修期之後還能堅持多少年。
記得有一些二三十年代的家用電器,比如電冰箱什麼的,到了21世紀還能使用,一度被傳為佳話。小的時候,有款熱水器號稱是美國進口,然後廣告就是「我們的熱水器是半個世紀之前我爹媽買的,現在我都有孩子了還在用它」,然後舉著孩子一邊洗澡一邊說:「你也要洗半個世紀?」
不過,廠商很顯然並不建議你這樣堅持使用老機器,因為如果所有的人都堅持「夠用就好」的觀點,更新換代周期大大拉長,那工廠就沒活幹了。舉個例子,微軟的Office辦公套件,基本上有些人只需要十年前的2007或者是十五年前的2003就夠用了。現在已經到2016版的Office並不能讓人感覺到跟以前有什麼根本區別。
我自己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軟體應不應該升級到最新版》,指出有些到最新版的升級,是為了聯網,連接雲服務,加入更多的廣告,以及需要付費購買的功能,促進免費用戶到付費的轉換。除了一些生來就直接在雲端的服務比如印象筆記之外,其他的有些軟體的功能,在之前的版本中可以單機運行,之後卻必須聯機才能享受。
所以,就像食品的保質期和家電的保修期一樣,軟體其實也有「建議使用期限」,這被軟體廠商稱為「停止技術支持」的期限。微軟最著名的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XP從發售到停止技術支持,一共用了13年漫長的時光。但即便如此,現在它依然佔領著10%左右的市場份額。也正因為如此,之前我曾經預計微軟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現金牛Windows和Office變成服務。
現在我早就被打臉:微軟推出了Office 365的訂閱制度,同時對於企業用戶的Windows授權也增加了按年的方式。對於主要服務企業用戶的廠商來說(比如微軟和Adobe),上雲雖然是一項減少短期盈利,使公司遭受一定挫折的任務,但是在長期看來卻能夠挽救整個公司,因為他們所售賣的是按照時間計算的授權。人們花跟以前同樣的錢,購買的不是「終生有效」的單一版本軟體,而只是在一段時間之內有效的授權。過一段時間之後,它的所有權就不屬於你。
「硬體即服務」和「租賃」的區別
如果我們定義SaaS為一種特殊的「租賃」軟體授權形式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相應地說,在Netflix剛剛建立起來的世紀之交,那些租錄像帶和DVD的行為,不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影片即服務」(大概是……MaaS)嗎?但是,好像歪果仁同我們一樣懂得語言藝術。如果直接說是租賃,肯定會讓人覺得自己原本是用買的,現在改租的,不划算;而使用XaaS的名詞則更容易讓決策者們心花怒放,覺得自己趕上了時代潮流。
不開玩笑。實際上SaaS或者隨便什麼「XX即服務」(XaaS)的說法,確實跟單純的租賃相比有更進一步的不同。就在上月,微軟借鑒「軟體即服務」的模式推出了「Surface即服務」項目,小企業可以在不必花費太多前期成本的情況下用上Surface。獲得授權的第三方可以提供Surface並搭配以微軟的Azure雲計算服務、Office 365、Windows 10,以及其他第三方廠商的軟體。
如果我們說的是購買服務,那麼我們想得到的是一個整體打包的結果,就是創造一個辦公環境,而租賃機器只解決了單一的硬體問題,還需要單獨購買軟體,自行安裝,還要單獨購買維護服務等等。而「Surface即服務」則是對所有這些行為的一次性打包,使得企業只要交錢就可以了。
再舉個例子。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裝修肯定也會想辦法採用智能家居的設備。然而智能家居跟家庭裝修是緊密嵌入的,它的更新換代將是比軟體升級、換電腦換手機更大的問題,因為置換更困難,還要拆牆什麼的。已經嵌入房屋裝修當中的設備如果10年20年都不更換,消費者沒有動力購置新的設備,必然會更極端地導致智能家居生產線的萎縮。
很顯然,家電廠商也將從單純的一次性銷售家電,轉為售賣家電所代表的特定服務項目。比如,售賣的不是冰箱,而是給食物冷凍冷藏的服務,這就是「冰箱即服務」;售賣的不是洗碗機,而是保證你家碗可以洗乾淨的服務,這就是「洗碗機即服務」。
跟單純的租賃冰箱、洗衣機相比,「家電即服務」可以根據物聯網感測器等設備,智能且無縫地確定必要的維護時間,並制定你家的設備(不論因什麼原因)罷工期間的備用措施。這樣,家電就可以在你交足月租的前提下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傳說中的「保修期」,恐怕也就要成為歷史了。
「硬體即服務」引發的物權觀念轉變
儘管上面拿「家電即服務」舉例子,但實際上其前身也就是傳統家電租賃,在中國同樣是沒發展多久的新鮮事物。第三方家電租賃平台現在同樣是使用APP,使用方法跟網購差不多。在選定要租賃的電器後,商品就會放到「租袋」里去,用戶只要下單、填好收貨地址、支付押金後便可以收取商品。不僅是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常用電器,複印機、健身器材等也受到歡迎。
據媒體報道,有做家電租賃的商戶,原本做二手空調買賣生意不好,就改作出租,沒想到很受歡迎。「因為家電租賃的售後服務和正常購買差不多,不少短租客在使用後覺得不錯,就會跟我們協商補差價買下所租用的空調。」
不過,這種樣式的租賃畢竟沒有改變物品的所有權——也就是所有權仍在出租方手中。而所謂「硬體即服務」提供的硬體商品,則確確實實是用戶自己購買的。用戶可以對自己的硬體做一定的個性化修改和調整,在上面塗塗畫畫什麼的。對於SaaS當中買的固定期限的服務,其所有權也毫無疑問屬於購買者。
對於SaaS中商品的物權界定,實際上還沒有完全清晰的法律基礎。具體到有形的,難以複製和分割的硬體上,則暫時只能按照租賃來計算。不過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方式,表示HaaS的所有權——在這種方式下,硬體在服務購買期之內使用,一旦停止技術支持,舊「版本」硬體即交給公司回收,更換為「新版」硬體。但在這段時間,你所付出的價錢,依然是用來「購買」這套機器,所有權依然屬於你自己。
如果要成功地在實體的,也就是「原子」的角度,複製數字化商品,也就是「比特」形式的XaaS方式,那麼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實現智能硬體的更大規模量產,進一步壓低成本,讓他們在服務到期之後,不會捨不得歸還自有的舊版硬體來升級換代。
在未來,所謂「共享經濟」的進一步普及,實際上呼喚著人們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對待自己購買的物品。比如,就算你花大價錢裝修了自己的汽車,為了讓它在自己工作時間能自動駕駛出去接客,你也得捨得讓陌生人借用,反正刮蹭壞了,「汽車即服務」的提供商——也許是特斯拉或者Uber的任何一方——會還你一輛一模一樣的新車。
諸如「傳家寶」這樣,以結實耐用的物品寄託人類情感的方式,在手機普及以後似乎就失靈了。因為就算手機再意義重大,它落後於時代也會變成沒用的東西,只能收進櫥櫃了事。而一件愛人織的毛衣,過多少年依然是一件有用的毛衣。一旦新時代的人們有越來越多的身邊物品,都不再具有長期保存的價值,換句話說其「保質期」越來越短,那麼,上面所說的「硬體即服務」,甚至「萬物即服務」的時代,也就真的在敲門了。
新浪(獨家)
微信公眾號 lifeissohappy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
新浪微博 @lishuhang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滴滴打車和e陪診一起合作,展開就診環節的o2o 用車業務?
※肉鬆打敗紅豆成為餡料之王是否是互聯網加持?
※不燒錢的O2O|融資分文未動,6個月實現盈利,這家留學公司做對了什麼
※爸,我來給你充Q幣了
※在線電影平台成為主流之後,還將迎來三大變局
TAG:SaaS | MicrosoftSurface |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