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積累與爆發

「財經寫作很辛苦。不斷有人進來,但也不斷有人離開。」

周三採訪吳曉波老師,也參加了他在北京的書友會,會後跟車接著採訪。在車上,聊到這個話題吳曉波如是說。

看著他眼下的成就,每年會寫一本書,其中有《大敗局》、《激蕩三十年》等非常著名的著作,創辦了藍獅子出版機構,出版財經類書籍,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也就是在兩年前做了吳曉波頻道這樣一個自媒體,從微信公眾號向更多的渠道擴展,最近推出了付費產品《每日聽到吳曉波》,他還創辦了獅享家基金,做起了投資。在舟山群島中,他有一座島,種滿了楊梅樹,結出果子後就釀成吳酒,賣給自己的粉絲和會員。吳曉波也有買房的習慣,十多年前,就開始投資房產。如今他身價過億,做過兩家10億人民幣估值的企業。

儘管他的身份是記者、財經作家、觀察者,但他本質上是一個商人。而且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寫作是他建立影響力的手段,是他整合資源的手段,是他學習商業的手段。

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他在三十歲時定下了一個目標,每年寫一本書。前四年的四本書並不太出名,但第五年《大敗局》出了,到現在銷售了100萬冊,是一本長銷書。對商業和創業感興趣的讀者都會看看這本講著名企業失敗教訓的書。後來的《激蕩三十年》也打出了名氣,第一財經電視台將它做成了紀錄片,更多的觀眾得以了解背後的書和人。

在中國社會進入商業社會後,在市場還處於空白,缺乏企業史和商業文明梳理的書籍時,吳曉波的堅持取得了成功,積累了原始資本,積累了名聲,而名則帶來了利。

而現在的傳播環境下,已經有很多寫公司商業報道,寫企業史書籍的,這塊的競爭也很激烈了,它不再是空白。要想突圍關鍵是要選擇一個好的切入點,堅持。而堅持,很難很難,時刻都會面對動搖。在一個不是空白的領域,你可能更多地會懷疑自己 。

我昨天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寫少女心精神內核的公眾號拿到了兩家投資機構的投資,她有50萬的粉絲,是吳曉波《大敗局》書籍銷量的一半,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廣告,創始人也財務自由了,但是想向更大的領域擴展。這則新聞讓我感慨良多。這也許是現在的傳播格局改變了,50萬微信粉絲也有巨大商業價值。

時代變了。


推薦閱讀:

如果文章作者有兩人,且同名,那麼刊出時怎麼署名呢?
她們的故事
寫作中如何將一個簡單的故事拉長篇幅?
在世的小說創作者中,誰的最新作品你會追看?為什麼?

TAG:作家 | 财经 | 社群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