鮨さいとう|全球最難訂的三星餐廳

雖然我向來不喜歡取過於嘩眾取寵的題目,但「全球最難訂」這種字眼放到さいとう身上,確實是不但沒有疑議,還嫌有點不夠誇張。

自從大家知道我每個月去さいとう(Saito) 吃飯,我收到最多的詢問就是:到底怎樣才能訂到Saito?!?!?!

寫文章結論先行:遺憾地說,大概99.9%不可能。

因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Saito不存在空位。

常客們早已形成固定日期固定時間造訪的routine,連左右隔壁坐著誰都不變。saito的預訂情況如此瘋狂就瘋狂在,光是想要成為常客的人就遠遠超出saito能供給的席位,更不談常客們的朋友、源源不絕想插隊的關係戶、為了saito隨時準備打飛的的瘋狂美食愛好者。

簡單來說,能訂到Saito的人根本不用「訂」,而訂不到的人,就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吧,基本上從第一次聽說Saito的名字起,到最終成行,目測大家都花了三四年的時間,這還算是最短的。

Saito年初從赤坂移到現在的新店,除了Saito本人坐鎮的主櫃檯,還加設了一個側廳,側廳的櫃檯現在也馬力全開每天營業,機會多了不少。不過我想大家想嘗的還是Saito本人的手藝吧。

鮨かねさか 赤坂

さいとう在搬家之前一直叫做「鮨かねさか 赤坂」,直到今年才正式開始用自己的姓氏作為店名。

而「かねさか」便是さいとう獨立前一直修業的壽司店——位於銀座的「鮨かねさか(金坂)」,這裡關係到一個流派問題,雖然Saito連奪7年米其林三星而名聲大噪,但他和壽司之神不同,並不是開創流派的始祖,他的師傅金坂才是。大家會說「次郎派」和「金坂派」,而不會說「次郎派」和「Saito派」。

為什麼會說起這個呢,因為我認為,喜歡「次郎派」的人,和喜歡「金坂派」的人,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壽司的審美理念。

他們對「怎樣的壽司是好壽司」有不同看法。

喜歡次郎流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有點geek。喜歡追求技術,追求食物本身的優異,為了一貫好壽司可以犧牲用餐體驗,認為好的食物和好的餐廳體驗是相互獨立的兩件事。

喜歡金坂派的人,則帶有更強的家常氣質,認為壽司是平民化的食物,人人皆可追求,不應搞得過於高不可攀(包括價格),而且他們通常追求好食物+好體驗的綜合效果,缺一不可。

這奠定了Saito火爆的根本原因,因為Saito卡這個「綜合效果」卡得太成功了。

酒肴(おつまみ)

酒肴,通俗易懂地說,在壽司餐廳里,沒有米飯但是有海鮮的東西,統稱酒肴,包括不僅限於刺身、蒸魚、煮魚、燒魚。

現在的高級餐廳絕大多數做omakase,也就是chef menu,他做什麼我們吃什麼,而高級壽司的omakase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先吃酒肴,後吃壽司,比如Saito,青空,及大部分壽司餐廳;還有一種是酒肴和壽司夾雜著上的,典型代表是「すし匠」;除此還有極少數的例外,是純壽司的menu,比如次郎。

說某壽司餐廳好不好,通常分開兩個部分講,酒肴好,壽司好,還是都好。

Saito的酒肴好,地球人都知道。

客觀來說,我認為Saito的酒肴在東京是top 2的中的一位,另外一位具體是誰其實我也講不出來,總覺得也還是有些餐廳我沒去過的,或者做得不差的,姑且留一個可能性以免說得太沒餘地。

酒肴的菜單隨季節變化,Saito通年的菜單里有某幾道我認為可以用「出類拔萃」、「無人能及」這樣強烈的字眼形容,比如鮭魚子、白蝦、煮章魚、烤星鰻。

白蝦

鮭魚子

煮章魚

洄遊鰹魚

烤星鰻

常有朋友形容Saito的酒肴把人吃哭,我想以上幾碟便是代表。

無論是常備的煮章魚(無人能及,而且水準總保持著),還是季節性的鮭魚子和烤星鰻,確實是東京最強,很好懂、很通俗,不需要什麼fine dining基礎,一吃就會愛上。我不相信有誰會對Saito的酒肴說不,它真的做得太好吃了。

大家最喜歡問我「你覺得哪家壽司最好吃」,實在難以回答,但如果問我「酒肴哪裡最好吃」,即使Saito並非我那杯茶,我也必須說,毫無疑問是Saito。

Saito的調味沒有對手。

它正好做到最討人喜歡的樣子,比如那碟鮮鮭魚子,沒有用醬油漬過,用柚子調味,甜咸酸鮮、溫度、水份、黏度、香氣、口感、餘韻,所有你能想到的要素都那麼地恰到好處,就是給他挑不出一丁點兒毛病來。

調味的風格決定客群大小,也就決定了格調。

比如我覺得青空的酒肴很好,是好在格調上的,他的鰹魚、鮭魚都風格強烈,欣賞這個風格的人愛到死,不欣賞的可能就再也不去,很難在他身上看到「中庸」二字。

Saito則是很大眾化的。

曾經我覺得做大眾化路線真的好沒格調啊,但是當我吃了好多真的超沒勁、不敢衝出大眾口味舒適區的壽司店後,我才淺淺領會到,把大眾化口味做到這樣讓所有人都喜歡,有多難。

在最大眾的市場里殺出重圍,比在小眾市場里獨領風騷,更要默默耕耘的恆心。

壽司

如果說Saito的酒肴無人能匹敵,他的壽司的「缺陷」就多多了。

比如我最不接受的,就是先把所有魚都切好排成一列,再開始一個個握壽司。

此舉首當其衝,便是魚肉大面積氧化造成的品質下降。

大家都知道次郎有「三秒鐘原則」,捏好了就要趕快吃,不僅要趕快吃,在次郎,捏什麼壽司切什麼魚,魚介是一個個處理,而不是一種種來處理的。

要說這樣的處理差距給口感帶來多大的不同,說實話,如果不那麼講究,其實沒那麼不同,但我想fine dining要的就是一份講究,精確到秒的講究。

不過也別誤會,不講究,不是因為不想講究,而是講究不起來。

很多時候料理不夠精細,是技術問題。

把魷魚、拖羅、車蝦都片好再握,比片一個握一個要快得多。Saito的櫃檯8個席位,要在2個半小時內結束用餐,就得一次性把食材處理好,否則來不及。而且Saito握壽司還不是一邊聊天哈拉一邊握的,他很專註,不怎麼講話,即便這樣集中精神,仍然需要這麼長時間,這就是技術上有差距。

握壽司是經驗主義,天賦再好,也需要一個個地握,一個個地積累,Saito還有很大地潛力變得更好。

Saito的壽司很有美態,標準流線型,體態、大小都是教科書般的規範。

而且Saito的壽司有個很奇妙的特點,是其他壽司店都沒有的。

當Saito把壽司放在前方的盤上時,壽司會稍稍陷塌下來,就像輪胎被泄氣一樣,有一個往下一沉的動作,矮下來5-6毫米。

有些壽司店也會有這種傾向,但誰都沒有Saito下沉得明顯,我想這是因為Saito的壽司中包覆的空氣含量特別高的緣故。握壽司是往米飯中包覆空氣的過程,具體的空氣感要依據「ネタ(neta)」平衡、分配,其支撐力和米飯的性質有關。Saito的米飯粘度低,偏鬆散,所以要包覆多一點空氣讓壽司「站」起來,口感也因此更有彈性。

Saito的舍利鹹度很高,很dry,個性還挺強的。他的師傅金坂的壽司很大眾化,Saito在壽司上倒是沒繼承這個風格,反而很強化個人特色。

但他還是很聰明地偷了一些大眾化的小技巧,比如Saito做拖羅時,舍利手握時間很長,讓溫度升高,配合拖羅便有強烈的融化感,大家很喜歡這種「啊~入口即溶~」的感覺。

或者做海膽的時候,也是類似的presentation,很懂得抓住大家喜好的點。

我覺得Saito在做壽司的時候,還蠻能看出野心的。

他的模仿對象是次郎,不是金坂。

非常專註在精進上,兢兢業業地握好每一貫壽司。握壽司的姿勢也很端正,雖然他和次郎完全不是一個風格,但是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性價比、商業成功

在一個價格段位里做到性價比的極致,就會成為這個段位里的佼佼者,東京所有訂不到的火爆餐廳都是這個套路。

15k-20k裡面是都壽司,20k-25k這個段位是Saito,日本料理也一樣,松川的質量放在40k的段位里,沒有比它做得更好的;Quintessence也是。

價位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它決定了餐廳的水準上限在哪裡。

其實Saito也有踩雷的地方,他的鮑魚和海膽常常讓人不敢恭維,這跟技藝沒什麼關係的,純粹是價格所限。只有25k的成本預算時,必定要犧牲某些食材的品質。

所以我一直覺得Saito並不是那麼fine的fine dining,雖然從現實角度來說,Saito成了最難訂的壽司店,但是從本質上講,它是適合起步和入門的壽司店。

我想Saito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很花心思走「好食物+好體驗」路線,用25k能吃到的最好壽司,加上「劇場型」的用餐體驗,創造獨一無二的吸引力。

食物、美感、體驗,面面俱到,這顆米其林三星當之無愧。

圖:Katie & Dayday

文:Dayday

所有內容均為原創,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EatLikeAMonster;圖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先與我聯繫。


推薦閱讀:

吉井忍:極客快手便當
這都是什麼壽司我只認識四個?
《日本之形》中,哪些「知識」是真實的,哪些是坑爹的?
數寄屋橋次郎家的壽司之旅
學做壽司是一番怎麼樣的體驗?

TAG:寿司 | 东京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