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女人買不買名牌包,用不著你們法國娘們瞎BB
文/李小丟 頭條號簽約作者
同志們,朋友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撕逼,有的老讀者看了我三四年的文章大概已經發現了,我基本上就沒有撕過逼,就算有人撕我,我也是微笑應對,轉頭就忘,嗯,典型的射手座都這樣,畢竟我和段子手薛之謙一樣最大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可是昨天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轉發的羅輯思維的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瞬間就氣炸了肺。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概是這樣的,作者作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認識了「一群在中國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她們「在上海市中心整棟老洋房的花園裡面,端著咖啡,唏噓一片。」唏噓啥呢?唏噓你們這些愚蠢的中國勞動階級人民為啥那麼熱衷於買名牌?我們這些來自法國的貴婦階層和你們這些妖艷賤貨可不一樣,從來不屑於用買包來炫富。哼~
然後這些太太們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憐惜著那些妄圖買個包就擠進上流階層的中國女人們,嘖嘖地感嘆到:「有什麼比背著小香,去擠地鐵更讓人心酸的事情呢?」「那個價值明確的包包,變成了愚蠢昭然的一個笑柄:背個迪奧就可以混進入上層階級?呵呵,她有幾兩,她自己不知道,咱們大家還不知道么?」「我們不是買不起那一個包,我們是買不起和那個包等值的全套東西。我們也不想打腫臉,硬塞進那個不屬於我們的階級。」嚯,都上升到階級鬥爭的高度了呀,佩服佩服。(引號中的文字都是原文引用)
一開始是不是覺得這篇文章的立意非常高大上,特別超脫於世外,更是特別的政治正確?忍不住就想轉發一下打打朋友圈裡拜金主義者的臉?可是等等,這篇蠢到家的雞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是立得住的。
我之所以知道這篇文章是大約半年前就出現的了,還得歸功於我某個女性長輩,她當時把這篇文章發給我,說:「你看看你寫時尚文章幹嘛啊,法國女人都不買名牌,都是忽悠咱們中國人買呢。」我當時回復了一句:「大姑,我在美國NASA研究地外文明的科學家朋友告訴我,不要相信一個寫婆媳關係和親子育兒的雞湯文作者給你的任何時尚建議,你明白了嗎?」她一臉懵逼地問:「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正如我沒有在NASA工作的科學家朋友,有也不會說這種話一樣,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如此,她只不過是捏造了一群莫須有的「法國太太」們來為自己的理論造勢而已。用大白話講,就是作者是抱著說買名牌包是炫富的體現的目的要批判一下,但是因為覺得自己是小透明說話沒力度誰會聽呢?就說公認的全世界最優雅最有品味的法國女人也是不買名牌包的。就跟我小時候作文總把自己的話安在馬克思愛因斯坦身上一樣啊,這一招狐假虎威啊,最好使,畢竟大家都有名人崇拜的情結。
但是當時我沒往心裡去,我以為這篇文章也就是和我大姑熱衷轉的那些養生保健類的中老年朋友圈文章一樣,被年輕人嗤之以鼻呢。結果我昨天就被啪啪打臉,這種無邏輯也無思維的文章上了羅輯思維,還被一眾青年轉發並深以為然。
所以我jiao著吧,一直懶得不像樣的我,這逼也是Facebook了。
我為什麼這麼肯定這篇文章里的「法國女人」都是作者的意淫?不要急,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給你們掰扯清楚:
首先,法國女人到底買不買名牌包?
作者gang:「我認識很多法國女人,可是沒有哪個有名牌包。」
作者在文中明確說:「我最名牌的包是大媽買菜的Coach,在美國Outlets買的。」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以及很多對大牌手袋有偏見的人)所認為的名牌包,應該都長這樣:
好的,這些老花款,以及coach在outlets里常年打折的代工款,我也覺得醜醜噠,不買就不買吧。所以作者看到法國女人背下面這些沒有Logo的包,一定覺得太好看太有氣質了,而且還不是名牌真是太超凡脫俗了!以下是時尚博主兼攝影師Tommy Ton在巴黎街頭拍攝的普通巴黎女人們的著裝:
「你看,多麼樸素而高貴,多麼低調而奢華,不用大牌Logo烘托,巴黎女人用白襯衫牛仔褲簡潔的黑色小包就能搭配出你們中國女人望塵莫及的優雅範兒!」我似乎已經聽到了作者內心激動的吶喊,可是,不好意思呢,她們背的全是大牌。圖①是Gucci竹節包,圖②Mulberry,圖③④都是CELINE,圖⑤是YSL。價格嘛,人民幣都過萬。
哦,這就是說好的法國女人不買大牌,原來是喜歡買作者看不到Logo的大牌,作者覺得好委屈好冤枉啊!「嚶嚶嚶,人家只認識coach啊!我對這些牌子不了解,當然不認得哪個是哪個。」
我感覺發現了一條嶄新的寫作道路,作為一個只認識奧迪四個圈的車盲,我完全可以寫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中國男人不買名牌車?》。反正我不認識車標,不認識就是不存在的,嗯,新技能get√。
但是巴黎街頭喜歡背Chanel、LV這種一眼就看得出Logo的女人不要太多啊,我去法國的時候看到背的最多的就這兩個牌子,而且完全不是有些人說的只是大媽才喜歡背,巴黎少女們穿白T牛仔褲騎自行車背Chanel leboy的簡直是一大把一大把啊!為了避免作者說我瞎扯,我們還是來看Tommy Ton的巴黎街拍:
△以上Chanel
△以上LV
△celine的囧臉包沒有Logo大家也認得出來
我彷彿聽到了作者痛苦地捂頭哭喊說:「我不聽我不聽,你們都是壞人,這些人肯定是中國女人假扮的,要麼就是被這幾年中國人買買買影響了的拜金女,真正的法國女人才不是這樣,才不是!」
好的,進入下一個問題:真正的法國女人對待奢侈品和時尚的態度究竟如何?
我們先來重溫一下作者虛構出的法國太太們對於奢侈品的態度,看一次笑一次啊!
我們姑且認為S、T、M太太都是現實存在的真的法國女人,但是我覺得,她們說一萬句也比不上一個法國女人說一句,她的名字是:Inès de la Fressange(伊娜·德拉弗拉桑熱)。她說過想要穿的像個法國女人,怎麼舒服怎麼來,完全沒有任何規則。「她們熱愛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會用3000歐的包搭配10歐的T恤,只要她們開心。」
幾句話概括今年59歲的伊娜的生平吧:她是法式時髦的代言人,全法國女人的穿衣偶像,法國前超模,如今作為設計師和作家活躍在時尚圈;老佛爺Karl Lagerfeld的靈感繆斯,剛接管Chanel的老佛爺就和她簽了十年模特的長約;1989 年,法國政府曾以她為原型,塑立Marianne(瑪麗安,法國的「自由女神」)雕像;在2010年《費加羅日報》發起的「最時髦的巴黎女人」網路大眾票選中,還以29.5%比8.6%的巨大優勢勝過曾經也是模特出身的法國前第一夫人Carla Bruni。
按照作者的階級邏輯,履歷如此狂炫酷拽吊炸天的她,肯定是個高傲冷漠一身昂貴套裝出門開豪車身後還跟著鐵塔一般保鏢的人。可是現實是她喜歡穿牛仔褲平底鞋,Zara算什麼?她給優衣庫設計過聯名系列,自己也經常穿,混搭著設計精良的手袋,也許是古董款的Chanel、Fendi或是Cartier。(是的,Cartier也出包而且有的款式非常好看。)比如下面這幾款被明星博主又背火了的vintage款:
伊娜說:「在法國,成套的裝扮是種罪惡,混搭才是王道!vintage服裝混搭最新款式,昂貴服裝混搭平價服裝。大多數人的著裝目的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說『來看看我的丈夫有多有錢吧!』我們不在乎這些,我們只想感覺良好,因為我們知道只有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我們才是真正的好。我們提名牌包不是為了暗示『你看我有一個大logo的名牌包』。我們提名牌包是因為我們真正喜歡它。或許這就是法式時髦的精髓吧。」
她對時尚的見解都在《Parisian Chic》(國內翻譯為《巴黎女人的時尚經》)這本大紅封皮的時尚指南里,被翻譯成7種語言,銷售達百萬冊。我強烈建議姑娘們都買一本看看,在電商網站上不到100塊軟妹幣就送貨上門,看完之後可以有效防止蠢雞湯洗腦,100塊你買不了吃虧,100塊你買不了上當!
作者又gang:「我不買名牌包,還因為我是一貫粗心的人。萬一包髒了,劃傷了,或者乾脆丟了,背著反而等於背了個負擔。」
好,終於不拿法國女人說事兒了,作者對待名牌包的思路分明還是沖著炫富去的,她想這麼一個炫富用的重要道具太難伺候了,對我這麼粗心的人簡直就是負擔啊,所以我才不買,也勸你們不要買。呃,我想說我們買包是回家用的,又不是買尊菩薩拿回來供起來的,髒了傷了舊了難道就扔了嗎?難道你的臉老了長皺紋了你覺得這是個負擔就尋思著換一張臉?而且我覺得植鞣皮的手袋用舊了有著專屬於你獨一無二的色澤和觸感,這也是買包的一大樂趣所在啊。
△這是個vintage的coach,完全沒有logo在外面,它舊了還有劃痕,但是它還是很美。
再次用伊娜的話來打打臉,她說,巴黎女人會故意把自己的包用得很舊,然後滿不在乎地告訴別人:這是我奶奶留給我的Chanel。無論是淘寶貨、快時尚、輕奢還是奢侈品,手袋的唯一用途就是裝東西,實用性和裝飾性是購買手袋最重要的參考因素。我們對物質的喜愛是因為它們真的美真的好用,而不是因為它只是個大牌。包是我們整體造型的一個部分,而不是我們炫富用的一個Logo。
比如Hermes的Birkin包,讓很多人都為之瘋狂,也被人視為是炫富的高級手段。但是Birkin包不過是當時愛馬仕的首席執行官Jean-Louis Dumas為又一位引領法國女人著裝風格的女神Jane Birkin設計的裝尿布和奶瓶的包。人家Jane Birkin女士不過是想要一個結實耐用的袋子來把亂七八糟的嬰兒用品都裝起來罷了,Birkin包對她來說就是用來取代她以前常拎的沒有封口的草編籃子的很實用的包罷了。
△她曾經說:「這才是真正的我:休閑裝加牛仔褲,蓬蓬鬆鬆的頭髮,光腳走在大街上。」
她把鉑金包看作是一件身外之物,她喜歡在它上面塗塗畫畫,配以寫著抗議標語的貼紙、珠子和其他小飾物,她說:「如果包包不能隨意的踢來甩去,那還有什麼意思呢?所以我的鉑金包已經破舊到看上去就彷彿被貓坐過一樣。當然,也正是如此,說不定貓貓還鑽進去住過。而且我總是帶著它到處走,所以你能在上面看到我收集來的各種貼紙,希臘、以色列等等或者世界的某個角落。如果下雨,鉑金包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雨帽,你只要把其他的東西都放在塑料袋裡就好了……」
△嗯,這就是被Jane Birkin「蹂躪」的世界上的第一隻Birkin包
Jane Birkin彪悍的不需解釋的人生我之前寫過,戳:
當Birkin女士拍賣了她最後一隻Birkin包我彷彿已經感覺到作者要崩潰的內心: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一個辣么貴的包,它還是個孩子!
再次,既然法國女人買名牌包不為炫耀,為什麼中國女人買名牌包就要被罵腦殘、拜金、炫富?
作者gang:「背著和自己身份不符合的名牌包,不是在給自己增面子,反而是在給自己掉價兒。」「來來去去,我從來沒有省下一筆買名牌包的錢。」
好的,這下你們還沒明白嗎?就像我大學時有從農村來的同學覺得我們吃麥當勞是炫富一樣,作者從來買不起一隻名牌包,她買的最大牌的手袋是OUTLETS里的coach。然後她告訴你,她和她的貴婦朋友們都買不起,因為名牌包不是我們這種階級負擔得起的,然而你們這些喝不起下午茶還得辛苦工作擠地鐵的人居然買名牌包?這TM的不是炫富是什麼!勞資大寫的不服!連我們生活的那麼優越的人都買不起,你們憑什麼!千萬不要以為買一隻Dior就能擠進我們的階層,想都別想!
我在美國NASA工作的研究地外文明的科學家朋友(眾:你這個梗沒完沒了了是嗎!)告訴我:如果一個窮人跟你說金錢是這世上最庸俗的東西,有錢人的日子空虛寂寞冷一點都沒意思,你千萬別信。因為擁有過的人才有說沒意義的資格,沒擁有過就扯起道德啊階級啊的大旗攻擊別人的行為叫做羨慕嫉妒恨,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你說你不是買不起只是不想買而已,終歸還是買不起。話糙理不糙,自己領會精神。
像釋迦牟尼那樣本來是好好的王子,坐擁無限江山,享盡無邊富貴,身邊嬌妻美妾環繞的人,最終覺得這些日子沒意思,想要放下一切去尋找普世真理,才叫真·放下一切。那些成天說自己淡泊名利的,你聞過名利的尾氣嗎?
你從來沒有省下過買一隻名牌包的錢,就去臆測指責買名牌包的中國女人都是可笑膚淺的,只能說明在你的階級或者生活圈子裡,買名牌包還算是一種炫富行為。
畢竟,你看到什麼,你就是什麼(反過來也一樣),只有你「缺」,你才會覺得別人在「炫」。你永遠不知道有的人買下一隻名牌包只需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從來不需要去「省」,就像很多農村孩子剛進城的時候無法想像吃麥當勞肯德基只是城市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已,花掉的只是他們一天的零花錢。這不叫炫耀,這叫能負擔起的普通消費行為,完全無需要上升到階級和主義的高度。人家能負擔得起,難道為了不刺激到你的玻璃心,還非得去淘寶買幾十塊錢的PU包才不叫炫富嗎?
我之所以覺得「買名牌就是炫富」這種思維是一種90年代知音的過時風格,是因為這種心態完全無視了近二十年來中國普通民眾財富積累的速度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在二十年前,吃一頓肯德基和麥當勞對一線大城市的普通家庭也不算是日常,因為那時候大家的工資都在一兩千塊左右,買個一萬塊的包?饒了我吧,那妥妥的是錢燒的!
但是二十年後呢?拜物價膨脹和經濟發展所賜,工資翻了幾番不止,但是麥當勞肯德基的上漲幅度完全沒那麼大,奢侈品也沒有翻倍的漲,那些在二十年前看來高不可攀的數字,現在看來遠遠沒有那麼可怕了。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實習期的工資是2K,轉正後3K,省下一半買個輕奢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至於現在,拿出一到兩個月的工資犒賞自己買個包,完全用不著像20年前的白領那樣得過幾個月啃速食麵的日子。誰會覺得買個一兩萬的包就進入到上流社會了啊?上流社會的門檻啥時候那麼低了?
當你在帝都或者魔都的地鐵里隨時可以看到女孩子們背著各種各樣輕奢或者奢侈品的包一臉如常地來來去去的時候,當各個品牌都把隱藏Logo當做未來設計的重要方向的時候,把買個包就當作炫富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最後,就演算法國女人真的不買名牌包,中國女人可不可以買名牌包?
△如果一個名牌包又好看,我又買得起,幹嘛不買?千金難買我樂意,我花錢還得管你高不高興嗎?
中國女人買不買名牌包,我覺得算是我國內政,法國女人美國女人日本女人說什麼關我們屁事,個人過好個人日子得了,人家法國女人還不吃中餐呢,你難道覺得吃中餐也是炫富?再說拿他國人民的習慣來規範教育我國人民,本身就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就演算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也不代表中國女人就不可以買名牌包。尊重個人選擇,少judge別人,難道你的法國貴婦朋友沒有告訴過你這個簡單的道理嗎?
花著老公的錢才得以「優雅」地在下午茶會上,用尖刻的語言judge別人的全職太太,和那些被她們嘲笑的背著名牌包擠地鐵、自己賺錢買花戴的職業女性,到底是誰更像個笑柄?
花自己的錢,我愛買包就買個包,我愛買表就買個表,我拿包裝貓、擋雨、當菜籃子用,老娘我樂意,你管得著嗎?
http://weixin.qq.com/r/U0xocG-EpjLZrSsT9xl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想讓你的留言被我看到,想要更多互動,不妨掃一掃來公眾號找我玩兒?(^?^*))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