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貴種」?——小談「武家棟樑」
《吾妻鏡》中曾提到,相模在廳官人三浦義明於源賴朝起兵之時,曾慨然興嘆道:「吾為源家累代家人,幸逢於其貴種再興之代也」(《吾妻鏡》治承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條)。這句非常著名的話,突出了源賴朝「貴種」的屬性,這也是後人認為源賴朝所能號令東國武士的一大要因。
那麼,更深層次的探討一下,源賴朝這所謂的「貴種」,究竟貴在何處呢?因為他是「清和源氏嫡流,血統不知道比東國的土包子高到哪裡去了「?
高橋昌明在《中世的身份制》一文中指出,藤原賴通執政時(十一世紀中葉),貴族社會形成了大分流,除王家之外的諸家分裂成了以公卿、諸大夫(殿上人、地下)為主的」貴種「和居於下層地位的」侍「(さぶらい)【這裡的「侍」指服務於攝關或其他權門,官職以六位判官為主的社會階級】,這個分流不單單是政治地位上的,更是血統身份上的分流,這是日後日本「家格」形成的基礎。而具體到這個問題上,源賴朝所謂的」貴種「很明顯並不是單純的血統上的高貴,源賴朝是清和源氏出身,三浦義明還是正宗的桓武平氏呢。也更談不上現實官位上的高貴,賴朝起兵之時只是一介流人之身,被褫奪了所有官位。故而,上橫手雅敬便提出,這一時期所謂的「貴種」,是指他們(源平二家)所擁有的「中央軍事貴族」屬性——「武家棟樑」,換句話說,「棟樑」就是所謂的「門閥」。
上橫手指出,在十世紀中葉,即出現了武裝後的「諸國豪民」與中央的王臣諸家結成臣從關係的現象。如《日本紀略》天慶四年六月六日條有「(平)貞盛朝臣兵士」的記載,這種「諸家兵士」的形態在平安時代的國家軍制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期還有與衛門督—檢非違使這種官僚體制下的軍事警察組織相平行的藏人頭—天皇直屬諸家兵士,在《扶桑略記》天德四年十月二日條中即記載了藏人頭源延光令源滿仲、大藏春實等人搜索潛入京中的平將門之子一事。而這一時期的平貞盛和源滿仲,實質上已經成為了棟樑的前身。而到了院政期,棟樑及其私兵在制度上已經與檢非違使等律令制度下的軍事警察機關相併列(《中右記》天仁元年四月一日條)。而在這種條件下,王臣家本身所擁有的貴族特性與主從關係的確立互相作用,最終形成了武家棟樑的「門閥」(貴種)屬性。與一般武士的在地領主屬性不同,「武家棟樑」的特性反而是他的貴族性和非在地性,而武士一旦土著變為在地領主,便代表著他失去了成為「棟樑」的資格。而這些在地領主,又會與「棟樑」結成主從關係,最終形成「諸家—兵士」的構造。故而到了鎌倉時期,在種種內鬥之中,將軍的實權越來越小,而出身門閥卻在不斷提升,從源氏到攝家到親王。如北條氏等實力強大的御家人選擇了各色人物來充當鎌倉殿的角色,卻始終沒有親自上場,不得不說這種強大的「門閥」思想的存在是一大要因。
另外,還需要注意到的是這一時期武士內部的氏·家系意識的形成和強化。《平家物語》中已出現了在戰場對戰中誇飾先祖武功的「氏文よみ」,《吾妻鏡》承元四年六月三日條記載了土肥氏與松田氏的一場爭端,其緣由便是「納涼逍遙之間、頗及雑談、就論先祖武功之勝劣」。武士們使用從先祖開始傳下來的大鎧、兜缽、太刀、旗幟等,以表明自己的地位,顯示先祖的武功,這種行為也是氏·家系意識的覺醒所帶來的(川合康、入間田宣夫)。治承壽永之亂中,武士的動員力呈現巨大飛躍,這導致了武士開始出現了身份和階層意識,大武士團強化著自身的家系意識,中小武士團也在這種氛圍下開始出現假冒出身、攀附先祖等行為。故而,源賴朝的「貴種」性,不僅僅是身份序列中的觀念,也是在武士社會中逐漸形成的氏·家系觀念影響下的產物。
推薦閱讀:
※毘沙門堂 | 櫻與山河入夢來
※文史宴:不知道這些,《妖貓傳》就白看了!(無劇透)
※平清盛是白河天皇的兒子嗎?
※拐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